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爸妈助考不添乱
2854900000014

第14章 考前3~6个月:运筹帷幄(5)

学生备考时的复习效率与外部环境的影响不无关系,而对高考生影响最大的外部因素莫过于家庭的环境。家长在高三一年中应该充当为学生排忧解难、做好后勤保障的角色,但是如果指导失误,也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所以,从这个意义来讲,高考不仅是在考学生,也是在考家长。

与学生相比,家长往往更深刻地意识到高考的“意义”,有的考生家长的生活规律随着孩子的饮食起居而变化,情绪也随着孩子每一次考试的成绩而起伏。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家长在孩子高考前难免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能通过暗示、模仿、感染等心理机制影响孩子的心态,从而直接或间接影响孩子高考复习效率和高考的发挥。

在孩子的高考复习过程中,家长应该明确自己的角色——“助考者”。家长助考要把握好度,应帮孩子调整好心态,营造一个安静、良好的支持性学习环境,使孩子的生活、学习尽量有规律,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科学、适当地指导孩子制订复习计划,并督促孩子按时保质保量执行复习计划,配合孩子提高复习效率。

对号入座

有许多家长在孩子高考整个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虽然“形形色色”,其对子女的态度,用“鞠躬尽瘁”或“春蚕到死丝方尽”形容一点也不过分,但他们可能并没有意识到,他们在孩子高考复习时的“好心”却帮了倒忙。下面,便是几位“好心”的家长,您不妨对号入座——

1.考生母亲周某,在高考前一个月就向单位请假,全心全意24小时为儿子服务,确保在最后冲刺阶段复习好。这一个月里,母亲除了张罗一日三餐几乎没事可干,于是动不动就到儿子的房间转转,这却引起了孩子的怀疑和反感:妈妈肯定是想看我在不在复习功课,这是为我服务还是监督?周女士的儿子时常这样想。他还说:“其实为我服务用不着这样,吃饭问题我自己就能解决。而且,我临考前两个星期才放假自习,妈妈何必提前一个月就在家看守我呢?妈妈的不信任至少会使我的高考成绩下滑10分。”

笔者观点:临考前,许多家长把孩子管得很紧,满以为这是为了孩子好,可是这些主观设想和愿望往往与实际情况不符,不仅没有帮助孩子合理利用时间,反而会造成孩子情绪低落,复习效率降低,甚至高考时不能正常发挥。家长的关键任务还是给孩子创造一个温馨的学习环境和家庭氛围,一厢情愿瞎帮忙,往往会适得其反。

2.李某是高三的学生,刚开学,爸爸就到书店给她买了6套高考教辅材料和试卷,回家之后还对女儿说:“这些是爸爸精心给你挑选的,每天做做有好处。”女儿却说:“我哪有时间做那些东西?老师布置的作业都完成不了。”这名家长最终没能说服女儿,但之后还是时常在女儿面前唠叨:“有空做做我给你买的那些题。”一次说来孩子不吭声,二次说来孩子心里烦,第三次把孩子说火了,跟爸爸嚷了起来:“你又不懂这些,你怎么就知道它好?我是先做老师布置的还是先做它?不完成老师的作业怎么跟着老师复习?”爸爸却一心认了死理:老师留的要做,这类参考的东西也要做。

笔者观点:其实这是给孩子额外增加学习负担。孩子具体该怎么学自己心里有数,所以家长不要多管,这些事情属于老师的职责范围,不必多操心,平平常常地对待高考是家长最好的心态。而且,这样做限制了孩子按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学习,束缚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某地一些家长竟然迷信“风水先生”,忙着花钱为子女“排八字”“调气场”,以期孩子考出好成绩。在某地一些自称“精通易学”的咨询公司里,近来常有家长排队为参加高考的孩子“算卦”的现象。华先生19岁的儿子即将参加高考,虽然平时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可每次大考成绩都不理想。华先生的妻子经人介绍走进了某咨询公司,付了100元“指导费”后,“易学专家”传授“秘笈”:高考复习的写字台要摆在家里东侧,台上要挂4支毛笔;对考试时要带几支笔、进考场的行走方向等都有明确规定。“风水先生”表示,只要照办,高考时多考三五十分没问题。华先生的妻子一切照办,弄得儿子不开心,影响了复习迎考。

笔者观点:家长的迷信思想所导致的行为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孩子的情绪进而影响孩子复习的效率,这种做法和思想是要不得的。

点燃心灯

在孩子复习迎考期间,既要在家里营造一种温馨、轻松的气氛,又要外松内紧、一切服从高考这项中心工作;既不能在家里呼朋唤友、整天开着电视,也不能在家里大气都不敢出,说话、走路都变得蹑手蹑脚;既要关心孩子的复习考试情况,又不能老围着孩子问这问那,免得给孩子压力过大;既要关心孩子的饮食起居,让孩子吃好喝好休息好,又不能让孩子觉得与以往的日常生活有太大差别……总而言之,一句话:就是既要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又要在战术上重视“敌人”,家长和孩子保持平常心态,轻松面对高考,科学、有计划地复习才是高考制胜的佳策。

要有效地帮助孩子复习,考生家长要克服这样几个误区:

1.过度干涉,适得其反

有些家长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给孩子制定复习计划,给孩子设立了很多清规戒律,虽然这些考生家长的心是善良的,可是违背了孩子的心理需要,产生的后果是增加了父母与子女的心理隔阂与不满,甚至产生与父母的冲突。一位考生说:“我在家里一举一动都有很多眼睛监视着,没有什么自由,我对父母的做法很气愤。”在这样的心态下孩子能复习好功课吗?

