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史记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2814300000012

第12章 项羽垓下悲歌(节自《项羽本纪》)

【原文】项王军壁垓下[1],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2],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3],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4],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5],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6]。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7],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8]:“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9],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10],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B11]、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B12],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B13]。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弛,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B14]。乌江亭长舣船待[B15],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常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B16],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B17]:“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B18]。”乃自刎而死。王翳取其头,余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最其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五人共会其体,皆是。故分其地为五,封吕马童为中水侯,封王翳为杜衍侯,封杨喜为赤泉侯,封杨武为吴防侯,封吕胜为涅阳侯。

项王已死,楚地皆降汉,独鲁不下。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乃持项王头视鲁。鲁父兄乃降。始,楚怀王初封项籍为鲁公,及其死,鲁最后下,故以鲁公礼葬项王觳城[B19]。汉王为发哀,泣之而去。

【注释】[1]垓下:地名,在今安徽省灵璧县东南。[2]骓(zhuī):毛色青白相杂的马。[3]慷慨:愤激悲叹之貌。[4]阕(què):歌曲或词一首叫一阕,一首词的一段也叫一阕。[5]麾下:即部下。[6]平明:天拂晓、天明。灌婴:汉雎阳人,跟从刘邦定天下,封为颍阴侯。后来在平定诸吕的过程中有功,被汉文帝拜为丞相。[7]阴陵:秦时县名,故治在今安徽省定远县西北。[8]给(dài):欺骗。[9]东城:秦时县名,故治在今安徽省定远县东南五十里。[10]败北:败走。[B11]溃围:冲破包围。[B12]披靡:本义为草木随风偃仆之貌,此处比喻汉军惊溃如像草那样随风而倒。[B13]赤泉侯:即杨喜,此时尚未封侯(杨封侯是在项羽死后),这是史家追书之辞。辟易:即吓退,人马俱惊,无法控制局面而离开原地。[B14]乌江:水名,在今安徽省和县境内。当年项羽欲渡江处今名乌江浦。[B15]亭长:当时的乡官。根据秦制,每十里一亭,设亭长,掌管捕审盗贼之事。舣船:将船靠岸。[B16]顾见:回头看见。[B17]指王翳:指着项王给王翳看。[B18]吾为若德:我为了你的恩德,就送你个人情。因吕马童与项羽先前是故友,且吕原有恩德于项羽,故项羽在此时对吕出此言。[B19]穀城:山名,在今山东省东阿县东北。

【译文】项王的兵驻扎在垓下,兵很少,粮食又要用完了。汉军(刘邦的兵)以及各路诸侯的兵将其重重围困。夜里,项王听见四面的汉军都唱着楚歌,他大惊道:“难道汉军已经全部得到楚地了么?为何楚人如此多呀!”项王便在夜里起床,在军营中饮酒。有位美人名叫虞,经常跟随着项王;有匹好马名叫骓,项王经常骑着它征战。于是,项王万分愤激悲叹,自个作诗一首:“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王歌唱此诗多遍,美人应和着歌舞。项王的眼泪不断地往下淌。他身边的侍卫也都哭泣起来,伤心得抬不起头。

于是,项王出军营骑上马,部下壮士骑马跟从他的有八百余人。当夜突破重围,向南奔走。到了天明,汉军才发觉项王突围,便派骑将灌婴带五千骑兵去追赶。项王渡过淮河,能跟从项王的骑兵仅有百余人了。项王到了阴陵,迷失了道路,便问一农夫,那农夫骗他道:“向左走。”项王听信农夫的话,向左走,结果却陷入大泽中,因此被汉军追上。项王又带兵向东走,到了东城,只剩二十八个骑兵了,追赶他的汉军骑兵却有数千人。项王自料不能逃脱,便对他的骑兵说:“我从起兵到今天,已经八年了,亲身经历战役七十多次,所有阻挡我的人必被打败,所有被打击的都降服,没有失败过,因而能独霸天下。然而,今天却被围困在此地,这是天要亡我,并不是我战不胜的罪过。今天我决意死战,愿意与诸君一同决战,必定三胜敌军,替诸位冲破包围、斩杀敌军之将,砍倒敌军之旗,使诸位知道是天要亡我,并不是我作战不力的罪过。”项王便把他的骑兵分为四队,面向四个方向。汉军将他们重重围困。项王对他的骑兵说:“我替你们去取一汉将的头来。”便命令骑兵向四面冲下,并约定冲过山的东面,分作三处集合。于是,项王大声吼叫着冲下去,汉军都惊慌而溃散,于是项王趁机斩一汉将。此时,汉军是赤泉侯作骑将,他正追上项王,项王怒目大声呵叱他,赤泉侯的人马都被惊吓得倒退几里路。项王便与他的骑兵会合成三处,汉军不知项王在哪处。于是,汉军把部队分为三队,又将项王围住。项王便冲过去,又斩了汉军一位都尉,并杀兵士近百人。这时项王重召他的骑兵,不过损失了两骑而已。因而项王对他的骑兵说:“怎么样?”骑兵们都诚服地说:“果然如你大王所说的那样。”

