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不可不知的文化常识
2840800000006

第6章 地理常识(5)

苏州古典园林是中国南方私家园林体系的杰出代表之一,其吸收了江南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巧妙地运用了对比、衬托、对景、借景以及尺度变换、层次配合和小中见大、以少胜多等种种造园技巧和手法,将亭、台、楼、阁、泉、石、花、木组合在一起,在都市中创造了人与自然和谐的居住环境。

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被称为苏州四大古典园林,分别代表着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素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誉。

江南三大名楼

1.黄鹤楼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蛇山之巅,以历史悠久、楼姿雄伟居三楼之首。始建于三国时期,距今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屡建屡毁,最后一次毁于光绪年间,现在的黄鹤楼是1981年开始重建的,楼高514米,壮观华美。

2.岳阳楼

岳阳楼矗立在湖南岳阳市西门城楼上,濒临洞庭湖,始建于三国时期,原为吴将鲁肃训练水师的阅兵台。到唐代时,唐中书令张说谪守岳阳,在此筑楼,正式定名为岳阳楼。北宋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重修,文学家范仲淹因此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岳阳楼从此楼以文传,声名益振。现存建筑是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所建。岳阳楼整个建筑设有一颗铁钉,没有用一道巨梁,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建筑的精湛工艺。

3.滕王阁

滕王阁坐落在江西省南昌市赣江之滨,李渊第22子滕王李元婴所建,故名滕王阁。滕王阁之所以声贯古今,主要得益于王勃的《滕王阁序》。滕王阁历时1300多年,屡毁屡建,重建重修约28次,明清以后有“江西第一楼”之称。

中国四大名亭

1.陶然亭:位于北京市陶然亭公园内,因白居易诗句“与君一醉一陶然”而得名。

2.醉翁亭:位于安徽滁县琅琊山,因欧阳修及其《醉翁亭记》而闻名遐迩。

3.湖心亭:位于浙江杭州外西湖。

4.爱晚亭:位于湖南长沙岳麓山,名字取自杜牧诗句的“停车坐爱枫林晚”,现在的“爱晚亭”三字为毛泽东手书。

中国名塔

塔起源于印度,梵文称作Stupa,中文释作浮屠。释迦牟尼圆寂之后,尸体被火化,产生了许多“舍利子”,因而建塔埋葬,以资纪念。后来佛教高僧、大法师死后,亦建塔埋葬灵骨,也有用以埋葬重要的经卷、袈裟、法器的。中国的佛塔源于印度,但又有自己的特点,即把中国原有的亭台楼阁建筑特点运用在塔的建筑之中,创造了各种样式的名塔。

开元寺塔:位于河北定州城内,建于北宋初年,因建于开元寺内而得名,因它位于定州城内,又俗称定州塔。塔高84.2米,是世界上现存最高的砖木结构古塔,有“中华第一塔”之称。

大雁塔:大雁塔位于陕西西安南郊的大慈恩寺内,故又名大慈恩寺塔。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大雁塔共有七层,高64米,呈方形角锥状。塔身为青砖砌成,造型简洁,气势雄伟,是我国佛教建筑艺术的杰作。

小雁塔:小雁塔即荐福寺塔,在西安城南荐福寺内,与大雁塔相距三千米,因低于大雁塔,故称“小雁塔”。小雁塔为密檐式砖塔,略呈梭形,高43.38米。

应县木塔:即佛宫寺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位于山西应县城佛宫寺内。辽清宁二年(1056年)建。塔平面八角形,外观五层,夹有暗层四级,实为九层。塔高67.13米,是国内外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木结构塔式建筑。

开封铁塔:又名开宝寺塔、佑国寺塔,坐落在河南开封城东北隅铁塔公园内,因塔身全部以褐色琉璃瓦镶嵌,远看酷似铁色,故称为“铁塔”。铁塔建于北宋皇佑元年(1049年),距今已有900多年历史,1961年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铁塔成等边八角形,共十三层,高55.88米。塔身遍砌花纹砖,上有飞天、麒麟、菩萨、乐伎、狮子等花纹图案50余种,造型优美,神态生动,堪称宋代砖雕艺术杰作。

云居寺塔:位于北京涿州,与其南侧的智度寺塔合称双塔。云居寺塔始建于辽大安八年(1092),为八角楼阁式仿木构砖塔,高六层,55.7米。云居寺塔是国内少数几个保存完整的阁楼式辽塔之一。

云岩寺塔:位于苏州城外虎丘山上,俗称虎丘塔。建于五代吴越国显德六年(959),号称江南第一古塔,为砖砌楼阁式。云岩寺塔为八角七层仿木结构楼阁式砖塔,塔身残高47.5米。因地基不均匀下沉,云岩寺塔已经倾斜,与意大利著名的比萨斜塔东西相映,称为东方斜塔。

嵩岳寺塔: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多角形密檐式砖塔。该塔位于河南登封嵩岳寺内,建于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520年),距今已有近1500年的历史。这种密檐形12边形塔在中国现存的数百座砖塔中,是绝无仅有的,是中国和世界古代建筑史上的一件珍品。