实际上,临近考试,学生的复习变为在家的自主学习,是调整补充的学习阶段。家长在孩子复习过程中不要过多进行干涉,让孩子在心理上应该是放松的,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学习心态、知识优劣的自我感受程度而进行自主安排。否则,孩子在家中的学习也处于一种紧张状态,自主性学习权利被剥夺,家庭又变成了学校。家长越帮,孩子越忙,没有了缓冲的时间,其结果便是张弛无度,忙而无序,忙中出错。

还有不少家长考前掐断了孩子和同学的接触,有的家长甚至拔了家里的电话,以为这样能排除干扰,让孩子专心读书。事实上,同学之间的适度交流非常重要,它的沟通效果是家长不能替代的。家长不要怕孩子之间问题目,和比自己强的同学谈天,可以提高自己的复习质量。和差点的同学交流,还能再次巩固知识。特别是在考前几天和考试期间,同学间的及时沟通,还能缓解紧张情绪,加强信心。

家长应该注意,孩子看不进书时别去逼他学。孩子如果一个人在屋里关得久了,家长可以叫孩子出来看会儿电视,电视尽量看些娱乐或新闻节目。每天坚持跳绳也是个好办法。孩子一般跳个15分钟,跳完后休息片刻再去复习,效率很高。但活动不能太长,也不要太剧烈,过于激烈的运动,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平静和集中注意力,所以,活动也要适度。

孩子在家自我备考期间,父母为孩子提供一个安静温馨的家庭气氛,做好必要的后勤工作,从尊重孩子人格的前提下对孩子的复习进行一些必要的督促就可以了,不要像盯着几岁小孩那样去对待考生。

2.临时抱佛脚,盲信考前家教

“周一、周四补英语,周二、周五补数学,周三、周六补语文”,距离高考只有不到一周的时间,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家长为确保孩子成功,纷纷寻找起了“冲刺家教”,数名家教老师包围着轮番补课。家长们称,此举只为了在冲刺阶段给孩子以全方位的辅导,让“过来人”指条捷径给孩子走。

虽然放假在家,但是高三学生顾同学的生活却比在校时更为忙碌。自从学校两周前让学生回家自主复习的那一天起,小顾的父母就开始忙着为他物色“冲刺家教”。为了在几门主科上“齐头并进”,他们一口气从“华师大家教部”找来了2名家教老师,每天19~21时隔天轮番为孩子辅导英语和数学。目前,小顾的父母还正在寻找一位“作文写手”,帮孩子补高考作文。“孩子考文科的,但数学模拟考试只考了六十几分,不补习是不行的。”由于孩子成绩平平,复习起来毫无重点,因此急在心头的小顾妈妈才会一口气找了2名大学生家教。并且在小顾妈妈看来,大学生经历过高考,辅导起来更有针对性,“希望家教老师能把当初高考的复习方案‘传授’给孩子,让他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提高”。

家长的初衷是帮助孩子把整个高中某学科的基本概念都整理一遍,熟悉并训练一下要考的题型,“总之是要抓紧这最后的几天再跳一跳”。

然而,家长的这种“有病乱投医”行为只会让学生越来越乱。因为复习到现在,应该给孩子一定的时间自己支配了,他可以想想还有哪些欠缺,从而有针对性地弥补。临时请来的家教老师其实并不了解学生实际情况,最清楚情况的是学生自己,就像上考场不能由老师代劳一样,这段时间学生一定要自己对知识进行梳理,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找老师答疑才有效。因此,如果完全靠家教老师讲却没有考生自己的一套计划,学生无法形成自己的有效复习思路。到目前阶段再找“冲刺家教”的方法是不可取的,现在应该做的是让孩子放松心情。

3.盲信“题海战术”和“权威”复习资料

一些家长因希望子女升入名牌大学的心情迫切,而陷入大量购买教辅“题海”的误区,要求自己的子女大量做题,但结果是孩子花了很大的气力,却收效甚微。

(1)强迫孩子大量购买同步复习练习册或高考总复习考点过关测试题、模拟试题,天天练、节节练、时时练,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2)盲目迷信全国各地特级教师编写的教辅“题海”,忽视确立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3)盲目迷信海淀、黄冈各种复习资料、测试卷,忽视辨别这些复习资料、测试试卷是否是假冒资料。

