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妇产科门急诊手册(第2版)
2860700000005

第5章 外阴疾病(3)

毛细血管瘤外观如草莓,高出皮面,质软,色鲜红或暗红,出生时即可出现,但在其发展过程中有自行消退或缩小的病例。海绵状血管瘤常见于出生数月内的婴儿,且逐渐增大,形态不规则,可呈分叶状,外观为深紫色,一般在1.5岁后停止生长,并保持静态或开始萎缩,甚至完全消失。血管角质瘤为暗红色或紫黑色的疣状物,绿豆大小,最大直径不超过2cm。老年性血管瘤为暗红色凸起皮肤的小结节,直径通常为1~3mm。

[辅助检查]肿瘤的病理检查是唯一确诊手段。

[诊断要点]由于此类肿瘤生长缓慢,一般无自觉症状,根据上述体检要点可做出临床疑诊,但确诊需依靠病理检查。

[病历记录要点]

1.记录发现外阴肿瘤的时间,是否为先天性。

2.记录外阴肿块生长速度,单发或多发。

3.有无伴随症状,身体其他部位有无类似结节。

4.记录妇科检查所见及病理检查结果。

[门急诊处理]

1.肿瘤小而无症状者,无需治疗,门诊随访。

2.有不适感觉或肿瘤较大影响性生活或要求手术者,可在门诊局麻下手术切除,切除之肿瘤常规送病理检查。

3.较大的外阴脂肪瘤(>5cm)应收住院手术切除。

4.外阴血管瘤一般不需积极治疗。位于尿道口或前庭部,易破损感染或增大较快者,可采用物理疗法(如冷冻治疗、电凝法治疗、硬化剂治疗),或深部X线放疗,或手术切除等。

三、外阴实性硬性肿瘤外阴实性、质地硬的肿瘤为良性肿瘤,多数发生在大阴唇,一般无临床症状。此类肿瘤有外阴纤维瘤、外阴平滑肌瘤及外阴颗粒细胞肌母细胞瘤。外阴纤维瘤是外阴良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多单发,生长缓慢。外阴平滑肌瘤,临床上较少见,它们都发生在生育年龄。外阴颗粒细胞肌母细胞瘤为少见的良性肿瘤,生长缓慢,但具有浸润性和复发倾向的特点,常可和全身其他部位的同种肿瘤同时发生。

[问诊要点]

1.发现外阴肿瘤的时间及生长速度。此类肿瘤一般生长缓慢。

2.有无排尿及性交障碍。此类肿瘤多数无任何症状,肿瘤较大及生长在近阴道口时可出现性交困难,近尿道口时可出现排尿障碍。

[体检要点]

1.妇科检查见外阴肿瘤常常为单发,质地坚硬、大小不一,有蒂或凸出于皮肤表面,可以推动、触之不痛。

2.外阴颗粒肌母细胞瘤直径往往<4cm,有时表面皮肤可有色素减退。

3.有时肿瘤表面可有溃疡、出血、继发感染等体征。

[辅助检查]肿瘤的病理组织检查是唯一有意义且能确诊的检查。

[诊断要点]

1.外阴单发实性肿瘤,质地硬,多见于大阴唇。

2.生长缓慢,一般无不适。

3.结合上述体检要点,临床可做出初步诊断。

4.确诊须依赖病理组织检查。

[病历记录要点]

1.发现外阴实性硬性肿瘤的时间。

2.记录外阴肿瘤生长是快或慢。

3.有无伴发症状,有无性生活障碍或排尿障碍。

4.记录妇科检查所见及辅助检查结果。

[门急诊处理]

