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人的性格密码(上)
2812500000003

第3章 讲究面子

看到“面子”这个词,就会感到用它来描述中国人的一种“特性”,再没有比这更贴切的了。在中国,“面子”这个词,并不单指人的脸,它是一个复杂的集合名词,所包含的意义,超出了我们所能描述或理解的范围。

哪怕是部分理解“面子”的含义,我们必须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即中国人有非常强烈的做戏的本能。戏剧可以说是唯一的全国性的娱乐活动。像英国人爱好体育、西班牙人爱好斗牛一样,中国人对戏剧充满了热情。只要稍加煽动,他们就会摆出演戏的姿势,或鞠躬行礼,或下跪叩拜,像模像样地扮演起某出戏中的某个角色。这在西方人看来,有些滑稽和可笑。

中国人在思维方式上,也是很戏剧化的。比如说某个人被人误解,在他要澄清事实时,即使只有两三个人在场,他也会大声地说:“我是当着你们的面说的,你们都在场。”给人一种面对众人的感觉。如果事情解决了,他会很骄傲地下了舞台;如果没有得到解决,他会觉得自己没脸面下台。其实仔细想来,就会发现这些与事实毫无关系,只是形式的问题。

在一场戏中,要想获得喝彩声,只要在恰当的时间、以恰当的方式说出一句漂亮话。我们不需要去探询幕后是什么样子的,看尽世上所有好戏岂不更好。“面子”,是在现实生活中,一切依照戏剧化的样式行动获得的。也就是说,在他们投入剧情时,或不理睬、或小看、或喝倒彩,都是让他们很“丢面子”的事。

“面子”所包含的意思,人们在正确理解之后就会发现,这个词本身就是一把打开中国人许多重要特性之锁的钥匙。

附带说一下,怎样做到有“面子”,这其中的方法和学问远远超出了西方人的理解力。西方人常常误入事实领域,而忘记了中国人生活中戏剧化的因素。对西方人来说,中国人的“面子”就像戒律一样,是一种不可否认的潜在力量。不同的是,它没有规则,视具体情况而反复无常,或取消或变动。从这个角度讲,必须承认中国人和西方人存在着差异,对同样的事情绝不可能用同样的眼光来看待。

在调节村庄间无休无止的争吵时,“面子”的平衡问题是“和事佬”必须首先认真考虑的,就像过去欧洲的政治家考虑力量均衡一样。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一个东方人来说,要想公正地解决问题是不可能的,即使从道理上来讲,他们抱有这种愿望,但实际上只能是按比例对“面子”进行分配。在诉讼的裁决中,这样的情况也屡见不鲜,其结果多以不分胜负而不了了之。

送人一份丰厚的礼物,算是“给他面子”。但是如果礼物是个人送的,受礼人应该只接受一部分,全部接受或统统拒绝的情况是很少见或者说从来没有的。一些人渴望保住面子的例子足以说明这个问题。因为自己犯错受到了指责,也算是“丢面子”,为了挽回,不管证据有多么的充分,也要一概否认。

比如,网球不见了,有证据显示是被一位苦力捡到了,可当找到他时,他很生气地予以否认,然后走到丢球的地方,很快发现球就在地上(事实上,球是从他的长袖里掉出来的),并且理直气壮地说:“看,这是你‘丢’的球。”

侍女把客人的铅笔刀藏在她主人的房子里,后来在桌布下面发现了,她会说是她找到的而得意洋洋。在这种情况下,都保住了“面子”。

一个仆人不小心弄丢了主人的一件东西,他知道自己必须要赔偿的,或者从工钱中扣除相当的数目,于是他提出辞职,并故作清高地说:“用来赔偿那银匙子的钱,我不要了。”这样,他的面子没有受到损害。

一个人明知道有笔债款没有办法收回来,但还是找到欠债人,严厉地威胁恐吓一番,以此表明他胸中有数。虽然他没有要到钱,但是他保住了“面子”,这样才能保证将来不会有类似的事情发生。

一个仆人失职,或者拒绝履行他分内的职责,当他确定主人决定辞退他时,他会故意再次犯错,并主动提出辞职,保住他的“面子”。

对我们来说,宁可死了也要保住面子,似乎是很不值得的,但是我们听说,中国的地方官在被杀头时,准许穿着官服是一种特殊的恩惠,并以此来保住他的“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