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明日之花别样红(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2825700000002

第2章 大脚马皇后资深贤内助(2)

十五年的瑰丽青春在颠沛流离中流逝,十五年的相濡以沫在南征北战中坚守。十五年来,马秀英陪伴并目睹了身边这位出身贫寒彻骨的丈夫一步步壮大势力最终登上权力的巅峰。下一个十五年,马秀英将完成从妻子到皇后的华丽转身,等待她的又会是什么呢?

荣登帝位的朱元璋对马秀英十几年来的忧勤相济看在眼里更记在心里,经常在大臣面前忆苦思甜,每每提及兵荒马乱粮食奇缺的日子里,马秀英宁可挨饿也要储备干粮干肉给自己随时充饥,更把那段峥嵘岁月与汉光武帝刘秀未成事时与部下在河北饶阳滹沱河畔芜蒌亭吃麦饭、喝豆粥相比,夸赞马皇后的贤德可与唐太宗的长孙皇后相媲美。马皇后听说后,趁机委婉进谏:“妾闻夫妇相保易,君臣相保难。陛下不忘妾同贫贱,愿无忘群臣同艰难。”事实上,有几个帝王能真正“无忘群臣同艰难”,江山稳固之后,功高盖主便成了堂而皇之的借口。夫妻二人风风雨雨十几年,凭着多年的相知相守,马皇后对朱元璋的脾气性格早已非常熟知,因此她的担心也就不是杞人忧天。

洪武二年(1368年)八月,徐达攻克了元朝的首都后,把缴获的大量金银珠宝运回应天进献皇帝皇后。朱元璋看到宝物喜形于色,马皇后却在一旁泼凉水:“元有是而不能守,意者帝王自有宝欤。”朱元璋立即明白了妻子之言的弦外之音,“得贤才方为得宝。”马皇后又进言:“妾与陛下起贫贱,至今日,恒恐骄纵生于奢侈,危亡起于细微,故愿得贤人共理天下。”又说,“法屡更必弊,法弊则奸生;民数扰必困,民困则乱生。”马后的这番话被朱元璋奉为至理名言,命人载入史册。

按例朝廷官员早朝之后都要在宫廷中用餐,有一次马皇后命令宦官把官员们酒菜送来,亲自品尝后觉得味道不够好,于是对皇帝说:“人主自奉欲薄,养贤宜厚。”朱元璋为此整饬了光禄宫(光禄宫又叫光禄寺,是明代负责宫廷膳馐的政府机构之一,主要职能为承办宫中宴食、日常膳食、祭祀物品及宫外赐食等。其下设置四署,分别为大官署、珍馐署、良酝署和掌醢署。四署各司其职、共同协作保障宴食的造办)。

在中国历代的帝王俱乐部里,作为身份醇正的农民帝王,朱元璋算得上是励精图治、勤俭节约的一位,登上皇位后仍不失农民本色,生活器具一律黄铜打造,饮食起居亦不慕奢华;说起稼穑之苦,每每为之涕泣;对待贪官污吏,更是深恶痛绝,犯者必置诸法。他非常认同马皇后“愿得贤人共理天下”、“自奉欲薄,养贤宜厚”的主张,但马皇后“愿无忘群臣同艰难”的建议却渐渐被皇帝抛之脑后,她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以谋逆罪处死左丞相胡惟庸。胡惟庸本事不大,却擅长钻营,逢迎拍马、玩弄权术,在淮西老乡李善长的举荐下,一路官运亨通,青云直上。洪武十年(1377年),开始就任左丞相,居百官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倾朝野的胡惟庸渐渐得意忘形、骄横跋扈,私自拆阅处理内外诸司所上奏折,对自己不利的则隐匿不报;独断专行,任意提拔、处罚官员;肆无忌惮地结党营私,公然培植壮大淮西势力;肆意收受名马古玩、金银器物。一时间各地钻营权谋之人趋之若鹜,文臣武将齐聚相府。朱元璋对于胡惟庸的所作所为自然不会一无所知,只是在等待机会。洪武十二年(1379年),机会终于降临,有人告发胡府藏有甲兵,伺机谋反可是死罪。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擅权植党”的罪名处死了左丞相胡惟庸及其族人,其来往密切的官员同样在劫难逃,全部抄家灭族。

