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奇联妙对(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2823800000007

第7章 析字妙联(2)

杨一清(1454—1530),字应宁,号速庵,明镇江丹徒(今属江苏)人。成化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兵部尚书,加华盖殿大学士。著有《关中奏议》、《石淙诗抄》。其幼年即以神童闻名遐迩,12岁参加科考时,主考官以此上联试之,小一清稍加思索,当场对出了下联。上联“冻”字拆开是“东”字加两点水,“洒”字拆开是“西”字加三点水,正好像冻雨洒在窗户上“东两点、西三点”。下联“切”字横着(左右)拆开是“七”、“刀”二字,“分”字竖着(上下)拆开是“八”、“刀”二字,所以说“切瓜分瓣”正好是“横七刀、竖八刀”。全联对仗工稳,平仄和谐,堪称析字联中之珍品。

人中王,人边王,意图全任天下口,天上口,志在吞吴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秋,红巾军统帅朱元璋召集文武官员会商攻吴之计。他拟就半副下联,军师刘基(字伯温)对出了上联。

上联“人中王”为“全”字,“人边王”为“任”字,“意图全任”的后二字由前两个分句拆合而成,表现了朱元璋的宏图大志。下联“天下口”为“吞”字,“天上口”为“吴”字,“志在吞吴”的后二字也由前两个分句拆合而成,表现了朱元璋攻下东吴的决心。不久,朱元璋攻占东吴,并统一了中国;1368年春于金陵(今南京)祭天称帝,国号明,年号洪武,在位30年,庙号太祖。

张长弓,骑奇马,罩戈独戟嫁家女,孕乃子,生男曰甥这是民间流传的一副析字趣联,作者无考。

上联“张”字拆开为“长弓”,“骑”字拆开为“奇马”,“罩戈”组合成“戟”字;“张”、“骑”、“戟”皆为复合动词,可以自然拆合成句,全句惟“独”字是衬字。下联“嫁”字拆开为“家女”,“孕”字拆开为“乃子”,“生男”组合成“甥”字;“嫁”、“孕”皆为复合动词,亦可以自然拆合成句,“甥”字为复合名词,拆开为“生男”,加上衬字“日”亦可拆合成句。匹马单枪(罩戈)上阵,当然是“独戟”;嫁女生子(生男),当然叫外甥(日甥)。全联匠心独运,遣词巧妙,顺理成章,堪称析字联中之佳构。

千里为重,重水重山重庆府一人乃大,大仁大德大明君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有“对联天子”之美誉。有一天,朱元璋微服出访来到一家茶馆,在一年轻书生对面坐下来,问这书生是哪里人氏?书生答是重庆人。朱元璋便以“重”字为题吟出上面半联,请书生应对下联。书生听这半联出句气势非凡,打量出旬者不像平民百姓,许是朝中的高官大员,便以“大”字为题对出了上面的下联。朱元璋听了连声称妙,遂即起身告辞。须臾,几个钦差拥进茶馆,不由分说,便把书生带进宫去。上了金殿,朱元璋问道:“抬头看看,还认识我吗?”书生抬头一看,正是刚才茶馆里同桌的那位出句者,急忙叩头说:“小人无心冒犯皇上,恳请皇上恕罪!”“呃——”朱元璋说,“这副对子你对得非常巧妙,何罪之有呀?”并且赏赐书生银两,与其结为朋友。

此联妙在析字、顶针与复字。上联“千里”组合为“重”字,顶针复字为“重水重山重庆府”;下联“一人”组合为“大”字,顶针复字为“大仁大德大明君”。全联析字、复字自然、合理,毫不牵强,而且对仗工稳,平仄和谐,堪称佳构。

十口心思,思国思家思社稷八目尚赏,赏风赏月赏秋香这副析字联出自香港故事影片《三笑》。影片依据明代文学家冯梦龙主编的短篇小说集《警世通言》第二十六卷《唐解元一笑姻缘》改编而成。故事大意是,江南解元唐寅(字伯虎)与华府丫鬟秋香邂逅相遇,一见钟情。为了追寻秋香,唐寅化名康宣,卖身华府为仆,借机巧吟此联,以表对秋香的思念之情。最后二人终于结成恩爱夫妻。

上联“十口”为“田”,“田”下加“心”为“思”,接着顶针复字“思国思家思社稷”,表现了唐伯虎关心国家大事的爱国思想。下联“八目”为“貝”,“貝”上加“尚”为“赏”,接着顶针复字“赏风赏月赏秋香”,表达了唐伯虎想见秋香姑娘花容月貌的急切心情。全联构思奇巧,选词精确,语意畅晓,堪称妙品。

