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我们老了花什么
2950600000010

第10章 削减负债,生活“0压力”!(3)

举个例子,如果不是免息的,贷款五十万,五年我要付九万的利息,这就回到之前讨论要不要提前偿还房贷的问题上了:你要评判这九万块钱的利息在这五年里能不能把它赚回来,这是最简单的判断要不要贷款买车的办法。那么现在有这个活动就不一样了,因为你做了这个分期贷款,省下的九万就算拿去做个三年期的国债也能赚到一笔钱。

还有第三种情况,就是我手上钱不多,比如只有50万的现金,但是想买个100多万的奔驰,所以只能去选择贷款。

肯定有人会说,你干嘛不量力而为,选个二三十万的车,质量也是不错的。

这里面有个概念——事业发展。

比如买车,跟个人事业发展有很大关系。不能墨守成规地认为有多少钱办多大事。因为你事业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应该学会合理的保持自己的一个社会形象。

财富规划里有个营销策略叫做形象效应。放到买车的例子里面来就是:买不买奔驰,可能跟我的事业发展有很大关系。

比如我2003年的时候开的是夏利,而自己当时手上已经有了一笔钱,就可以换一辆很不错的,但分析情况以后,我发现自己换了车也没用。因为那个时候服务的客户层次都是比较大众一些的,对他们来说,我开奔驰和开夏利没什么区别。

但是五年过后,我的大客户越来越多,这类人群起码都是资产上千万的,过亿的也不少,你要跟他们在一个层面上,这就需要从各个方面来提升自己的形象了。比如我开奔驰,客户会更信任我的理财水平。

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奔驰的时候,我一年赚十万,有奔驰我可以赚七十万。这个时候你就要衡量了,是宁愿节约现在的钱,还是为了未来的收入把利息作为投资。这就是投产比,就是要衡量自己贷款买车对你的事业有没有比较大的帮助。

当然,凡事都要有个分寸,太极端了肯定不好。像有的人赚了很多钱,但是从来不包装自己,总是穿得很普通,开着一个老捷达,结果人家觉得他做的不行,后来都不愿意跟他做生意了;也有人包装的过度了,比如我一个同行,本来开的是20万的日本车,做了一笔生意后突然就换个奔驰,这件事带给他一个不好的影响——客户会觉得你是不是从我这里赚了太多钱,也不跟他做生意了。

所以,我们做消费,一定要评判一个东西对你来说到底有多大的价值。比如有人经常在网上要讨论买不买奢侈品的问题,反对方就会说国产的相同质量的包才买几百块,外国品牌要卖几千,千万不要买这些产品。我也会觉得太绝对化,没有真正理解奢侈品消费的含义,因为确实有一些社会文化和现象就是这样,你有了更光鲜的形象,在某些场合一定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机会,所以不要太固守成规,必须要和自己的阶段性相匹配。

回到买车的事情上来,如果买了车对你的事业有帮助,就算是付利息也要去贷款,但如果只是为了享受和炫耀,这个利息就不划算了。

5.管理好你的家庭贷款容量

一个家庭会涉及到的贷款无非这么几样:房屋贷款、汽车贷款、教育贷款等。家庭贷款的成本就是利息,管理贷款的核心概念,就是设法让利息在一定范围内最低化。

很多人会说,我要想控制利息,不去贷款就好了嘛。以前老一辈的家庭里面,这种自给自足的情况就很普遍,他们生活的也还不错吧。

但那是过去,现在作为一个家庭而言,你不贷款就可以买得起房子的人毕竟很少。而且我始终认为,合理负债是家庭必需的。

比如我每个月总共有两万的收入,为了省掉一笔利息不负债的话,我每个月要支出一万五的开销,剩下五千要负担全家的衣食住行还有赡养父母,那么我的生活就会很艰苦。而有了合理负债,我可能每个月能有一万多的结余,除了基础开支,还能存下几千块钱来做投资和现金储备,生活压力就会很小。

所以我们家庭负债其实就是为了考虑到一个问题:现在生活的宽松度和舒适度。贷款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比如我贷了款可以提前过上有车有房很舒服的生活。你不能说我现在还年轻,就不能贷款,为了不付利息,就长期住的很差、吃的很差、也从不开车,生活过得太艰苦,也违背了财富让生活更舒适的理念。

贷款是为了帮助我们的生活,但是不能让自己有压力,这是理性贷款的范畴。

那么什么是非理性的贷款呢,就是让我感觉自己每个月的收入都几乎拿去还贷了。如果没有奖金,就连锅都揭不开。甚至到处借钱,焦头烂额,这就会很影响自己的生活。

我曾经接触了一个很极端的案例,一个女孩子因为还贷问题自杀了。她就是过高的评定了自己的收入能力。女孩是做广告的,有一年因为做了几个大单子赚了三十万,她就觉得自己的收入能力就是在三十万以上,而且以后还会更高,于是她就贷款买了一个大房子和一辆车。结果第二年因为一点风波只赚了几万,根本无法负担月供的压力。再加上感情也出现了危机,一时想不开就跳楼自杀了。

虽然这种极端案例只是个别现象,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需要偿还的贷款超出了限度,一定会引起各种不好的连锁反应。

那么我们在做贷款的时候就要去想,假如我失业了怎么办?我有多少钱去应对我的贷款。假如我生病了,我的后备金从哪里来?

