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平民王生,教龚遂回答天子的问题而获得汉朝的官位;平民马周,代常何作奏章而担任唐朝的中书令。
人一生中如果没有获得机遇,就好像在石头地里种谷米那样困难;等到机遇到来时,成功就如同在自家园子里摘果实那样容易。难道不是得失由命、富贵在天吗?
楚人卞和多次献宝给楚王,都没有成功;西汉人颜驷历仕三朝,都没有受到重视。西汉贾谊何等的苦闷,竟然作《鹏赋》,自认为活不长了。唉,怀才不遇时,能不忍吗!
才技之忍第八十
露才扬已,器卑识乏。盆括有才,终以见杀。
学有余者,虽盈若亏;内不足者,急于人知。
不扣不鸣者,黄钟大吕;嚣嚣聒耳者,陶盆瓦釜。
韫藏待价者,千金不售;叫炫市巷者,一钱可贸。大辩若讷,在巧若拙。辽豕贻羞,黔驴易蹶。噫,可不忍欤!
【译文】
过分展露才智显扬自己,这样为人显得品质不高尚,缺乏见识。所以盆成括虽然小有才气,最终还是被杀掉了。
学问广博的人,总好像还不充实;学识不充足的人,反倒希望别人知道他有学问。
有才能的人像不敲击就不响的黄钟大吕;无才能的人就像低劣的陶盆瓦釜发出喧嚣刺耳的声音。
真正宝贵的东西往往藏而不露,不达千金不会出卖;在市巷叫卖的东西,一文钱就可以买到。最擅长辩论的人看起来像不会说话的人,最聪明的人看起来往往像个笨拙的人。辽东的白猪并不是奇异的东西,反为它们带来了羞耻;贵州驴子的技艺,那可怜的一踢,终不能救己之命。唉,即使有才,也要忍耐啊!
小节之忍第八十一
顾大体者,不区区于小节;顾大事者,不屑屑于细故。视大圭者,不察察于微玷;得大木者,不怏怏于末蠹。以玷弃圭则天下无全玉,以蠹废材则天下无全木。苟变干城之将,岂以二卵而见麾;陈平出奇之智,不以盗嫂而见疑。
智伯发愤于庖亡一炙,其身之亡而弗思;邯郸子嗔目于园失一桃,其国之失而不知。
争刀锥之末而致讼者,市人之小器;委四万斤金而不问者,万乘之大志。故相马失之瘦,必不得千里之骥;取士失之贫,则不得百里奚之智。噫,可不忍欤!
【译文】
顾全大体的人,不考虑琐碎的小节;干大事的人,不计较小事。想得到美玉的人,决不计较白玉上有微小的斑点;想得到好木头的人,决不因木材尾部有一点被虫蛀而不高兴。如果因为玉上有微小斑点就舍弃美玉,那么天下就没有纯净的美玉;如果因为木材被虫蛀了一点而废弃木材,那么天下都就没完好的木材。人也是如此,如果有一点小毛病,就弃之不用,那么天下就找不到完人了。如春秋苟变,曾因收租吃了百姓两个鸡蛋而被弃之不用。后卫君接受劝诫而起用智伯。西汉陈平,曾帮助高祖打天下,平定内乱,汉高祖并没有因为别人说他在家里和嫂子私通而不重用他。
智伯因为厨子偷走了一碗肉就马上知道而发怒,却不知道自己马上就要灭亡了;邯郸子因园中丢失了一个桃子,马上就觉察到了而横眉立目,自己的国家灭亡了却不知道。
为像刀锥尖刀一般大的小事而打官司,这就是普通市民的小气量;刘邦给陈平四万斤黄金都不惋惜,这就是必得天下的大志人的胸怀。故此相马的人如因为骏马瘦而不相,就必然得不到千里马;选取人才如因为寒士的贫穷而忽略,就得不到像百里奚那样的智士。唉,对于区区小节,怎么能不忍呢!
随时之忍第八十二
为可为于可为之时,则从;为不可为于不可为之时,则凶。故言行之危逊,视世道之污隆。
老聃过西戎而夷语,夏禹入裸国而解裳。墨子谓乐器为无益而不好,往见荆王而衣锦吹笙。
苟执方而不变,是不达于时宜,贸章甫于椎髻之蛮,炫履于跣足之夷,袗冰雪,挟纩炎曦,人以至愚而谥之。噫,可不忍欤!
