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美德3
2840400000005

第5章 孝篇(4)

就如同二十四孝的故事,流传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了,从四千多年前的舜王一直到宋代的黄庭坚,他们的孝心孝行,几千年来不知感动多少人,而感人至深的孝行流传在民间,代代无不赞叹!无论是从戏剧的表演,或是文字的流传或用图画的解说,不知多少人受到感动而为他们淌下热泪,也不知启发了多少人向他们效法学习,同时也唤醒了多少人对自己不孝的省思!

翻开德育课本的每一则故事,都是可歌可泣,都是纯净纯善的。发乎至诚的孝心,不仅仅是感人而已,其中有许多事迹,还感动了天地鬼神与万物!因此,自古以来不仅没有人怀疑,更没有人否定他们的孝行有任何的不智,在几千年的历史上也从未见有人对这些至孝的故事作过任何负面批评,或作出哪些是对后人误导或造成不良影响的后果!因为效法都来不及了,想想我们的德行与孝心连古人的千万分之一都没有,哪还有资格来批评他们的孝是智还是不智呢?因为每一则孝顺故事,无不是发自内心的真诚,他们的孝心是自然流露,纯为天性自然的体现!完全没有丝毫的造作,与乞求任何的回报,更何况这些孝子一生的行仪尚且不只是行孝道而已,其他不为人知的仁义道德也是同样感人至深,因为行孝之人他们言行之间,无不具足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德范。

然而今天,人不仅对孝道不明白,还产生莫大的误解,更有甚者尚且批评古人的这些孝行为愚孝,实在令人悲痛!因为孝道承传数千年,能绵绵不尽,是因为能祖辈相传,代代落实。更何况“孝”不是用来研究,也不是用来讨论的,是用来实践的。今天,展开报章杂志,杀父弑母何以屡见不鲜,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是个结果,其原因就因为我们失去了扎根的家庭教育,与父母自幼的过分宠爱儿女;而学校在一切着重升学之下,更不重视德行教育,所以在今天有几个小孩能体会父母的辛劳?有几个能自动自发自我学习?又有几个能为父母分担家务?几乎没几个能体会“孝”是什么概念,这实在是孝道不彰的缘故,而其背后所显露的教育问题,也正是我们需要去仔细探讨、研究的!

在去年,马加爵被处决的翌日,舆论探讨热烈。不曾看网络新闻的我,好奇的连续浏览了三天,不意竟然连连三天都有青少年杀父杀母的新闻出现,当下心里非常难过,曾几何时,我们是一个何其良善的社会,但在经济繁荣之后,社会景况竟是如此,实在教人痛心!假使再任其自由发展下去,我们的下一代将变得如何,真的实在不敢想象!今日不要说提倡孝道,即使说教育小孩怎样做人都很难,因为大人都不知怎样做人,又怎么能教育好下一代呢?

老祖宗留给我们后代子孙,需要学习的风范典型,可谓是至真至宝,真诚永恒。但,今天,即便是送到家门口,我们也不见得能识货,不仅不要它,还要将它赶出门!而这到底是什么宝物呢?这就是我们优秀的文化,举世少有的“孝道”。诚如《孝经》中所言:“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简单地说,一切的教育根本,就是从孝道开始。

而现在我们有机会读了古圣先贤的孝顺事迹,对于他们至诚的孝心与精神所遗留的风范,是要用心去体会才能感受到,是要用行动来实践,才能感悟到古人的孝心是那么的真纯,而不是去探讨他们孝行的真假,是好与不好、或智与不智?因为他们的孝行无一不是出乎至诚之心,我们要读的是他们那种不畏艰辛的至诚心,甚至是不顾自己的性命来承顺父母的心,逆来顺受的顾全大局与牺牲奉献维系家庭的和谐的心,尽管在那种环境是非常难忍的,但他们并没有却步,反而以真诚的孝心来感召,最后仍得以美善为结局,细细体会那种忍人所不能忍的极孝精神,也就是为什么他们能流芳千古,万代效法的原因所在。

