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明日之花别样红(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2825700000003

第3章 大脚马皇后资深贤内助(3)

马皇后也是一个寻常女子,她也渴望夫妻厮守,多年来面对人数越来越庞大的后宫,独守空房的日子,黯然舔舐寂寞的时候,她应该也千回百转、辗转反侧过。那么到底是什么给她力量抛开女人天生的嫉妒心理,这般大度地善待与她分享丈夫的女人们,这般仁慈地将别的女人与自己丈夫生的孩子视若己出?除了良好的学识修养,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她深深爱着她的男人,无奈她爱的那个人已坐拥天下,爱他便要学习承受一切。曾经刀光剑影中出生入死结成的夫妻情谊坚不可摧,更早已超越一切。

马氏虽贵为皇后,却每天都亲自操办朱元璋的膳食,妃嫔等劝她自重,马皇后则说:“事夫亲自馈食,从古到今,礼所宜然。”而爱屋及乌,连皇子皇孙的饭食穿戴,她也亲自过问,可谓无微不至。对这人数众多的皇子公主,马皇后奉行的则是以严为爱、悉心调教。

马皇后生了五个儿子,皇子朱橚最小,性格放荡不羁,长大后要前往封地开封做周王。马皇后对他极不放心,周王临行时,便派养母江贵妃随同监督,还把自己穿过的一身旧衣服和一根木杖交给江贵妃,嘱咐道:“周王有过错,就请披上旧衣杖责。如敢违抗,驰报朝廷。”周王一听不免害怕,到开封后一直不敢胡作非为。

马皇后向来节俭,每天粗茶淡饭,自己洗衣,穿破了舍不得丢掉还要缝补。有人不解:“皇后享天下至富至贵,何至于此?”她却说:“盖奢侈之心易萌,崇高之位难处,不可忘者勤俭,不可恃者富贵也。勤俭之心一移,祸福之应响至。每念及此,自不敢有忽易之心耳。”

偶然间听女史讲元世祖昭睿顺皇后用旧弓弦织成绸子做衣服,她立即效仿,组织宫女用旧料织之,做成被褥,送给无依无靠的孤寡老人。其余的布料制成衣裳,赐给皇子公主,让他们明白稼穑艰难。皇子们有时在衣服、器用上互相攀比。她则谆谆开导:“唐尧、虞舜茅茨土阶,夏禹、文王恶衣卑室。汝父俭朴,尤恶奢丽,日夜忧勤以治天下。汝辈无功,锦衣玉食,犹欲以服御相加,何志气不同如是乎?惟当亲师取友,讲论圣贤之学,开明心志,自无此气习也。”睿智如斯,马皇后看到的又岂仅仅是衣服而已,她洞察的应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多少人能在发迹之后还心念往日的艰辛,更多的是一种暴发户心态,否极泰来之时便颐指气使、纸醉金迷,纵容亲友子女贪图享乐、奢靡浮华,而这恰恰是由盛转衰的祸端。

马皇后不失为一位出色的宫廷教育家,相夫教子、礼待妃嫔,适时纠错,在她用心良苦之下,整个后宫一派和睦。

大爱母仪天下

朱元璋不喜欢女人干政,他认为“后妃虽母仪天下,然不可使干政事”,因为“宠之太过,则骄恣犯分,上下失序”,因此还特地命人纂述《女诫》,以示警诫。

有一次,马皇后问朱元璋道:“如今天下老百姓安居乐业了吗?”朱元璋不高兴了:“这不是你应该问的。”马皇后却振振有辞:“陛下是天下之父,妾辱为天下之母,那么子民们的安康,为何不能问?”一席话说得在情在理,朱元璋也无可反驳。

马皇后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她处高位却依然关心百姓疾苦,将大爱广泛播撒民间,能承蒙福荫亦百姓之幸。

从社会的底层而来,马后非常清楚底层百姓的艰辛与苦难,遇到灾荒,就率宫人吃蔬食;遇到年成不好,就设麦饭野羹。朱元璋也许觉得不必多此一举,便告诉她已经下令赈灾,不必担心忧虑。马皇后却建议:“赈恤不如蓄积之先备也。”朱元璋于是开始在各地设立“预备仓”,“选耆民运钞籴米,以备赈济”。我们也见识了悲天悯人的马皇后的危机意识,正是“居安思危 ,思则有备 ,有备无患”。明朝太学建成,有一次,朱元璋从太学祭孔归来,马皇后了解到几千名太学生多数携带家眷,便对皇大大大大大大帝说:“善理天下者,以贤才为本。今人才众多,深足为喜。但生员廪食于太学,而妻子无所仰给,彼宁无累于心乎?”马皇后留意的是太学生拖家带口住在京城,没有薪俸,无法养家,建议按月发给口粮。朱元璋欣然采纳,下令设立“红板仓”,贮存粮食,“月赐粮给其家以为常”,如此一来免除了众太学生的后顾之忧,大家无不感恩戴德。此后,“月粮”成为明代学校的一项制度。马皇后爱才之心可见一斑。