【译文】
在可以做事的情况下做可以做的事,就会顺利;在不可以做的时候做不能做的事,就会有危险。所以人的言行是高洁还是谦卑,要看世道是否清明。
老聃经过西戎之地,就说少数民族的语言;夏禹到了裸国,就毫不犹豫地脱光了衣服;墨子认为乐器没有什么用处而不喜欢,但他到了荆楚之地时,也是穿锦衣,吹笙簧。
过分认死理而不知变通,是因为不适时宜。到南方习惯光头的地区去卖帽子,到习惯光脚的地方去炫耀自己的好鞋子,冰天雪地时节穿单衣,烈日炎炎时穿棉衣,就会被人认为是愚蠢的人。唉,入乡随俗,怎么能不忍呢!
背义之忍第八十三
古之义士,虽死不避,栾布器彭,郭亮丧李。
王修葬谭,操嘉其义。晦送杨凭,擢为御史。此其用心,纯乎天理。
后之薄俗,奔走利欲,利在友则卖友,利在国则卖国。回视古人,有何面目?赵岐之遇孙嵩,张俭之逢李笃,非亲非旧,情同骨肉,坚守大义,甘婴重戮。噫,可不忍欤!
【译文】
古时的豪杰义士面对死也毫不畏避,就如栾布和郭亮一样。西汉人栾布和彭越友好,后来彭越被汉高祖诛灭三族,将头挂在洛阳城下,下诏说有祭奠者同罪,栾布一人到彭越头下去祭礼并大哭。东汉人郭亮是李固的弟子,李固遭大将军梁冀陷害而死,被曝尸街头,郭亮冒着杀身之罪,上书朝廷,请求为李固收尸,最后埋葬了李固。
王修请求埋葬旧主袁谭,曹操嘉奖他的忠义。唐代徐晦仗义送别被贬的杨凭,被提升为监察御史。这是因为他们的用心完全合乎天理之道。
后世世风日下,人人都为利欲而奔走,如果朋友处有利可图就出卖朋友,国事有利可图就出卖国家。回头对照古人还有何脸面活在世上呢?东汉时,赵歧四处避难,被孙嵩收留;张俭得罪中常侍逃亡在外,李笃冒死送他出关。他们非亲非故,却情同骨肉,为了道义,甘愿冒被杀的危险。唉,怎能忍受背信弃义的念头呢!
事君之忍第八十四
子路问事君于孔子,孔子教以勿欺而犯,唐有魏征,汉有汲黯。
长君之恶其罪小,逢君之恶其罪大。张禹有靦于帝师之称,李何颜于废后之对?
俯拾怒掷之奏札,力救就戮之绯裈。忠不避死,主耳忘身。一心可以事百君,百心不可以事一君。若景公之有晏子,乃是为社稷之臣。噫,可不忍欤!
【译文】
子路向孔子求教如何侍奉君主,孔子告诉他不要欺骗君主,要敢于冒犯他。唐代的魏征,汉代的汲黯,都是敢于犯颜直谏的臣子。
助长君主的过失罪过相对来说比较小,而逢迎诱导君主从恶,那罪就相当大了。西汉张禹和唐代李就属于这一类人。张禹曾当过汉宣帝的老师,却助长皇帝的过失。李在唐太宗时封为辽宁大总管,唐高宗李治打算废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问于李,却回答:“此陛下家事,何必问外人!”一句话致使后来女主秉政。所以说张禹有愧于帝师的称号,李对他的那一句话应感到无地自容。
宋人赵普曾多次在宋太祖面前推荐某人做官,宋太祖不准,最后还将他的奏札撕裂,掷于地上。赵普神色不改,收起奏札,回家补好,第四天照旧上奏。太祖幡然醒悟,任用所荐的人,果真是个人才。隋朝辛禀曾穿花裤朝见皇帝,皇帝大怒,要斩他。大理少卿赵绰却劝阻,甚至不惜自己的性命,皇帝最终被说服。尽忠应不怕死,为主应忘掉自身的安全。一心一意可以服侍于一百个君主,但有三心二意却不能服侍于一个君主。如果像齐景公有晏子那样,就可以说是社稷之臣了。唉,事君不能有二心,怎么能不忍呢!
事师之忍第八十五
父生师教,然后成人。事师之道,同乎事亲。
德公进粥林宗,三呵而不敢怒;定夫立侍伊川,雪深而不敢去。
膏粱子弟,闾阎小儿,或恃父兄世禄之贵,或恃家有百金之资,厉声作色,辄谩其师。弟子之傲如此,其家之败可期。故张角以走教蔡京之子。此乃忠爱而报之。噫,可不忍欤!
【译文】
父母生育抚养,老师进行教育,然后才能成为真正的人。所以对待老师的道理,同对待父母的道理是相同的。
东汉魏昭为生病的老师郭林宗做粥,三次受到呵斥而不生气;宋代游酢拜见程颐,见他在闭目养神,便恭立等候,即使雪很深了,也没有离开。
官宦、富商大户人家的子弟,有的依恃父兄贵为高官,有的依恃家中有黄金百两之富,而厉声怒色,轻慢侮辱老师。弟子这样轻慢老师,他家的破败也就为期不远了。因此张角用学走路作比喻来教导蔡京的孩子要学习本质才能应变事故。这才是以忠诚和爱心报答主人啊!唉,对待老师,怎么能不忍呢!