末学因为有机缘讲德育故事,故对于每一则的故事,莫不深切去体会深入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与环境,因为二十四孝的故事流传至今,虽然大家耳熟能详,但一般的文字述说很浅短,实在不足以令人产生极大的感动,甚至发生误解都有可能;尤其这么感人的故事背后,娓娓道来,没有一则不赚人热泪,没有一则不发自内心的感动,因此,如何将他们的感人事迹,讲述得更好、更精彩,令所有听讲的人,不但都能感动,更希望能起效法学习之心,以藉此期能唤醒大家深切的反省自己对父母是否尽了孝心。

回忆当时备课的情形,每读到他们至孝之行,真是感动莫名,字字血泪!不仅自己经常感动得泣不成声,甚至鼻塞到不能正常的安眠。而上课时因为自己融入故事的情境,自然也感染台下的学员,许多莫不感动地频频拭泪;其中有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伯母,她向我说道,每一次上课她都要带许多的卫生纸,因为每听一次课不仅感动,也深深触发她自己不孝的忏悔,所以一辈子能在晚年间,闻到古圣先贤的伟大孝行,明白自己不孝的过失,能及时忏悔,她感到非常的欣慰。所以,我经常看到她老泪纵横,也有的学员在上课间就禁不住抽泣起来。足见人人的孝心皆是本性所具足,而今天为什么大家不认识,是因为我们这一代失教了这传统的孝道,不但家庭没教好,学校也没有教育,所以流传几千年的至德要道,到了我们这一代眼见就快被潮流所淹没,若祖先有知,必定天天垂泪泣血!

古代山水画尤其是《王祥剖冰》这则故事,当深读王祥的一生传记时,更是感动不能自已,不知有多少次是掩书而泣的!而由于二十四孝的故事,其背后的细节情形,并没有被详细的介绍出来,再加以讲课的老师也无从体会深入时,故事就不免要引起误会或遭误讲。我想今天您有这样的疑惑,也许也有多人和您同样有所质疑,我想,这完全是对故事的内容缺乏领会与对时代背景不了解之故。今在此,愿就讲课时的一些体悟与感想向大家报告。我们且从新来回味《王祥剖冰》的故事。

王祥是晋朝时候的人,距今近两千年。年纪小小就失去了母亲,父亲续弦了,娶的是朱氏,自此之后王祥就步上了极其坎坷的旅程。因为后母凶悍跋扈,不仅常在父亲跟前造谣生非,也经常制造不实的坏事嫁祸于他,让他的父亲误解他,不爱他。而只要王祥表现不顺母意时,一定换来后母的毒打与责备,甚至无理的要求逼他于死地,我们想想这种日子对一个小孩而言,情何以堪?然而一切的苦,王祥不仅默默承受,而且并没有因此而顶撞父母,或怀恨后母,只是希望能有那么一天后母能接纳他。而从正史的记载,后母对待他的残酷并不亚于舜王。一直到王祥娶妻生子后,后母仍旧不放过他,还会照常打他,甚至他的妻子也一并处罚;所幸,他有一个非常敬爱他,又暗中掩护照顾他的后母所亲生弟弟,名叫王览。

王览生性善良淳厚,他在德育故事中,友爱兄长王祥的手足情义,千百年来不知感动多少人。而这位同父异母的弟弟,每每看到哥哥被母亲毒打,不但会跑过来哀求母亲,同时也会跪在跟前,让母亲打他或争着代哥哥受罚,就这样经常地帮着哥哥,所以兄弟俩的感情特别好。不知是否老天有眼,特别照顾王祥,抑或王祥的孝行感动了弟弟。到了长大的时候,王祥的孝行已经传遍了乡党邻里,孝行感动了朝廷,于是被推举为孝廉。而这时候的后母更是气愤,很想用法子给王祥毒死,不料却给弟弟发觉了,就在千钧一发间,弟弟抢夺了已经要喝下的毒酒,就要喝下的刹那,后母打掉了那杯毒酒。良心发现了的后母,抱着亲生儿子,痛哭失声,对自己一生袒护王览的私心,无所不用其极的想加害王祥,最后想不到差点将自己骨肉毒死,自己这么狠毒,儿子却又这么善良愿意代兄死,这种共患难共死生的手足情,任凭铁石心肠看到这一幕,没有不落泪的,这是人间的温暖又是人间的遗憾!怎不叫后母震撼,而悔恨交加呢?三人抱在一起痛哭,也化去了一家的阴霾。此后,两兄弟的感情更加深厚,后母也待王祥如同己出。