于是,项王打算渡过乌江,到江东去。乌江亭长把船靠岸等待,对项王说:“江东虽然很小,它的地盘却也有千里之阔,人口也有几十万,你可以立足为王。希望大王赶紧渡过河去,现在惟独我有船,若是汉军追上来,就无法渡过去了。”项王笑着说:“天要亡我,我渡江又有什么用啊!而且我与江东子弟八千人一起渡江向西征战,而今无一人回来,纵然江东父老可怜我而让我做王,可我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呢!即便他们不说什么,我难道问心无愧么?”于是,对亭长说:“我知道你是长辈,我骑此马已有五年,所向无敌,经常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它,把它送给你吧。”于是,命令骑兵都下马步行,拿着短武器去交战。项籍独自一人杀汉军数百人,他身上也受伤十多处。他回头看见汉军骑司马吕马童,说道:“你不是我的老朋友么?”吕马童面对项籍,指着项王向王翳说道:“这就是项王。”项王便说:“我听说汉王买我的头,拿出一千金,地方一万户,我就送你一个人情,让你得此功德吧。”于是项王自杀而死。王翳砍了他的头,其余汉军骑将互相纵马践踏去争夺项王的尸体,他们自相残杀的就有几十人。争夺的结果: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夺得项王尸体的一部分。五个人将其所夺部分合拢来,毫无缺失地成为项王尸体的整体。汉便把封地分成五份,封吕马童做中水侯,封王翳做杜衍侯,封杨喜做赤泉侯,封杨武做吴防侯,封吕胜做涅阳侯。

项王死了,楚地都投降了汉王,惟独鲁地人不肯降汉。汉王打算率领天下的兵去屠杀鲁地。考虑到鲁人遵守礼义,为自己的主上尽忠死节,便把项王的头出示给鲁人看。鲁地的父老兄弟才降汉。当初,因楚怀王曾封项王为鲁公,待到项王败死,鲁国又是最后降汉的,因此,就用鲁公之礼将项王安葬在毂城。汉王也为项羽发丧,哭了一场才走。

【鉴赏】《垓下悲歌》是项羽在楚汉战争中由强到弱,直到最后兵败自杀的悲剧结局,司马迁同情项羽一方,故写得十分悲壮。全文分三个层次:

(一)垓下悲歌。项羽军垓下,兵少食尽,又被汉军及诸侯军围之数重。夜闻四面楚歌,乃夜起饮帐中,与虞姬一起慷慨悲歌,泣数行下。真是“慷慨激烈,有千载不平之余愤。”(朱熹)(二)垓下之战。项羽在仅有八百余骑的情况下,竟突围南走。至东城,以二十八骑之兵面对汉骑数千人,他竟三次“快战”,斩汉将及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充分表现了项羽的勇猛。写他的“勇猛”在于证明他三次所说“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这表明他至死未认识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及悲剧之所在,也典型地表现了他个人英雄主义的特色。

(三)乌江自刎。项羽至乌江,本可乘乌江亭长之船渡江,东山再起,重谋大业。但项羽谢绝了亭长之请,认为自己带江东八千子弟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无颜见江东父老,故力战之后,自刎而死。表现了项羽的多面性格:沽名钓誉,英雄气概,以及浓郁的人情味。

全文线索分明,重点突出,在简朴的叙事中,尽显项羽英雄末路的悲壮,令人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