同寅之忍第八十六
同官为僚,《春秋》所敬;同寅协恭,《虞书》所命。生各天涯,仕为同列,如兄如弟,议论参决。
国尔忘家,公尔忘私,心无贪竞,两无猜疑。言有可否,事有是非,少不如意,矛盾相持。
幕中之辨人,以为叛;台中之评人,以为顺。昌黎此箴,足以劝惩。噫,可不忍欤!
【译文】
《春秋》和《虞书》告诉我们,在官府共同做事的人叫同僚,他们之间应相互合作,互相尊敬。虽然来自四面八方,但同朝做官,应该情同手足,共同参政议政。
为国忘家,为公忘私,没有贪恋、攀比之心,互相之间才没有猜疑。所提的建议有是有非,所做的事情也有对有错,稍有一点不如意的地方,就会产生对立。
在幕府中谈论别人的好坏,别人会认为你有不良之心;而在闲暇时评说别人,别人又会认为你有倾慕之心。韩昌黎的这一劝诫,足以让我们学习怎样说话了。唉,同僚之间怎么能不忍让呢!
为士之忍第八十七
峨冠博带而为士,当自拔于凡庸;喜怒笑颦之易动,人已窥其浅中。故临大节而不可夺者,必无偏躁之气;见小利而易售者,失之斗筲之器。
礼义以养其量,学问以充其智。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庶可以立天下之大功,成天下之大事。噫,可不忍欤!
【译文】
戴高冠、系宽带的是士大夫,在行事上应该自觉地不同于凡俗。轻易地喜笑怒悲,别人就很容易了解他的内心。所以,在生死关头能够不屈服的,没有褊狭浮躁之气;而见到一点小利就出卖自己人格的人,只能算是气量狭小的小人。
制定礼义来培养人的度量,用学习来扩充人的智慧。不因为贫贱而忧戚伤心,不因为富贵而沾沾自喜。只有这样才可以立下宏大的功绩,成就天下的大事。唉,做一个坚守气节的君子,怎能不忍呢!
为农之忍第八十八
终岁勤勤,俯事俯畜,服田力穑,不避寒燠。
水旱者,造化之不常,良农不因是而辍耕;稼穑者,勤劳之所有,厥子乃不知于父母。
农之家一,而食粟之家六,苟惰农不昏于作劳,则家不给,而人不足。噫,可不忍欤!
【译文】
农民一年到头勤苦辛劳,勉力耕作饲养牲畜,种植庄稼不避寒暑。
水旱灾害,是大自然的不正常现象,好农民不会因此而停止耕作;耕种庄稼,是勤劳人的本分,而子孙却不知道父母的辛苦。
一家农民耕种土地生产出的粮食要供六家人食用,如果懒惰的农民追求安逸,不想耕种田地,那么就不能满足供给。唉,作为农民,怎能不忍呢!
为工之忍第八十九
不善于斫,血指汗颜;巧匠傍观,缩手袖间。
行年七十,老而斫轮,得心应手,虽子不传。
百工居肆以成其事,犹君子学以致其道。学不精则窘于才,工不精则失于巧。
国有尚方之作礼,有冬官之考阶,身宠而家温,贵技高而心小。噫,可不忍欤!
【译文】
不善于使用斧子的人,不仅伤了手指,而且被搞得汗流满面;而真正的巧匠却袖手旁观。
年过七十的轮扁,斫起车轮还是那样地得心应手,这种技艺即使是他儿子也不能继承。
百行百业的工匠只有居住在工肆里才能学成技艺,就如同君子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明白道理一样。学习不精就不会有才华,技艺不精通就不够精巧。
国家有尚方官署掌管国家的作坊,有冬官这样的官员掌管考核工匠。工匠自己受到宠幸,家庭才会富足,最可贵的是技艺高超而无野心。唉,作为工匠,专心提高技艺,怎么能不忍呢!
为商之忍第九十
商者,贩商,又曰商量。商贩则懋迁有无,商量则计较短长。
用有缓急,价有低昂,不为折阅不市者。荀子谓之良贾不与人争买卖之价者;《国策》谓之良商何必鬻良而杂苦,效鲁人之晨饮其羊。
古之善为货殖者,取人之所舍,缓人之所急,雍容待时,赢利十倍。陶朱氏积金,贩脂卖脯之鼎食,是皆大耐于计筹,不规小利于旦夕。噫,可不忍欤!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