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不可不知的文化常识
2840800000007

第7章 地理常识(6)

偏关:位于山西偏关县,偏关关城,即今山西省偏关县县城,与宁武关、雁门关,合称外三关。此三关鼎峙晋北,互为犄角,是北疆之门户,京师之屏障。因关城东仰西伏如人首之偏,亦称为偏头关。

嘉峪关: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的西端,嘉峪关市区西南6千米处,位于嘉峪关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地势最高的嘉峪山上,城关两翼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向北8千米连黑山悬壁长城,向南7千米,接天下第一墩,是明代万里长城西端主宰,自古为河西第一隘口。

玉门关:俗称小方盘城,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市境内,位于敦煌市城西北约90千米处。相传,古时候西域和田等地的美玉从塔里木盆地经此处输入中原,玉门关由此而得名。

明十三陵的来历

十三陵是明朝迁都北京以后的13个皇帝的陵墓群,坐落在北京昌平天寿山下方圆40平方千米的小盆地上。这里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13座金碧辉煌的帝王陵墓、7座妃子墓、1座太监墓。共埋葬了13位皇帝、23位皇后、2位太子、30余名妃嫔、1位太监(王承恩),是当今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这13位皇帝是:成祖(长陵)、仁宗(献陵)、宣宗(景陵)、英宗(裕陵)、宪宗(茂陵)、孝宗(泰陵)、武宗(康陵)、世宗(永陵)、穆宗(昭陵)、神宗(定陵)、光宗(庆陵)、熹宗(德陵)、思宗(思陵)。其中以长陵建筑最为宏伟。

明朝共有十七帝,但为什么只有13座帝王陵墓呢?原来,由于英宗登基过两次,所以实际上只有16位皇帝。而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葬于南京钟山;其孙建文帝朱允坟不知所终,所以没有陵墓;第七帝朱祁钰(代宗),在其兄英宗皇帝被瓦刺所俘后即位,但英宗被放回后实施了复辟,朱祁钰被害死。英宗不承认他是皇帝,将其在天寿山修建的陵墓捣毁,而以“王”的身份将他葬于北京西郊玉泉山。这便是十三陵的来历。

中国著名牌坊

中国古代的牌坊最初设在里巷入口处,由表柱与横木构成。后来演变为一种旌表孝义的纪念性建筑物,名日牌坊。牌坊在封建社会是崇高荣誉的象征,是人们一生的最高追求。

许国牌坊:矗立在安徽歙县解放街和打箍井巷十字路口上,高11.5米,南北长11.5米,东西宽6.77米,是国内罕见的一座“八角牌楼”。由于许国历官嘉靖、隆庆、万历三朝,被称为三朝元老,因而获得御赐建牌坊。牌坊建于1584年,坊主当年58岁。在坊主在世之时,就获得御赐建牌坊,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刺史牌坊:位于安徽黟县西递宏村口,坊主是曾任胶州刺史的胡文光。石坊建于1578年,高12.3米,宽9.95米,全部以质地坚细的“黟县青”石料建成,雕刻精细,至今保存完好。

棠樾牌坊群:位于安徽歙县城西的棠樾村,牌坊群由7座牌坊组成,以忠、孝、节、义的顺序相向排列,分别建于明代和清代。在牌坊群旁,还有男女二祠,建筑规模宏大,砖木石雕特别精致。棠樾牌坊群是明清时期建筑艺术的代表作。

梅溪牌坊:位于珠海市前山镇上冲梅溪村。梅溪牌坊现存三座,建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和光绪十七年(1891年),为光绪皇帝表彰陈芳及其父母等亲人为家乡多作善举而赐建。

大三巴牌坊:大三巴牌坊是圣保罗教堂的遗迹,位于澳门大巴街附近的小山丘上。圣保罗教堂建成于1637年,是当时东方最大的天主教堂,1835年被一场大火烧毁,仅残存了现在的前壁部分,因为它的形状与中国传统牌坊相似,所以取名为“大三巴牌坊”。大三巴牌坊是澳门最有名的建筑,也是澳门的象征。

长江三峡

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全长192千米。长江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是长江上最为奇秀壮丽的山水画廊。

1.长江三峡中最雄伟的峡谷——瞿塘峡:以“雄”著称。它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东迄重庆市巫山县大溪镇,是长江三峡中最短的一个,全长虽然只有8千米,但却有“西控巴渝收万壑,东连荆楚压群山”的雄伟气势,在长江三段的峡谷中,它最短,最狭,最险,气势和景色也最为雄奇壮观。

2.长江三峡中最秀丽的峡谷——巫峡:以“秀”著称,是长江三峡最精彩的一段。位于重庆巫山和湖北巴东两县境内,西起巫山县城东面的大宁河口,东迄巴东县官渡口,绵延四十余千米。巫峡以巫山得名。它幽深秀丽,千姿百态,以俊秀著称天下。巫山云雨的奇妙景观充满诗情画意,令人叹为观止。

3.长江三峡中最惊险的峡谷——西陵峡:以“险”著称。它西起秭归县香溪口,东止宜昌市南津关,全长约76千米,是长江三峡中最长的峡谷。整个西陵峡由高山峡谷和险滩礁石组成,峡中有峡,大峡套小峡,滩中有滩,大滩含小滩。

