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跟巴菲特学投资
281300000035

第35章 卖出的重要原则(1)

甩掉损失,保住利润

我不会只为增加我们公司收入的一点零头就停止一项利润在正常水平以下的业务,但如果公司一旦出现将来可能会大亏本的迹象,那么,哪怕它目前效益很好,也不能继续提供资金。

——巴菲特

只有明确自己的投资标准,及时甩掉损失,才会取得成功。

一种成功的卖出股票的策略不可能独立于其他因素,它是一个投资者投资标准和投资系统的直接产物。这就是典型的盲目的投资者兑现利润和接受损失如此困难的原因。实际上,投资成功的关键依赖于“甩掉损失,保住利润”。

通常,利润和损失都会让盲目的投资者紧张。当一笔投资小有赢利时,就开始担心这些利润会化为泡影。为了消除压力,投资者经常忍痛抛售股票。毕竟,专家们不是说“保住利润你就永远不会破产”吗?

在面对损失的时候,投资者可能会告诉自己那只是纸面损失——只要他不割肉。他一直希望这只是“暂时”的调整,价格将很快反弹。如果损失越来越大,他可能对自己说只要价格反弹到他的买价他就抛出。当价格继续下跌,对持续下跌的恐惧最终取代了对价格反弹的期望,他终于全部抛出——往往是在最低价附近抛出的。

大多数投资者都将投资错误等同于投资损失。但巴菲特对错误的定义更严格:不符合自己的投资标准。即使一笔不符合他的标准的投资最终赢利,他也将它视为一个错误。

如果说巴菲特坚定地遵守着他的投资标准,他怎么会犯这样的错误呢?这些错误大都是无意中犯下的。比如,他1961年用100万美元(也就是他的合伙公司1/5的资产)控制了登普斯特·米尔制造公司。这家公司位于一个离奥玛哈144公里远的小镇,生产风车和农用设备。那时候,他使用的是格雷厄姆式的购买“烟屁股”企业的策略,而登普斯特就属于这种企业。作为控股股东,他成了董事长。他每个月都得恳求管理者们削减日常开支并减少存货,他们嘴上答应得好好的,心里却盼着他赶快回奥玛哈。当他意识到他收购这家公司是个错误后,他立即决定将它卖掉。

巴菲特发现,扭转企业的状况不是他的“特长”。为了纠正错误,他找到了他的朋友查理·芒格,而芒格认识一个叫哈里·伯特的人,他可能是登普斯特的救世主。哈里·伯特入主公司后,开始削减成本,大幅减少存货,挤出了不少现金。巴菲特把这些钱再投资到债券中。

1963年,巴菲特将已经扭亏为盈而且有200万美元债券资产的登普斯特以230万美元的价格卖掉。巴菲特后来承认,如果他只是一个少数股东而不是企业的拥有者,他“纠正这类错误的速度会快得多”。

巴菲特最早投资的伯克希尔棉花制造公司成立于1889年,至1929年时,伯克希尔与其他纺织工厂合并,成为英国最大的工业公司之一。其生产的棉花占英国所需的25%,并消耗掉新英格兰发电量的1%。至1955年,伯克希尔棉花制造公司和哈萨威制造公司合并后,改名为伯克希尔公司。但由于当时持续低迷,使合并后的伯克希尔公司的日子并不好过,至1965年时,该公司股东权益已经滑落了一半,营运损失已超过了1000万美元。

70年代后期,伯克希尔公司的股东们开始怀疑继续在纺织行业投资的明智性。巴菲特并未隐瞒困境,但多次表达了自己的考虑:伯克希尔公司下属的纺织厂是所在地区最大的雇主;员工队伍相对来说只需较为固定的技能;企业管理班子显示出了高度的热情;工会也一直比较配合公司管理层的工作。总之,巴菲特相信经营纺织品仍有利可图。不过,他也声明,他希望纺织集团能以少量的资本支出取得正的收益。

