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如战场,关系到人的生存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要实现美好的职场人生,你必须深谙职场生存之道。
从学生到职员的转变—初涉职场的角色转换
人的一生会处在不同的社会地位,从事不同的职业(或中心任务),这都要有相应的个人行为模式,即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因此,社会角色就是个人在社会关系体系中处于特定的社会地位,并符合社会要求的一套个人行为模式。
心理学上的角色转换理论认为,在新旧角色的转换过程中,无论是由上级到下级、由领导到子女、由学生到老师、由主人到客人还是由学生到职员,都必然伴随着新旧角色的冲突和强烈的心理不适。
陈昊今年24岁,是北京某高校应届毕业生,毕业前找了一家外贸公司做销售。在学校时,他很少参加社会活动。上班第一天,在去往公司的公交车上,他坐在靠窗的一张椅子上。一会儿,上来了母女二人,母亲30岁左右,小孩大约6岁。由于车上很挤,早没有了座位,陈昊便礼貌地让了座。那位母亲非常感激,连忙道谢:“谢谢您了,同志!”又对小孩说道:“敏,快谢谢叔叔!”小孩望着陈昊说道:“谢谢叔叔!”陈昊不由得发窘:自己才刚刚毕业,年纪轻轻的,怎么就成了“叔叔”了?以前人家都叫哥哥的。
下班后,老板请大家吃饭。在餐桌上,大家都热情地相互应酬,陈昊却有些发愣,他感觉自己的心理年龄真的有些小。
陈昊目前就面临一个尴尬的问题:无法适应强烈的角色冲突,对自己由学生变为职员有些发懵,这就需要调节了。其实,角色冲突是普遍存在的。但可以通过角色协调使得角色冲突尽可能地降至最低限度。协调新旧角色冲突的有效方法是角色学习,即通过观念培养和技能训练,提高角色扮演能力,使角色得以成功转换。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的广大大学生来说,实习就是一个很有效的手段。它不同于“勤工俭学”,它的直接目的不是获得报酬,而是大中专院校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步入职场的一个必要的过渡阶段。
实习可以为同学们提供了解和熟悉工作的机会。只有在实际工作中,他们才能知道工作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自己更适合做什么、哪些知识是有用的、应该对自己的知识结构做哪些补充和调整、如何处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等,这将有助于他们更全面地认识自己和了解职业,并据此科学地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
实习是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借助实习,学生可以初步完成从理想到现实的心理转换和从学生到职员的角色转换。顺利的心理转换可以减轻学生初入职场将要经历的现实冲击,完整的角色转换能为他们将来尽快适应新的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当然,实习只是一个手段,对广大的应届毕业生来说,更重要的是进行心理调整,在工作中尽快完成自己的角色转换。
良好的第一印象是职场的敲门砖—走好职场第一步
毕业生新到一个工作单位,往往是同事关注的焦点,因为其他人对新同事还缺乏足够的了解,即使是已经接触过的人事部门和个别领导,对你的了解和认识多半也是浅层次的。因此同事试图通过观察、接触,更多地了解、认识新来者。在大多数情况下,同事不会直截了当地询问打听,一切都有赖于毕业生的自我表现。那么,毕业生初入职场如何走好第一步呢?
首先是初入职场,要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心理学认为,第一印象所产生的作用称之为首因效应。它主要是获得了对方的长相、表情、姿态、身材、年龄、服装等方面的印象。这种印象虽然是初步的相互了解,但在对人的认知中却起着明显作用。如果上班伊始就给人留下不良的第一印象,很容易在别人心目中形成一种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即所谓的“社会刻板印象”,从而影响以后的发展。
吴静是一家外贸公司的职员,在第一天上班的时候,她早上6点就起床了,挑选了衣柜里最贵、最正式的一套职业装,精神抖擞地出了门。
但是意外很快出现了,人力资源部经理把她领到她所在的外联部后,就没再答理过她,部门里也没有一个人抬头看她一眼。
最后,还是部门经理注意到了她,对她说:“饮水机的水要换了,你给送水公司打个电话吧,还有,麻烦你去帮大家交一下手机话费,最近大家都很忙,没工夫去交。你回来时顺便在楼下的肯德基帮大家买一下午饭吧。”从办公室出来,她很失落,觉得自己像个可有可无的人。
吴静对于自己没有给同事留下好印象而产生自卑感,这是不利于个人以后发展的。吴静应积极调整心态,快乐活泼,努力给别人留下良好的印象。有关专家指出,初入职场,只要做到下面4点,就能给同事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一是主动交流,在同事心目中树立起容易沟通的印象;二是勤学好问,当然不要太过频繁;三是衣着得体,拿不准该穿什么时,就和其他人保持一致;四是少说多听,对工作有充分了解后再发表看法。
