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五代花间录(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2825800000009

第9章 述律平:北国的铁腕英后(2)

果然,几年后,三人的区别更加明显。倍才华横溢,聪敏而有远见。他深受汉人影响,精熟汉学,阴阳、医药、文章和书画等等皆能,他的画作日后甚至成为大宋宫廷的藏品。他还向阿保机进言建立孔庙,但这一系列的行为,都惹来了母亲述律平深深的厌恶。述律平认为,契丹是马背上的民族,骑射和征战沙场才最能体现契丹男子的能力和魅力,而倍这些汉化行为无疑使其英豪之气尽失,根本就是一个胆小懦弱的人。实际上,耶律倍并不文弱,契丹民族的血性遗传使得他非常暴躁而好杀。一旦有下人触犯他,他会对其处以烙刑,即便是宠爱的侍妾也不例外。他这种残暴凶狠的行为使得本是汉人的妻子夏氏非常害怕,以致自请出家。可偏心使得母亲的眼睛“失明”,在述律平眼里,长子耶律倍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契丹男子。述律平总是对耶律倍挑三拣四,怎么看都不顺眼,日渐一日,母子二人的关系十分紧张。

相较于耶律倍,次子耶律德光则显现出了出众的军事才华。在阿保机一系列征战中,他始终随父出征,立下了赫赫战功,并逐渐掌握了契丹的军事实权。对这个儿子,述律平是满意的,她将自己兄长敌鲁的女儿嫁给了德光。

但实际上,述律平最喜欢的却是小儿子李胡。几乎所有家庭的幼子看起来都被父母更宠爱一些,但不可思议的是,述律平这样一个英明智慧的母亲对李胡的宠爱到达了盲目的地步。李胡自幼不成器,既没有大哥的文治,也没有二哥的武功,反而只有狠毒的心肠和一身的蛮力。下人被黥面刺字是家常便饭,而被剥皮抽筋或烧死淹死也不稀奇。上至达官贵族下至仆人百姓,对他都是闻风色变。可述律平偏偏认为李胡的这些行为体现了他的英勇,认为李胡才是最有出息的儿子。就这样,李胡在她的溺爱和偏袒下,更加骄纵而不求上进。

述律平对儿子们的态度的不同终于让她在天赞四年(925年)开始了实际行动。这一年,阿保机和德光先是西征大获全胜,回到契丹休息后于年底东征渤海国。述律平主动提出,要带着太子耶律倍一同前往。

契丹大军攻势很猛,渤海国很快就被契丹占领。原本依照常例,阿保机一行当凯旋而归了,变故就在这里发生。述律平向阿保机进言,将渤海国改称“东丹国”,国都改名天福,并建议封皇太子倍为东丹国主。为对应阿保机夫妇的“天皇帝”、“地皇后”,她还提议将耶律倍封为人皇王。最为关键的就是,倍作为东丹国主,必须留守东丹国。同时,她说倍喜汉法,可先在东丹国推行……几次三番下来,阿保机采纳了这个建议。

身为皇太子,不在自己的国家而在一个附属小国,无疑将逐步远离本国政治中心,势必会影响日后继承皇位一事。耶律倍身为皇太子,早已猜测出了母亲这样做的目的。只是面对强势的母亲,他丝毫没有反抗的力量。他在接受人皇王的封号时,无比伤心,望着西归的父皇、母后和将士们,流下了伤心的泪水。

离开东丹国的时候,述律平有些喜悦。她终于成功阻止耶律倍回到契丹,只有这样,她才可以逐步将耶律倍的太子之位废去,也才有可能一步步将李胡推上皇位。兴头上的述律平没有想到,人算不如天算,一切冥冥之中自有定数。就在她和阿保机回京的路上,刚刚走到扶余城,即今吉林农安,阿保机就突然病逝,而这时正是农历七月,酷暑当头。面对这突然的变故,述律平非常伤心,一是阿保机与她很是恩爱,夫妻志同道合,同甘共苦,终于建立起契丹国;二是她还没有废去倍的太子身份,阿保机就去世了,这无疑使改立李胡产生了很大的障碍。

述律平不甘心,她明白自己的行为已经使得倍对她怨恨颇深,况且她一意要让李胡即位,所以此时纵使李胡无法掌权,也不能让倍掌握皇权。另一边,耶律倍得知父皇驾崩的消息后,急忙启程赶回都城。面对这种情势,在阿保机去世的第八天,述律平向群臣宣布,由皇太子耶律倍即位,改元天显,但主少国疑,将由她临朝称制而代行皇权。实际上,这完全是个借口,若说主少国疑而由太后听政也不是没有先例,但此时的耶律倍怎么能算是“少”呢?他已经二十八岁了!耶律倍被后世称为辽义宗。

自此,述律平控制了契丹皇权。拥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力的述律平因怕那些握有重权的阿保机的旧部和旧臣反对自己,便开始了有计划的扫除。不久,她就将权臣都召集到宫中,充满哀伤地问:“你们思念先帝吗?”

