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30天精通心理学全集
302000000009

第9章 意识和注意—觉知周围世界的变化 (3)

一定程度上预示未来

古人认为,梦能预示凶吉,能在事情发生前给人们暗示,我国古代已有大量的文字记载梦的预示作用。

至今也有很多人相信,梦会给我们带来某种暗示,事后还会经常得到验证。我们必须会解释这些暗示的意义,才可以知道梦报的是什么消息。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有用梦卜吉凶的记载。历代史书中,都有梦预言吉凶的记录。例如,《晋书》载,曹操曾梦见三匹马在同一个槽里吃食。曹操认为这预示着司马懿、司马师和司马昭(三马)父子将纂曹(槽)氏天下,所以警告曹丕留意三马。

曾经有一个年轻学生,许多晚上连续做噩梦,梦见自己被一条大蟒蛇缠住了,不能动弹。后来,他病倒了,便去找医生诊断,但是那位医生怎么也看不出这位年轻的学生究竟有什么毛病。不过,大约一年以后,这个年轻人真的在椎骨部分,长了一个恶性瘤,几乎弄得他全身瘫痪。还有一个例子是,一个妇人一再梦见自己被埋在泥土里,呼吸困难。两个月后经过诊断,证明她患上了结核病。由此可见,梦还能预示疾病。

这是因为人在生病的时候,出于生命的本能,往往有一些征兆给人以暗示,但是往往被人们所忽略。因为这些预兆不明显,有时是在梦里。

有科学家指出,如果连续不断地做同一个噩梦,就有可能是一种预告,要引起人们的注意。

被“忽悠”瘸了的范伟—心理暗示

美国某大学心理系的一堂课上,一位教授向学生们介绍了一位来宾—“比尔博士”,说他是世界闻名的化学家。比尔博士从皮包中拿出一个装着液体的玻璃瓶,说:“这是我正在研究的一种物质,它的挥发性很强,当我拨出瓶塞,它马上会挥发出来。但它完全无害,气味很小。当你们闻到气味,请立刻举手示意。”

说完话,博士拿出一个秒表,并拔开瓶塞。一会儿工夫,只见学生们从第一排到最后一排都依次举起了手。但是后来,心理学教授告诉学生:比尔博士只是本校的一位老师化装的,而那个瓶子里装的物质只不过是蒸馏水。

心理系的学生之所以“睁着眼睛说瞎话”,是因为受到了比尔博士的暗示。他暗示瓶子里装的是一种他正在研究的物质,气味很小,所以学生们就相信了,并且似乎闻到了那种特殊物质的气味。

心理暗示现象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暗示每天都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比如,你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一道新菜上来,尝一尝并没有觉得有什么特殊滋味,等主人详细介绍之后,你才渐渐体会到菜的新奇和特殊来。

再比如,有一天同事突然说:“你的脸色不太好,是不是病了?”这句不经意的话你起初还不太注意,但是,不知不觉地,你真的会觉得头重脚轻,浑身隐隐作痛,似乎自己真的病了似的。最后,因为太担心,你到医院做了一番检查,当权威的医生向你宣布“没病”之后,你顿时觉得浑身轻松、充满活力,病态一扫而光。这些现象初看起来似乎不可思议,其实,这都是心理暗示在起作用。

2004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赵本山、范伟等人演出的小品《卖拐》令人捧腹不已,其寓意主要是讽刺那些坑人的奸商。而最让人啼笑皆非的是范伟饰演的那位买拐者,他在卖拐者逐步的心理暗示下,产生错觉,认为自己的腿有毛病,最后买下了那副拐。人们笑他愚得可悲、愚得可怜,就像人们常说的:“让人卖了,还替人家点钱呢!”但这样的愚者,是否“纯属虚构”?事实上,在商家的虚假宣传中,上当受骗者甚多。上当者是不是都很愚蠢、智商都很低呢?也不尽然,不少人在各方面还是蛮精明的,但在心理暗示的作用下也常有“马失前蹄”的时候。

暗示指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中接受了这种信息,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化、最典型的条件反射。

暗示分自暗示与他暗示两种。自暗示是指自己使某种观念影响自己,对自己的心理施加某种影响,使情绪与意志发生作用。例如,有人早上起床照镜子时发现自己的脸色不太好看,并且觉得上眼睑浮肿,恰巧昨晚睡眠又不好,这时马上就产生不快的感觉,顿疑自己是否得了肾病,继而觉得自己全身无力、腰痛,于是觉得自己不能上班了,甚至到医院就医。这就是对健康不利的消极自我暗示作用。而有的人则不是这样,当在镜子里看到自己脸色不好,由于睡眠不好而精神有些不振、眼圈发黑时,马上用理智控制自己的紧张情绪,并且暗示自己:到户外活动活动,做做操,练练太极拳,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就会好的,于是精神振作起来,高高兴兴去工作了。这种积极的自我暗示,有利于身心健康。