然而事情并没有因此而结束,恰恰是朱元璋大举清洗功臣的开端。“胡惟庸案”犹如滚雪球般越滚越大,凡是认为对大明王朝有危险的功臣宿将,都被指为胡党案犯。曾被朱元璋赞为“勋臣第一”的儿女亲家李善长(其子李祺被朱元璋招为驸马)因与胡惟庸“交通谋反”被杀;身冒百死,战功赫赫的大将傅友德、曾被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的太子之师宋濂等都因此牵连获罪……“胡惟庸案”足足延续十年之久,共计杀了三万多人。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胡惟庸案”尘埃落定仅三年之后,也是马皇后、太子朱标相继去世之后,朱元璋以谋反罪处死大将军蓝玉。蓝玉是开国功臣常遇春的妻弟,因平定边疆立下赫赫战功,受封凉国公。但其人却飞扬跋扈、霸占民田、仗势欺人。由此又一场大屠杀拉开序幕,受“蓝玉案”牵连被杀的有一万五千人。

历史上将“胡惟庸案”和“蓝玉案”称为“胡蓝之狱”。

胡惟庸、蓝玉均因其贪赃枉法、肆意妄为死不足惜,然而那些因此而受牵连获罪的众多无辜之士难道真的该杀?“胡蓝之狱”恐怕仅仅是个幌子,朱元璋是打着反贪的旗帜行屠杀功臣之实。

右丞相徐达之死便是很好的说明。这个朱元璋儿时的玩伴,几十年来出生入死,屡建奇功,一直是明军的统帅,被公认为功臣之首。他对朱元璋忠顺恭谨,朱元璋一直也找不到他的过失。然而阴狠的朱元璋,竟乘徐达身患背疽忌吃鹅肉的时候,赐他蒸鹅。君命难违,徐达流涕而食,不日即死。

个性敦厚的懿文太子朱标,看到功臣们的悲惨下场,心中不忍,曾劝谏说:“陛下杀人太滥,恐伤和气。”朱元璋把一根棘杖丢在地上,让太子拿起来,太子面有难色,朱元璋语带双关地说:“棘杖有刺扎手,我替你把刺除掉,再交给你,不是更好吗?”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那些跟随朱元璋出生入死打下大明江山的功臣在国家稳定之后竟成了皇帝眼中危及后世子孙基业的“荆棘之刺”,除汤和外均不得善终。为了保住老朱家的“家国天下”,朱元璋不惜将刺一一剔除,甚至连根拔起。相形之下,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手段似乎温和太多了,汉高祖刘邦诛杀的也只是韩信、彭越、英布等几个将领,而因“胡蓝之狱”受株连被杀的足足有四万五千人之众。以致朝堂中人人自危,唯恐哪日就将飞来横祸,每日早朝总要先和妻儿诀别,交代后事。

相较朱元璋的阴狠毒辣,马秀英依然不改贤良淑德、仁慈宽厚之本色,恪守“定天下以不杀人为本”,对于传言、密报之类更能保持客观态度,注重调查研究。自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目睹夫君大兴党狱、大肆屠戮功臣,马皇后忧心忡忡,时时留心政事,想方设法谏忠言、千方百计保良臣,以一己之力挽救了多人性命。若非马皇后巧妙地进谏,恐怕会有更多的人卷入冤案,命丧朱元璋的屠刀之下。

洪武十三年(1380年),大儒宋濂(做过太子的老师,编撰过《元史》)因长孙宋慎卷入胡惟庸案而受牵连获罪,明太祖要将他处死。马皇后及时劝说:“老百姓尚且懂得尊师重道,更何况帝王家呢!宋先生早已告老还乡,怎可能牵连京中的事情?”朱元璋却不为所动,一意孤行,“既为逆党,怎能宽容?”随后,马皇后陪皇帝吃饭,她不喝酒,也不吃肉,闷闷不乐,朱元璋问起缘由,马皇后回答:

“我不近荤酒,为宋先生祈福。” 朱元璋丢下筷子走了,第二天还是赦免了宋濂的死罪,改判谪守茂州。可年逾古稀的宋濂仅行至夔州,便染病身亡。

有一次,有人告发和州参军郭景祥的儿子要杀自己父亲,朱元璋大怒,当场表示要以不孝罪处死这个逆子。马皇后知道了,赶紧灭火:“这是传闻之词,不一定真实,何况郭景祥就这么一个儿子,虽说独子容易骄纵,但也未必就尽如人言,须查明属实,方可加刑,否则处死了他,郭家就绝后了。”后来经调查,果然是不实传闻,如不是马皇后劝说,郭家的香火可就断了。

