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并自由地给予和欲意的收入,此定义为幸福。源自《博弈圣经》中的解释有点不合于我们通常理解意义上的幸福。因为我们想到的幸福就是一种甜蜜的感觉,难以表达,更不是任何具体事物可以体现的。
但从哲学角度来说,当我们把文化进程中被灵魂驱动的欲望抛弃了之后,就会忘却自我,然后获取到心灵的自由,这种自由是一种真、善、美,我们可以称之为爱。有了爱,于是有了幸福。有爱的幸福似乎是自由并浪漫的,这也是动物的本能特性。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相互依赖的,是灵魂驱动欲望而产生的,它可以使人疯狂,变成怪物,也可以使人伟大,好似圣灵。
幸福的多少,来自所做的有幸福感的事件的多寡;幸福的大小,来自所做的有幸福感的事件的大小;幸福的长短,来自有幸福感的事件持续时间的长短;幸福的深浅,来自所做的有幸福感的事件在个人心目中所占地位的深浅……哭泣的孩子得到一个糖果就是幸福,甜蜜的爱侣得到嘱咐也是一种幸福,猫儿吃鱼,狗儿吃肉,这都是幸福。如果想直观和感性地去感受各种幸福,就要明白自己的心灵所需,让自己自然地去选择。只有真正能触动心灵的感情,才会让人信服。
美国心理学者坎贝尔等人曾在上世纪70年代编制出一个测试幸福指数的公式,分为总体情感指数和生活满意度两部分。总体情感指数由8个与生活质量相关的项目测试组成,可以从不同角度描述情感的内涵,而生活满意度指数仅有一项。被试者对每道题做出7点评定,通过相应的公式计算后得出分数,总分范围在2.1(最不幸福)与14.7(最幸福)之间,分数越高,表明幸福感愈强。“Paychap调查表”也是一种可以评鉴人们幸福感的工具,除了测得总分外,还能测量4个因子分,即已获得的快乐感、快乐性格、快乐态度与价值观、快乐的生活方式。
当然,这些所谓的科学的幸福指数测试不过是帮助人们体味生活幸福感的一个方式而已。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真正的幸福可能就是一瞬间的感动。
南泉和尚与文远
——无事是福
南泉和尚来到佛殿,看见自己的助手文远跪在佛前祈祷。
“你在做什么呀?”南泉明知故问。
“拜佛。”
“为什么要拜佛呢?”
“拜佛可以带来很多好处啊。”文远还是认真地向南泉解释。南泉对他说:“好事不如无事。”
寓言者说
南泉和尚的话包含了很深刻的道理,隐含了祸福相依、物极必反的道理。大凡有好事,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变成了坏事。无事虽然不好,但也不坏,能让人享受一番宁静。这才是真正的快乐啊!
佛陀与弟子的对话
——美德的力量是无穷的
佛陀带领众弟子云游四方,十年后,他们回到山上寺院前的一块草地上。
佛陀说:“十年云游,你们一定增长了许多见识。现在,师父给你们上最后一课。你们看到的这片旷野上有什么?”
众弟子一听,“噗”地都笑了,齐声说:“旷野里长满了杂草。”
佛陀又问:“你们觉得该怎样除掉这杂草?”