伯克希尔公司进入80年代后,巴菲特逐渐从事实中悟出了一些道理。首先,纺织生意的特定本质决定了它不可能实现高回报。纺织品是一种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很难区分的商品,国外的竞争者依靠雇佣廉价劳动力的低成本竞争优势挤压经营利润。其次,为了保持竞争力,纺织厂需要补充相当大的资本投入,这在通货膨胀的环境中是很可怕的,一旦经营回报匮乏就会陷入灾难之中。

巴菲特当时面临艰难的抉择。如果为了保持竞争力而对纺织分部投入大量资本,伯克希尔公司可能会陷入资本支出扩张但收入可怜的境地;如果不追加投资,伯克希尔公司的纺织厂就会在与国内外其他纺织厂的较量中失去竞争力。而不论伯克希尔公司在纺织分部是否追加投资,国外厂家仍然具有雇佣廉价劳动力的低成本竞争优势。

1980年,伯克希尔公司年度报表显露出了纺织分部的凶兆。那一年,纺织分部失去了它在董事长报告中的显著位置,紧接着第二年,报告根本未提到纺织业务。最终,1985年7月,巴菲特终于删除了有关纺织部门的一页,从而结束了这项大约有100年历史的业务。

这是一项失败的投资,也是巴菲特投资经验的宝贵积累。尽管纺织部门遭遇不幸,但这一经历并不完全意味着失败。首先,巴菲特悟出了一个宝贵的教训:很少有人能成功地挽救一个病入膏肓的亏损企业。其次,巴菲特用纺织业务早期阶段创造的资本购买了一家后来成为伯克希尔公司摇钱树的保险公司——政府雇员保险公司,可谓失之桑榆,得之东隅。

实际上,对投资大师来说,退出都是不带情绪色彩的。投资大师关心的不是他会在一笔投资中赚多少或赔多少。他只是遵循他的系统,而他的退出策略只不过是这个系统的一部分罢了。

有时候,一般投资者在面对损失时,他也许会认为只是暂时的调整,价格很快会反弹,直到最后亏本卖出。

一个投资者只有明确了自己的投资标准,随时树立“甩掉损失,保住利润”的思想,他才能取得成功。巴菲特提醒您

大多数人都将投资错误等同于投资损失。事实上,如果你坚定地遵守你的投资标准,你就会少犯下这样的错误。

当投资目标实现时果断脱手

股市并不是不可捉摸的,人人都可以做一个理性的投资者。

——巴菲特不管你在一笔投资中投入了多少时间、心血、精力和金钱,你事先都应确定退出策略。

巴菲特不断用他投资时所使用的标准来衡量他已经入股的企业的质量。如果他的一只股票不再符合他的某个投资标准,他会把它卖掉。正因如此,投资大师从不会在不知道何时退出的情况下就盲目投资。

退出策略因人而异,与一个投资者的方法和系统有关。但每一个成功投资者都有一种与他的系统相吻合的退出策略。

有些投资系统会得出某项投资的目标价格,也就是退出价格。这是格雷厄姆法的特征。格雷厄姆的方法是购买价格远低于内在价值的股票,然后在它们的价格回归价值的时候(或两三年后依然没有回归价值的时候)卖掉它们。

巴菲特这辈子经过手的股票至少有数百种,然而他的大笔获利,却总是来自于那些具备持久竞争优势的公司。他的长期投资理念让他总是长时间的持股,不轻易出脱手中的任何股票。当然他也并非死守长线而不知变通,一旦股价够高,投资目标得以实现时,他也会出脱持股。作为备受敬仰的股坛神话,巴菲特的进退之道显得相当灵活机动。

