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要消除员工心中所存的抱怨。有时候由于信息传递的效率和理解的偏差,员工在工作和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和产生情绪,对公司以及领导层蒙生反感,进而影响工作士气。这种时候,体恤员工需要,进行及时、有效、真诚的沟通交流是至关重要的。
3工作之余,组织一些文娱体育活动。比如,去郊外旅游,大自然的美景有助于放松紧张,陶冶情操;举行一些户外营的活动,例如高空横梁、射枪、攀柱等,有助于员工心理释放,让他们勇于接受挑战,激发内在潜能,增强团队协作精神和员工间及上下级之间的相互理解。
4从企业文化氛围上鼓励并帮助员工提高心理保健能力。为员工订有关保持心理保健的期刊、杂志,让员工免费阅读;定期邀请专家作讲座、报告;等,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员工掌握科学的调节和控制情绪的基本技巧;建立心理宣泄室和员工心理档案,并定期组织“心检”,做到有问题及时消除,防患于未然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才寻求解决的办法。
你的情绪是你自己的,由你自己来控制,只要你努力了,快乐的情绪就不难得到。排除忧愁,化解哀怨,努力去改变自己对事情的看法,事事多往好的一面想,你会发现自己的情绪一天天在改变,心情在一天天变好。只要你去做了,就能收到效果。
恐惧上班,害怕工作的背后—警惕上班恐惧症
吴洁是一名金融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前一段时间按照父母的意愿进了一家银行工作,待遇还不错。由于是新人,她一开始被安排到柜台点钱,“工作日复一日,太枯燥了!”作为一名时髦女孩,吴洁心底更向往光鲜亮丽的职业。于是,在银行工作还不到半个月,吴洁就辞去了这个比较稳定的“金饭碗”,跳槽到一家公关公司。
但是进了公关公司,吴洁依然只能从基层做起,她被安排去处理一些繁杂的琐事,打字复印、接待、端茶倒水,新工作的“美丽光环”渐渐从吴洁的心中褪去了,随之而来的是像第一份工作那样的焦虑和烦躁。终于,吴洁又无法坚持上班了,不到两个星期,她再次放弃工作。
在辞去了第二份工作之后,吴洁对自己是否能正常工作产生了怀疑。“无论什么工作都那么枯燥乏味,都提不起我半点兴趣。”现在,吴洁一提到“上班”就充满恐惧,也没信心继续找下一份工作。
据了解,在刚毕业的大学生中,这种恐惧上班、害怕工作的并非个别现象,从全国各高校的BBS上每天都可以浏览到大量关于“工作恐惧症”的帖子。
一位发帖者说:“上班时就想到什么时候辞职;还没做,就打算做完试用期就辞职;一上班就想还是在家舒服,何必要死要活找工作?”这个帖子有100多条回帖,有的回复:“一上班就神经衰弱,连晚上睡觉都会梦到工作中的点滴小事,每天都如同煎熬一般,惶惶不可终日。”
每年5~9月份,几乎每天都有应届大学毕业生因为害怕工作而导致心理问题,到心理咨询中心就诊。
对于毕业生的“上班恐惧症”现象,有关专家分析认为,这类同学往往过于重视自己的兴趣爱好,他们总是想到“我想做什么”和“我喜欢做什么”,却很少考虑“公司需要我做什么”和“这份工作本身要求我做什么”。正是这种认知上的差异,才使这些毕业生在工作中常感到无法实现自我价值,进而开始怀疑工作本身的价值,所以恐惧上班或频繁跳槽。
小舟是去年工科毕业的大学生,被分到工厂工作。他的专业知识比较过硬,自认为可以搞好工厂的管理,同时胜任新产品的研制开发。然而,工厂的主管根据整个大环境和形势,不让他冒险,加上很多客观原因,使小舟的理想无法实现。于是,他和工厂主管的矛盾越来越深,最后不得不离开工厂。
还有一个男生也是去年毕业,然而就在这一年之间,他却不断跳槽,换了十几个单位。问他为什么,他说:“我怎么看他们都觉得不顺眼,他们是错的,又不听我的。”
广东省精神卫生研究所的医师认为,出现“上班恐惧症”的学生,多是性格比较内向、平时与社会接触较少、心理素质存在缺陷、在人际交往上存在一定问题的人。同时,他们又比较聪明,考虑问题比较周到,毕业后思想的松弛让他们胡思乱想,从而影响到了心理健康。如不及时疏导、治疗,必将对工作后的各种表现产生影响,有的甚至可能会丧失很多好的工作机会。对于工作一年的大学生,最常见的问题是适应不良。像小舟最后变得十分偏执,这已经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心理障碍了。频繁换单位的那个同学,则属于思维逻辑出现了问题。
据了解,90%以上的同学对自己期望值过高,往往因为达不到目标而变得十分失落,要么就是极度缺乏自信,担心自己无法胜任目前的工作。这些人到了单位往往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团队合作工作机制。
那么,如何克服“上班恐惧症”,早日走上正常的工作生活呢?