弟子们大眼瞪小眼,他们没有想到云游十年之后,师父会问这么简单的问题。
第一个弟子说:“师父,只要有一把铲子就够了。”佛陀点点头。
第二个弟子说:“师父,用火烧。”佛陀点点头。
第三个弟子说:“师父,在草上撒上石灰。”
第四个弟子说:“把草根挖出来,斩草除根就行了。”
等到弟子说完后,佛陀告诉大家:“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明天你们下山,按照你们自己的说法去除草,一年后再回来。”
一年后,弟子们都回来了,不过,他们原来坐的地方也就是当年那个杂草丛生的旷野里,已是一片长满庄稼的田地。这时,佛陀说:“今天我给你们补上一年前的那最后一课。要想除掉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同样,唯有修养自身的美德,心灵才不会荒芜。”
寓言者说
只要心中充满美德,所有邪恶、罪孽、痛苦自然会消失;相反,如果心中没有美德,无论用什么方法,都无法驱除心中的邪恶、罪孽、痛苦。
企业的管理者首先应该树立良好的经营理念,只要有一个良好的经营理念,企业就会自然而然地走向一个良好的发展方向。
居士拜禅师
——用智慧扔掉烦恼
有位四十岁左右的居士来拜见禅师并对他说:“我患有严重的疾病,感到非常苦恼。因为曾经犯了太多的罪孽,请大师您为我忏悔以解脱我的痛苦。”
这位禅师对他说:“可以,你将你所有的烦恼和过错全说给我吧,我为你忏悔,来清除它们。”
来访的居士深思了许久:“我努力寻找自己的烦恼罪孽,却怎么也找不到。”
“既然你找不到烦恼,那么我已经为你忏悔、清除了。”
然后禅师对他说:“你很有天赋,应该皈依佛门,遵循佛陀、真理和导师的教导。”
居士回答道:“见到您,我才知道真正的法师,但是这个世界上什么是佛?什么是真理呢?”禅师告诉他:“心就是佛,心就是真理,真理和佛是一样的,你明白了吗?”
这位居士感到无比欣慰:“我今天才明白,原来我们烦恼是不存在的。”
寓言者说
谁能把烦恼拿出来扔掉呢?它本来是空的,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只能用智慧的心把它抚平。
有钱人和他的四个妻子
——要找到心灵家园
在听说佛祖智慧超群、神通广大之后,于是世界最顶尖的哈佛大学就将佛祖请到了经济管理学院,很多经济界大腕前来聆听佛祖讲经。佛祖很了解这些有钱的商界精英,他也知道这些人中绝大部分明里暗里都有三妻四妾,于是佛祖信手拈来,给大家讲了一个《男人四妻》的故事:
从前,一个有钱人娶了四个老婆。
小老婆长得美丽而且温柔,每天寸步不离地跟着有钱人,给这个有钱人挣足了面子。有钱人觉得有这样一个老婆,爽!
三老婆是有钱人费尽周折才从别人怀里抢过来的,是一个倾国倾城、人见人爱的绝色美人。可以说每一个男人都希望自己能找到这样一个女人,而这个女人成了有钱人的老婆,有钱人觉得痛快!
二老婆虽然姿色平平,但她是一个勤快的女人,每天打理内外,让有钱人可以当甩手掌柜,没事的时候可以和别的女人上歌厅唱唱卡拉OK、泡泡吧,有钱人感觉,那叫美!
而大老婆呢?她经常躲在房间里,有钱人几乎忘记了他还有这样一个黄脸婆。
有一天,有钱人要到一个穷山恶水的地方做一笔大买卖,而且还要选一个老婆陪伴自己。
小老婆说:“我才不陪你到那个鬼地方呢,连个洗澡的地方都没有,怎么过啊?”
三老婆说:“我本来也不爱你,从来也没想要嫁给你,是你把我抢来的,你说让我过上好日子,让我去那样的鬼地方?打死我也不去。”
二老婆说:“让我帮你打理打理生意还行,让我到那个地方受苦,风餐露宿的,我可不想去。我最多送你一程,要陪还是去找那些陪你唱歌的三陪小姐吧!”
这时候有钱人突然想起了大老婆。令有钱人出乎意料的是,大老婆二话没说,打点行装就与有钱人一起上路了,让有钱人一路上感慨万千。
佛祖顿了顿,问在座的各位:“想知道这个有钱人是谁吗?”