群臣毫无戒心,况且臣下对君上,理应是思之念之,此时更要表明自己的耿耿忠心,于是坚定地说:“我们都曾受到先帝的恩惠,怎能不思念先帝?”

他们自以为答得很好,会受到述律平的褒扬,不料他们的这个回答彻底掉入了述律平的陷阱。只见述律平说:“你们若是真的思念先帝,就应当下去看望他。”立刻下令让这些大臣为阿保机殉葬。

众位大臣大吃一惊,他们没有想到太后是如此狠毒,但不容他们再想,士兵就将他们砍了脑袋。

述律平用这种方式将自己的对手一一除去,不是因为要消解他们对先帝的思念就是说让他们为自己向先帝传话。一时间搞得朝臣都若惊弓之鸟,而那些被杀掉的功臣的家属也都对述律平充满了怨恨。面对被杀之人家属的哭闹,述律平却冷静地说道:“先帝驾崩,留我寡居,难道你们不该效法我吗?”众位家属对这个回答是目瞪口呆,却又想不出反驳之词。领教了述律平的无情和冷酷后,这些亲眷们只有作罢。

对于那些功勋盖世的元老们,述律平则采用了不同的方式。她先是令人四处散布这些元老要造反的流言,使得部分人误以为真,然后趁机将元老们或是撤职,或是处死。述律平这种无情滥杀的行为使得先前归附阿保机的汉臣们非常反感和恐惧,不少汉臣纷纷逃回中原。如卢龙的两位节度使卢文进和张希崇就先后率领数十万将士投奔后唐。

但并不是所有的大臣都对述律平这种行径无计可施。汉人赵思温就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保证了自己的安全。赵思温,原平州刺史,在阿保机攻打幽州时向耶律德光投诚。本来,德光的部下述律平没有理由残杀,或许因为他是汉人,或许就没有什么原因,述律平竟然也让他去地下“侍奉先帝”。

述律平这样的招数,赵思温早有耳闻,并早已想出了驳词。只见他不慌不忙地反问述律平道:“跟先帝最亲近的人莫过于太后您,您何不以身相殉呢?我们这些臣子到了地下,怎能让先帝如意?”

朝堂之上,群臣早就见惯了述律平突然让大臣殉葬,他们随时都可能瞬间掉了脑袋。因此,当他们听到述律平对赵思温的命令时,对赵思温充满了同情。可现在赵思温竟然发出这样的反驳,竟然敢说让太后殉葬,这简直就是大逆不道。述律平岂能放过他?朝廷上下噤若寒蝉,大家紧张地注视着述律平,等着看述律平如何回答。

述律平果然不同寻常,乍听到赵思温的反问,她确实有些吃惊——没想到竟然有人如此大胆。但她几乎在一瞬间就恢复了冷静,坦然说道:

“哀家如今儿女又小又弱,国家没有主人,所以我暂时还不能随先帝而去。”众位大臣刚刚闪过这个回答很是勉强的念头,只见述律平扬起左手拿起一旁的金刀,瞬间将自己的右手齐腕砍下,然后说:

“我不能去服侍先帝,就让这只右手为先帝殉葬吧!”朝臣看淋漓的鲜血顺着断手留下,述律平却忍着剧痛,并未失了仪态,真是又是惊奇又是佩服。他们惊奇的是,述律平竟然为了堵住众人的嘴,能够狠下心自断手腕;他们佩服的是,述律平能在一瞬间想到用这个方法来应对赵思温的反击,真是聪明至极。群臣从这次事件中看到了述律平的野心和智谋,也看到了她的狠毒远远超过了他们的想象,这比她征战沙场和赶杀朝臣更有威慑力。从此后,契丹的群臣都对她唯恐避之不及,再不敢发出任何反对、反抗的姿态,而述律平在这件事中也付出了一只右手的沉重代价,从此之后,她不但放过了赵思温,而且不再逼迫众人殉葬了。

