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山海经
2958500000003

第3章 卷二西山经(1)

《西山经》分为四个部分:《西次一经》、《西次二经》、《西次三经》、《西次四经》,它一共记载了七十七座大山,及以其为中心的河流和各类物产等的分布情况。这七十七座山分布在西方大地上,它们的走向是由东向西的。

学者们考证出:《西山经》中的《西次二经》,并不是《西山经》初始就有的文字,而是后代人按自己的需要补入的。有学者推测,春秋战国或两汉时倡导五行学说的学者们嫌疑最大。

西次一经

《西山经》华山之首,曰钱来之山,其上多松,其下多洗石(1)。有兽焉,其状如羊而马尾,名曰羬(qián)羊,其脂(2)可以已腊(xī)(3)。

【注释】

(1)洗石:一种洗澡时用来搓去污垢的石头。(2)脂:油脂。(3)腊:皮肤皴裂的病症。

【译文】

《西山经》的第一列山系,是华山山系,华山山系的第一座山,叫做钱来山。钱来山上生长着众多松树,它的山下则出产大量的洗石。钱来山中生活着一种野兽,它的外形像羊,但却长着马尾一般的尾巴,人们称它为羬羊,羬羊的油脂可以用来治疗人的皮肤干裂的病症。

又西六十里,曰太华之山,削成(1)而四方,其高五千仞(2),其广(3)十里,鸟兽莫居。有蛇焉,名曰肥(wèi)(4),六足四翼,见则天下大旱。

【注释】

(1)削成:像刀砍斧削而成。(2)仞:度量衡单位之一,古代以八尺为一仞。(3)广:方圆、幅员。(4)肥:蛇类的一种,古人也称它为“肥遗”。

【译文】

(松果山)再往西六十里,有一座太华山。太华山呈现四方形,它山崖陡峭,像刀削斧劈而成。此山高五千仞,方圆有十里,禽鸟野兽们无法在此山栖居。太华山中有一种蛇,人们叫它肥遗,它长着六只脚和四只翅膀,它一旦出现天下就会大旱。

又西八十里,曰小华之山,其木多荆杞,其兽多?(zuó)牛(1),其阴多磬(qìng)石(2),其阳多(tū)琈(fú)(3)之玉。鸟多赤鷩(bì)(4),可以御(5)火。其草有萆(bì)荔(6),状如乌韭,而生于石上,亦缘(7)木而生,食之已心痛。

【注释】

(1)?:一种野牛,重量达千斤。(2)磬:古代的打击乐器,用玉和石头做成。(3)琈:古代的一种玉。(4)鷩:锦鸡。(5)御:防御、避免。(6)萆(bì)荔:也被称作“薜荔”,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香草。(7)缘:沿着、顺着。

【译文】

(太华山)往西八十里,座落着小华山。小华山上的树木大多是荆棘树和枸杞树,山中的野兽大多是牛。小华山山北盛产磬石,而山南则盛产琈这类玉石。小华山中栖息着许多赤鸟,这种鸟能防御火灾。小华山中还生长着一种叫萆荔的香草,它的外形像乌韭,生长在石头上面,它攀缘着树木生长。人吃了它,就能治愈心痛病。

又西八十里,曰符禺之山。其阳多铜,其阴多铁。其上有木焉,名曰文茎,其实如枣,可以已聋。其草多条(1),其状如葵(2),而赤华(3)黄实,如婴儿舌,食之使人不惑(4)。符禺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渭。其兽多葱聋,其状如羊而赤鬣(liè)(5)。其鸟多鴖(mín),其状如翠(6)而赤喙(7),可以御火。

【注释】

(1)条:指条草,草类的一种。(2)葵:我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可腌制,又被人称为葵菹。(3)华:即“花”,同音同义。(4)惑:指迷乱、精神失常这些病状。(5)鬣:某些哺乳动物颈上生长的又长又密的毛。(6)翠:指翠鸟。(7)喙:多用来指称鸟类的嘴。

【译文】

(小华山)再往西八十里,坐落着符禺山。符禺山的南面盛产铜,而它的北面则盛产铁。符禺山上生长着一种树木,人们叫它文茎。文茎结的果实像枣子,可以用来治疗耳聋。符禺山中生长的草大多是条草,它的外形与葵菜相似,开着红花并结黄色的果子。条草的果实外形像婴儿的舌头,吃了它,人就不会患精神失常的病症。符禺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北流入渭水。符禺山中的野兽大多是葱聋,这种野兽外形像普通的羊,但还长着红色的鬣毛。符禺山里的禽鸟大多是鴖鸟,鴖鸟外形像翠鸟,但嘴巴是红色的,饲养它可以预防火灾。

又西六十里,曰石脆之山,其木多棕、楠,其草多条,其状如韭,而白华黑实,食之已疥。其阳多琈之玉,其阴多铜。灌水出焉,而北流注于禺水。其中有流(1)、赭(zhě)(2),以涂牛马无病。