1.如为外阴纤维瘤及外阴平滑肌瘤,肿块直径<3cm者,在门诊行局麻下肿块切除。肿块直径>3cm者,收住院行肿块切除。

2.如为外阴颗粒肌母细胞瘤,则应收住院行局部广泛切除术治疗。

四、外阴恶性肿瘤外阴恶性肿瘤包括外阴鳞状细胞癌、外阴基底细胞癌、前庭大腺癌、外阴肉瘤及外阴恶性黑色素瘤等,常表现为外阴不规则的肿块,多见于绝经后老年妇女。外阴鳞状上皮癌占外阴恶性肿瘤的80%~90%,近年来发病率有所增加,其确切的病因不清,可能与病毒感染、外阴营养不良、外阴上皮内瘤样病变(VIN)、外阴局部的慢性刺激等有关。外阴基底细胞癌占外阴恶性肿瘤的2%~5%,肿瘤的恶性程度较低,病变多呈局部浸润,易复发,但生长缓慢,很少发生转移。前庭大腺癌占外阴恶性肿瘤的1%~2%,较难早期发现,预后很差。外阴肉瘤占外阴恶性肿瘤的1.1%~3.0%,多见于30~50岁年龄的妇女,也可见于幼女,平均发病年龄为45岁。外阴肉瘤的恶性程度较大,5年生存率约在25%,经治疗后多在1~2年内出现局部复发,复发者80%以上最终出现肺转移。外阴恶性黑色素瘤占外阴恶性肿瘤的3.9%~9.9%,是外阴恶性肿瘤中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

[问诊要点]

1.发现外阴不规则肿块的时间、生长速度及颜色。此类肿瘤生长速度较快,除外阴恶性黑色素瘤呈黑褐色外,颜色均较外阴皮肤颜色浅显。

2.有无外阴瘙痒及程度。外阴鳞状细胞癌及外阴基底细胞癌均有外阴瘙痒,前者呈顽固性外阴瘙痒。

3.有无出血、疼痛、分泌物增加等。此类肿瘤表面破溃时,常伴有此症状。

4.既往有无外阴营养不良、外阴色素减退病史及VIN史。外阴鳞状细胞癌时常有此病史。

5.有无色素痣史,且色素痣有无近期内增大,痣边界模糊不清,色素加深,表面隆起、脱毛及周围有大小不等的卫星小结节存在。外阴恶性黑色素瘤有此症状。

[体检要点]

1.外阴有不规则肿块,肿块一般无触痛,合并感染时有触痛。

有时同侧腹股沟淋巴结有肿大。

2.外阴鳞状细胞癌早期妇科检查常见(大阴唇处多见,其次为小阴唇或阴蒂处),病灶呈丘疹或斑点,或小结节、小溃疡,皮肤灰白或粉红;晚期可见不规则肿块,呈乳头状或菜花状,表面可有溃疡。

3.外阴基底细胞癌常见于大阴唇,也可见于小阴唇和阴蒂部,肿块较小,初起时为坚实的小结节,常常<2cm,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表皮菲薄,几乎有些半透明,常可见少数扩张的毛细血管,以后于中心形成溃疡,边缘稍隆起,底部发红。

4.外阴前庭大腺癌妇科检查可见相当于前庭大腺部位的肿块,质硬、活动度差,可伴有溃疡和脓肿。

5.外阴肉瘤常位于大阴唇,初起时肿块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5cm不等,迅速出现远处转移体征,如肺转移灶等。

6.外阴恶性黑色素瘤妇科检查可见外阴局部呈黑褐色的结节,有时结节可增大形成肿块,表面溃烂而形成不规则的溃疡,周围有卫星结节,约有10%的结节无色素沉着,称无色素黑色素瘤。

[辅助检查]对外阴不规则肿块行活检,送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

[诊断要点]

1.常为绝经后的老年妇女。

2.外阴有不规则肿块且生长速度快。

3.常伴有外阴瘙痒、肿块破溃、出血及疼痛。

4.结合上述体检要点,临床可考虑外阴恶性肿瘤的可能。

5.对不规则肿块行活检可明确诊断。

6.须与外阴乳头瘤鉴别,后者亦为外阴不规则肿块,但生长缓慢,常无症状,肿瘤呈带蒂的蕈状、类葡萄状或菜花状,基底宽或有短蒂,乳头细而密,质略硬,表面可有油脂样物附着为其特征,肿块的病理检查可确诊。

