书城管理世界上最伟大的管理书
281200000075

第75章 《再造企业》(1)

关于作者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技术革命使企业的经营环境和运作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西方国家经济的长期低增长又使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在这种背景下,结合美国企业为挑战来自日本、欧洲的威胁而展开的实际探索,1993年哈默和钱皮出版了《再造企业》(Reengineering the Corporation)一书,书中认为:“20年来,没有一个管理思潮能将美国的竞争力倒转过来,如目标管理、多样化、Z理论、零基础预算、价值分析、分权、质量圈、追求卓越、结构重整、文件管理、走动管理、矩阵管理、内部创新及一分钟决定等。”1995年,钱皮又出版了《再造管理》。哈默与钱皮提出应在新的企业运行空间条件下,改造原来的工作流程,以使企业更适应未来的生存发展空间。这一全新的思想震动了管理学界,一时间“企业再造”、“流程再造”成为大家谈论的热门话题。哈默和钱皮的著作以极快的速度被大量翻译、传播。与此有关的各种刊物、演讲会也盛行一时,在短短的时间里该理论便成为全世界企业以及学术界研究的热点。IBM信用公司通过流程改造,实行一个通才信贷员代替过去多位专才并减少了九成作业时间的故事更是广为流传。

钱皮为CSC指数咨询公司的创建人之一。CSC公司已跻身全球最大的咨询公司行列,在世界各地拥有2000多家咨询机构,资产超过50亿美元。他的著作《重造管理——新领导宣言》(Reengineering Management:The Mandate for New Leadership)于1995年出版。

迈克尔·哈默生于1948年。曾是麻省理工学院的计算机科学教授,现为哈默公司总裁,该公司专门从事管理教育和咨询。哈默是公认的“重造之父”。“重造”思想萌发于麻省理工学院1984年至1989年间就“九十年代的管理”所作的调查研究。1995年,哈默作品的续集《重造大革命》(The Reengineering Revolution)出版,该书的合作者是斯蒂芬·斯坦通(Steven Stanton)。

关于本书

钱皮和迈克尔·哈默的著作《再造企业》是一本宣言,它宣称革命的前途一片光明。人们对重造的要求呼声此起彼伏,钱皮和哈默的书销量良好,至今已售出200万余册。“当有人问我靠什么生活时,我告诉他们我正儿八经的职业就是倒退工业革命。”此言不差,此书开门见山地把自己放在取代亚当·斯密(Adam Smith)《国富论》(The Wealth of Nations)的位置上。

剔除华而不实的累赘,重造的精髓显露出来:组织必须识别哪些流程是关键,并使之尽量的简洁有效。必须扬弃枝节(当然还包括可有可无的人)。钱皮和哈默是这样定义重造的:“对经营过程从本质上进行重新思考和大胆的重新设计,使衡量工作的重要指标: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获得巨大飞跃。”

钱皮和哈默认为,重造规模、声势之浩大,简单的变换、修改根本不能与它相提并论。货真价实的重造包罗万象。重造远不止是对流程进行简单的处理。他们避免使用“经营过程重造”这样的字眼,因为它们有很大的局限性。

《再造企业》呼吁公司拿出一张白纸,记下它们的处理方式。哈默在1990年的《哈佛企管评论》一文中宣称:“是告别老牛路的时候了。扔掉过时的处理程序,不要再把它做入芯片和软件,走新路吧。”这篇充满炽热情感和非凡想像的文章,推动了重造思想的车轮,引起了世人的关注。只有在勾勒出经营蓝图之后公司才能开始尝试着把纸上的原理变为具体的现实。

在书中,作者提出了重造是“抛弃传统的精神财富,接纳过去没有实现的种种设想。它看上去像是对工业革命的一种倒退。传统一文不值。重造是新生”。的新观点,给人以耳目一新和耐人寻味的思考。

内容梗概

一、“再造”的背景

企业再造理论的出现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大量生产和分配产品已经成为现实,而且,20世纪60、7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革命使企业的经营环境和运作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西方国家经济的长期低增长又使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面临着严峻挑战。哈默和钱皮将当时的市场特征总结为三点,被后来的人们称为“3C”理论。

1竞争(Competition)

技术进步使竞争的方式和手段不断发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产品的竞争不仅仅是价格,服务和质量也非常重要。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越出国界,在逐渐走向一体化的全球市场上展开各种形式的竞争,美国企业面临日本、欧洲企业的竞争威胁,从而丧失了在日益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中的优势地位。

2顾客(Customer)

