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糖尿病百问百答
2895300000009

第9章

分别用200毫升(ml)蒸馏水溶解硫酸铜、600毫升(ml)蒸馏水溶解无水碳酸钠和枸橼酸三钠,在二者分别溶解时应加热搅拌,待充分溶解及溶液冷却后,将两种溶液混合,总容量为800毫升(ml),再加蒸馏水200毫升(ml),使总容量达到1000毫升(ml),配制即告完成,然后置于干燥阴凉处或冰箱冷藏室内(切勿置冷冻室内)保存备用。班氏试液外观为天蓝色。

为了判断所配溶液是否有效,在使用前可先行测试:在试管内加1~2毫升配制液,再滴入2~3滴糖水(普通白糖水即可),如出现阳性反应即证明所配溶液可以使用。

71.尿酮检测方法有几种?如何自测尿酮及判断结果?

尿酮检测法有两种:①尿酮试纸法。此法和尿糖试纸一样,简易方便,但不够精确;②酮体粉测尿酮法。此法需配制酮体粉,故比尿酮试纸法略为麻烦一些,但酮体粉性质稳定,在室温下可密封保存很长时间,而且检测结果比较准确,故常被采用。检测方法如下:取酮体粉一小撮(相当于小钮扣面积)置于玻璃片上,用滴管将适量尿液滴到酮体粉上(以全部浸湿酮体粉为宜,不要滴尿太多而把酮体粉冲散)。在2分钟内根据颜色变化来判断结果。具体标准为:

滴尿后立即出现紫色为强阳性(?);半分钟出现紫色为阳性(?);1分钟出现紫色为弱阳性(+);1分半钟至2分钟内出现紫色为可疑阳性(±);始终不变色为阴性(-)。

72.如何配制酮体粉?

取硫酸铵40克(g)、无水碳酸钠20克(g)、亚硝基铁氰化钠1克(g),三种试剂混匀,研成细粉末即成。配好后置于暗色玻璃瓶内密封避光保存。

73.儿童糖尿病有何特点?它的诊断标准与成人是否相同?

儿童糖尿病一般指14岁以前患糖尿病,与成人糖尿病相比,儿童糖尿病患者要少得多,其临床特点如下:

(1)儿童糖尿病几乎均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因此发病比较急,“三多一少”症状比较明显,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无论是空腹血糖或餐后血糖均比较高,而且波动性大。

(2)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以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及神经病变为主,而高血压、动脉硬化所致之心、脑血管病及下肢坏疽十分少见。

(3)儿童糖尿病往往影响生长发育,必须使用胰岛素治疗才能有效地控制病情,以保证患儿健康成长。另外,在饮食控制方面也不宜像成人那样严格。

儿童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基本与成人标准相同,可参阅本书有关问题。

74.什么是妊娠期糖尿病?它有何特点?诊断标准是否与一般人相同?

妊娠期糖尿病指既往无糖尿病,在怀孕后患了糖尿病,故与糖尿病妇女怀孕的概念不同。妊娠期糖尿病有以下特点:

①糖尿病大多在妊娠中、后期发生,多饮、多尿及体重减轻等症状往往被妊娠期生理改变所掩盖而不易及时发现;②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易发生酮症酸中毒及产科情况,如流产、早产、难产等;胎儿易发生畸形、巨大儿、新生儿呼吸困难综合征、新生儿低血糖等,此外,羊水过多、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及泌尿系统感染也比较多见;③妊娠期糖尿病可以是1型,也可以是2型,仅表现为葡萄糖耐量受损者(IGT)也不少见,部分孕妇在妊娠分娩完成后,糖尿病逐渐减轻,最后可完全恢复正常,这一点与一般糖尿病及糖尿病合并妊娠不同;④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在治疗方法上与一般糖尿病病人不同,所有孕妇均以使用胰岛素治疗为宜。

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可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统一标准(参阅本书问题60)。

75.老年糖尿病有何特点?诊断标准是否与一般人相同?

老年糖尿病的发病年龄界限一般指60岁以上(男女相同),糖尿病患病率随年龄递增,根据我国30万人口调查资料分析,在40~49岁组患病率为1.69%,50~59岁组为3.13%,60~69岁组为4.72%,而70岁以上组则可高达10%。由此可见,老年人比青、中年人更易患糖尿病,故老年人应特别重视糖尿病的预防与普查工作。建议50岁以上的人应每年做血糖或葡萄糖耐量检查。

老年糖尿病的特点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老年糖尿病绝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仅极少数为1型糖尿病,故常无“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状,有的根本没有症状,以致许多老年糖尿病病人直到发生各种急、慢性并发症去医院就诊时才发现是糖尿病。

(2)老年糖尿病病人应激能力较差、抵抗力弱,内脏多有老化,故易发生急性并发症,特别是非酮症高渗性糖尿病昏迷及感染。慢性并发症也较常见,尤其是白内障、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脑、肾病变及糖尿病足部感染与坏疽等。由于老年人本身即常易发生心、脑动脉粥样硬化及高血压病,故在得了糖尿病之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加速,心肌梗死、脑梗塞的发生率明显增加,一旦发生,病情均较严重,死亡率也较中年糖尿病病人为高。

(3)老年糖尿病病人脏器功能衰退,自我调节能力较差,治疗稍有疏忽即可发生低血糖。低血糖在老年人极易诱发心力衰竭、心律紊乱及心肌梗死,也易引起脑血管意外,如脑梗塞、脑血管痉挛等,其危险性远远超过青、中年。老年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与一般人基本相同。

76.判断糖尿病病情轻重的指标有哪些?