他暗示,是指个体与他人交往中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别人对自己的情绪和意志发生作用。如三国时期魏国曹操的部队在行军路上,由于天气炎热,士兵都口干舌燥,曹操见此情景,大声对士兵说:“前面有梅林。”士兵一听精神大振,并且立刻口生唾液。这是曹操巧妙地运用了“望梅止渴”的暗示,来鼓舞士气。

那么,人为什么会不自觉地接受各种暗示呢?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对一个人进行决策和判断的心理过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人的判断和决策过程,是由人格中的“自我”部分,在综合了个人需要和环境限制之后做出的。这样的决定和判断,我们称其为“主见”。一个“自我”比较发达、健康的人,通常就是我们所说的“有主见”、“有自我”的人。

但是,人不是神,没有万能的自我、更没有完美的自我,因而“自我”并不是任何时候都是对的,也并不总是“有主见”的。“自我”的不完美,以及“自我”的部分缺陷,就给外来影响留出了空间,给别人的暗示提供了机会。

我们发现,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与暗示。这种对于自主判断的部分放弃,是有一定适应意义的,这可以使人们能够接受智者的指导,作为不完善的“自我”的补充。这是暗示作用的积极面,这种积极作用的前提,就是一个人必须有充足的自我和一定的主见,暗示作用应该只是作为“自我”和“主见”的补充和辅助。积极暗示对于被暗示者的作用,就像是画龙点睛。比如,一名运动员的成绩已经非常接近世界纪录了,这时候,他非常敬佩的恩师在旁边轻轻暗示:“你能行,你一定能得第一!”正是这一暗示,激发了他全部的潜能,使他在比赛中真的得了第一。这样的积极暗示,起到的就是画龙点睛的作用。

心理暗示也有非常消极的方面,那就是容易受人操纵、控制,成为别人或异端邪说的受害者。比如,个别“法轮功”的痴迷者,不惜舍弃自己的生命去做李洪志的牺牲品,临死还感激李洪志为他们指出“圆满”的上天之路。这就是消极心理暗示的不良后果。

舒舒服服地“睡”吧—催眠

催眠是人接受适当的暗示(如身心放松、单调刺激、集中注意、意境想像等)后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大脑皮层及皮层下组织的活动状态;在这种活动状态下,人的自主判断、自主意愿活动减弱,对外界的感觉、知觉产生收敛性指向,并使心理对生理的控制力量发挥到最高水平。以一定程序实施暗示,使接受暗示者进入

催眠状态的方法就称为催眠术。

早在18世纪,奥地利医生麦斯麦就曾用过“动物磁”(animalmagnetism)治疗癔病病人,收到了明显的效果。麦斯麦本人相信星相学,认为星球的引力与人体的健康有密切关系,可以对人体内的液体或固体微粒产生影响,麦斯麦称这种影响为“动物磁”。治疗家可以将这种“动物磁”传给病人,从而减轻病人的症状。他用的方法就是早期的催眠术。

催眠开始于一种暗示感应,它是改变意识控制水平的一组最初的活动。借助它,能使受暗示者对外部的注意力分散减到最小,并只集中在暗示的刺激上,相信自己正进入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这里,暗示感应包括想象特定的经验,或对事件的反应进行视觉化。重复地进行这种暗示感应活动,会使感应程序暂时固定下来,就像个人生活习惯一样,使受暗示者很快进入催眠状态。典型的暗示感应程序会使人进入深度放松状态。例如,催眠表演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实际上不在于催眠师的力量,而在于被催眠者的可暗示性。个体之间存在可暗示性上的差异,从根本没有反应到完全有反应。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不是经常有这样的事发生呢?当我们聚精会神地看一部电视剧时,会不知不觉地沉浸于剧中情节,心情随主人公的悲欢离合而时喜时悲;有时清晨来到办公室,本来精神飒爽、心情愉悦,过了一会儿却变得烦躁不安;到商场逛街购物,回家一看,有很多东西都是可有可无的,连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买了这么多没用的东西浪费了很多钱……我们对这些现象无不感到莫名其妙。然而,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是人们受到暗示作用的结果。

以商场购物行为为例,人们之所以发生非理性购物行为,实际上是受环境信息的心理暗示,即环境信息对人“暗示”的结果。人们在接触环境信息,如看电视广告,虽然注意力不集中,但在无意中,电视中的广告信息会悄悄地进入人的潜意识。这些信息反复重播,即在人的潜意识中积淀下来。当人们购物时,人的意识就受到积累在潜意识中广告信息的影响,并左右其购买倾向。当你对多个品牌的东西拿不定主意时,多半会选择那个已经进入潜意识中的品牌。所以我们就买了那些不该买的东西。

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被某些东西连续、反复地刺激,尤其是言语的诱导,会使你从平常的意识状态转移到另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而在这种特殊的意识状态下,将比平常更容易接受暗示。应该强调的是,催眠不是使人沉睡,而是催眠师运用心理暗示的方法在被催眠者头脑中唤起的一种特殊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