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美德3
2840400000006

第6章 孝篇(5)

2.又有一次吴猛要渡江,江水很汹涌,船无法通过,他带领着门人,拿起扇子轻轻一挥,想不到这江水就分为两边,中间出现一条通道,他们过去后又恢复原来的样子,后来皇帝封他为“真人”。

【注释】①恣:zì,放纵。②噬:shì,咬。

黔①娄尝粪

黔娄为令,父病弃官,礼斗祈代,尝粪心寒。

周朝庾②黔娄是南北朝时南齐人,字子贞。他被派到孱③陵这个地方去当县令。刚当上县令,很是欣喜。可是到任还不到十天,突然就觉得心头好似被小鹿撞了一般,咚咚直跳,而且额头上的汗珠簌簌往下流。俗话说“父子连心”。黔娄心想一定是家里有不祥之事,便要辞官回家。衙门里的人听说后,觉得辞掉官职很惋惜,便说:“你要是不放心就先派个衙役回家看看,要不然直接把家人接到这里。”但是黔娄想到家中年迈的老父亲行走不便,就谢绝了众人的好意,马上起程。路上,他不敢耽误片刻工夫,夜以继日地赶路,终于赶到家。果不其然,父亲真的生病了,身患痢疾,已经两天卧床不起。他看到卧床的老父亲说:“是我没有照顾好您,都是我的责任啊!”然后黔娄不顾路途的疲劳,立即去找最好的医生来为父亲诊断病情。

医生告诉黔娄说:“如果你想要知道病情是否严重,就要去尝尝他的粪便味道如何,到底是苦还是甜。如果是苦的,就很容易医治;如果是甜的就不好了。”在场的家仆都觉得这样会很为难。

可是黔娄听说后,想都不想便去尝了。当场的人都深深地被黔娄的孝心感动了,有的还在一旁轻轻抽泣着。黔娄感到一丝甜味,这说明父亲的病很严重,忧心如焚。

他更加尽力地侍奉父亲,白天亲自服侍,到了晚上就向着北斗七星磕头祈求,希望能以他自己的身体代替父亲承担病情,希望以他的生命来换取父亲的存活。每天如此,迫切地向上天祷告,头都磕破了。

但是父亲的病很严重,过了不久就去世了。黔娄在守丧期间非常哀痛,尽到了为人子女的守孝丧礼,他几乎没有办法承担父亲的离去,身体非常虚弱,可见他丧亲悲痛之深。更重要的是,他为了能赶快回家看父亲,可以放弃官职,完全抛弃名利,一点儿都不留恋,这是一般人无法做到的。

古时候医疗技术不发达,所以任何化验的工作都要亲自去做,现在我们可以借用高科技来化验,不用那样做了。但是父母对于我们恩重如山,我们欲报之情、欲报之恩,是永远没有办法报尽的。

孝是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德之基。

【注释】①黔:qián。②庾:yǔ。③孱:chán。

寿昌弃官

寿昌离母,历五十年,弃官寻觅①,骨肉团圆。

朱寿昌是宋朝人,他七岁的时候,生母因为被嫡母忌妒,被赶出家门另嫁他人,从此寿昌就和生母分离了。

寿昌从小就失去了母爱,他看到别的小朋友都有母亲在身边,天天嘘寒问暖,疼爱有加,就非常思念自己的母亲。每到初冬,别的小朋友的母亲早早为自己的孩子做好了棉衣,可是寿昌的生母却不在;当别的小朋友心中有了委屈,可以依偎在母亲怀里撒娇时,可是寿昌却不能。试想一下,没有母亲的孩子,是多么盼望能像别人一样,可以经常依偎在母亲的怀抱里。

古代风景画寿昌就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他一直努力读书。后来当了官,虽然生活很富足,可是天下哪有不思念父母的儿子呢?所以他一直明察暗访,并且抄经回向给母亲,又燃背供佛回向给母亲。功德还不够,他就弃官离家,希望能尽快找到母亲。他在母亲没有找到家之前,一口肉都不吃,说等母亲回来之后再好好吃。五十年来夜以继日地想念母亲,相思之情常每每言及就泣不成声,他是多么希望自己可以亲自服侍母亲,让母亲重享天伦之乐啊!可是寿昌屡次多方打听,都没有办法得到母亲的下落。

此时寿昌的年纪大了,家里人也不放心他,都来劝阻,可是寿昌对家人坚决地说:“如果不见到母亲,永远都不回来。”他远到秦这个地方,就是现在的陕西省寻找母亲,心意非常地坚定,抱定必胜的信心,一定要找到母亲,与母亲共享天年。

