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吃透道德经
2847100000004

第4章 无知无欲

原文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注释

尚贤:崇尚有德行、有才能的人。

贵:做动词,以……为贵。

见(xiàn):通“现”,出现,显露。在此是炫耀的意思。

虚:使役动词,使……虚。后面实、弱、强用法相同。

敢:进取。

译文

不崇尚能人贤士,使民众不争名夺誉;不视难得的奇珍异宝为贵重之物,使民众不去做偷抢的坏事;不让民众看见能引起欲望的东西,使民众之心不致混乱骚动。

所以有道的圣人执政,让人们的心灵单纯,得以温饱,使人们争名夺利的雄心、野心削弱,而体魄强健。永远使人们没有智识和欲望,使有智识的人不敢造是生非。依照无为的原则去处理事务,那么国家就没有治理不好的。

王弼《道德经注》

贤,犹能也。尚者,嘉之名也。贵者,隆之称也。唯能是任,尚也曷为?唯用是施,贵之何为?尚贤显名,荣过其任,为而常校能相射。贵货过用,贪者竞趣,穿窬探箧,没命而盗。故可欲不见,则心无所乱也。心怀智而腹怀食,虚有智而实无知也。骨无知以干,志生事以乱。

贤,就是有能力。尚,是以美好的名节嘉奖的意思。贵,是形容兴隆。如果能做到人才能否任用一律依据才能,有没有嘉奖又能如何?如果能做到器物能否使用一律依据功能,贵重价格高又能怎样?崇尚贤能、显要名节,荣耀大过了作为,需要经常拿两者相比较才能使获得的荣耀和做出的贡献相匹配。贵重的物品大家都愿意使用,贪婪的人拼命追逐,就好像进了门又想进箱子那样地渴求,连生命都在所不惜地抢夺。所以见不到可以引起欲望的东西,也就没有什么使心迷乱的。要让百姓心中怀有智慧而腹中怀有食物,心中虚无才有智慧,腹饱才能没有迫切的欲求而不去用智谋手段谋求温饱。骨骼因为什么都不知道才能坚强地支撑整个身体,虚妄的想法和动机则惹是生非而引起混乱。

苏辙《老子解》

尚贤,则民耻于不若而至于争;贵难得之货,则民病于无有而至于盗;见可欲,则民患于不得而至于乱。虽然,天下知三者之为患,而欲举而废之,则惑矣。圣人不然,未尝不用贤也,独不尚之耳;未尝弃难得之货也,独不贵之耳;未尝去可欲也,独不见之耳。夫是以贤者用而民不争,难得之货、可欲之事毕效于前,而盗贼祸乱不起。是不亦虚其心而不害腹之实,弱其志而不害骨之强也哉!

崇尚贤能,则人们耻于比不上别人而相争;珍视难以得到的器物,则人们不愿意别人有而自己没有,所以不择手段地谋取;见到能引起欲望的东西,则人们怕自己得不到而产生混乱。虽然这样,天下都知道这三样能引起灾祸,想废除抛弃它们,这样就糊涂了。圣人不是这样,不是不用贤人,只不过不崇尚,不以贤人为榜样罢了;不放弃难得的器物,只不过是不那样珍视,不让人们觉得它是宝贝;不丢弃可以引起欲望的东西,只不过不让人们注意到而产生欲望。所以启用贤者而人们不相争,难得的器物、可以引起欲望的东西都放在前面而盗贼祸乱不兴起。这不也就像心灵空虚而不影响生活的温饱,意志薄弱而不影响骨骼的强壮吗?

今将举贤而尚之,宝货而贵之,眩可欲以示之,则是心与腹皆实也;若举而废之,则是志与骨皆弱也。心与腹皆实则民争,志与骨皆弱则无以立矣。不以三者眩之,则民不知所慕,淡然无欲。虽有智者,无所用巧矣。因三者之自然,而不尚、不贵、不见,所谓为无为也。

现在崇尚贤者、珍视宝物、展示可以引起欲望的东西,就是精神和物质生活都充实了;如果把这些都抛弃,那就是灵魂和肉体都虚弱了。精神和物质生活都充实,人们就会相争;灵魂和肉体生活都虚弱,人们就无法维持生存了。不展示上面三种东西让人们眼睛迷乱,人们就无所倾慕、偏爱,而恬淡没有欲望。虽然有聪明机巧的人,也无处施用他的智巧了。让上面三种东西的自然地按规律发展,而不人为地崇尚、珍视、展现,就做到了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