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吃透道德经
2847100000012

第12章 无之为用

原文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注释

辐:车轮中连接轴心和轮圈的木条,古时代的车轮由三十根辐条所构成。此数取法于每月三十日的历次。

毂(gǔ):车轮中心的圆孔,即插轴的地方。

埏植:和陶土做成供人饮食使用的器皿。埏,和;植,土。

译文

三十根辐条凑集到车毂的周围,正是因为轴瓦和车轴之间留有空隙,才成就了车的用途;揉合黏土制作陶器,正是因为它的中心是空的,才成就了容器的用途;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正是因为它的中间是空的,才成就了房屋的用途。

所以,有使万物有了价值即使用的可能性与物质准备,无使万物发挥作用,使其能够与其他事物发生关系从而发挥作用。

王弼《道德经注》

毂所以能统三十辐者,无也。以其无能受物之故,故能以寡统众也。木、埴、壁所以成三者,而皆以无为用也。言无者,有之所以为利,皆赖无以为用也。

毂之所以能够固定三十根辐条,是因为它上面有空无的部分能够用来插轮轴和辐条。因为它能够低调被动地接受外物,所以能够自己统御那么多根辐条。木头、粘土和墙壁之所以能够制成车毂、容器和门窗,都是因为在其上开辟了空洞的部分而产生了用途。切实存在的事物要借助无才能发挥它们的价值和作用。

苏辙《老子解》

竭智尽物以为器,而器之用常在无有。非有,则无无以致其用;非无,则有无以施其利。是以圣人常无以观其妙,常有以观其徼。知两者之为一而不可分,则至矣。

用尽智力和物力来制成器物,而器物发挥作用常常靠它空洞不实的部分。没有实际存在的物质部分就无法使用,没有空洞不实的部分就没法施展器物的功能。所以圣人常常从无概念、无称谓、无特征、不可辨的、无目的、无局限的宏观角度,来观察世界和万物的奥妙;常常从有概念、有称谓、有特征、可区分、有目的、受局限的微观角度,来观察某一特定事物与其他事物的边际,即万物的复杂差异和千变万化。人知道有与无是事物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就完满极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