巫山小三峡

在长江三峡的中段巫峡处,有一条支流大宁河。大宁河上有一个三处相连的峡谷,人称“小三峡”,也称大宁河小三峡。小三峡是大宁河流经巫山县大昌古镇以后,穿过滴翠峡、巴雾峡、龙门峡三个峡谷的总称,全长约50千米。小三峡的特色是秀美、神奇。有人认为它有六奇,即山奇雄、水奇清、峰奇秀、滩奇险、景奇幽、石奇美,可称为“天下奇峡”。有人赞颂它“不是三峡,胜似三峡”。

天下第一奇山——黄山

黄山雄踞风景秀丽的安徽南部,地处皖南歙县、黟县和休宁县的边境,是我国最著名的旅游胜地。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庐山之瀑、雁荡山之巧石、峨嵋山之秀丽,黄山无不兼而有之。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两游黄山,赞叹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并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于世。著名胜景有七十二峰、二十四溪、三瀑、二湖。

中国四大自然奇观

桂林山水:广西桂林有着举世无双的喀斯特地貌。这里的山,千姿百态;漓江的水,明洁如镜;山多有洞,洞幽景奇;洞中怪石,鬼斧神工,于是形成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四绝”,自古便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

长江三峡:长江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位于四川省的奉节、巫山和湖北的巴东、秭归、宜昌五县之间,西起奉节白帝城,东止宜昌南津关,全长208千米,其中属峡谷段的约为97千米,是世界较长的峡谷之一。以峡长壁陡、谷窄滩多、水急浪大和峰奇洞多为特征。

吉林雾凇:俗称树挂。隆冬时节,当北方大多数河流都被冰雪覆盖时,唯独环绕吉林市区的一段松花江水(约50千米)依然活泼流淌。夜里,江上蒸腾的雾气遇到寒冷的空气,便凝结于树上,渐渐形成了神奇而瑰丽的冰花——雾凇。

云南石林:与桂林山水一样,同属喀斯特地貌。石林位于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范围达350平方千米,包括大小石林、乃古石林、芝云洞、长湖、大叠水瀑布、月湖、奇风洞7个区域景区,以“雄、奇、险、秀、幽、奥、旷”著称,具有世界上最奇特的喀斯特地貌景观,素有“造型地貌天然博物馆”之称。

吉林雾凇的成因

雾凇俗称树挂,是一种冰雪美景。它是由于雾中无数零摄氏度以下而尚未结冰的雾滴随风在树枝等物上不断积聚冻粘的结果。它其实也是霜的一种。因此雾凇现象在我国北方是很普遍的,在南方高山地区也很常见,只要雾中有过冷却水滴就可形成。

吉林的雾凇最为著名,关键就是因为这里存在着“严寒的大气和温暖的江水”这对互相矛盾的自然条件的缘故。吉林冬季气候严寒,清晨气温一般都低至零下20~25℃,尽管松花湖面上结了1米厚的坚冰,但从松花湖大坝底部丰满水电站水闸放出来的湖水却在零上4℃。这25~30%的温差使得湖水刚一出闸,就如开锅般地腾起浓雾。数十里云雾长龙随松花江水源源流过吉林市区,十分壮观。这就是美丽的吉林雾凇得天独厚的原料来源。

什么是海市蜃楼?

平静的海面、雪原、沙漠或戈壁等地方,偶尔会在空中或“地下”出现高大楼台、城郭、树木、人物等幻景,并且可以运动,栩栩如生,被人们称为海市蜃楼。我国山东蓬莱海面上常出现这种幻景,古人归因于蛟龙之属的蜃,吐气而成楼台城郭,因而得名。海市蜃楼是光线在铅直方向密度不同的气层中,经过折射造成的结果。

什么是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是指透射太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的保温效应,就是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短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形成温室效应的气体,二氧化碳约占75%、氯氟代烷约占15%~20%,此外还有甲烷、一氧化氮等30多种。如今,温室效应正在不断增强。估计到下个世纪中叶,地球表面平均温度将上升1.5~4.5℃,而两极地区的气温升幅要比平均值高3倍左右。这将引起海平面上升,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十分严重。

世界六大未解之谜

百慕大三角:在1945年12月5日,美国海军5架“复仇者”式海上鱼雷轰炸机,在返航途中竟消失在百慕大海区上空。飞机失踪后,美国最高军事当局动员了空前规模的舰船和飞机,进行严密搜索,然而连一点残片和油滴都未找到。但在这5架轰炸机失踪后的数小时内,一个设在迈阿密的美国海军航空基地却收到了来自失踪飞机的微弱信号。从此,这个地点被人们称为“陷阱水域”。据记载,自20世纪以来已有上百架飞机和200余艘舰船在这片“陷阱水域”失事或失踪,下落不明的失踪者已达数千人。