◆择子承大统

天显二年(927年),朝廷再没有一个人对述律平发出异声。自知大势已去的耶律倍在这一年的十一月,在阿保机正式入葬陵寝之后,主动上表请命说:“皇子大元帅勋望,中外攸属,宜承大统。”皇子大元帅即德光。耶律倍主动让位,以求平安。

述律平感到时机终于成熟,正式展开了废掉耶律倍的行动。她将群臣召集到宫中,问:“我的两个儿子倍和德光都非常优秀,其才能不相上下,我都判断不出究竟哪个儿子更适合做皇帝了。你们跟随先帝已久,且对我国的形势非常了解,我现在就把选谁做皇帝的权力交给你们。你们选择谁,就去拿起谁的鞍辔。”早在阿保机逝世之前,述律平不喜欢长子就已经是个公开的秘密了。后来述律平临朝称制更是再明显不过的证明。此刻,述律平的这番话表面公正,但其目的可谓是“司马昭之心——人尽皆知”。群臣纷纷跑到德光的面前,争抢着拿德光的鞍辔,并说:“愿事德光皇帝。”就这样,群臣也抛弃了耶律倍。

就此,述律平“顺从”群臣的意愿,成功将长子“废掉”,而改立次子耶律德光。耶律德光在宣政殿即位,史称辽太宗。耶律倍去往东丹国。

但述律平依然不肯罢休,对于这个长子,只要他还在契丹她就不能放心,而抢了耶律倍皇位的耶律德光也对兄长很不放心,生怕这位兄长什么时候造反。一旦耶律倍造反,必将有旧臣响应。耶律德光和母亲述律平可谓是想到了一起,他们派人监视耶律倍的一举一动。在天显三年(928年),述律平和德光趁耶律倍短暂离开东丹国时,命东丹国国相将大量百姓迁移到东平,即今辽宁辽阳,又将其都城也西迁到契丹附近。

这既减少了耶律倍的领属百姓,又便于为述律平和耶律德光监视。

面对母亲和二弟的咄咄逼人,耶律倍只好整日读书作画。即便如此,述律平还是不放心。她让德光两次去倍的府邸探个究竟,而当倍来京城时,她就借故留下倍,趁机让德光去东丹国收买人心。

耶律倍的处境很快被后唐明宗李嗣源知晓,他立即派人招降耶律倍。

耶律倍再三考虑后,决定前往后唐,以求苟活。临行前,他沉痛地对大臣说:“我以天下让主上,今反见疑。不如适他国,以成吴太伯之名。”随后,写下一首诗:“小山压大山,大山全无力。羞见故乡人,从此投外国。”他心中的压力和伤痛像是压了层峦叠嶂一般,他丝毫没有力量挣脱。他就此投靠外国,再也没了脸面见故乡的人。他是这样无奈,这样悲痛,这样绝望,这样无力。

就这样,在天显五年(930年)十一月,耶律倍带着汉族妾妃高美人等,从海边登船,前往后唐。他对母亲和兄弟间的情谊彻底死心,冷冷的海风呼啸,可是也冷不过他对亲情的心灰意冷。

得知耶律倍叛国而奔后唐的消息后,述律平和耶律德光终于放下了心中的石头。随后,述律平一心扶持德光,二人合力谋划入侵中原。在征战中,契丹不断发展壮大,德光也跟述律平的关系更加亲近。也许是出于对母亲的尊重,也许是对母亲拥有权力的忌惮,德光听取母亲的建议,将母亲最宠爱的儿子、自己的弟弟立为皇太弟。述律平这次是真的达成了心愿。

耶律德光在位期间,契丹国力突飞猛进。最大的转折发生在天显十一年(936年)。这一年的盛夏时节,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主动叛变后唐,而以对耶律德光称子和割让燕云十六州为条件,投靠契丹而请求耶律德光出兵以助他击败后唐。耶律德光遂率兵五万余人击败后唐大军,册立石敬瑭为帝,国号为“大晋”,史称后晋。在册立仪式上,身为儿皇帝的石敬瑭这一年已经四十五岁,却身着契丹民族服装,向年仅三十四岁的“父皇帝”耶律德光下拜。耶律德光就这样得到了燕云十六州,并且石敬瑭每年还要向契丹进贡三十万匹布帛。此事成为中原汉人的耻辱,石敬瑭受尽时人和后人的鄙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