第一,调整认知。每个人都不可能老是停留在学生时代,最终都要工作,每天忧心忡忡,无法改变任何事情。与其消极痛苦,不如积极适应。
第二,学习与人交往。体会交往的乐趣。交往并不可怕,是可以学习的。同时不要把注意力都放在对上班的担忧上,想象一下上班后,可能获得的成功和喜悦,帮助自己克服恐惧。
第三,求助。通常自己是无法克服恐惧的,总是试图回避。所以不要放弃自己的最后一个权利,求助于专业人士,比如职业指导专家、心理咨询师等,他们会从职业的角度出发,给你科学的指导,而且你不用担心,他们绝对会理解和尊重你。
长假之后为何萎靡不振—摆脱假期综合征
春节长假眨眼就过去了,初八早上,在某单位工作的小陈上班后,就觉得烦躁不安。看看同事,也都是一副萎靡不振的样子。小王大声嚷着:“我老觉得还在过年,心想收都收不回。”小陈附和说:“我也是,头昏脑涨,心不在焉的,这种状态怎么工作啊?”小李嬉笑着对主任说:“就是,这一上班就感觉有点憋闷,老提不起精神。要不,主任开开恩,今天我们就不必像平时那样严肃吧?”
这样的场景,在长假结束后,出现在了很多单位。其实,这就是“假期综合征”。
假期综合征是指长假期间因饮食不节、娱乐过度、起居失序而导致的一种身心疾病,表现为孤独、焦虑、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或暴饮暴食、睡眠颠倒等。
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假期综合征”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长假期间,一些人往往肆意放纵,不太注意自己的身体,其中包括喝酒过多坏了肠胃、搓麻将时间过久导致“暂短性行走神经消失”、看电视过频患上“视屏终端征”、饮食过杂拉肚子,等等。这些导致了不少人上班以后,变得精神萎靡,存在体虚、疲倦、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力下降、坐卧不宁、失眠、健忘、手足无措、易激动等“第三状态”,此时若不加以重视,及时采取保健措施,疾病会骤然降临。
如何尽快消除“假期综合征”的负面影响,恢复良好的身心状态以应对工作呢?最重要的是要抓紧时间收心,尽量减少应酬,把自己调整到工作状态上。其次是补充睡眠,把生物钟调整过来。再次是合理饮食,避免摄入咖啡因和吸烟,避免酒精,多吃新鲜绿叶蔬菜、水果,多喝绿茶。
下面介绍几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助你摆脱“假期综合征”:
1睡前泡脚
睡眠是驱除疲劳的重要手段。许多人认为自己平时睡得不够,于是在假期蒙头大睡,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正确的做法是晚上提前一两个小时入睡,早晨坚持在同一时间起床,起床后可散散步、做做操,给身体一个缓冲期,以尽快恢复体力。
为保证睡眠质量,可以在睡前洗个澡,或用热水泡脚。洗澡的水温40℃左右,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洗15至20分钟即可。泡脚的水温可略高一些,以感觉到微烫为宜,泡脚可使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睡眠时可以将脚稍垫高些,以利于下肢血液循环,促进疲劳的消除。
2食物调理肠胃、恢复体力
一些人长假中访亲会友,饮食多以荤腥为主,每日鸡鸭鱼肉不断,肠胃经常处于超负荷运作状态。假期过后最好能吃几天素食,每次只吃七分饱,同时保持稳定、规律的作息时间。最好能多喝茶,多吃水果,多吃点清淡的东西,如新鲜的绿叶蔬菜、稀饭、面条汤、疙瘩汤、咸菜等,有助于已经“不堪重负”的胃肠道的休息调整。
对于那些外出旅游、整天东奔西跑、体能消耗过大的人们来说,应该通过饮食迅速补充营养、消除疲劳。
(1)热茶:茶中含有咖啡因,它能增强呼吸的频率和深度,促进肾上腺素的分泌而达到抗疲劳的目的,咖啡、巧克力也有类似作用。
(2)高蛋白:人体热量消耗太大也会感到疲劳,故应多吃富含蛋白质的豆腐、牛奶、猪牛肉、鱼、蛋等。
(3)维生素:维生素B1、B2和C有助于把人体内积存的代谢产物尽快处理掉,故食用富含维生素B1、B2和C的食物,能消除疲劳。
(4)活性水或纯净水:水中含有大量的氧气,能快速缓解机体的疲劳感。
(5)碱性食物:多食碱性食物如新鲜蔬菜、瓜果、豆制品、乳类和含有丰富蛋白质与维生素的动物肝脏等。这些食物经过人体消化吸收后,可以迅速地使血液酸度降低,中和平衡达到弱碱性,消除疲劳。
(6)矿物质:特别是盐和钙的补充,它们能促使酸碱度平衡和渗透压恢复稳定,缓和肌肉疲劳,可以多吃海带、紫菜、牛奶、猪肝等食物,以得到铁质、矿物质的补充。
3适当运动放松身体
假期当中有人玩得太疯导致疲惫不堪,而另一些人歇得太久以致精神懈怠,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比如散步、做操、跳绳、打太极拳等,都可以给身体一个缓冲,有效地解除疲劳、恢复精力,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由于锻炼后容易入睡,使大脑能够得到完全的休息,对整个身体也是最好的放松办法。
从完全放松的休假到紧张忙碌的工作,必然存在一个转换的过程,调整应该做到循序渐进。节后上班头几天,工作不宜太紧张,以免因节奏的突然变化而导致神经衰弱。可以通过聆听轻音乐、读书阅报等方式调整身心,以便尽快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为何精英英年早逝的悲剧频频上演—提防精英综合征
2005年8月18日,著名小品表演艺术家高秀敏在家中去世,死因为突发性心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