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爸妈助考不添乱
2854900000015

第15章 考前3~6个月:运筹帷幄(6)

如果有条件的话,尽量使复习环境考试化。给孩子一个安静、整洁的书屋,如果在客厅,应为孩子隔出一个小的空间;如果在卧室,也要加张小书桌;总之,收起各种会分散孩子注意力的摆设和玩具,要使满屋充满书卷气。这样,有助于孩子最大限度地适应高考时真实的考试环境和氛围,从而能正常地发挥自己的水平。

2.指导孩子制订合理的复习计划

高考前,有很多孩子在家复习,这就需要孩子有一个总体复习计划和各科的复习计划以及每天的复习计划,否则孩子会忙忙碌碌,感觉不知做什么。父母不妨以过来人的经验,提供一些备考经验给孩子,比如拟定复习的时间表,然后督促他们严格执行;确认科目的轻重,按部就班地复习。制订复习计划以孩子的意见为主,家长可以进行一些必要的指导和提示,决不能包办代替。一般来说,学习成绩比较好、控制能力比较强的考生,不必过多过问复习计划;学习成绩比较差或者自控能力比较差的考生,家长就得多费些时间帮助孩子制订复习计划。有的孩子喜欢考试前一天猛看书,这样心里踏实些,如果有这种心态,家长不必干扰他,要求他晚上早点睡觉。如果孩子觉得复习得心中有底了,也不必催促他看书。在复习备考的最后阶段,一般而言,最后的突击看书作用不大,考试期间应以调剂心情为主,适当看点书,浏览一下重点即可。

家长配合孩子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一方面,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积极和老师沟通,配合孩子安排好总体复习计划和各科复习计划,如同建设一项工程要编制工程进度表一样,考前复习也要编制复习计划表。

其具体步骤是:首先明确可利用的复习时间,一般先确定一个倒计时点,把时间划分成大致相等的若干单位;其次明确复习内容,可按教材的每一册或教学单元为单位,将学科内容划分成若干知识单元;最后将复习时间与复习内容进行逐一搭配,就形成了复习计划表。搭配时要考虑不同学科内容或知识单元的交叉、不同复习活动(如解题与阅读)的交叉以及休息时间的安排,并注意留有余地,以便必要时根据情况应急调整。计划制定后一定要坚决落实,不受干扰,避免中断执行等情况出现。

另一方面,除了要对一年以来高考复习的时间要统筹安排外,合理安排每日时间,最大效率地提高复习效果尤为重要。以下是根据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为基础制订的每日学习计划及安排,家长和考生可以参考进行。

早上6~8时:一日之计在于晨,对一般人来说,疲劳已消除,头脑最清醒,体力亦充沛,是学习的黄金时段。可安排对功课的全面复习。

早上8~9时:据试验结果显示,此时人的耐力处于最佳状态,正是接受各种“考验”的好时间。可安排难度大的攻坚内容。

上午9~11时:试验表明这段时间短期记忆效果很好。对“抢记”和马上要考查的东西进行“突击”,可事半功倍。

正午13~14时:饭后人易疲劳,夏季尤其如此。休息调整一下,养精蓄锐,以利再战。最好休息,也可听轻音乐。但午休切莫过长。

下午15~16时:调整后精神重新振奋,试验表明,此时长期记忆效果非常好。可合理安排那些需“永久记忆”的东西。

傍晚17~18时:试验显示这是完成复杂计算和比较消耗脑力作业的好时间。这段时间适宜做复杂计算和费劲作业。

晚饭后:应根据各人情况妥善安排。可分两三段来学习,语、数、外等文理科交叉安排,也可作难易交替安排。

总之,在总体计划的基础上,注意小块的时间安排,既要抓紧时间,又该有张有弛,这样才能以一个较好、较正常的心态去参加高考,才能考好!