或入园中,拖出老袁还我国余行道上,不堪回首问前途这是指斥窃国大盗袁世凯的一副析字趣联。上联传为维新派人物梁启超(1873—1929)所作,时在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之际,久未成对。袁世凯死后,曾为袁之羽翼、后来转向革命道路的杨度(1875—1931),因一度感觉前途渺茫,于彷徨之际对出了下联。

上联让“或”字进入“圜”中,把“袁”字(指袁世凯)拖出来,便成了“园”字。下联说“余”(文言指我)行走在迷茫的“道”路上,“不堪回首问前途”,“道”字去“首”添“余”即为“途”字。全联对仗工稳,平仄和谐,构思之奇特,析字之巧妙,令人击掌叹绝当代联家白启寰先生称此联叫“置换联”,也很有趣。

四口同圖,内口皆归外口管五人共伞,小人全靠大人遮这副析字趣联,传为明代才子杨溥童年巧对县官之作。

杨溥(1372—1446),字弘济,明湖广石首(今属湖北)人。建文进士,官至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与杨士奇、杨荣并称“三杨”。

杨溥幼年家境贫寒,有一天,父亲又被官府抓去修城防,一家老小生活无着,呼天不应,叫地不灵。8岁的杨溥壮壮胆走进县衙,陈述家庭困境,恳求县太爷体恤民间疾苦,放爹爹回家。县官见他小小年纪一片孝心,说起话来条条是道,便说:“州府县城加修城防乃是上司之令,本县岂敢不遵命而行?这样吧,我出个上联,你若能对出下联便可放人。”遂即念出上面的半副对联。小杨溥寻思片刻,脱口对出了上面的下联。县官不失诺言,传令放回杨溥的父亲。

上联“四口同图”,繁体的“固”字由大小不等四个“口”字组成;“内口皆归外口管”,里面三个小“口”皆被外面的大“口”管着。借喻下级必须服从上级的命令。下联“五人共伞”,繁体的“伞”字由大小不等五个“人”字组成;“小人全靠大人遮”,下面四个小“人”字全被上面的大“人”字盖着。借喻平民百姓希望得到父母官的爱护。“四口/五人”,数词对;“同图/共伞”,动宾词组对;“外口/小人”,偏正名词对;“皆归/全靠”,偏正动词对;“内口管/大人遮”,主谓动词对。字字对仗工稳,处处平仄和谐,堪称析字联之妙品。

此联另有一说,是清代才子李调元童年应对塾师之作。

白水泉边女子好,少女尤妙山石岩上古木枯,此木为柴传说青山脚下有座白水湖,湖畔有一白姓大户人家。白家无子,只生一女,长得花容月貌,又有文才;年方二八,上门求婚者络绎不绝。白员外决定出对选婿,便在门前贴出上面的半联,言明有能对出下联者,不论贫富,愿以小女许配。那些富家公子不学无术,个个望联兴叹,扫兴而回。有个年轻樵子担柴路过此处,看了榜文,略加思索,对出了下联,做了白府的乘龙快婿。

这是一副组字趣联。上联“白水”组成“泉”字,“女子”组成“好”字,“少女”组成“妙”字。下联“山石”组成“岩”字,“古木”组成“枯”字,“此木”组成“柴”字。全联构思奇绝,选词精当,析字巧妙,切地、切景、切事,更切合出句、对句者的身份。不足之处是,前分句以“女”对“古”,后分句以“女”对“木”,对应之字错位。若将下联“古木”改作“木古”,或“此木”改作“此古”,则又文理不通。

槐树无风自摇,恐怕木旁有鬼昙花少纵则逝,只缘日下多云这副析字趣联,上联见《楹联报》(《中国楹联报》前身)1990年5月总第13期“古联征对”,蒋光任撰文;下联为笔者试对,见同报同年11月总第17期“’槐树联‘对句选登”。两年后,这副趣联又被移植到由徐鼎家提供素材、笔者执笔编写的章回对联故事第四回里。第四回的题目是:“巧联木鬼成槐树;妙合日云现昙花。”载《中国楹联报》1992年9月总第39期。

此联巧妙之处,一是拆字,二是反义词单边自对。上联拆“槐”字为“木”、“鬼”,又在两个分句中分别嵌进了“有”、“无”两个词义、声调完全相反的字以造成自对。下联必须选取相应的字词才可与之成对,而又不能与上联重字。应对难度颇大,所以成了“多少年来无人对起”(“古联征对”语)的悬联绝对。

应对下联的“昙花”,是梵语“优昙钵花”的简称,常绿灌木,花大,白色,开放时间极短。典见《法华经》:“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花,时一现耳。”后即用“昙花一现”比喻事物难得一见,或一出现很快就消失。