王祥与王览两兄弟,都非常长寿,活到八九十;一生当中,一路走来是患难与共,相互扶持、相互照顾、相互安慰、相互提携。尤其是王祥一生的孝行,不仅德高望重,风范国内,后来也出仕为官。初任官时,一位权位极高的朝廷老臣非常赏识王祥,肯定他的德范,赠送一把追随多年的镇家宝剑给王祥,并告知它将带来一家无比的吉祥与兴旺,并深深的期勉他。王祥知道它是无价之宝的吉祥宝剑后,并没有留给自己珍藏,赶紧转送给弟弟王览,并将老者的期许转告了弟弟,这种手足之情两人一直维系到终老。后来弟弟也当了官,二人在朝中也甚有建树,权位殊高。兄弟俩的后裔子孙也非常贤能有德,几代兴盛不衰,且皆为朝廷栋梁。我们深入的看了王祥二兄弟的一生,真的是应验了“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古训。

我们再回头来看看小时候的王祥,他是如何渡过这么艰辛的童年与少年,而他的孝心又是如何感动天地。人的善心孝行莫不出自天性,尤其是童年最为纯洁,丝毫无半点污染。王祥在失去母爱之后,父亲为照料王祥,不得不续弦来照顾他,焉知后母生性不善,视之如眼中钉肉中刺,当然就不免要百般挑剔与虐待王祥了。可想而知,失去母爱的孩子自然要比一般孩子来得长大成熟些,同时也会比较懂事善体人意,所以尽管王祥在这么小的年纪里遭到这样艰困,但他没有被击倒,反而更加孝顺。而后母对他每件事的无理要求,王祥也竟然皆能逢凶化吉,化险为夷。

有道是“人有善愿,天必从之”,当我们看到他的后母要在冰寒的冬天里吃新鲜的活鱼,这简直是无理的要求。王祥在这样冰冷的天气里来到了已经结冻的冰河中,眼见一片的雪白大地,何处能捕捉到鱼呢?而不能得到鱼就不能回家的情形下,可怜的王祥只能卧在冰天雪地里,淌着泪水呼唤着母亲,无语问苍天,静静地等待奇迹的到来!真的是皇天不负苦心人,突然听到一阵阵的声响,曙光乍现,一看真的出现了奇迹了,冰河中迸裂了一条小缝,渐渐地愈来愈大,突然两条鲤鱼给跳了出来,仿佛是自动送上来的,终于王祥完成了任务。

刻薄的后母寒冬要求吃鲜鱼,园中的果树也要求王祥要照顾好,挂在果树上的果子不仅要照顾好,而且更不可让果子给掉了,这种不可能做的事,后母却一再的强迫他要做到,否则当然又要换来处罚。因此,每当风雨交加的时候,可怜的王祥就会跑到果树下,抱着大树痛哭,哀求果子千万别掉光光,否则他还要遭受严厉的处罚,在风雨中的王祥是这般可怜的度过,比起别人家的小孩躲在家中,这不同境遇,怎不令人为王祥鼻酸呢?而这样纯洁的孝心,王祥没有怀恨后母,反而还尽心尽力去达到要求,这种孝行怎不感动天地,老天怎不于冥冥中保护他呢?于是说也奇怪,结实累累的果子竟然没掉几个。

事实上我们环顾历史,以德行感召天地万物者不知有多少。例如:康熙皇帝得知境内有地方久旱不雨,于是斋戒沐浴,在天坛举行祈雨仪式,典礼开始,晴空万里,求祷结束,只见乌云密布,待至宫中,即刻倾盆大雨。明朝的袁了凡先生,他在任宝坻县令时,境内也遇到干旱,袁先生以至诚心向天求雨,也同样得到甘霖。又有孝子路上遇到老虎,与老虎沟通老虎亦受其感动而不伤害他,像这种感应事迹在历史上,记载不胜枚举。