[病历记录要点]

1.记录发现外阴不规则肿块的时间、生长速度及表面颜色。

2.有无外阴瘙痒及其程度如何。

3.有无出血、疼痛、分泌物增加等。

4.既往有无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等性病史,有无外阴营养不良、外阴色素减退病史及VIN史。

5.详细记录妇科检查所见及病理检查结果。

[门急诊处理]收住院手术治疗。

五、外阴上皮内瘤样病变外阴上皮内瘤样病变(VIN)是一组病变的统称,包括外阴鳞状细胞上皮内瘤样病变和外阴非鳞状细胞上皮内瘤样病变(外阴Paget病,未浸润的黑色素细胞瘤)。近年其发病率呈增加的趋势,发病年龄亦趋向年轻化,平均年龄为40岁。目前其确切的病因不清,可能与性传播疾病、外阴营养障碍、免疫抑制状态等有关。外阴上皮内瘤样病变可分为三级,即VINⅠ级:指轻度外阴不典型增生;VINⅡ级:

指中度外阴不典型增生;VINⅢ级:指重度外阴不典型增生及外阴原位癌。

[问诊要点]

1.发现外阴瘙痒及外阴色素减退的时间和程度。

2.有无乳腺癌、前庭大腺癌、皮肤基底细胞癌、膀胱癌和胆囊癌等病史。外阴Paget病常伴有其他部位肿瘤。

3.有无外阴营养障碍、免疫抑制状态、性传播疾病的病史。

[体检要点]

1.妇科检查见病变部位呈白色斑块,或呈灰白色、粉色、棕色及色素沉着。

2.绝经前患者病灶可呈多中心性,绝经后患者病灶多呈单发。

3.如为外阴Paget病,则病灶为边界清楚的红色湿疹样斑块,红色病变部位可形成白色痂皮,揭除痂皮后露出鲜红色细颗粒的糜烂面。

[辅助检查]活体组织检查是确诊的方法,为提高活体组织检查的准确性,可在阴道镜检查或甲苯胺蓝染色的帮助下进行活检:

用1%的甲苯胺蓝涂抹外阴,2分钟后用1%醋酸脱色,正常外阴皮肤甲苯胺蓝染色后用醋酸可以脱色,而皮肤有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或浸润癌时,则在甲苯胺蓝染色后用醋酸不脱色,局部仍呈紫蓝色,在不脱色区域取活检可提高阳性率。

[诊断要点]

1.外阴瘙痒及外阴色素减退。

2.有外阴营养障碍、免疫抑制状态、性传播疾病的病史;外阴Paget病可有乳腺癌、前庭大腺癌、皮肤基底细胞癌、膀胱癌或胆囊癌等病史。

3.妇科检查见前述“体检要点”。

4.活体组织检查可以确诊。

[病历记录要点]

1.记录外阴瘙痒及外阴色素减退的时间和程度。

2.有无外阴营养障碍、免疫抑制状态、性传播疾病的病史,其他部位的肿瘤情况。

3.详细记录妇科检查情况及辅助检查结果。

[门急诊处理]

1.年轻、病变较轻,治疗前已排除浸润癌者,可采用药物治疗,处方:

5%5氟尿嘧啶(5FU)软膏1支,用法:局部外搽,一天1次

(由于外阴局部可产生明显的烧灼感及疼痛,患者往往难以接受,目前仅用于其他治疗方法失败者)

或行物理治疗,包括CO2激光、冷冻治疗、电灼(由于不易控制深度、易产生外阴疤痕且愈合时间长,不适合于较大范围的病灶)。

2.外阴VINⅡ~Ⅲ级者,可手术切除局部病灶。

3.Paget病者,应收住入院手术治疗。

(彭根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