据说当年刘邦在天下未定的时候就开始建他的宫城。朱元璋占领应天(南京)之时,采纳了著名的学士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开始以应天为中心,大造城池、宫阙,逐渐向东扩展控制浙东,扩大势力范围。然而“高筑墙”必然需要大量的银两,可年年打仗军饷消耗巨大,哪里去筹集所需经费呢?

于是有人建议让当时江浙首富沈秀为建造南京城墙出点银子。沈秀,别号沈万三,是江南第一大财主,有“财神爷”之称,“赀钜万万,田产遍吴下”,富可敌国。朱元璋当即命人找来沈万三。

沈万三果然财大气粗,一口答应分半筑城,并约定同时筑就。沈万三出资修筑的大概是洪武门至水西门这一段城墙,最后比朱元璋早三日完工。朱元璋表面夸赞,实际却是羡慕嫉妒恨。

后来,沈万三不知是想表示对皇帝的衷心与支持,还是脑子少根筋想炫富,竟提出出钱犒赏军队。朱元璋大怒:“我有百万将士,你能全部犒劳吗?”沈万三不是太过实诚就是太过狂妄,竟告诉朱元璋说可以每人发给一两银子。如此不知天高地厚,着实惹恼了朱元璋,要以乱民的罪名杀掉他。马皇后又一次出来灭火:“妾闻法者,诛不法也,非以诛不祥。民富敌国,民自不祥。不祥之民,天将灾之,陛下何诛焉!”皇帝才免了沈万三死罪,把他流放到云南。

根据《明史演义》记载,太祖尝自作诗云:“百僚已睡朕未睡,百僚未起朕先起,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一丈犹拥被。”真正刺痛朱元璋的应该是沈万三富可敌国的万贯家财。

朱元璋还曾下令犯罪的囚徒参与筑城,马皇后建言:“赎罪罚役,国家至恩。但疲囚加役,恐仍不免死亡。”能站在人道的立场为囚犯说这样的公道话,马皇后的宽厚让人肃然起敬。朱元璋也听从劝告,赦免了众犯人。

民间还有一个传说,说的是“福”字倒贴也与马皇后有关。一年元宵节,朱元璋在应天府(南京)街上赏花灯,看见其中一幅画,画中一个妇人骑在马上,怀里抱着大西瓜,而且赤着大脚。朱元璋勃然大怒,认为这是用来讥讽马皇后出身寒微,没有裹脚。竟敢污辱母仪天下的马皇后,一定要严惩。于是朱元璋吩咐侍从走到挂着这幅画的那条街,在各家各户的门上都贴上一个倒转的“福”字,作为标记,明天再一起算账。朱元璋回宫后,心里还是闷闷不乐,马皇后见他这样,便询问侍从,得知明天被倒贴上“福”字的人家会受到惩罚,而且这大祸还是由她而引起的,十分着急。马皇后对朱元璋苦苦求情,但朱元璋怒气未消,她只好暗中派侍从在全应天府各家各户的大门上全部贴上倒转的“福”字。第二天,朱元璋派侍从抓人时,被全城倒转的“福”字弄得糊涂了,不知该抓谁。朱元璋知道马皇后的苦心,再加上过了一夜,怒气也慢慢平息了,便不再追究此事。应天府的居民们看到自己之所以能平安无事,都是拜这个倒转的“福”字之福,自此之后,每逢过年时,便贴上一个倒转“福”字以祈求万事如意、阖家安康。

关于马皇后的大脚还有另一说法。还是某年元宵节,朱元璋微服出访,在人群中观灯,见一灯上写着:“女子肩并肩,乘风荡舟去,忽然少一人,却向岸边往。”谜底是“好双大脚”。朱元璋认为是讽刺马皇后,大发雷霆,要严惩“刁民”,如不查出具体人,全城百姓一律遭殃。丈夫能这样为自己出头,这事儿摊上心胸狭隘的女人怕是要暗自得意的。可马皇后却说:“妾是大脚,自己不嫌,陛下不嫌,别人纵然是嫌,有什么相干呢?陛下不是说幸亏妾脚大,才能背出陛下逃出死地吗?何况天子为民之父母,子女们随便说自己的父母,并没有伤害父母之心,做父母的怎能大怒不止,要置子女于死地呢?”一席话说得朱元璋怒火全消,遂收回成命,使百姓免去了一场灾害。据说马皇后为顾忌朱元璋的面子,总是用罗裙将脚遮得严严实实。有一次,马皇后乘轿到应天府(现今南京)街头游玩,忽然一阵大风吹来,将轿帘掀起一角,马氏搁在踏板上的两只大脚,就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她急忙把脚缩了回去,可人们早已看得一清二楚啦!于是这件新鲜事疯传开来,轰动了整个南京城。“露马脚”一词一直流传至今。