买卖双方关系中的主导权由供应方转到了顾客一方,人们的需求层次逐渐提高,需求的内容日益多样化,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企业间竞争不断加剧。大量的商品涌向市场,竞争使顾客对商品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顾客对各种产品和服务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3变化(Change)

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而走向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利用这些技术,人们实现了以前想像不到的事情。市场需求日趋多变,产品寿命周期的单位已由“年”趋于“月”,技术进步使企业的生产、服务系统经常变化,这种变化已经成为持续不断的事情。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社会,它强调的是信息、知识和创造,企业的人力资源是这种创造力的源泉。

信息社会要求企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在全球企业经营环境迅速变化的过程中,一些早先业绩颇佳的美国企业由于墨守成规、故步自封,没有及时采取快速变革的措施以适应新的竞争形势,从而丧失了在日益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中的优势地位,1980年以后,美国企业开始积极向日本的同行学习,并简单地认为将日本的成功经验移植过来就可以取得成功,但实际情况表明,这种改良式的变革,并没有给美国企业带来明显的成效。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学者认识到,美国企业要想迅速获得再生,重新回到世界领先的位置。必须对现有的企业管理观念、组织原则和工作方法进行彻底的重组再造,做一次脱胎换骨的大手术。

“企业再造”理论的出现,一个明确的指向就是亚当·斯密提出的“分工理论”。斯密认为“劳动生产力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分工带来的效率提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

①分工可以推进劳动者生产知识的专业化,促使劳动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提高熟练技能,从而形成生产中的高效率。

②分工可以使劳动者长时间专注于一项工作,从而节约或减少由于经常变换工作而耽误的时间。

③分工可以促使大量有利于节省劳动的机器和工作方法的出现。

分工理论在不断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的同时,也给企业的持续发展套上了一道无形的枷锁。首先,将一个连贯的业务流程转化成若干个支离破碎的片段,既导致劳动者的技能的专业化,成为一个片面发展的机器附属物,也增加了各个业务部门之间的交流工作和沟通,因此会大大增加交易费用。其次,在分工理论的影响下,科层制成为企业组织的主要形态,这种体制将员工分为严格的上下级关系,即使进行一定程度的分权管理,也大大束缚了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特别是在老的工业经济时代逐步向新的知识经济时代过渡的过程中,流行了200多年的分工理论已经成为亟须变革的羁绊。因此,以恢复业务流程本来面目为根本内容的“企业再造理论”便应运而生了。

在《再造企业》中,哈默和钱皮认为:“20多年来,没有一个管理思潮,如目标管理、多样化、Z理论、零基础预算、价值分析、分权、质量圈、追求卓越、结构重整、文件管理、走动管理、矩阵管理、内部创新及一分钟决策等,能将美国的竞争力倒转过来。”言下之意,只有“企业再造理论”才能令美国企业重整旗鼓,再展雄风。

二、“再造”的核心

“企业再造”理论的主要内容,就是提出了对流程的不同理解。哈默和钱皮将流程再造定义为“针对企业业务流程的基本问题进行反思,并对它进行彻底的重新设计,以便在衡量绩效的重要指标上,如成本、质量、服务和效率等方面,取得显著的进展”,哈默和钱皮还强调,要打破原有分工理论的束缚,重新树立“以流程为导向”的思想。企业再造将矛头直接指向被割裂得支离破碎的业务流程,其目的就是要重建完整和高效率的新的业务流程。因此,在再造的过程中,一定要牢固树立流程的思想,以流程为现行的起点和终点,用崭新的、更科学的流程替代传统的以分工理论为基础的流程。

1“再造”后的业务流程的特点

“再造”后的业务流程,应具有以下的特点:

①工作单位发生变化——由职能部门变为流程执行小组;

②工作的变换——从简单的、单一的任务变为多方面的、综合的工作;

③人的作用发生变化——从受控制变为自由支配;

④职业准备发生变化——从职业培训变为素质教育;

⑤衡量业绩和报酬的重点发生变化——从以前的工作标准变为现在的成果标准;

⑥晋升的标准发生变化——从看工作成绩变为看工作能力;

⑦价值观发生变化——从维持现有状况变为努力开拓创新;

⑧管理人员的形象发生变化——从监工变为教练;

⑨组织结构发生变化——减少等级制中不必要的阶层,使等级制扁平化;

⑩主管人员发生变化——从以前一丝不苟的记分员变为有血有肉的领导人。

2重大的突变式改革

“企业再造”理论认为,企业再造活动绝不是一次改良运动,而是重大的突变式改革。这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企业再造对固有的基本信念提出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