“少纵则逝”,正好说明了昙花的这一特点。“昙”字拆开为“日”、“云”,故用“日下多云”来解释“少纵则逝”;而“多”、“少”两个反义词,又正好造成了下联的单边自对,与上联恰巧珠联璧合,犹如天造地设。

试将全联对仗情况加以剖析:“槐树/昙花”,花木名词对;“无风自摇/少纵则逝”,偏正动词对;“恐怕/只缘”,副词(表原因或结果)对;“木旁/日下”,方位对;“有鬼/多云”,偏正名词对;“木旁有鬼/日下多云”,主谓名词对;无一处对仗不工。处于音步位置的字,或上平下仄,或上仄下平,个个平仄相反,无一处平仄不协。

这次“古联征对”共征得七比较好的下联,另六比是:

芙蓉露出羞色,只因花下藏夫(广东麦贵柱)芙蓉遇雨不倒,方知草下藏夫(广东赵仁淦)仙桃万颗谁守,全凭山畔一人(湖南汪涛)召书代命难违,因为口上存刀(湖南赵谷逊)筮蓍化日占卜,悟思竹底藏巫(广西张超显)沃洲牧马惊跳,只因水畔藏夭(辽宁王白石)(注:沃洲,山名,在浙江省新昌县,山上有牧马坡)伊有人,尹无人,伊尹一人元宰冯二马,驯三马,冯驯五马诸侯这是一副借用两个历史人物构成的析字趣联,作者无考。

上联“伊尹”,商初宰相,详见《人名巧对》。国之有相,始自商朝,故日“元宰”,意为最早的宰相。“伊有人”,谓“伊”字有站人旁;“尹无人”,谓“尹”字无站人旁。“有”、“无”两字构成上联自对。因“伊尹”二字只有一个站人旁,故日“一人元宰”。

下联“冯驯”,人名;“诸侯”,官名。冯驯其人不见经传,大概是个不甚著名的小诸侯。“冯二马”,谓“冯”字由“二”妙字和“马”字组成;“驯三马”,谓“驯”字由“三”字(川字横书)和“马”字组成。“二”、“三”两字构成下联自对。“二马”加“三马”等于“五马”,故日“五马诸侯”。“伊有人,尹无人/冯二马,驯三马”各自形成析字自对;“伊尹/冯驯”,人名对;“一人/五马”,数量对;“元宰/诸侯”,官职对。全联处处对仗工稳,平仄基本和谐,堪称析字联之佳作。

寸土为寺,寺旁言诗,诗曰:明月送僧归古寺双木成林,林下示禁,禁云:斧斤以时入山林传说有一位才貌双全的相国小姐,立志嫁个满腹经纶的如意郎君,于是写出上面半副对联,声明有能对出下联者可配为佳偶。上联传出后,时过数月,无人能对。后来有一位进京应试的书生,苦思冥想,终于对出了下联,与相国小姐喜结良缘。

上联“寸土”合成“寺”,“寺言”合成“诗”,“明月”之“月”为“明”字之半;前两个“寺”字、“诗”字为顶针,末尾“寺”字为复字;“明月送僧归古寺”,集古诗名句。下联“双木”合成“林”,“林示”合成“禁”,“斧斤”之“斤”为“斧”字之半;前两个“林”字、“禁”字为顶针,末尾“林”字为复字;“斧斤以时入山林”,集古书名句。总之,此联运用了析字、顶针、复字、集句等多种修辞技巧,可谓是一副综合性的艺术趣联。“诗曰”、“禁云”所引之名句,使联语愈显高雅,非饱学之士莫能为之。

马宾王,骆宾王,马骆各宾王,但区别彼名此字龙主考,龚主考,龙龚共主考,适会逢隔省同科这副析字联为清代学者所作。

清嘉庆年间(1796—1820),学士赵礼甫喜与友人联对,一日兴起,以唐初名人出了一比上联。联中“马宾王”,姓马名周字宾王,唐初大臣,官至中书令。“骆宾王”,姓骆名宾王,唐初才子,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唐初四杰。“马”与“各”合成“骆”,“马”、“骆”是两个姓氏;两个“宾王”则一个是名,一个是字。故云“马骆各宾王,但区别彼名此字”。又兼“骆”、“各”二字同韵,更增加了应对的难度。上联出得如此乖巧,难怪一直无人能对。

事过30多年,到了道光癸卯科(1843年)乡试,清廷派龙主僖任贵州省主考,龚宝莲任云南省主考。一直惦记着上面那半副对联的学士叶廷绾,于是灵感顿生,对出了下联。联中“龙”与“共”合成“龚”,“龙”、“龚”二字是两姓氏,两个“主考”是官名,两人在同一时间不同省份任乡试主考,故曰“龙龚共主考,适会逢隔省同科”。且“龚”、“共”二字也是同韵,与上联对得天衣无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