马皇后一次次从容补救,可谓四两拨千斤,一场场危机得以化解,诸多人得以幸免于难。即便是临终之前,她也念念不忘。

洪武十五年(1382年)八月,马皇后得了重病,卧床不起。朱元璋寝食不安,群臣则“请祷祀山川,遍求名医”。但皇后却不肯服药,她对朱元璋说,“死生,命也,祷祀何益!且医何能活人!使服药不效,得毋以妾故而罪诸医乎?”元璋救妻心切,满口说不要紧,你吃药,就是治不好,我也不会惩治医生。但是马后还是坚持不用药。患病之时,马皇后依然不忘的是别人的安危,担心一旦服药无效,皇帝会迁怒诛杀医生。弥留之际,朱元璋问她还有什么话讲。她说:慎终如始,“愿陛下求贤纳谏,子孙皆贤,臣民得所而已。”

洪武十五年(1382年)八月丙戌日,马皇后溘然长逝,享年 51岁,明太祖朱元璋失声恸哭。同年九月,马皇后入葬南京紫金山南麓的“孝陵”。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病逝,与马皇后合葬于“孝陵”。

赢得生前身后名

马皇后身上不但汇集了“温、良、恭、俭、让”的君子美德,更兼具了中国典型贤妻良母的吃苦耐劳、坚韧顽强、宽厚仁爱。《明史》盛赞马皇后,“母仪天下,慈德昭彰”。

马皇后与朱元璋结婚 29年,其中 15年是在刀光剑影、颠沛流离、风风雨雨中度过的,曾经的同生死共患难更加深了夫妻感情,依靠那份相知相守携手走上雕龙附凤的金銮宝座。一朝身处皇后之位,马氏依然秉持富而不奢,贵而不骄。朱元璋一身霸气、脾气暴躁、喜怒无常,马皇后更时时留心补阙匡过,使其少犯诸多错误。因此尽管后来朱元璋姬妾成群,却依然对马皇后一往情深,那是任何人都无法取代的妻子,而皇后之位更是非她莫属。她生前,朱元璋褒奖她,多次称赞“家之良妻,犹国之良相”,更将她比诸历史上的贤后唐太宗长孙皇后;她死后,朱元璋痛哭不已,从此不再册立皇后,以表对她的追思和敬重。

马皇后的言行举止,不但赢得了皇帝的深情,更赢得了群臣的爱戴,天下百姓的敬仰。后宫的宫女们曾作歌纪念,歌曰:

我后圣慈,化行家邦。抚我育我,怀德难忘。怀德难忘,于万斯年。毖彼下泉,悠悠苍天。

马皇后出殡那天,南京百姓几乎倾城而出,扶老携幼自发为她送葬。时值盛夏,当天忽然电闪雷鸣,随后一场瓢泼大雨倾盆而至,也许上天也为百姓失去一位好国母、皇帝失去一位贤后而潸然落泪。成千上万的百姓在大雨中恸哭,竟然没有一个回家躲雨。

朱元璋命高僧宋力来宣读佛家悼诗,宋朗声道:雨落天垂泪,雷鸣地举哀。西方诸佛子,同送马如来。诵毕,天空一下雨霁天晴,方才启灵往葬“孝陵”,谥号“孝慈皇后”。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追尊母亲为“孝慈昭宪至仁文德承天顺圣高皇后”。嘉靖十七年(1538年),明世宗朱厚骢再次追尊马秀英为“孝慈贞化哲顺仁徽成天育圣至德高皇后”。这是明代谥词最长的皇后,也是明代唯一能当得起这么长谥词的皇后。马皇后对后世影响极大,明、清诸后乃至命妇民妇皆以她为楷模,争相仿效。

马皇后这样一位资深贤内助的所作所为同样值得今天的人们学习借鉴,试想,如果今天为官者身边也能有这样一位贤良淑德、善解人意、正派俭朴、仁慈大度、识大体顾大局、善处事懂平衡的聪慧伴侣,一定于家庭有益、于工作有益、于人民有益、于国家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