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美德2
2840300000008

第8章 做情操高尚之人(1)

偶书

刘叉

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间万事细如毛。

野夫怒见不平处,磨损胸中万古刀。

【品评】

这是一首诗风粗犷、立意奇警的抒怀诗,作者用“磨损的刀”这一最普通、最常见的事物,来比喻胸中受到压抑的正义感,把自己心中的复杂情绪和侠义、刚烈的个性鲜明地表现了出来。

“日出扶桑一丈高”两句,每天太阳从东方升起,人世间纷繁的事情一一发生:善良的人受到欺压,贫穷的人受到勒索,正直的人受到排斥,多才的人受到冷遇。但面对这不平之事,诗人却只能“磨损胸中万古刀”,匡世济民的热忱只能埋藏心底而无法倾泄,愤懑之情可想而知。作者是以高昂响亮的调子,慷慨悲歌,唱出了自己的心声。

自古以来迭代相传的正义感、是非感,犹如一把万古流传的宝刀,刀光熠烁,气冲斗牛,激荡着人们尚义行侠的心灵。刘欢的“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之所以红遍大江南北,就在于他唱出了现代人郁结在心的满腔正义。除奸佞、斩邪恶能得以昌行,该是何等痛快的事,但愿刘叉那把正义的宝刀自此以后不再销蚀、磨损。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①。晋陶渊明独爱菊②;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③;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④。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⑤;牡丹,花之富贵者也⑥;莲,花之君子者也⑦。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⑧;莲之爱,同予者何人⑨?牡丹之爱,宜乎众矣⑩!【注释】

①蕃(fān):多。

②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名陶潜,字渊明。独爱菊:陶渊明爱菊,所居东篱广种菊花,诗中多有咏菊之句,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尤为著名。

③李唐:唐朝皇帝姓李,故称。爱牡丹:唐朝人酷爱牡丹,有“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诗)之称。

④不染:没有被污泥所染。濯(zhuó):洗。不妖:妖艳。暗喻不苟同时俗的品格。中通外直:莲花的枝中间是空的,通体挺直。这里暗喻着虚心而正直的品格。不蔓(wàn)不枝:没有一点分枝。香远益清:花香飘得越远,就越觉得清幽。亭亭:直立的样子。净植:洁净地直立。亵玩:随便的摆弄。亵(xiè),不庄重。

⑤花之隐逸者:菊花开在秋天,是孤芳自赏。如同隐士一样,故称。

⑥花之富贵者:牡丹备受喜爱,身价百倍,有“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白居易诗)之谓。故称富贵者。

⑦花之君子:君子应该立世而不随俗,虚心正直,卓然自立,不可轻侮,这也是莲花的特点,故有此说。

⑧菊之爱:爱菊的人。鲜有闻:很少听说。

⑨同予者何人:与我相同的人是谁?

⑩宜乎众矣:当然是很多的了。

【品评】

这篇借物咏志的小品文,通过对莲花的爱慕与礼赞,表明了自己身处污浊环境,能超然脱俗,保持高风亮节的崇高品质。

作者起笔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番”,包罗群芳。接着叙说“晋陶渊明独爱菊”,显示渊明雅致、傲然物外的性格。继写“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反映了唐人,特别是统治阶层“甚爱牡丹”的好尚。然后作者撇开一笔说,让那班人爱其所爱吧,“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一连串铺叙,对莲花挺拔秀丽的芳姿,清逸超群的令德,特别是可敬而不可侮慢的嵚崎磊落的风范,作了淋漓尽致的渲染。接下来作者对菊、莲、牡丹三种花卉作一对比,象征性地写出了三种不同的品格,从而歌颂了莲花所代表的清高傲世、洁身自好的情操,同时也传达了作者孤芳自赏、不肯苟随时俗的思想感情。

品质高洁、操守坚定的人,无论是在顺境还是在逆境中,都能够保持自己的高洁心灵。屈原,本来受楚怀王的重用,由于小人的挑拨离间,楚怀王渐渐疏远了他。屈原心情抑郁,发出了“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豪言壮语,宁可投身江水葬身鱼腹,也不愿蒙受世俗的玷污。屈原的言行,正像“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一样高洁。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①。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②。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③。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④。

【注释】

①无主:无人过问,没人欣赏。

②更著(zhuó):又遭受、又加上。

③一任:完全听任。群芳:指百花,这里指朝中的投降派。

④零落:指梅花凋谢。

【品评】

这是一首咏物词,作者通过歌咏梅花高洁的品质,来表现自己不与投降派同流合污、坚强不屈的高尚情操。

陆游陆游始终不忘抗敌报国,遭受种种打击,“虽九死其犹未悔”,这种思想就构成了本词的主旨。词的上片写梅花的孤独和清冷,又遭风雨的侵袭。下片写梅花无意争春,任凭群芳妒嫉,即使碾成尘埃,依然独自吐着芬芳,散发着幽香,这正是作者高尚人格的生动写照。