【注释】

(1)流:即“硫”,硫磺,一种矿物,用在医药上有杀虫作用。(2)赭:即赭石或赭土。赤红色,古代人多用来做颜料。

【译文】

(符禺山)再往西六十里,有一座山叫石脆山。石脆山上的树大多是棕树和楠树,而山中的草大多是条草。这座山上的条草的形状与韭菜很像,但它开的是白花,结的是黑果。人吃了它的果实,就能治愈疥疮。石脆山向阳的一面盛产琈这类玉石,而山背阴的一面则出产大量的铜。灌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北流入禺水。灌水里蕴藏着硫黄和赭石的矿料,用灌水来涂洒、洗浴牛马,那些牛马就不会生病。

又西五十二里,曰竹山。其上多乔木(1),其阴多铁。有草焉,其名曰黄雚(huán),其状如樗(chū),其叶如麻,白华(2)而赤实,其状如赭,浴之已疥,又可以已胕(fú)(3)。竹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阳多竹箭(4),多苍(5)玉。丹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洛水,其中多水玉(6),多人鱼。有兽焉,其状如豚(tún)而白毛,大如笄(jī)(7)而黑端(8),名曰豪彘(zhì)。

【注释】

(1)乔木:高大而盘曲的树木。乔,高大而盘曲的意思。(2)华:即“花”,同音同义。(3)胕:浮肿病。(4)竹箭:即箭竹。(5)苍:深青色。也可解释为黑色。(6)水玉:水晶石。(7)笄:即发簪、发笈,古人的一种生活用具,一般用金属、骨木或者玉石等材料制成。(8)端:毛尖、毫端。

【译文】

(英山)往西五十二里,有座山叫竹山。竹山上到处是高大盘曲的树木,竹山北面盛产铁矿。竹山中生长着一种草,人们称它为黄雚。黄雚的外形像樗树,但叶子像麻叶,它开白花而结红果。外表呈赭色的黄雚果子,人们若拿来洗浴,不仅可以治愈疥疮,也能治疗浮肿病。竹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北流入渭水。竹水的北岸生长着很多箭竹,还蕴藏、出产着许多深青色的玉石。丹水也发源于这座山,它向东南流入洛水。丹水中多出产水晶石,也活动着很多人鱼。竹山中有一种野兽,外形像猪,身上长着白色的毛。它的毛粗细长短如同发簪,而且毛尖是黑色的,人们称这种兽为豪彘。

又西七十里,曰羭(yú)次之山,漆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上多棫(yù)(1)、橿(jiāng)(2),其下多竹箭,其阴多赤铜(3),其阳多婴垣(yuán)之玉(4)。有兽焉,其状如禺而长臂,善投,其名曰嚻(xiāo)(5)。有鸟焉,其状如枭,人面而一足,曰橐(tuó)(féi),冬见(xiàn)夏蛰(zhé)(6),服之不畏雷。

【注释】

(1)棫:指白桵,一种小树,丛生,茎上有刺,果实紫红色,可以吃。(2)橿:古书上说的一种树,木材坚韧,可做车轮。(3)赤铜:暗红色的铜。(4)婴垣之玉:能够用来做饰品的玉石。(5)嚻:即“嚣”字。(6)蛰:蛰伏、冬眠。

【译文】

(浮山)向西七十里,坐落着羭次山。漆水发源于羭次山,向北流入渭水。羭次山上生长着茂密的棫树和橿树,而山下则有很多箭竹。羭次山的北面蕴藏有丰富的赤铜,而山南则出产大量的婴垣玉。羭次山中有一种野兽,它外形像猿猴,但双臂比猿猴还长。这种动物擅长投掷,人们称它为嚣。羭次山中还生活着一种禽鸟,外形像猫头鹰一般,但长着一张人脸,而且只有一只脚,人们叫它橐。橐常常在冬天出来活动,到了夏天便蛰伏起来。把橐的羽毛插在身上,人便不怕打雷。

又西百七十里,曰南山,上多丹粟(1)。丹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兽多猛豹,鸟多尸鸠(jiū)(2)。

【注释】

(1)丹粟:丹砂,古人作药用,也有人称为朱砂。粟,形容丹砂的形状像粟米那样的小粒状。(2)尸鸠:即鸤(shī)鸠,攀禽类的布谷鸟。这类鸟的显著特点是双音节叫声,并把卵产于别的鸟巢中替自己孵化。

【译文】

(时山)往西一百七十里,有座山叫南山。南山上蕴藏着大量粟粒般大小的丹砂。丹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北流入渭水。南山中的野兽大多是猛豹,而山上栖息的禽鸟大多是布谷鸟。

