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爸爸妈妈,请这样爱我
2853000000008

第8章 “跟风”父母令孩子有主见(3)

结果儿子还真沉得住气,直到我大呼小叫的第五天时,他才跑过来问了我一句:“爸爸,你什么时候回部队?”呵呵,儿子终于感到受不了了。面对儿子的询问,我两眼一瞪,说:“我有半年的假期可以在家里陪你,怎么臭小子,想让爸爸离开家?”说完我还要拉着儿子一起来看世界杯,吓得飞飞赶紧挣脱,然后很沮丧地离开了。

第六天、第七天儿子没有动静,到了第八天,飞飞再一次跑到我身边,问我:“爸爸,你能不能小点声?”我反问他为什么要小点声,世界杯可是全世界球迷都热爱的活动,我们应该为他们喝彩。可儿子却说他不喜欢。我拉着儿子让他坐在沙发上,问他为什么不喜欢世界杯。儿子说像我这样看太吵了,还说要看就安静一些,干吗要大呼小叫。

“儿子,这才是男人的本色啊,男人就应该大胆一点、果断一点,高兴了就吼两声。”我开始给他灌输我的男人理念。儿子对于我的话没有吱声,但我发现他在认真听。这大概是因为我这个老爸第一次跟他进行正式谈话。

“儿子,你是不是不想让爸爸这样大呼小叫地看世界杯?”我和颜悦色地问他。儿子看了看我的脸,仿佛要窥探一下我的心情,然后他才小心翼翼地说是。

“那爸爸希望你大声地说出来。”我试图鼓励儿子。

儿子又看了看我的脸,然后稍微大声了一点,说:“我不想让你大喊大叫。”

“再大声一点!”我继续要求。

这次,儿子终于开窍了,他大吼了一声:“我不想让你大喊大叫!”听了儿子小炸雷一样的声音后,我哈哈大笑起来,一把就把儿子抱起来扛到肩上,在屋里走了一圈正步走,然后我把儿子放下并郑重地跟他说:“只要你大声说出你的想法,老爸就不再大呼小叫了。”

通过这件事以后,儿子跟我更亲近了,后来在我俩半年的疯玩中,儿子具备了更多的男子汉气质,拿主意的次数,坚持自己正确意见的次数也多了起来。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有主见的孩子。但孩子能否有主见除了一部分有天生的性格外,在更大的程度上来自于父母的培养,所以,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鼓励孩子去自己拿主意。父母的鼓励在很大程度上是孩子有自信、有主见的动力。

家长还可以试着和孩子一起玩“说不”的游戏。比如,父母说:“桌子、床、椅子、毛巾被都是家具。”孩子就说:“不对,毛巾被不是家具。”当孩子再大一点,大人可以直接告诉他,他已经是大孩子了,什么事情都要自己拿主意,比如玩什么样的游戏、吃什么水果、穿什么衣服。爸爸妈妈只是协助他,不再为他决定什么。同时,也要告诉孩子在生活中如果有什么不满意的,就要及时地说出来,比如,“我今天不想玩球了。”“我不喜欢吃苹果,我要吃橘子。”父母的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尊重孩子的一种表现,两方都站在了一种平等的位置,会让孩子感觉到满足感,这样很快就能培养起孩子的主见。

其实,培养孩子有主见并不是让孩子一意孤行,而是希望孩子在面临选择时,保持清醒的头脑,有自己的判断力。孩子有了好的判断力就可以避免甚至减少成长过程一些不必要的损失或失败。

在引导飞飞的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家长的态度至关重要。就拿飞飞来说,他先天的性格,再加上他对我的“怕”,都使我有种束手无策的感觉,但后来我还是通过自己的“大呼小叫”把儿子的意见给磨了出来。当儿子向我表达意见时,我展现了一个儿子原先没有看到的“爸爸”形象。于是,儿子受到了鼓励,对我也比较放心了。

