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你不可不知的100个教子误区
2865700000002

第2章 浅尝辄止

教训案例

感动与行动

爸爸妈妈去参加家长会,听说班上有个学生一学期进步了200多名,爸爸妈妈被感动了。于是,他们让自己的孩子奋发图强,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读书、背英语。听说“一个好习惯起码要坚持21天”,爸爸妈妈每天提早叫醒孩子起身。可是没过几天,孩子坚持不住了,回到家里,吃了晚饭,就喊“要睡觉”,爸爸妈妈只好让孩子先睡一会儿,到晚上8点,再叫醒孩子起来做功课。又没过几天,孩子到8点也高低不肯起来了,奶奶在一边心疼了,说:“孩子缺觉,不要再叫醒他了。”结果,孩子该做的作业也没有完成。从此,孩子又恢复了原样……

专家解析

我们不能要求孩子照学别人的样子,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才是最好的。照搬硬套,鲜有成功;滴水穿石,勤能补拙。要帮助教育解决几个重要问题:是主动学习还是被动学习?是生动活泼还是压抑沉闷?是全面发展还是片面“偏科”?是善始善终还是浅尝辄止?我们需要恒心和毅力做后盾。做事不能善始善终,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例如,对事情本身缺乏兴趣、恒心、责任感和自信心。应当让孩子明白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才能感兴趣,容易获得成功感,可以从成功中感受到快乐,开启兴趣的“大门”,进一步激发自信心。

“如果你过分地珍爱自己的羽毛,不使它受一点损伤,那么,你将失去两只翅膀,永远不能凌空飞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越有兴趣,关注度就越大,越好学好问。对孩子的提问要认真倾听,回答时不糊弄、不嘲笑、不指责,鼓励孩子去寻找问题的答案,要多看课外书,多接触大自然,进行实验操作、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阅读感悟和搜集整理资料等,掌握一些体育、艺术和科技特长。

生活有序、饮食有节、起居有常的好习惯可以促进造就人才。为了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激发孩子的好胜心,可以经常地开展竞赛,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以此去鼓励他坚持把事情做得更好。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应当激励孩子,坚定战胜困难的决心。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自己的事情自己认真做,以此来增强独立意识和责任意识,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善始善终,不能半途而废。

孩子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产生懈怠情绪,成人对孩子成长的推动也因此一定要善始善终。善始善终既是一种美德,也是有责任心的表现。

教育误区

1.动机不正。不动真格,“干打雷,不下雨”。目标定位不实事求是,不切实际,好高骛远;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

2.习惯不良。“雷声大,雨点小”。“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干扰过多,朝三暮四,没有既定目标或缺乏毅力。

3.自控力不强。目光短浅,心胸狭小,刺激或诱惑过多,定不下心来,浮光掠影,左顾右盼,没有主见,盲目“跟风”而碌碌无为。

成长故事

永不言弃

一位老师为学生讲课。他现场做了个演示,给同学们留下一生难以磨灭的印象。

他说:“我们来做个小测验。”只见他拿出一个广口瓶,放在面前的桌上。随后,他取出一堆拳头大小的石块,仔细地一块块放进玻璃瓶里,直到石块高出瓶口,再也放不下了。他问道:“瓶子满了吗?”所有学生应道:“满了。”老师反问:“真的?”他伸手从桌下拿出一桶砾石,倒了一些进去,并敲击玻璃瓶壁使砾石填满下面石块的间隙。“现在瓶子满了吗?”他第二次问道。这一次学生有些明白了,“可能还没有。”一位学生应道。“很好!”老师说。他伸手从桌下拿出一桶沙子,开始慢慢倒进玻璃瓶。沙子填满了石块和砾石的所有间隙。他又一次问学生:“瓶子满了吗?”“没满!”学生们大声说。他再一次说:

“很好。”然后他拿过一壶水倒进玻璃瓶,直到水面与瓶口齐平。老师抬头看着学生,问道:“这个例子说明什么?”一个性急的学生举手发言:“它告诉我们:如果确实努力,你可以做更多的事!”

老师说:“是啊,再试一次,说不定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人之所以能,是因为相信能。所以,有信心的人不会轻言放弃。就算错过一次,也会重来一次,因为他相信他能行!”

相关链接

清代彭养鸥《黑籍冤魂》:此物非不可尝,苟文人墨客,浅尝辄止,用以悦性陶情,有何不可?

浅:初步;辄:就;止:停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止。比喻不肯下功夫深入钻研,不求甚解,半途而废;而非持之以恒、坚持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