(4)大量购买宣传力度大、书名极富诱惑力的教辅书,忽视辨别这些教辅“题海”是否与教育部新颁布的教学大纲精神相一致。

(5)大量购买价格低廉的高考复习教辅资料,忽视辨别这些教辅“题海”是否属伪劣产品,是否与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考试说明》相一致。

实际上,“题海”成了学生的“苦海”,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复习效果。

4.忽视言传身教

中国人常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真可谓是金玉良言!教育专家认为,关心孩子的学习,更重要的是父母要树立爱学习的榜样,至少不能影响孩子的学习。然而,有的家长对孩子要求很严格,但是缺乏身教。高考在即本应给孩子提供一个安静温馨的家庭环境,可有的家长在星期六、星期日,平时下班后,沉浸在看世界杯足球赛的气氛中。有时还不断地欢呼,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能安下心来备考吗?

考生家长在孩子自我备考期间,不利于孩子安心复习的活动不要做。当然不是反对家长看电视,问题是看电视不要影响孩子复习。

5.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

在孩子自我备考期间,家长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是非常必要的。在这个期间,家长确保孩子不要感冒、不要中暑、不要拉肚子,是十分必要的。

现在的问题是一些家长重视孩子身体健康,却忽视孩子心理健康。面对高考的升学压力,绝大多数考生能够沉着应对,但也有部分考生会出现严重的焦急心理,过分担心考试成绩,导致盲目采取“疲劳战术”,在冲刺阶段超负荷加班加点。一些考生也会出现怨恨心理,将无处发泄的压力转嫁到别的地方,甚至对父母大发脾气,让家长也很害怕。个别考生甚至因为感觉升学无望,出现绝望心理。这些心理问题不仅会严重影响孩子考前复习效果,而且很可能一触即发,导致其他过激行为的发生,酿成苦果。

造成高考前孩子心理状况剧烈波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考生本身心理素质不过关是其中一方面因素,而部分家长单纯注重孩子考前复习,给孩子施加过多压力,也是导致孩子考前心理变化的重要原因。一些家长简单认为心理健康问题无关考试“痛痒”,或是怕耽误时间,即使发现孩子心理发生明显变化,也没有意识到或不愿对其进行引导和治疗,最终导致事态恶化。针对高考前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父母要及时对孩子进行“个体治疗”,说一些积极的内部和外部语言多鼓励孩子,如“自己能行”等,规避危害最大的消极内部语言,以增加孩子自信心。同时家庭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长应积极参与孩子的心理辅导。

家长既要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也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因为调节好考生的心态是高考成功的一半。越是临近高考,考生的心态调节越重要。孩子情绪不平稳的时候,家长大可不必立即和孩子谈什么,家长可以陪孩子打打球、听听音乐,同时,家长要特别留心孩子的情绪变化,一旦发现不对劲,要赶快帮孩子调整。孩子在良好稳定的心态下,复习会更有效。

为您支招

那么,孩子复习迎考期间,配合孩子提高复习效率,家长应该注意哪些具体方面呢?让我们来读一读下面的内容,帮助您的孩子找到复习的金钥匙!

考生进入复习备考阶段后,很多考生将在家中复习,为了确保考前复习质量和调节好考试心态,家长考前首先要做好六件事。

1.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复习环境

众所周知,良好安静的复习环境有助于孩子心态的平和,有助于提高复习效果,吵闹的复习环境不仅使孩子心情烦躁,也影响复习效率。每个考生的家庭居住条件不同,对他们心态产生主要影响的不是房屋面积的大小,而是家中是否有一个宽松、愉快的氛围。2004年高考的广东省状元是个女孩,和家人住在一间40平方米的屋子里,父母的床和女儿的床之间只相隔1米,但是这个家庭的氛围特别好,彼此相处和睦。而另外有些人家,房子足有100平方米甚至200平方米,但互相不是唇枪舌剑,就是冷眼相对。截然不同的家庭环境,可能造就截然不同的孩子。

因此,在孩子自我备考的阶段,家长要想方设法营造一个安静、宽松、和谐、愉快的家庭氛围。为了使家庭的环境比较安静,家长每天可以看看新闻联播等,最好不要看世界杯足球赛等容易引起孩子看电视欲望的节目,使孩子分心,影响复习效果。在这个阶段,最好不会客,否则将影响孩子安心复习,实在要与客人见面,最好在家里以外的地方去会客。另外,在孩子复习时间,尽量少打电话,如果打电话也要说话简单,不要拉家常,闲聊天。

努力营造一个温馨、轻松、和谐的家庭氛围,不刻意制造一个一切为了学生高考的紧张、沉闷、压抑的氛围,少谈高考反而有利于高考。无需备战气氛很浓;生活习惯无需做大的改变;家长之间要和谐,减少矛盾,“高考无战争”;“看透不说透”——一种心照不宣的沟通和提醒;不过度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