寿昌一人在外,人生地不熟,遇到很多险阻,非常艰辛,可是,困难丝毫没有动摇他寻母的念头,相反,他想到和母亲分别五十多年都不可以团聚,就更加深了寻母的信念。他走到哪里打听到哪里,天天祈祷。到了同州这个地方,正赶上下雨,他同一些人在一起避雨,就询问这些人,当他把母亲的一些情况同大家说完后,奇迹出现了,刚好有人知道他的母亲就在这个地方。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仍健在,朱寿昌费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母亲。他非常高兴,就把母亲接回家里,又把同母异父的兄弟都接回家同住。母子相聚,相拥在一起,多少悲欢离合啊!母子俩五十多年骨肉团聚的心愿终于实现了,全家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朱寿昌与母亲分离长达五十多年,在如此漫长的岁月中,他都始终保持对母亲的孝思不变,实为赤诚孝心的真情流露。谚云“孝感天地”,使苍天降下雨,让他有这个机缘找到了母亲。

与朱寿昌相比,我们这些为人子女者,能有服侍孝养父母的机会是何等的幸运!把握住在父母身边的日子,用心尽孝,莫让“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苦和悔恨啃噬自心。

他不仅仅如此孝顺,而且在当官的时候,也是一个很廉洁的清官。他常常照顾和帮助贫穷人,遇到贫穷人家没有能力安葬故去的人,都帮助他们顺利地把亲人安葬。后来朱寿昌的母亲过世之时,有许多白鸭在墓边徘徊。这样的异相更感动了朱寿昌一家人,从此,他们生活得更和谐,更美满。

【注释】①觅:mì,寻找。

庭坚涤秽

宋黄庭坚,官居太史,亲涤溺器,不以为耻。

宋朝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善书法,为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他幼小就非常聪明,禀赋过人,而且读书速度非常快,记忆力比一般小孩都强。历史记载,他看了几遍书,就能过目称诵。他的舅舅每次到他家里,就会顺手拿起书架上的书来问庭坚,每次提问,他都能对答如流,所以舅舅非常喜欢他,也特别愿意到他的家里,每次去都发觉他学问一日千里。黄庭坚二十三岁就考上了进士,很快被派官做了太史。虽然他贵为太史,但是他奉养母亲非常尽孝,对母亲的生活仍照顾得体贴入微。黄母生病多年,庭坚日夜守护在母亲身边喂汤喂药、端屎端尿,衣不解带。因母亲爱干净,所以他每夜必亲自为母亲洗涮便桶,以安母心,没有一刻放弃尽儿子的孝道,从来不用家里仆婢来做,他认为这是为人子女应该尽的本分。当时,苏东坡赞叹黄庭坚的为人和文章:独立万物之表,巍立于文坛,万世不灭奇光。

李忠辟震

李忠事母,地震山移,民庐尽毁,至孝独遗。

元朝的李忠,晋宁人。在他年纪很小的时候,父亲就不幸去世了。从此以后,他和母亲两人相依为命。

自从父亲过世后,他的母亲就开始身兼二职,默默承担起家庭的重任。平时,她外出耕田种菜像男人一样维持着家庭的生计,走进家门,又要纺纱织布,打理家务,教育子女,尽心为孩子营造温暖的家庭气氛。母亲克勤克俭的生活作风和谨守节操的坚忍意志,让李忠耳濡目染、牢记在心。

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李忠不仅早早就懂得如何去体贴和照顾母亲,还以幼小的臂膀努力分担着母亲的辛劳。

庭坚涤秽察觉母亲口渴了,他就为母亲端茶倒水;母亲外出劳作回来,他就帮母亲按肩捶背;一个人在家的时候,他就学着母亲的样子,清扫做饭;夜幕降临了,他就准备好洗脚水和床被……不知不觉中,他学会了劈柴挑水;农忙季节,他小小的身影已经陪同母亲一起忙碌在田间地头。

李忠时时处处都念着母亲的辛劳和需要,把家中最好的一切都奉献给母亲,还想尽办法替母亲分忧解愁。孩子的孝顺,成为母亲强而有力的精神支柱,就算自己再苦再累,也觉得非常值得。丧失亲人的精神伤痛,就在母子之间相互的爱与关怀中被抚平。饔飧①不继的日子,过得也并不觉得艰难。

乡亲们看到小小年纪的李忠对母亲如此孝敬,做事勤奋努力,都深受感动。他们不但常常伸出援助的双手,还纷纷以李忠为榜样,来教育自己的子女。村里出了这样至孝的孩子,是全村人的荣耀。

大德七年八月的一天,李忠家所处的郇②保山一带突然发生了强烈的大地震。剧烈的震波突然袭来,使整座山都在为之移动。震波所及之处,房屋都在顷刻之间轰然倒塌,成片成片地被夷为平地,被压死的村民,惨不忍睹。

就在剧烈强大的震波携带着郇保山被震飞的山头,冲向李忠家的千钧一发之际,奇迹发生了:飞散的山头突然分做两支,呈“V”字形,从两侧绕过李忠家的房屋,一直到五十多步以外的地方,才又合拢在一起。李忠的家,就这样在强震的灾难之中得以幸免。

被震灾毁坏的一万零八百个区域一片狼藉,人员死伤不计其数。然而,无情的地震似乎也懂得敬畏孝子,在快到李忠家的时候,能绕道而过,使得至孝者李忠家能得以保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