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仔会打洞。”这句俗话似乎概括了遗传的全部内涵。事实上,在多数情况下,孩子的容貌、言行等许多方面都和父母有相像之处,甚至还会像祖父母、外祖父母。这种现象就是遗传。诚然,遗传的内容不仅限于人的外表,其健康状况、智商高低也都与遗传有关。
众所周知,在自然界,只有良好的种子才能结出良好的果实。同理,只有继承了父母双方良好遗传基因的胎儿,才能达到优生的境界,胎教才能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显然,一个先天智残胎儿是无法接受胎教的。
那么,是不是遗传决定了一切?后天的培养到底有多大作用呢?对于这个问题,近年来有学者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就是“遗传限”理论。所谓遗传限,是指个体的智力高低基本上是受遗传因素决定的,但遗传因素所决定的并非是一个定点,而是从下限到上限之间的一段距离。这正是每个人潜能大小不一的原因。如用人的智商来解释,就是个体智商的高低并不是智力测验的得分,而是在这一分数的上10分和下10分之间。后天的培养只是在这上、下10分之间起作用。
也就是说,个体生长环境愈好,在智力测验上所表现的智商愈接近其遗传限的上限;个体生长环境愈差,其智商愈接近其遗传下限。但再好的环境也不能使其超越遗传的上限,再坏的环境也不能使其低于遗传的下限。
由此不难看出,人类后天的培养(包括胎教)是为了把人的智力、体力等方面推向遗传的上限,最大限度地发挥一个人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