我通过这种方式打开了我们爷儿俩之间的尴尬局面后,对飞飞的引导就随意多了。在后来对飞飞的锻炼中,我基本是采用了鼓励的方式并给予他最大限度的信任,让孩子去说,去做。

所以,我的建议是:鼓励孩子勇于挑战,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学不学舞蹈,女儿才是决策者

要想培养有主见的孩子,从尊重孩子开始,相信孩子有能力形成自己的正确判断,并给孩子自己做主的空间。

——儿童心理专家荀焱

案例

在炎炎5岁那年,我们县城的大人小孩都学起了舞蹈。我也不甘落后,积极地给炎炎报了名。在我看来,女孩子学舞蹈不仅可以塑身,而且对于整个人的气质提升都会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为此,我还专门找了人给她选了一个很有名的机构。

炎炎一开始对于去上舞蹈班也充满了向往,第一天去的时候表现得非常积极。现在想来,大概是孩子对什么都感觉很新鲜的缘故罢了。但炎炎在上完第一次舞蹈课后便闹着不想去了,我不知道是什么导致了她的转变,但还是鼓励她要坚持,可炎炎却说什么都不去了。

看到孩子的坚决,我也不忍心让她去做她不喜欢的事情,但我还是有点不甘心。练舞蹈虽然苦点,但还是对女孩子有好处的,况且,炎炎如果是因为受不了其中的苦而不去那是不是太娇气了。后来,我为了继续让炎炎走进舞蹈室,就想了一个法子:我自己去跳舞,然后让她跟在后面看。

我的好朋友张玲是在中学里做舞蹈老师的,因为她就在我们楼下住,所以我就请她教我跳舞。女儿对我要去学跳舞很不理解,感觉我很疯狂,我告诉她现在大人小孩都在学舞蹈,我可不想落后。就这样,我就每天晚上都到楼下去练舞,当然,炎炎必须跟着,我要让她见证一下她老妈是如何克服困难的。而且,张玲的女儿小遥是个专门学舞蹈的女生,她的存在说不定也会给炎炎起个模范作用。

在张玲家的舞蹈室里,我们三个人一起练舞,劈叉、抬腿,每个动作我都坚持去做。就这样,不知不觉练了一周。在这期间,炎炎跟小遥成了好朋友,她对小遥充满了崇拜。

有一天,炎炎回家突然跟我说起她一个同学的事情来:她同学一开始不喜欢舞蹈,小时候她妈妈让她学舞蹈时,她总是闹别扭,一会儿说自己肚子疼,一会儿说自己的脚疼,甚至还有一次在演出时故意坐在了地上不跳了。为此,她妈妈气得大哭了一场,也就不让她再练了,可是当她回到家待了一段时间后感觉自己又很喜欢舞蹈,就又开始练了起来,现在还在市里拿了个奖呢。

我听了炎炎的话后没有说什么,但是,我却适时地让自己“摔”了一下,而且还“扭伤”了脚。那天,炎炎看到我一瘸一拐的样子就哭了,让我别再跳了。我说:“那怎么行,做事情要坚持到底,如果遇到困难就后退,那就太不坚强了。再说了,我还要锻炼成像你张玲阿姨和小遥姐姐那样的身材呢。”

“练舞蹈能长小遥姐姐那样的身材?”这可是炎炎之前没有听说过的一个理论。

“是啊,你看会跳舞的女孩哪个身材不好,像林豆豆,像杨丽萍……”我搬出手指头给她细数。

炎炎听了之后若有所思,我见状便立刻打住,没有再往下说了。有些事情,还是让孩子自己领悟出来比较好。

我“受伤”的脚恢复得很快,没过几天,我就又活跃在舞蹈室了。这时候,炎炎不只是围观了,她也不时地来加入我们,并且跳得热火朝天的。后来,我看准时机就问炎炎:“炎炎,你为什么不愿意去上舞蹈课了?”