又西三百二十里,曰嶓(bō)冢(zhǒng)之山,汉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沔(miǎn);嚣水出焉,北流注于汤水。其上多桃枝(1)、鉤(gōu)端(2),兽多犀、兕、熊、罴(pí)(3),鸟多白翰、赤。有草焉,其叶如蕙(huì)(4),其本如桔梗,黑华(5)而不实,名曰蓇(gū)蓉。食之使人无子(6)。

【注释】

(1)桃枝:竹子的一种。(2)鉤(gōu)端:也是一种竹子。鉤,即“钩”字。(3)罴:据考证即是棕熊,人们也叫它马熊或人熊。棕熊的毛呈棕褐色,力量很大,善跑,能爬树,能游水。古代中国人用它的胆做中药。(4)蕙:一种草本植物,气味芳香,初夏开淡黄绿色花。古代中国人常用它来比喻人的品德节操或气质风范的美好。(5)华:即“花”,同音同义。(6)无子:没有孩子,不能生育孩子。

【译文】

(大时山)往西三百二十里,有一座山叫嶓冢山。汉水发源于这座山,向东南流入沔水;嚣水也发源于此,并向北流入汤水。嶓冢山上桃枝竹和钩端竹非常多,山中活动的野兽以犀牛、兕、熊、罴最多。白翰和赤是嶓冢山上最多见的禽鸟。嶓冢山中生长着一种草,它的叶子像蕙草的叶子,茎干却长得像桔梗。这种草开黑色的花朵,却又不结果实,人们称它为蓇蓉。吃了它,人将会丧失生育后代的能力。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帝之山,多棕、楠,下多菅(1)(jiān)、蕙。有兽焉,其状如狗,名曰溪边,席(2)其皮者不蛊。有鸟焉,其状如鹑,黑文(3)而赤翁(4),名曰栎(lì),食之已痔。有草焉,其状如葵,其臭如蘼(mí)芜(5),名曰杜衡,可以走马(6),食之已瘿(yǐng)(7)。

【注释】

(1)菅:茅草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古代被广泛用在日常生活中,制成席子、笤帚等家庭日用品。(2)席:名词作动词用,用作席子。(3)文:即“纹”,花纹。(4)翁:鸟类脖子上的毛。(5)蘼(mí)芜:一种植物的幼苗,也有人解释成为一种绿丝藻类。(6)走马:使马跑得快。(7)瘿:中医病名。一般指生在皮肤、肌肉、筋骨等处的肿块。也有人单一解释为大脖子病(甲状腺肥大症)。

【译文】

(嶓冢山)再往西三百五十里,有一座山叫天帝山。天帝山上生长着茂密的棕树和楠树,而山下则主要生长着大量的茅草和蕙草。此山中有一种野兽,外形像狗,人们称它为溪边。人们坐卧时铺垫上溪边的皮,那就不会中蛊毒的侵害。天帝山中还有一种鸟类,形状像一般的鹌鹑,它长有黑色的花纹和红色的颈毛,人们称它为栎。吃了它的肉,人们可以治愈痔疮。天帝山中还长着一种草,形状像葵菜,散发着类似蘼芜一样的气味,人们称它为杜衡。给马插戴上杜衡,马能跑得飞快,而人吃了它,就可以治愈身上的赘瘤病。

又西百八十里,曰黄山,无草木,多竹箭。盼水出焉,西流注于赤水,其中多玉。有兽焉,其状如牛,而苍黑大目,其状曰(mǐn)(1)。有鸟焉,其状如鸮(xiāo)(2),青羽赤喙,人舌能言,名曰鹦鹉。

【注释】

(1):古代野牛的一种,生活在水中。(2)鸮:即猫头鹰。

【译文】

(皋涂山)再往西一百八十里,坐落着黄山。黄山上不生长其他花草树木,到处是郁郁葱葱的箭竹。盼水从这座山发源,向西流入赤水。盼水中蕴含大量的玉石。黄山中活动着一种野兽,它的形状像牛,长着苍黑色的皮毛和大大的眼睛,人们称它为。黄山山中还栖息着一种鸟类,它的外形像猫头鹰,长着青色的羽毛和红色的嘴。这种鸟长着像人一样灵巧的舌头,它能学人说话,人们称它为鹦鹉。

又西二百里,曰翠山,其上多棕、楠,其下多竹箭,其阳多黄金、玉,其阴多牦牛、麢(líng)(1)、麝(shè)(2)。其鸟多鸓(lěi)(3),其状如鹊,赤黑而两首四足,可以御火。

【注释】

(1)麢:与“羚”同义同音,羚羊。(2)麝:鹿的一种,人们常称其为香獐子。它个小腿粗,无角,雄麝鹿的脐部有香腺,能分泌麝香。中国古代医术把麝香当作一种名贵药材。(3)鸓:古代的一种鸟。现在也有人认为是一种小飞鼠。