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马皇后的养子,自幼跟随朱元璋打天下,因战功卓著,洪武二年被封为曹国公。镇守严州时,杨宪上书告发他行为不检点,不守法律,朱元璋立马想把李文忠抓来治罪。马皇后再次解围:

“严州是要塞之地,不可轻易换将,况且文忠跟随你多年,一向贤能,怎能因别人一句话就相信呢?”这才救了李文忠,不久后真相大白,果然是诬告。

春坊庶子李希贤教授皇子们经书,不知哪天用毛笔管击伤了某位王孙的额头。朱元璋大怒,大抵是要拿李希贤治罪,马皇后劝解道:“譬如使人刺锦,只可任他剪裁,不应为子责师。”

回到后宫,朱元璋也常看这个不顺眼,看那个不顺眼。有一次朱元璋盛怒要惩罚一个宫中下人,马皇后也假装发怒,命人把宫人捆绑起来,交给宫正司议罪。朱元璋不满地责问她:“这是你皇后处理的事情,为什么要交给宫正司?”马皇后意味深长地说:“帝王不以喜怒加刑赏。当陛下怒时,恐有畸重。付宫正,”

则酌其平矣。即陛下论人罪亦诏有司耳。 (皇帝不能因为自己一时高兴或生气就给人奖赏或惩罚。当陛下生气的时候,恐怕会给予过重的惩罚。把他们交给司法机关,就能做出公正的判决了。陛下今后要定某人的罪,还是应该移交司法机关的。)朱元璋只好作罢。

不知道当时朱元璋是否仔细咀嚼皇后的谏言,对于那些因牵连胡蓝之狱无端命丧黄泉的功臣来说,他的所作所为是否有失公正?

宫廷教育家

据说,朱元璋的妃嫔有封号的就三四十人,子女共计四十二人。不计算宫女太监,单单主子就上百人,要管好这么一大家子尚且不容易,更何况是帝王的后宫。

放眼历朝历代,后宫向来是皇帝妃嫔、皇子们争宠斗法、互相算计的战场,充满了血腥与屠戮。饱读诗书的马皇后应该也非常清楚,但大权在握的她却仍以一颗平常心管理后宫,奉行以德服人。

有一次,马皇后问女史:“汉朝的窦太后为什么那么喜欢黄老之术呢?”

女史回答:“清静无为为本。若绝仁弃义,民复教慈,是其教矣。”马皇后感叹道:“孝、慈即仁义也,讵有绝仁义而为孝慈者哉?”她正是把所主张的仁义孝慈提炼成一个爱字,用爱教化、用爱感化,恰似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史书记载宋朝的皇后大都比较贤良,马后便要求女史整理摘录宋代的家法汇编成册,让妃嫔们早晚学习。有人质疑,宋朝的皇后太过仁厚了吧?马皇后反驳,过于仁厚有何不好?总比刻薄好吧!聪慧如斯,树立典型榜样的同时,马皇后当然不会放弃身教之功,所谓身正为范,身教大于言传。

洪武元年,朱元璋为报答马皇后多年来的相守扶持,遍寻其亲族,打算授予官职。马皇后却婉言拒绝了:“国家官爵当与贤能之士,妾家亲属未必有可用之才。且闻前世外戚之家多骄淫奢纵,不守法度,有致覆败者。陛下加恩妾族,厚其赐予,使得保守足矣。”马皇后心底无私,说得实实在在,入情入理,她的以身作则、高风亮节赢得了明太祖的赞誉。朱元璋追封马公为徐王,郑媪为王夫人,对于皇后的远亲仅赐予丰厚的爵禄,而没有给予职位参政。然而此举却有效警示了后宫诸多妃嫔,避免了外戚干政之祸。试想皇后尚且如此低调贤德,一般的妃嫔怎好太过招摇惹眼为自己的娘家人要太多的封赏。

对于后宫之中的妃嫔宫人,凡是被皇帝宠幸而生下孩子的,马皇后都给予厚待,“命妇入朝,待之如家人礼”。

这份大度怕是古往今来也没有几位皇后能与之媲美。封建时代的这些后宫女人们为了争宠,为了夺嫡勾心斗角、明争暗斗,阴谋陷害、巫蛊诡计,手段可谓无所不用其极,惨烈之状更不可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