“老师压我的腿,好疼。”

听了炎炎的话后,我总算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但我告诉她:“其实做什么都有困难,像遥遥姐姐,还有妈妈,都遇到过很多困难,现在不都克服了吗。”炎炎听了我的话,没有说什么。

其实,我知道炎炎已经逐渐感觉到跳舞的乐趣了,所以我干脆就把主动权交给她自己:“宝贝,如果你实在不愿意学,那我们就不学,到底学不学由你自己来决定。”

“我还是再去学吧!”女儿最后给了我一个这样的回答。

“那以后要是遇到什么困难,你能坚持吗?”

“能。”炎炎很认真地点了点头。

这是发生在炎炎5岁时的事情,当时,我就让孩子自己做了一次主,尽管这是在我“布局”下的结果。也许,这样的举动在很多人看来有点小题大做,但我不这样认为,因为,我从孩子身上看到的是,她不是因为不喜欢才不去上舞蹈课,而是因为遇到困难才不愿去的。我做的,只不过是先找到原因,然后再促使她自己拿主意罢了。

现在,炎炎已经是初中生了,她自己的事情大都由她自己拿主意,实在有什么难以决定的才会来征求我们的意见。总之,女儿现在变成了一个自信、开朗,凡事都敢想、敢干、勇于尝试的女孩子了。

有位专业人士曾说过:每个人都有两条生命,一个是身体生命,一个是心理生命。身体生命爆发出的是极为有限的外力,而心理生命爆发出的是人无限强大的内力。人一生的成就大小与幸福程度,不取决于人的外力,而主要取决于内力。从这个角度讲,做父母的要善于激发孩子的内在,促使他去发展。也就是说,父母一方面不要用太多这样那样的规矩限制孩子的自由,要让孩子从小就去做,给他一片可以自由的天地。比如,孩子对一个死亡的蚯蚓产生了兴趣,父母不要说“太脏”之类的话,而应和孩子一起探讨“这是什么”,“为什么不动了”。或者,当孩子喜欢玩电脑时,不要说“不准玩”,而应告诉他,如果你能够和妈妈建个城堡(用积木),能和爸爸背一首唐诗,就可以玩半个小时。这实际上就很巧妙地把决定权交给了孩子,这样不但能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而且孩子还会为了自己的兴趣而更努力做那些需要做的事。另一方面要善于激发孩子的内在。就像案例中的炎炎,她本身并不是一个缺乏主见的孩子,但这也是爸爸妈妈从小尊重她的意见而形成的。正是父母的这种尊重,让她潜在的心理生命得以展现,就如同她妈妈所说的,炎炎到了后来就能够凡事自己做主。教育孩子其实是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没有固定的规律可循。一百个孩子有一百个性格,所以,家长要做的是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寻找最合适的方法,让孩子在最大的空间成长。

平心而论,炎炎并不是一个缺乏主见的孩子,我们也没有刻意去培养她这方面的能力。只是,从她学舞蹈这件事情上我认识到了不少问题,所以,在这里我想说说我的感受。我们大人总是想当然地认为应该给孩子这个,应该给孩子那个,然后就在这种想当然中忽略了孩子的真实想法。我认为,如果你准备让孩子去学什么,那就要先征求孩子的意见。比如,你想让孩子学古筝,就应该先问问孩子有没有兴趣。这个过程实际上也是在锻炼孩子做判断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为他们能有自己的主见打下基础。

父母要记住一点,给孩子充分的信任,不管你的孩子多么小。其实,孩子的潜力是无穷的。如果我们家长能够给孩子充足的信任,反而比惩罚更能激起孩子的责任心。我的女儿就是一个例子,当她因为怕疼而不去学习舞蹈时我并没有硬压制着她继续去学,而是通过别人的事例让她观察、分析,直至最后拿主意。

所以,我的建议就是:尊重孩子,信任孩子,让孩子自己做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