【译文】

(黄山)再往西二百里,有一座山叫翠山。这个山上生长着很多棕树和楠树,山下则生长有很多箭竹。翠山的山南盛产黄金矿和玉石,翠山的山北则聚居着大量的牦牛、羚羊、麝。山中栖息的鸟儿大多是鸓鸟,它外形像喜鹊,长着红黑色的羽毛和两个脑袋、四只脚。人们认为养着它可以避免火灾。

凡西经之首,自钱来之山至于騩(guī)山,凡十九山,二千九百五十七里。华山冢(1)也,其祠之礼(2):太牢(3)。羭(yú)山神也,祠之用烛(4),斋百日以百牺(5),瘗(yì)用百瑜(6),汤(7)其酒百樽(zūn),婴(8)以百珪(guī)百璧。其余十七山之属(9),皆毛牷(quán)?輥?輮?訛用一羊祠之。烛者,百草之未灰,白蓆(xí)?輥?輯?訛采等纯之。

【注释】

(1)冢:此处指神鬼所居住的地方或祭神的地方。也有人解释为“山顶”。(2)祠:祭祀。礼:祭祀的礼节或规则。(3)太牢:古代一种需要用猪、牛、羊三种祭品的祭礼。(4)烛:点燃烛火或者祭祀的时候要手执点燃的火炬。(5)斋:斋戒,古代中国人祭祀前,为表示对神灵的尊敬,一般要整洁一下身心才能进行正式祭祀。牺:做祭品用的毛色纯一的牲畜,也指用在祭祀宗庙时的牲畜。(6)瘗:埋物祭地,古代中国祭祀地神的一种礼仪。瑜:美玉。(7)汤:“烫”的同音字,烧热、热。(8)婴:围绕着。(9)属:这一类。(10)毛牷:祭祀时所用的毛色纯正统一的牲畜,比如全羊、全猪、全牛等。?輥?輯?訛蓆:与“席”同音同义。

【译文】

总计《西山经》所记述的西部山系的第一列山系,自钱来山起到騩山止,一共有十九座山,这些山绵延达两千九百五十七里。华山神是诸山神的宗主,祭祀华山山神的礼仪规格用太牢:猪、牛、羊三牲齐全。祭祀羭山的山神,要在烛火照耀下进行。祭祀时,人们要在斋戒一百天后,还要用一百只毛色纯正的牲畜,随一百块美玉一起埋入地下;还要再烫上一百樽美酒,还要再供奉祀神的玉器一百块玉珪和一百块玉璧。祭祀其余十七座山山神的礼仪规格相同,都是用一只完整的羊做祭品,烛火用的是没有燃尽的百草,而放置供奉祀神物品的席子,是用各种颜色装饰编织成的白茅草席。

西次二经

又西百五十里,曰高山。其上多银,其下多青碧(1)、雄黄(2),其木多棕,其草多竹(3)。泾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渭,其中多磬石、青碧。

【注释】

(1)碧:青绿色的玉石。这里讲“青碧”,指其色泽和质地的青绿与优良。(2)雄黄:一种被提炼后的矿物,古人将其做为药品,用于杀虫、消毒等。(3)其草多竹:这里的竹,据学者考证为一种低矮的小竹子,古人把它看做草本植物。

【译文】

(数历山)再往西北五十里,有座山名叫高山。高山上蕴藏着丰富的白银,山下则到处是青碧、雄黄。高山中的树木大多是棕树,而草本植物则大多是小竹。泾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渭水。泾水中出产有很多磬石、青碧。

西南三百里,曰女床之山。其阳多赤铜,其阴多石涅(1)。其兽多虎、豹、犀、兕。有鸟焉,其状如翟(dí)(2)而五采文(3),名曰鸾鸟,见则天下安宁。

【注释】

(1)石涅:石墨,一种矿物,可以做染料。(2)翟:长尾的野鸡。(3)五采文:采,与“彩”同音同义,彩色。文:即“纹”,花纹、斑纹。

【译文】

(高山)往西南三百里,有一座女床山。女床山的山南多出产黄铜,而山北则多出产石涅。这座山中的野兽以老虎、豹子、犀牛和兕居多。女床山里栖息着一种禽鸟,它外形像山鸡,长着色彩斑斓的羽毛,人们称它为鸾鸟。鸾鸟如果出现,天下就会安宁。

凡《西次二经》之首,自钤山至于莱山,凡十七山,四千一百四十里。其十神者,皆人面而马身。其七神皆人面而牛身,四足而一臂,操(1)杖以(2)行,是为“飞兽之神”。其祠之,毛(3)用少牢(4),白菅为席。其十辈神(5)者,其祠之,毛一雄鸡,钤(6)(qián)而不糈(xǔ)(7),毛采。

【注释】

(1)操:持着、拿着。(2)以:而,表示承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