气节,是一种高尚的人格品质,往往表现为坚持正义,在民族危急关头或强大压力面前不屈服的精神,伯夷不食周粟,去首阳山隐居,虽然饿死在那里,却被后人当成坚守节操的范例来歌颂,司马迁著《史记》,将《伯夷列传》列为七十列传的首篇,表现出对气节的推崇和赞美。

正气歌

文天祥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①。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②。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③。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④。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旁薄,凛烈万古存⑤。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⑥。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

嗟余遘阳九,隶也实不力⑦。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

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⑧。阴房阒鬼火,春院閟天黑⑨。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⑩。

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

哀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

顾此耿耿存,仰视浮云白。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哲人日已远,典型在夙昔。

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注释】

①赋:赋予。流形:各种形体、品类。

②皇路,犹言国运。清夷:清平。明庭:圣明的王庭。

③丹青:图画。

④太史简:太史,史官。

⑤旁薄:同“磅礴”,充满、广被之意。

⑥地维:系住地的四角的绳子。天柱:支撑天的柱子。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天有九柱支撑,地有四维系缀。

⑦遘:遭遇。阳九:古代迷信,以“百六”、“阳九”为不吉利的灾年。隶:徒隶,此为诗人自指。全句谓自己未能挽救国家的危亡。

⑧鼎镬:古代烹饪器具。古代酷刑,把人放入鼎镬中煮死。饴:糖浆。

⑨阴房:牢房。门阒(qù):安静。閟(bì):关闭。

⑩皂:马槽。

分:料想,自应。沟中瘠(jí):弃骨沟壑。瘠,瘦骨。

再寒暑:过了两年。百沴(lì):各种毒气。辟易:退避。

沮洳(jùrù)场:低下阴湿的地方。

缪巧:计谋,机巧。阴阳:指自然之气。贼:害。

耿耿:光明貌。此指正气。

哲人:指前面列举的古代忠义之士。典型:模范。型,土模。

【品评】

这首诗是文天祥在狱中的誓言,也是一首慷慨激昂的战歌,充满坚贞的民族正气,表现了文天祥崇高的气节。

从起首到“道义为之根”是说明浩然正气的根源及在人身上的体现。以“时穷节乃见”为中心,引出历史上12位忠臣义士的壮烈事迹,通过对他们的礼赞讴歌,证实正气的巨大力量。从“嗟余遘阳九”到最后,写自己的经历,感叹国家沦亡,自己无力挽回国运,但爱国之心坚如磐石,毫不动摇,面对囚禁所受的苦难,坦然处之。最后,他表明坚决以古贤哲为榜样,从容赴难,视死如归。这种民族气节是一个人最宝贵的品质,这样的英雄人物,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过零丁洋①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②。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凄凉雨打萍③。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④。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⑤。

【注释】

①零丁洋:海域名,在今广东中山县南。祥兴元年(1278)十月,文天祥兵败被俘,元军逼迫文天祥作书招降张世杰。文天祥坚决拒绝,向元军统领张弘范出示此诗。张看后只说“好人,好诗”,无法胁迫,只好罢休。

②遭逢:遇到朝廷的选拔。起一经:依靠精通一种经籍而腾达。文天祥在宝祐四年(1256)参加“明经”科考试,中状元(进士第一名)。这句是叙述自己以科名起家的出身。干戈:本指武器,这里代指战争。寥落:荒凉冷落。星:岁星。四周星:四周年。文天祥从1275年起兵抗敌,到现在恰四年。

③絮:柳絮。萍:浮萍。

④惶恐滩:在今江西万安县,急流险恶,为赣江十八滩之一。说惶恐:巧借谐音,形容从惶恐滩败退时力不从心,壮志难酬的心情。叹零丁:巧借谐音,形容自己在零丁洋里孤零无援,孤掌难鸣。

⑤汗青:史册。古代无纸,记事用竹简。制竹简时,须用火烤去竹汗(水分),因称“汗青”。

【品评】

这首诗是文天祥被俘后第二年,被押解路过零丁洋时所作。那时,汉奸张弘范当了元军的元帅,他逼迫文天祥写信招降正在抗战的张世杰。于是文天祥写了这首不朽的诗篇,表现了他忠心报国、视死如归的决心和崇高的民族气节,深刻、热情地抒发了文天祥宁死不屈大义凛然的精神。