历史上巴菲特曾两次出脱手上的股票,即使是他所谓的长期核心持股,也全部出清。一次是在1969年,巴菲特认为在当时股市他已经找不到可投资的股票,所以出清持股,当时股市的本益比在50以上。第二次是在1998年,由于这次巴菲特持有的公司股票已经十分庞大,如果出清持股换成现金,必然因为流动性不足而造成股价下跌,所以这次他采用以伯克希尔股票并购股价净值比很低且净值中持有大量债券的再保险公司,也就是以高于伯克希尔公司真实价值的股票来换取持有大量债券的再保险公司股票,这时市场的本益比在40以上。所以如果你遇到所持有公司股票的本益比超过40,甚至50,这样应该就是卖出股票的时候,即便这是你的长期核心持股,因为我们深知即使是我们所造的好公司,也不能长期维持50倍的本益比。

人们常说,要战胜市场首先要战胜自己。股市上的投资人,无论是基金经理人还是一般的散户最难战胜的就是自己的贪婪。他们在股市调整下跌的时候恐慌不已,常常不知所措,跟着消息和所谓的“庄家”涌进涌出,对自己的行为不作理性分析,结果损失惨重;在股市上扬的时候,则希望自己买的股票涨了再涨,希望市场一往无前地上扬,没有顶点,希望自己的股票达到自己为它设定的短期内甚至永远无法达到的价位,结果当他们还沉浸在憧憬和梦幻中的时候,股市突然风云突变,开始下跌,将已经到手的收获瞬间化为灰烬,为自己留下永久的遗憾。

巴菲特之所以成功,最重要的就是坚持理性,坚守自己的投资理念,在市场低迷时乘机挑选投资对象,静待机会买进。在市场疯狂上涨时,冷静而不贪婪,股价一旦达到自己的获利预期,就果断获利了结。 作为一般投资者也一样,当股价已经足够高,投资目标得以实现时,应果断脱手。实践表明,当股市上升时,越近顶峰,上升速度越慢。这就给投资人比较充裕的时间去判断市场趋向,及时卖出股票。股市到了顶峰时期,可能徘徊几个星期乃至几个月,而不是一到顶峰就下跌。这种现象给正确的判断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此时经济指标还可能上涨,但股市走在经济指标之前,很可能已是强弩之末,上不去多少了。

如果在股市周期的晚期卖出股票,虽然放弃了末尾期的上涨,但也避免了因对末尾期认识不清,滞留涨市过久的风险。这是保住既得利润的明智之举。

一个没有投资目标的投资者,不会有任何系统生成的目标或出售信号。他的最佳做法是遵循一种机械化退出法则。这至少能限制他的损失。但这无法保证他获得任何利润,因为他没有做像巴菲特这样的投资大师所做的事情:首先选出一类有正平均利润期望值的投资对象,然后围绕它建立一个成功的系统。巴菲特提醒您

投资者应坚守自己的投资理念,在市场低迷时乘机挑选投资对象,静待机会买进。在市场疯狂上涨时,冷静而不贪婪,股价一旦达到自己的获利预期,就果断获利了结。投资课堂

判断进退时机的方法

作为一般投资者,判断进、退时机的方法并不需要太多的专业知识。选择可以以下面两种方法判断进退时机。

1.当大家近乎疯狂地在股市抢进抢出时,就是股市涨势近尾声,股价无法再涨的时候。如果连原本不太注意股市投资的人都进股市了,就显示可动用资金差不多都投入股市了,紧接着就后继无力,再没有资金可以拿出去推动股市涨升,股市必跌。

2.当多数人都不对股市抱有希望,不愿再投资时,表示想卖股票的人都卖得差不多了,股市跌无可跌,只要有资金投入,就可以反弹涨升。

卖掉赔钱股,留下绩优股

当公司的业绩表现不佳时,最好出脱全数持股,转到新的投资机会。

——巴菲特

不要轻易卖掉绩优服,不能因为股票上涨就卖掉,好股票涨了还会涨。

巴菲特崇尚长期投资理念。他的爱好就是寻找可靠的股票,尽可能便宜地买进它们,尽可能长久地保存,然后坐看它的价值一天天地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