下列几点可作为判断糖尿病病情轻重的指标:

(1)青少年糖尿病一般比成人糖尿病的病情要重一些。

也就是说,1型比2型糖尿病病情要重。

(2)病程长的比病程短的糖尿病要重。

(3)血糖长期得不到满意控制,处于较高水平,糖化血红蛋白亦较高者,病情较重。

(4)已发生各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尤其是有心、脑、肾及神经病变、肢体坏疽者,均应视为重症糖尿病。

(5)多次发生急性代谢紊乱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乳酸酸中毒,或反复发生急慢性感染及易出现低血糖者,均属重症糖尿病。

(6)同时合并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尤其是发生过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如脑梗塞)者,均应视为重症糖尿病。

(7)凡符合以下条件的糖尿病病人,无论其性别、年龄、糖尿病型、病程长短,均可划为轻型糖尿病:①血糖长期保持稳定,例如空腹血糖一般在8mmol/L(144mg/dl)以下,食后2小时血糖(指每次餐后,而不仅仅是早餐后)一般在10mmol/L(180mg/dl)以下,而且无低血糖发生。糖化血红蛋白维持在正常范围内;②无任何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亦无急性代谢紊乱并发症发生;③体重基本维持在理想范围内(即标准体重),生活起居自如、胜任正常工作。

每个糖尿病病人均应明确:病情轻重之间可以转化,尤其是轻症患者若不长期坚持认真治疗与自我保健,就有可能由轻变重。即使病情偏重的患者,只要没有严重的并发症而且脏器功能尚属正常,在经过坚持不懈的认真治疗后,病情就可能减轻。

在上述判断病情轻重的各项指标中(也意味着治疗效果),最为重要的指标是两条:即血糖控制是否良好与有无并发症,因此监测血糖对糖尿病病人十分重要。

77.病人复查血糖时是否要停用降血糖药?

有些病人复查血糖时,常将当日的口服降血糖药停掉,这是不对的。复查血糖时应保持原来的治疗,按时服药,这样才能判断所用药物是否有效。把药停掉等于未治,这将无法调整药量。

78.糖尿病病人是否要经常检查血糖及尿糖?

每个糖尿病病人均应定期检查血糖,血糖不稳定的病人每周至少有2天要检查血糖,血糖已经平稳者亦应每7~10天中有1天测血糖。每日测血糖一般为2次,即早晨空腹与早餐后2小时,较为精确的则应查4次,即早、中、晚三餐饭前及临睡前,有特殊情况时则随时检查血糖(例如疑有低血糖)。检查血糖时应注意下列几点:①每次检查血糖的方法应当相同,(如微血管法或静脉抽血法中之一种),尽量不要无目的地随意更换,以免造成误差;②在检查血糖时如果有外界因素干扰,例如精神刺激、发热感染、饮食变动等应予注明;③应详细记录每次血糖测定结果,以便于前后比较。

尿糖测定虽有一定的局限性,干扰因素也较多,但其简单、方便,又不用抽血,故仍不失为观察病情的基本手段,每个病人均可自行操作。尿糖测定应每日检查4次:即早、中、晚饭前及睡前。在每次测尿糖前30~50分钟应排尿一次,然后再按时测尿糖。例如某病人每日早晨7时早餐,为了测早餐前尿糖,则应于6时10分左右解一次小便,然后于近7时再解小便留验尿糖,这样才能反映早餐前真实的尿糖水平,而不受原来贮存于膀胱内多时的尿液干扰。此外,经常测24小时尿糖定量(每月测1~2次)或分段尿糖(每日分3~4段尿)对观察病情也有帮助。必须强调指出:尿糖测定虽简便易行无痛若,却绝不能取代血糖监测。不少病人长时期不检查血糖,或者只是偶尔查几次空腹血糖,有的病人只测尿糖不查血糖,这些做法都是错误的,应彻底改正。

79.患了糖尿病之后,病人在思想上首先要明确哪些概念?