崇圣寺三塔:位于大理古城(中和镇)西北2千米的苍山应乐峰下,原有崇圣寺,现已毁,仅存三塔。主塔又名千寻塔,始建于唐代,为密檐式方形空心砖塔,高69.13米。南、北二小塔建于宋代,为密檐式的八角形空心砖塔,均高43米。三塔布局成鼎足之势,高耸蓝天,成为大理白族文化的象征,是我国南方最古老最壮丽的塔群。

妙应寺白塔:位于北京妙应寺内,建于元朝至元八年(1275年),初名大圣寿万安寺,至正二十八年曾遭火焚,于明宣德八年(1433年)再建,改称妙应寺。因寺内有通体涂以白垩的塔,俗称白塔寺。现寺内的建筑大都为清代所建,仅白塔在火焚中幸免,为元代遗物,至今已700余年。白塔塔体为砖石结构,通高50.9米。妙应寺白塔是元大都保存至今的重要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大的一座藏式佛塔。

杭州西湖十景

1.苏堤春晓

2.曲苑风荷

3.平湖秋月

4.断桥残雪

5.柳浪闻莺

6.花港观鱼

7.雷峰夕照

8.双峰插云

9.南屏晚钟

10.三潭印月

天下西湖三十六

北宋著名的大文学家苏轼曾留下“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美是杭州”的诗句以赞美杭州西湖冠绝群芳。在古代,神州大地曾同时分布有36个西湖,至今仍存31个,它们是:

杭州西湖、福州西湖、海口西湖、兰州西湖、青岛小西湖、沈阳西湖、桂林西湖、广东潮州西湖、惠州西湖、湛江雷州西湖、南昌西湖、扬州瘦西湖、安徽阜阳颍州西湖、建德严州西湖、寿昌西湖、海盐西湖、九江都昌西湖、河南许昌西湖、商丘睢县西湖、湖南衡阳西湖、湖南耒阳西湖、常德津市西湖、湖北天门西湖、自贡富顺西湖、江苏徐州云龙湖、济南大明湖、宁波月湖、武汉西北湖、北京昆明湖和莲花池、昆明翠湖。

其实这西湖的“西”字,一般是相对于城市来说的,即这里指的湖泊基本上都在城市的西边,所以就叫做西湖。因为中国的地形,取城市位置的时候,一般都取下风下水,水多在城市的西边,西边的地势比较高。而在众多的西湖里面,最有名的是杭州的西湖和扬州的瘦西湖。

杭州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面,三面环山,景区由一山(孤山),两堤(苏堤、白堤),三岛(阮公墩、湘心亭、小溉洲),五湖(外西湖、北里湖、西里湖、岳湖和南湖),十景(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雷峰夕照、南屏晚钟、花港观鱼、苏堤春晓、双峰插云、三潭印月)构成。历代诗人都有吟咏西湖的名句,最著名的当属苏轼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扬州瘦西湖:位于江苏省扬州市西郊,因湖面瘦长,称“瘦西湖”。窈窕曲折的湖道,串以长堤春柳、四桥烟雨、徐园、小金山、吹台、五亭桥、白塔、二十四桥、玲珑花界、熙春台、望春楼、吟月茶楼、湖滨长廊、石壁流淙、静香书屋等两岸景点,俨然一幅天然秀美的国画长卷。

中国六大名泉

唐代茶圣陆羽周游各地,细心品尝天下名泉,把全国宜于煎茶的水分为七等,评定了“天下七大名泉”。

1.谷帘泉:位于江西九江庐山康王谷,又称三叠泉、三级泉,在庐山东谷会仙亭旁。陆羽曾为该泉题写了“泻从千仞石、寄逐九江船”的名句。

2.惠山泉:位于江苏省无锡惠山白石坞下,陆羽把它评为“天下第二泉”。此泉分上、中、下三池,泉水清纯,沏茶酿酒实属上乘。现代民间盲艺人阿炳的代表作《二泉映月》便是在此地创作而成。

3.观音泉:又名陆羽井,位于苏州虎丘山观音殿后,此泉园门横楣上刻有“第三泉”三字,每年吸引大量游人前来游览。

4.虎跑泉:位于杭州西湖和钱塘江之间的大慈山下,与西湖龙井茶号称“双绝”。虎跑泉水分子密度高,将泉水舀入杯中,放入镍币数枚可浮于水面,泉水高出杯面约一二毫米而不外溢,为西湖奇观之一。

5.大明寺泉:位于扬州西北部蜀岗平山堂“欧阳修读书处”附近的大明寺西花园内。

6.招隐泉:位于江西庐山观音桥东,泉井上有木房,以保护泉水清洁。

7.中冷泉:位于江苏省镇江金山寺之西、石弹山下,中冷泉又名中濡泉,泉水清澈,水味甘醇清冽,沸水注入杯中可高出杯口而不溢出。

天下第一泉

据粗略估计我国现有泉眼约10万眼,号称天下第一泉的就有四处:

庐山谷帘泉——被陆羽评为“天下第一泉”。

镇江中冷泉——被陆羽稍后的刘伯刍重新品评为“天下第一泉”。

北京玉泉山玉泉——乾隆皇帝亲自鉴定,还写了《御制天下第一泉记》,并刻碑立石。

济南趵突泉——也是清朝乾隆皇帝钦定的天下第一泉,位居济南“七十二名泉”之首。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指中国古代经中亚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通道。因大量中国丝和丝织品多经此路西运,故称丝绸之路,简称丝路。丝绸之路这一名称是由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erdinandvonRichthofen)在1877年出版的《中国》一书中首先提出的。原指两汉时期中国与中亚河中地区以及印度之间,以丝绸贸易为主的交通路线。其后,德国历史学家赫尔曼(AlbertHerrman)把丝路延伸到地中海西岸和小亚细亚,确定了丝路的基本内涵。

丝绸之路有“沙漠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和“草原丝绸之路”三个概念。人们通常所指的丝绸之路是穿越中亚、翻过帕米尔高原、抵达西亚的线路。若再往北走,则是北路,北路是指穿越蒙古高原、越喀喇昆仑山(Karakoram)的草原之路。南路基本上是指经印度、东南亚至红海、波斯湾的南海路。

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康藏属高寒地区,海拔都在三四千米以上,糌粑、奶类、酥油、牛羊肉是藏民的主食,过多的脂肪在人体内不易分解,而茶叶既能够分解脂肪,又防止燥热,故藏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创造了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习惯。藏区不产茶,却产良马,而内地产茶,骡马却供不应求。于是,具有互补性的茶和马的交易即“茶马互市”便应运而生。这样,藏区和川、滇边地出产的骡马、毛皮、药材等和川滇及内地出产的茶叶、布匹、盐和日用器皿等等,在横断山区的高山深谷间,在滇、川、藏“大三角”地带的丛林草莽之中,流动不息,日趋繁荣,形成一条延续至今的“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中的滇、藏路线是:西双版纳—普洱—大理—丽江—德钦—察隅—邦达—林芝—拉萨。到达拉萨的茶叶,还经喜马拉雅山口运往印度加尔各答,大量行销欧亚,使得它逐渐成为一条国际大通道。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它位于青海省南部,西南部与西藏自治区接壤,东部与四川省毗邻,北部与青海省格尔木市、都兰县相接。三江源保护区的总面积为31.6万多平方千米,占青海省土地总面积的32。7%。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有四个显著特点:一是我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面积相当于两个山东省的面积;二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三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分布珍稀野生动物70余种;四是三江流域生态系统最敏感的地区,这一地区生态破坏将对三江流域内各省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万里长城

中国万里长城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冷兵器战争时代的国家军事性防御工程,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和智慧,是中国古代人民创造的世界奇迹之一。

根据历史记载,从战国以来,有20多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最早是楚国,为防御北方游牧民族或敌国,开始营建长城,随后,齐、燕、魏、赵、秦等国基于相同的目的也开始修筑自己的长城。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派著名大将蒙恬北伐匈奴,把各国长城连起来,西起临姚,东至辽东,绵延万余里,遂称万里长城,这就是“万里长城”名字的由来。

秦长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又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筑长城万余里,以防匈奴南进,史称秦长城。但如今只有遗迹残存。

汉长城:汉代继续对长城进行修建。从文帝到宣帝,修成了一条西起大宛贰师城,东至黑龙江北岸,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长城,长达一万余里,它的亭障、烽燧一直向西延伸到新疆的罗布泊地区。古丝绸之路有一半的路程就沿着这条长城。

明长城:为了防御鞑靼、瓦刺族的侵扰,从没间断过长城的修建,从洪武至万历,其间经过20次大规模的修建,筑起了一条西起甘肃的嘉峪关,东到辽东虎山,全长6700千米的边墙。是历史上规模最大、工程最坚固、功能最完善的长城,也是现在保存比较完好的长城。今天我们所见到的主要是明长城。

长城八大雄关

山海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千米,是明长城东端的起点。明太祖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大将徐达在此筑城设关,因其背负燕山,西临渤海,故名山海关。山海关地处辽西走廊,自古为交通要冲,有“天下第一关”之美称。

居庸关:位于距北京市区50余千米外的昌平县境内。相传秦始皇修筑长城时,将囚犯、士卒和强征来的民夫徙居于此,后取“徙居庸徒”之意,故名居庸关。由于它是保卫京师的屏障,因此与嘉峪关、山海关齐名,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紫荆关:紫荆关位于河北省易县西北45千米处,因关城居于紫荆岭上而得名。紫荆关是长城千百座雄关险隘中历史最悠久的几座之一,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雁门关:位于山西省代县西北20千米的勾注山上,因两峰夹峙,其形如门,如飞雁出其问,故得此名。该地东西山岩峭峻,中路盘旋崎岖,地势极为险要,归属九边重镇之一的太原,战略地位十分显赫。

娘子关:位于平定县城东北45千米处,是古代的一处关隘,原名苇译关,处于山西、河北两省交界处,是山西河北的界关。唐太宗李世民的妹妹平阳公主,曾率领娘子军据守此关,因此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