这就涉及到合理贷款的问题。合理的贷款就是任何事情出现,都不会把自己逼到绝路。比如你的家庭有多套房产,有一定的积蓄。真正发生极端问题了,我有房子可以卖、有股票基金可以兑现来对冲资金链断裂的危机。

但是就像之前说的,买一辆奔驰,贷款50万,5年后要多还九万的利息,恰好这个时候我又失业了,没人去做这个事情,没有后备金,没有房子可以买,我的父母亲戚也没办法资助我……那时候怎么办?想到这些问题,你自然就会对贷款这件事多一些考虑。对我个人来说,我的贷款额度就会跟我的家庭、我的社会环境、我的后备金充足与否有关系。

还有一点不能忽略的地方就是经济环境。国家政策和家庭贷款其实是有密切关系的。比如有的时候政策是支持贷款的,像2008年,那个时候国家说你贷款买房可以给你7折优惠,而且因为支持贷款,审核手续很容易就放开了,你感觉经济预期是欣欣向荣的,那么你就可以做贷款。但是现在,你要贷款不仅没有利息优惠,反而是120%的利息,银根还要紧缩,这个时候你就要考虑,自己的贷款是不是必需的,如果不是必需的,最好就不要做。

要因时而变,因势而变。

不能说为了投资什么都不顾了,过度贷款。比如我有个朋友为了投资贷了几套房子,经常做梦被吓醒,总是觉得万一自己没有收入了,要负担这几套房贷怎么办?这时候贷款就成了极大的负担。一点压力也没有也不对,比如我本身就很年轻,也有偿还能力,我以前可能租房子住,现在就可以贷款买个很漂亮的80平的房子,住的很舒服,这就是提升了自己的生活水平。

或者你以前开的奥拓,几年以后还是开奥拓,生活在原地踏步就不行。本来有能力贷款买个车,既增加了安全性,有提升了家庭的舒适度和幸福感,贷款利息也不会给自己带来更大压力,为什么不去做呢。我以前有个客户就也很极端的例子,他在成都做生意,比较有钱,资产大概有近千万。但是只开长安面包,还在租房子住,家电也不买。那他赚的钱拿来干什么呢?回家盖房子,给自己修墓。想起来都会觉得好笑,因为他就完全是在为挣钱而挣钱,钱没有成为提高自己生活水平和社会形象的工具,反而被花到了一些没有太大意义的事情上。

说了这么多,具体到每个家庭头上,应该怎样去规划你的贷款呢?

这就涉及到一个贷款容量控制的问题。

比如你的家庭一年收入20万,贷款在80~100万的范围内,也就是说差不多是你5年的收入总量,这种贷款比例会比较正常。而且你可以算一下,100万分成20年,每个月是六千左右,不会超过收入的30%,这也是一个安全的范畴。

要防范贷款过度,具体做起来还是要从习惯入手,开源节流,从小方面去挣钱去减少贷款额度。比如不必要的信用卡消掉,只保留一两张最常用的就可以了。房贷可以在开始尽量把时间延长,但是后面有了钱就提前还掉一部分,以此压缩利息,增加家庭抗风险能力。如果你贷了两套房子,给自己带来了很大压力,哪怕另一套房子卖掉也赚不了多少钱,也应该把这个事情做了,以免出现危机的时候,不仅给资金链造成威胁,还可能因为仓促买房损失更多。因为这种家庭抗风险能力太多了,一旦有问题很容易让情况陷入僵局。

当然,我们说的5年收入总量的贷款额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你虽然每年收入只有20万,贷款了150万,不过你有后备金,买了很好的保险,或者父母可以给予很大的支持。又或者你的职业稳定,收入稳定,贷款可以适度的多一点。

还有职业的性质对于贷款容量的变化也有影响。像技术型人才,或者理财方面的人才,他们做点事情就可以赚来不错的额外收入,那么贷款多一点也没问题。

还有哪些虑家庭负担比较小的,比如虽然我的还贷支出较大,但是没有孩子,父母也不需要我们赡养,刚性需求较少,贷款多点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