前四句对以往作总结,格调十分悲壮,他出生入死,百折不挠的精神,都浸淫在文字之中,饱含血泪。五、六句写自己的感触,以所历事件为基础,以地名结合感受作巧对,语意双关;后句“零丁洋”是主,是眼前实事实感;前句“惶恐滩”是辅,概括起兵以来“干戈寥落四周星”中的典型心理,表现了诗人娴熟的谋篇技巧。最后两句写自己宁死不屈的凛然正气。后来,诗人以实际行动实现了自己忠贞报国的誓言,英勇就义,这两句诗也就流传千古,多少年来,一直激励着后人。

节操高尚者是生活在历史旋涡中的人,与一般人相比,他们的所作所为更为执着和投入,史可法就是其中一例。面对清兵统帅多铎的劝降,史可法这样说:“我是大明臣子……头可断,志不可屈!”节操高尚者就是那些宁愿站着死,不愿跪着生的人。扬州城的军民就是这样一群人。他们宁死不屈,与清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清军对此恨之入骨,一得手便屠城十天,制造了有名的“扬州十日”。历史虽然残酷,但节操高尚者的精神和人民的不屈意志,却常常在历史的暗夜中闪现出魅人的光亮。

指南录后序

文天祥

德祜二年正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①。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②。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③。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④。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⑤。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⑥。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于是辞相印不拜⑦。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⑧。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⑨。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⑩。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北虽貌敬,实则愤怒。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

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至京口,得间,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中兴机会,庶几在此。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

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诋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自刭死。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真州逐之城门外,几徬徨死。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竟使遇哨,无不死。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几落贼手死。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夜趋高邮,迷失道,几陷死。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至高邮,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行城子河,出入乱尸中,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无日而非可死。至通州,几以不纳死。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圆。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抄录。使北营,留北关外,为一卷;发北关外,历吴门、毗陵,渡瓜洲,复还京口,为一卷;脱京口,趋真州、扬州、高邮、泰州、通州,为一卷;自海道至永嘉,来三山,为一卷。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呜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所为?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余僇;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将请罪于君,君不许;请罪于母,母不许;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赖天之灵,宗庙之福,修我戈矛,从王于师,以为前驱,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亦义也。嗟夫!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复何憾哉!

是年夏五,改元景炎,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

【注释】

①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正月,元军兵围临安,宋恭帝出城投降。除:任命,授官。都督:统帅。路:当时行政单位,相当于“省”。

②北兵:元军。迫:逼近。修门:国都之门。迁:迁都。施:实行。

③缙绅:官员。萃(cuì):聚集。左丞相府:当时左丞相吴坚。计所出:有什么办法。

④会:当时。使辙:使者的车辙。交驰:来来往往。形容双方使者不断。北:元军方面。当国者:执政的人。谓:认为。一行:去一趟。纾祸:免除国家灾难。纾(shū),解除。

⑤爱身:顾惜自己。意:以为。以口舌动:用言语打动。

⑥初:当初。奉使:奉命出使。留北:被元军扣留。

⑦更:还。觇(chān):观察。辞相印:辞掉右丞相的职务。不拜:不就任。

⑧翌(yì)曰:第二天。史载,正月二十日,文天祥以资政殿学士的身份与吴坚一道赴元营。

⑨抗辞:不屈的言辞。上下:指元军从元帅伯颜到普通官员。遽(jù):立刻。

⑩吕师孟:当时任宋兵部侍郎。构恶:作坏事。指吕师孟向元军纳币求和。贾余庆:当时任临安知府,文天祥北行后,由他继任右丞相。献谄:指贾余庆逢迎卖国,令天下各州降元。羁縻(jīmí):软禁,拘留。不可收拾:形容无法挽救。

度(duó):估计。诟(gòu):骂。虏帅:指统军的元丞相伯颜。失信:不讲信用。本来说事情办完即让文天祥回朝。数(shǔ):责备。为逆:做叛逆之事。吕师孟的叔叔吕文焕也投降元朝。但:只。复:再。利害:利益和损害。

貌敬:表面上尊敬。

贵酋:元军贵族。指万户蒙古岱和宣抚索多。馆伴:陪同。归:回临安。

祈请使:德祐二年二月初五,已降的宋恭帝派贾余庆等人为祈请使赴大都求降。诣(yì):到达。

并往:一同北上。贾余庆密告伯颜,唆使元人把文天祥送到沙漠拘留。目:名单。

分(fèn):理当。引决:自杀。隐忍:克制,忍耐。

昔人:指唐朝名将南霁云。将以有为也:准备有所作为。

京口:地名,今江苏镇江市。间(jàn):空隙。真州:地名,江苏仪征。

具:全。虚实:内部的实际情况。东西二阃:淮东、淮西两个制置使。阃(kǔn),门槛。代指受命在外的统帅。制置使是当时主管军务的大官。连兵:联合部队。举:起事。中兴:重新兴盛。庶几:差不多,大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