在座的各位面面相觑,莫名其妙,佛祖真是万能的啊!大家非常害怕从佛祖嘴里说出自己的名字。佛祖向下面扫了一眼说:“那个有钱人就是你们在座的自己。”下面这些有钱人乱了阵脚。佛祖伸出双手示意大家静一静,然后意味深长地说:
“那个小老婆就是你们的名声。这是一个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现实社会。一个企业家小有成就之后,很多花环、高帽子纷纷从天而降,各种名誉和头衔像苍蝇一样缠绕着你。但是作为管理者,你们应当保持高度清醒,一旦企业陷入困境,这些东西很快就会消失,就像那个小老婆,她是不会与你共渡难关的。”
“第三个老婆就是你们拥有的财富。谁也不能否认,你们积聚财富的过程是艰辛的,但是不管你是用什么方法赚来的钱,人死的时候你不能带走一分一毫。而且,即使你能带走,带走的也只是你追求财富时所创造的业绩。”
“第二个老婆就是你们的员工和亲朋好友。员工也罢,亲朋好友也罢,你们之间的缘分再好,感情再深……但是总有缘尽的那一天,你们的责任与痛苦也不可能由他人承担。”
“只有第一个老婆才会是你永远的陪伴者,她来自你的心灵,是你的精神财富。因为忙于和那三个老婆亲热,你常常对这个老婆视而不见,漠不关心,而实际上只有这个老婆与你不离不弃,休戚与共,生死相随。如果你把全部精力都倾注于那三个老婆,每日只追求物质财富和无尽的欲望,最后这个老婆就会悄然隐退。”
“穷人的心灵空间完全被日常生活的忧虑和身体的疼痛占据了,因此他们没有心灵的自由和幸福的感受。如果你们在座的各位,每天只顾追求财富、名誉而无暇光顾心灵的房间,不去体验人生的美好过程,那么你们与穷人还有什么区别呢……前面那三个老婆不是永久的依靠,那么为何不多关爱你的第一个老婆呢?”
在座的有钱人都低下了他们的头。
寓言者说
赚得千万资产,不如写一本好书。
胡雪岩的万贯家产早已在历史的烟云中灰飞烟灭,而孔子一部《论语》却辉煌了三千年。
一个人拥有再多金钱,一天也只能吃三顿饭,睡一张床,娶一个合法的老婆。
一个人只有找到心灵的家园,他才能安静下来,找到真正的幸福。
庄子观鱼
——做人要心存快乐
一天,庄子和惠施在河边游玩,庄子看着河里的鱼说道:“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这些鱼真快乐。”
惠施反过来问到:“你不是鱼,怎么知道它们很快乐呢?”
庄子回答到:“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懂鱼的快乐呢?”
惠施反问道:“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但你不是鱼,那么你不知道鱼的快乐,就是无可辩驳的了。”
庄子继续辩论道:“请从开头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的快乐’,说明你明明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才来问我的,我是走在河堰上时知道的。”
寓言者说
庄子说“这些鱼真快乐”,是因为他的心快乐。只要有一颗快乐的心,就算在荒凉的沙漠上也能看见快乐,何况是在“濠水的河堰上”呢!
失意的人与小朋友们
——世界是美好的
有个失意的人爬上一棵樱桃树,准备从树上跳下来,了结自己的生命。
就在他决定往下跳的时候,学校放学了。
好多小学生走过来,看到他站在树上。一个小学生问他:“你爬到树上干什么?”
总不能告诉小孩我要自杀吧,他想着,于是说:“我在看风景。”
“你看到你身旁的那些樱桃了吗?”小学生又问。
他低头一看,发现原来他自己一心想要自杀,根本没有注意到树上真的长满了大大小小的红色樱桃。
“你能帮我们摘樱桃吗?”小朋友们说,“你只要用力摇晃,樱桃就会掉下来了。拜托啦,我们爬不了那么高。”
失意的人拗不过小朋友,只好答应帮忙。
他开始在树上又跳又摇的,很快,樱桃纷纷从树上掉了下来。
树下聚集了愈来愈多的小朋友,他们都兴奋地捡食着樱桃。
一阵嬉闹之后,樱桃掉得差不多了,小朋友也渐渐散去了。
失意的人坐在树上,看着小朋友们快乐的背影,顿时自杀的心情和气氛全都没有了。
他摘了些没掉的樱桃,无可奈何地下了樱桃树,拿着樱桃慢慢走回家里。
他回到那个依然破旧的家,依然苦闷的老婆看着他,可是孩子们却因为爸爸带着樱桃回来了而高兴万分。
吃完晚餐,他看着一家人快乐地吃着樱桃,忽然有一种新的体会和感动,他心里想着:或许我应该继续活下去吧……
寓言者说
其实,我们自己的心中也有一棵樱桃树,一直都在那里,只是我们没有发现而已。
当我们也像那个人一样,热心地将樱桃摘下来分给别人时,很容易就把快乐带给了别人,也带给了我们自己。
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我在,还要怎样更好的世界?