埃及金字塔:金字塔建造精确,巨石一块块垒上去,石块之间没有任何粘接物,却拼合得天衣无缝,连极薄的刀片也插不进去。四条底边相差不到20厘米,误差不到千分之一。锥角都是52度,这是自然形成的最稳定的角。方锥体的形状,迫使沙漠风暴不得不沿塔的斜面或棱角缓缓上升,把风的破坏力化解到最小。庞大的塔基奠定在地磁场磁力线中心,随地球运动而运动,所承受的振幅极其微弱,长年屹立不倒。古埃及人是怎样开采这些巨大石块,又用什么运载和堆砌这些巨大石料的呢?这样的建筑工程需要5000万人的劳力,建筑金字塔的大量劳力从何而来呢?金字塔实在有着太多太多的神秘之处。

英国巨石阵:它位于英国古老而广漠的南部维特郡索尔兹伯里(Salsbury)。公元1130年,一位神父偶然发现了它,从此引起世人的注意。巨石阵的主体由几十块巨大的石柱组成,这些石柱排成几个完整的同心圆,巨石阵的外围是直径约90米的环形土沟与土岗,内侧紧挨着的是56个圆形坑。巨石阵最不可思议的是石阵中心的巨石,这些巨石最高的有8米,平均重量近30吨,然而人们惊奇的发现,有不少重达7吨的巨石是横架在两根竖着的石柱上的。每年夏至这天,太阳升起的位置恰恰与一块名为“黑尔”(heel)的石头排列成一条直线。几个世纪以来,没有人知道巨石阵的真正用途,也没有人知道是谁建造了巨石阵,而古老的传说和人们的种种推测,让巨石阵更增加了神秘的氛围。

复活节岛石像:复活节岛是智利的一个小岛,面积为117平方千米。岛上矗立着600多尊巨人石像。一般高7~10米,重达30~90吨,有的石像一顶帽子就重达10吨之多。石像均由整块的暗红色火成岩雕琢而成。所有的石像都没有腿,全部是半身像,外形大同小异。所有石像都面向大海,表情冷漠,神态威严。远远望去,就像一队准备出征的武士,蔚为壮观。但是,石像雕于何时?如此高大的石像是用什么办法搬到海边的?一些尚未完工的石像,又是遇到什么问题而突然停了下来?仍然是未解之谜。

麦田怪圈:第一例“麦田怪圈”发生在1647年的英国,长满麦子的麦田一夜之间出现了有规律的圆圈形图案。此后,美国、澳大利亚、欧洲、南美洲、亚洲等地都频频发现麦田怪圈,其中绝大部分是在英国。截至目前,全世界每年大约要出现250个麦田怪圈,图案也各有不同。但令人遗憾的是,350多年来,科学界对怪圈是如何形成的一直存在争议。

神奇的龙卷风:龙卷风外貌奇特,它上部是一块乌黑或浓灰的积雨云,下部是下垂着的形如大象鼻子的漏斗状云柱,具有小、快、猛、短的特点。龙卷风风速一般在每秒50至100米,有时可达每秒300米,超过音速。它像一个巨大的吸尘器,经过地面,地面的一切都要被它卷走;经过水库、河流,常卷起冲天水柱,有时连水库、河流的底部都露了出来。同时,龙卷风又是短命的,往往只有几分钟或几十分钟,最多几小时。龙卷风还有一些“古怪行为”,使人难以捉摸。它席卷城镇,捣毁房屋,把碗橱从一个地方刮到另一个地方,却没有打碎碗橱里的一个碗;惊呆了的人们常常被它抬向高空,然后又被它平平安安地送回地面,等等。人们对龙卷风的形成及后果进行了多年的研究,但还有很多谜底没有被揭开。

中国古代著名地理学家

裴秀(223~271年),字季彦,西晋时著名地理学家、制图理论家。他领导和组织编制成《禹贡地域图》18篇,是中国和全世界见于文字记载的最早历史地图集。他第一次明确建立了中国古代地图的绘制理论——“制图六体”。而且是中国古代唯一的系统制图理论。

郦道元(约466~527),字善长,北魏范阳(今河北省涿县)人。他一生阅读了大量地理著作,并对我国的自然、地理作了大量的调查、考证和研究工作,以《水经》为蓝本,撰写出了一部地理学巨著——《水经注》,共计40卷,约30万言,记述了大小河道计1252条。使原先仅记述137条河流、仅一万余字的《水经》扩大了20余倍,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历史和地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水经注》也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

徐霞客(1587~1641),原名弘祖,字振之,别号霞客,江阴人。21岁开始出游,30年间历尽艰险,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将其观察所得,按日记载。被后人编辑整理成60余万字的《徐霞客游记》,不但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被誉为“千古奇书”。

魏源(1794~1857),原名远达,字默深,湖南邵阳人。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侵入中国,而中国人对外国知之甚少,于是他决定编写《海国图志》。这本书的基础是林则徐主持编写的《四洲志》,在朋友的鼓励下,他仅仅半年就完成了五十卷的《海国图志》,后来又花四年时间精心扩充到六十卷,到1852年,编成一百卷。这本书是近代第一部由中国人自己编的介绍世界各国国情的著作。包括了政治、经济、军事、历史、地理、文化等各方面,而且在书中魏源还重点介绍了自己抵抗侵略、民族自强的重要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