下列几条基本概念是糖尿病病人必须明确的:

(1)糖尿病为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只能做到控制病情发展而无法彻底治愈,因此每个病人都要树立与疾病长期做斗争的决心,在思想上千万不要消极悲观,认为自己得了“不治之症”,前途暗淡。糖尿病虽不能治愈,但与“不治”却不相同。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也日渐完善。

就当今的医疗水平而言,控制高血糖、稳定病情,使糖尿病长期保持稳定,对于一个有坚强意志与恒心的糖尿病病人来说并不是一件难事。为数不少的糖尿病病人由于长期坚持自我保健与卓有成效的治疗,使病情在几十年内保持稳定,即使步入古稀之年亦能维持正常生活状态。糖尿病毕竟与癌症不同,它是一种可以通过主观努力使病情得到控制的慢性病,主动权掌握在病人自己手中。如果抱着自暴自弃或毫不在乎的态度,则必然招致不良后果。

(2)每个糖尿病病人都应当认真阅读有关糖尿病基本知识的读物,掌握自我保健、自我治疗的原则与方法,切勿完全依赖医生与家人。要知道,糖尿病须终身坚持治疗,因此七分靠自己,三分依靠医生。漫长的医疗保健之路要靠自己走,医生只能起着指路作用。

(3)治疗糖尿病是长期而细致的过程,必须终身坚持,毫不松懈。即使血糖及其他检测项目均已恢复正常、自我感觉良好,也不能中断治疗,只能根据病情好转的程度灵活调整治疗方案。长年坚持有效治疗、尽量避免病情反复,可大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或延缓其发展,从而使病人的寿命接近正常。

(4)详细做好病情记录,包括血、尿糖及其他检查结果,用药剂量及品种变化,饮食情况等。每年应定期到医院系统检查至少两次,以便及时发现有无并发症的迹象。平时病情若有变化,应随时去医院检查。

(5)要相信科学,不要有病乱投医,到处寻求灵丹妙药,希望在一夜之间便能使病除根,这种幻想是不现实的。

(6)糖尿病患者应根据病情合理安排自己的起居饮食、工作与社会活动,生活一定要有规律,这对控制血糖、稳定病情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80.糖尿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糖尿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饮食治疗。所有的糖尿病病人均应接受饮食治疗,因为它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必须终生坚持。饮食治疗的实质就是控制饮食的摄入量及其成分的合理搭配。饮食治疗方案之制订应因人而异,并应随病情及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2)口服降血糖药或胰岛素治疗。1型糖尿病应终生使用胰岛素治疗,不宜采用口服降血糖药。2型糖尿病病人如果饮食治疗有效,即不必加用口服降血糖药,如果饮食治疗无效或者初起有效,以后又失败则可加用口服降血糖药治疗。

如果口服降血糖药亦宣告失败,则使用胰岛素治疗。因此,对2型糖尿病病人而言不应首先使用胰岛素治疗。

(3)运动疗法:合理的运动可促进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提高胰岛素与受体的结合力,从而使血糖降低。运动还可降低血脂、增强心血管功能、改善循环,从而有助于防治糖尿病血管并发症。

除上述而外,还有包括胰岛移植治疗1型糖尿病、中医中药疗法等其他疗法。基因疗法治疗糖尿病尚处于研究阶段。

以上各类治疗方法可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配合选用,采取综合性措施,这样可提高疗效。

当糖尿病确立后,应首先由医生制定治疗方案,然后在医生的指导下,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81.糖尿病的治疗应达到什么目的?

糖尿病的治疗必须达到下列目的,才可以认为治疗是有成效的:

(1)血糖长期接近或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2)血脂保持正常。

(3)血压保持正常。

(4)体重维持在理想范围内(即接近或达到标准体重)。

(5)不发生各种急、慢性并发症。如果已有慢性并发症存在,则应阻止或尽可能地延缓其发展。

(6)通过综合治疗,使糖尿病病人能胜任适当的工作与学习,参加社会活动,享受与正常人一样的优质生活。儿童患者应保证正常的生长发育、顺利完成学业。

要想达到上述治疗目标,关键在于糖尿病病人对自己的疾病要有正确的认识,在治疗上坚持到底,并学会自己管理自己,定期检查血糖,根据血糖变化情况不断调整治疗方案。糖尿病是慢性病,其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十分缓慢,一般需要10~20年或更长时间,因此不到一定的程度,病人是不会感觉到什么痛苦与威胁的。所以不少病人平时不加重视、怕麻烦,等到不可逆的慢性并发症形成之后再加紧治疗,已是收效甚微、为时过晚了。糖尿病病人从确立诊断的第一天起,就应当请医生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诊疗方案,主动与医生密切配合,长年坚持下去,则必能获得理想的效果。

82.如何判断糖尿病治疗效果?

正确判断糖尿病治疗效果是十分重要的。不少糖尿病病人经过治疗后症状减轻、自我感觉良好,就自认为效果不错,也不进行一些必要的实验检查,这种“跟着感觉走”的做法实不可取。治疗效果如何必须依靠一定的客观指标来判断,这些客观指标就是下列几项实验检查,无论采用何种治疗方法,其效果之判断皆应以下列指标为准:

(1)血糖。是判断疗效的最基本检查项目:控制良好者空腹血糖<6.9mmol/L(125mg/dl),食后两小时血糖<8.3mmol/L(150mg/dl);控制一般者则空腹血糖<9mmol/L(160mg/dl),食后两小时血糖<11.1mmol/L(200mg/dl);凡不能达到上述标准者均应视为控制差,血糖越高则表示越差。

(2)糖化血红蛋白(以HbA1c表示)。凡糖化血红蛋白低于8%者为控制良好;介于8%~10%者为控制一般;大于10%者为控制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