孔子与老人
——要热爱生活
孔子带领自己的众弟子奔向卫国,去宣传自己的社会理念,在郊外碰到一位怪异的老人。他衣不蔽体,在秋风的吹拂下,一边捡麦穗一边放声歌唱。孔子对音乐颇有造诣,他从歌声中听出了这位老人的不同寻常,就派自己的弟子向他请教。
孔子的得意门生子贡拦住老人问道:“老人家,您如此凄惨,难道不觉得后悔吗?”老人没有搭理他,继续往前走。子贡意识到自己的草率,连忙恭敬地向老人行礼表示歉意。
老人抬头反问:“我为什么要后悔呢?”子贡直率地指出:“您年轻的时候不勤奋学习,中年不积极竞争,晚年没有妻子,眼看死亡越来越近,您怎么还能边劳作边快乐地唱歌呢?”
老人笑了笑:“很多人都拥有我快乐的原因,不过他们却都当成了悲伤的原因。正因为我少年不勤奋,中年不竞争,所以才能如此长寿;因为我晚年没有妻子,眼看死期将至,所以我才不会觉得悲哀反而高兴。”
子贡还是不太明白:“高寿是大家期待的,而死亡是大家都不愿意的,为什么说临近死亡反而更让你快乐呢?”
老人再次解释道:“生和死,就是一来一去。死在这里,怎知我不会生到其他地方呢?我们怎么证明勉强生存就是正确的呢?又怎么证明死后不比生前快乐呢?”
寓言者说
这位老人既不贪图生活享受,也不对社会作出贡献,对生死看得很淡。这种人是很难理解的,只好形容为“思想家”。如果我们不能真正理解并认同这种思想,就应该做一个行动家,不要做这种对自己、对他人和社会都无益的“思想家”。
哲人的箴言
——做人要学会担起责任
有一个人感觉生活很沉重,便去向哲人讨教,寻求解脱之法。
哲人递过来一个篓子,让他背在肩上,指着一条沙砾小路,说:“你走一步,就捡一块石头,看看有什么感觉。”那人照哲人说的去做了。
过了一会儿,那人回来告诉哲人:“我觉得篓子越来越重了。”
哲人说:“这就是你感觉生活越来越沉重的原因。我们每个人都是背着空篓子来到人间的,然而每走一步,就要在这个世界上捡一样东西放进去……”
那人问:“有可以减轻重量的办法吗?”哲人反问:“爱情、家庭、友谊、事业,你愿意把哪一样东西扔到篓子外面呢?”
那人不语。
哲人说:“我们每个人的篓子里装着的,不仅有精心找来的东西,还有责任。当你感到沉重时,你就应该庆幸自己不是总统,不是董事长,因为他们的篓子可比你的大多了,也沉多了。”
寓言者说
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不是孤立的,责任感越强,负担就越重。同样,企业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获得员工的热爱、社会的认可、政府的支持,才能够长久的发展。
人们的岗位虽然各不相同,但是有责任感的人他们都会感受到肩上的负担;没有责任感的人们,无论处在什么样的位置,他们都不会感受到负担。
孔子与隐士
——保持宽松的心态
有一次孔子登临泰山,在山下偶然碰见一位穿着破烂的隐士在弹琴歌唱。孔子好奇地问道:“先生您又老又穷,为什么却能如此快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