当我们读这么感人的故事时,千万别以为那只是一个历史故事而已;因为在人生的旅程当中,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是幸福美满的。在迎接幸福之前,往往可能是要接受极大的风雨洗礼,才能锻炼体会出入生幸福的真滋味,那就是爱与感恩。而这种良善的本质是人人本具的,如果现在我们失去了,那也是极其短暂,因为我们的自私自利与嫉妒、嗔恨心尚未去除,所以良知才因而不能唤醒,但是透过古圣先贤的垂范教诲与那种坚毅的耐心实地体现,正是启发我们学习忍耐与勤奋的最好榜样!

“孝”不是难事,就从自身开始用心体会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开始吧!

因为人能感恩,才能知道什么叫爱,能明白爱的真义后,自然就能落实于点滴的日常生活当中。

吴猛饱蚊

吴猛八岁,家无床帷,恣①蚊饱血,恐噬②亲肌。

吴猛是晋朝的人,字世云,自幼就是非常孝顺的人。当其他八岁的小孩子还在父母的庇护下撒娇时,吴猛就已经懂得如何孝敬父母了,我们来看看他这么小的年纪到底是怎样孝顺父母的。

吴猛饱蚊刚入夏,吴猛发现父母的眼睛总是布满血丝,红红的,没有一点儿精神。他很奇怪,不知道为什么,后来经多次细心观察,发现了原因。原来吴猛家境贫寒,住在偏僻落后的地方,屋子破旧,又靠近河边,所以蚊子异常多。可家中又穷得买不起蚊帐,所以每逢夏夜,满屋的蚊子便“嗡嗡”叫,叮咬父母睡不好觉。

父亲每天都起早摸黑地到外面干活儿,炎炎烈日晒得头昏脑胀,筋疲力尽,回家后要好好休息,第二天才有精神和体力继续干活。母亲也要大清早就到外头去帮佣,赚一点钱补贴家用,劳累了一天的母亲也疲惫不堪,所以父母才经常眼睛里布满血丝。

吴猛非常心疼父母,很着急。他想来想去,最后干脆就把衣服脱掉,先去躺在床上,任凭屋子里的蚊子叮咬自己。因为他怕赶走了这些蚊子后,蚊子再去叮咬父母,为了父母,他能忍受着痛、忍受着痒。尽管蚊子那么多,统统围在他的身上,他还是忍耐着,希望蚊子叮了自己之后,不要再去咬父母。结果吴猛经常被蚊子咬得伤痕累累,满身是包。而且整个夏天都如此坚持下来。

他是多么孝敬、体贴父母的孩子啊!用自己的血肉和伤痛换来父母的安眠。小小的年纪,就这样至情,这样体贴亲意,实在是值得我们学习。

而今天,父母养育儿女,整天担心孩子吃不好,担心出门发生意外,可以说照顾得无微不至。尤其到炎炎夏日,父母会驱蚊虫来保护孩子细嫩的肌肤,用一切方法来赶蚊子。如果孩子撒娇,父母会把孩子抱在怀里搂一搂、拍一拍。在寒冬里,怕孩子半夜踢被子,母亲会多次起来照看孩子。任何一点点的伤害,父母都会感到不安和心疼。父母不计一切的辛劳,只希望孩子能在安全、温暖、保护当中茁壮成长。父母爱护自己的子女是如此的情深,那么为人子女的怎么不能像吴猛这样,为父母做一点回馈呢?因此,我们一定要向吴猛学习,体贴父母,报答我们父母的亲恩。

吴猛后来遇到一个道人,道行非常高,叫丁义。丁义传授吴猛许多本领,因此吴猛有许多神通,在历史上有记载:

1.有一次吴猛到四川,有一个县令过世已经三天了,县令的儿子很孝顺,希望能救活他的父亲。吴猛曲指一算,知道这个县令阳寿还没有尽,于是焚香告天,并睡在县令旁边,想不到几天后,双双都起来,县令的病也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