3.指导孩子合理记忆,运用科学的复习方法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笛卡儿这句名言,对考生高考复习来说是最恰当不过的。考试实践一再证明:在时间短、内容多、任务重、要求高的高考复习中,运用科学得当的复习方法是有效提高复习效率,保证考试成功的法宝。记忆得法,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心理学对记忆这种心理现象已进行过大量研究,发现了不少记忆规律,适当地运用这些规律,会收到较好的记忆效果。方法得当,获得良好的复习效果并非难事。家长可根据下面的几个原则指导孩子科学复习:

(1)明确记忆任务。

明确记忆任务就是说对于要记的东西做到心中有数。人记忆东西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不知不觉、没有专门花费什么力气就记住了,这在心理学上叫无意识记忆;另一种是有意识、有目的、经过一番努力之后记住了一些东西,这叫有意识记忆。无意识记忆和有意识记忆的效果大不一样。督促孩子对提出的识记任务要坚决完成,不打折扣。

(2)把难于记忆的材料经过适当转化后再记。

记忆不同性质的材料,其难易程度是不一样的。有的材料好记,有的不好记。一般说来,理解了的东西比尚未理解的东西好记;有意义的东西比无意义的东西好记;具体的东西比抽象的东西好记;有规律的东西比杂乱无章的东西好记。那么遇到了尚未理解的、无意义的、抽象的、杂乱的东西怎么办呢?这时就要对这些材料进行适当的加工、转化,使它们变得容易记一些。

(3)尽可能调动多种感官通道协同活动。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心理学研究表明,这话确实有道理。一般说来,看过的东西比听过的东西不容易忘记,多种感官通道同时感知过的东西比仅用单一感官通道感知过的东西不容易忘记。心理学家在一项实验中发现,听别人口授的东西,3小时后仅记住60%,3天后只记住15%;自己阅读和默诵的东西,3小时后记住70%,3天后记住40%;而对于边听边看的东西,3小时后能记住90%,3天后能记住75%。我们从日常生活中也可以感觉到,用多种感官来巩固记忆,比只用单一感官要有更好的效果。

此外,备考复习时还要努力做到“五到”,即心、耳、手、眼、口“五到”。心里想,脑袋不断思考,耳在听,口在说,眼在看,手在动。心理学研究表明,大脑神经是与身体的各个部位的神经紧密相连的。全身各部位协调地运动,大脑不容易疲劳。正如一个单位的人各司其责,都在活跃地工作,任务当然完成得好,效率还很高;若只有一个人干,干得人很累,大家还不满意。因此,复习时要做到“五到”。我们做过这样的调查,发现只听效率为13%,只看效率为18%,只动口效率为32%,如果耳、眼、口并用,效率为52%,如果加上双手不断自然地做动作(口中还要说或喊叫学到的知识,并且内心里相信自己理解和掌握了知识)效率可高达72%,而且不会感到累。

(4)复习应及时。

输入人脑的信息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变得越来越少。为了获得精确而牢固的知识经验,避免或减少遗忘,复习是不可缺少的。复习要及时,着名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心理学最重要的贡献就是发现了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在识记之后不久遗忘就迅速开始,因此对所识记的新材料,必须进行及时复习。着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做过一个相当好的比喻,他把我们的记忆比作一座建筑物。应当及时对其加以修缮,不要等待去“修补已崩溃了的建筑物”。为了预防遗忘,只要作简略的复习就可收效;而要回复已经遗忘的东西,就要花大力气。

(5)复习应多样化。

复习的方式应与初次学习有所不同。简单地重复一次学习过程,容易产生“轻车熟路”的感觉,降低注意力,放松记忆要求,也不利于发现理解上的错误和缺陷。对于主要需要理解的内容,例如数学、物理、化学等,可在复习时先回忆、自行推导,然后与笔记、教科书进行比较,看一看自己哪些内容理解了、记住了,哪些不理解、没记住,再找一找没记住的原因,重点加强这些薄弱环节。对于以记忆为主的内容,例如外语,则可分别用朗读、默写、抄写、默读等方式复习。实践证明,在没有完全熟记材料以前就试图背诵材料,是提高记忆效率的有效方法。

(6)有的放矢,提高复习的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