其次是初入职场,要保持积极主动的心态,学会自己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心理学认为,工作积极主动会给人一种向上的印象,并且可以感染身边的人,从而获得大多数人的认同。
李洋是某广告公司设计部职员。刚开始上班时,他就感觉到对工作积极主动的重要性,所以经常向同事问一些问题,如“文件在哪里?”“我们部门有多少人?”但是他发现,有些同事对他的态度特别冷淡,领导也总是说:“你自己琢磨琢磨……”后来他干脆少说话、多办事,领导让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可这样似乎也没有得到领导的关爱。
专家指出,初入职场的人,做事缺乏主动肯定不会被领导青睐,但是过于好问也会惹人烦。企业和学校有很大的不同,在学校,老师的工作就是传道授业解惑,所以学生可以“缠住”老师不放;但是在公司,很多问题都需要在工作中边做边学。职场中,人们总讲究一个悟性,就是说,很多事需要自己观察,自己体会,因为别人都有自己的工作,不可能总是充当你的老师。
再次是要尽快摒弃“恋旧”心理,保持平常心。
张鸿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成功地应聘了一家公司的经理助理职位。他很珍惜这个机会,对工作很有激情。但时间不长,他发现,他稍稍做出点成绩,大家就会用异样的态度对待他,甚至在背后对他指指戳戳。他现在很灰心,经常怀念在学校的时光,那时大家不会钩心斗角,也没有形形色色的眼神。
职场不同于学校,是一个复杂的场所,在这里有着各种利害关系的冲突。你不行,易受气甚至被淘汰;你行,有可能遭嫉恨和排斥。这种现象很正常,关键是自己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不为他人的喜怒而刻意改变自己。在困难面前,更不要产生各种类型的“恋旧”心理,使自己消沉。其实,要想在职场中自立,靠的不仅仅是知识能力,更要有良好的职场心理素质,在面对各种烦恼时,要能理智地分析作为一个新人应正视的问题。
在就业形势严峻的状态下,让用人单位对大学生放宽要求,显然不太可能。而实习则是一条很好的就业途径,它把就业与培训结合起来,使毕业生不但能学到技能,还能学到先进的企业文化理念和管理方法,加强了学员品质、团队、服务意识的教育,适时调整了年轻求职者茫然、盲目、忙乱的心态,帮助他们正确进行职业定位,提高就业竞争力。要走好职场第一步,不妨从参加青年见习开始。
情绪会像病毒一样传播—防止办公室“情绪污染”
一位女医生购围巾,让年轻女售货员转身拿了几次货,女售货员不耐烦地说:“你是来买围巾还是来欣赏围巾的?”女医生的购物热情一下子降到冰点,随后带着一肚子怒气上班,摆着一脸的怒容为病人看病,一位病人拿起她刚开的处方对她说:“医生,这种药很难吃,是否能换一种?” 女医生怒气未消,道:“你是治病还是来品尝药味的?”病人哑然。这位病人是银行职员,坐在收银柜台上越想越气,她对顾客的脸色、语气、服务态度可想而知。
人在外面易受坏情绪的传染,带着满肚子闷气,绷着脸上班,摔摔打打,看什么都不顺眼,立刻便将坏情绪传染给了公司的其他人,整天甚至连续几天都不得安宁。这就像一个圆圈,以最先情绪不佳者为中心,向四周荡漾开去,这就是常被人们忽视的“情绪污染”。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踢猫效应”:老板骂了员工小王;小王很生气,回家跟妻子吵了一架;妻子觉得窝火,正好儿子回家晚了,“啪”给了儿子一耳光;儿子捂着脸,看见自家的猫就给它狠狠一脚;那猫冲到外面街上,正遇上街上的一辆车,司机为了避让猫,却把旁边的一个小孩给压死了。可见,坏情绪是可以传染的。
用心理学家的话说:情绪“病毒”就像瘟疫一样从这个人身上传播到另一个人身上,一传十、十传百,其传播速度有时要比有形的病毒和细菌的传播还要快。被传染者常常一触即发,越来越严重,有时还会在传染者身上潜伏下来,到一定的时期重新爆发。这种坏情绪污染给人造成的身心损害,绝不亚于病毒和细菌引起的疾病危害。
在生活中,你是否也在情绪污染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呢?在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种种不适应和危机,如失恋、离婚、亲人逝去、生病、经济实力、住房问题等,也会带到工作中来。并且,同在一个环境中,恶劣情绪会像病毒一样在众人之间传播。试想:你本来心旷神怡,但迎面遇到的不断是呆板的“扑克脸”或者阴沉的“包公脸”,或者莫名其妙地几句冷言恶语冲你而来,或者不留神浅色的衣服上蹭了一片油污……你的兴奋度一定会大打折扣吧?!
正如电脑病毒会影响机器正常运行,细菌病毒会使人身体不适,办公室内如果存在“情绪污染”,它会涣散人们工作的积极性,乃至影响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因此,十分有必要加以重视,不断提高办公室心理卫生水平。
1创造一个舒适、健康、富有人性的工作环境。要关注噪声、光线、舒适、整洁、装饰等方面,给员工提供一个赏心悦目、不受打扰的工作空间,还要确保员工拥有做好工作的良好的工具、设备。如及时更新陈旧的电脑、复印机、传真机等。这将有利于达到员工与工作环境相适应,提高员工的安全感和舒适感,减轻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