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30天精通心理学全集
302000000010

第10章 意识和注意—觉知周围世界的变化 (4)

也有人认为,催眠状态犹如聚精会神做某件事的情景。正如哈佛医学院催眠专家弗雷德·弗兰克所说,催眠术只是将人们分散在各处的精力和思想聚集起来,这并不是处于昏迷状态,也不是处于睡眠状态,而只是像当你聚精会神地沉浸在一项工作中或阅读一本小说时,几乎难以听见别人对你所说的话一样。

催眠过程一般采取这样的步骤:首先,让被催眠的人处于安静舒适的状态,外界的干扰减少到最小;然后催眠师要求被试者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些特定的事情上,如想象中的风景、表的嘀嗒声等,催眠师用平和的语言引导或暗示被试者的感受和体验,如“放松”、“你现在感觉非常舒适”等;这样被试者就慢慢进入完全放松的状态,这时候被试者会顺从和接受催眠者的指示去做一些动作或事情,并相信催眠者的描述是真实的。

据统计,大约有10%的人容易接受催眠,接受催眠后,一般会出现丰富的想象力,经常做白日梦,易沉浸于眼前事物等,催眠之所以能让催眠者无条件顺从,是因为催眠本身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在这里意识本身的执行功能超过了其他方面自动地执行了催眠师的指示,没有以个体的正常认知系统作中介。

现在催眠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心理治疗、医学、犯罪侦破和运动等方面。在心理治疗方面,催眠曾用于治疗酗酒、梦游症、自杀倾向、过量饮食、吸烟等。但是除非病人的意志很薄弱,催眠一般不会立即获得明显的效果。如能配合其他的心理治疗,催眠的效果更好。

为什么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注意

现在请你花一点时间来寻找你周围环境中不在你知觉里的几件东西,你是否注意到了墙上的一个点?你是否注意到了闹钟的滴答声?如果你开始仔细地观察你的周围,你会发现在你的周围有很多东西可以成为你注意的焦点。

注意是和意识紧密相连的一个概念,但又不同于意识。简单地说,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当一个人在学习或工作的时候,他们的心理活动或意识总是指向和集中在某一对象上。例如,上课时,你正在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尽管这时有一只小鸟落在了你身边的窗台上,你也没一觉察到。这时你的心理活动集中在老师讲课的内容上,无暇顾及其他事情。同时,注意的对象又是在变化的,而且在大多数时候,人们可以有意识地控制这种变化。

注意有两个特点:指向性与集中性。

注意的指向性是指人在每一个瞬间,他的心理活动或意识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另一些对象。指向性不同,人们从外界接受的信息也不同。

当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指向某个对象的时候,它们会在这个对象上集中起来,即全神贯注起来,这就是注意的集中性。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在一定方向上活动的强度或紧张度。心理活动或意识的强度越大,紧张度越高,注意也就越集中。

人在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时,注意指向的范围就会缩小。这时,他就会对自己周围的一切“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注意到指向性合集中性是密不可分的。

注意可以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例如当我们正在开会的时候,突然有人从会议室外面闯了进来,这时大家不约而同地把视线朝向他,并且不由自主地引起了对他的注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要注意的东西没有任何准备,也没有明确的认识任务。注意的引起与维持不是依靠意志的努力,而是取决于刺激物本身的性质。在这个意义上,无意注意是一种消极被动的注意。在这种注意活动中,人们的积极性水平较低。

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当我们学习的时候,由于认识到学习的意义,我们便自觉、自动地将心理过程集中指向学习的内容,积极选择学习内容提供的各种信息。当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或者周围环境有干扰时,我们会通过意志努力,使注意力放在要学习的东西上。这种注意就是有意注意。它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形式。

有意后注意是注意到一种特殊形式。从特征上讲,它同时具有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某些特征。例如,它和自觉的目的、任务联系在一起,在这方面,它类似于有意注意,但是它不需要意志的努力,在这方面,它又与无意注意类似。有意后注意是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意后注意既服从于当前活动的目的与任务,又能节省意志的努力,因而对完成长期、持续的任务特别有利。

小王是一家公司的会计,这是她所喜欢的工作,她一直想找个既稳定又有技术性的工作,会计无疑是佳选。通过朋友介绍,小王顺利进入了一家水处理设备公司担任会计职务,当老板交给她任务的时候,由于对会计工作充满了热情,所以她总是非常勤快。但时间一久,她对会计工作逐渐失去了兴趣,整天与繁琐的数字打交道,甚至一看到数字就恶心。小王不得不辞职,重新考虑自己的职业规划!

小王的困境就在于她犯了一个错误,她没有利用好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对于会计工作,她应该有一个长期的打算,而不是凭一时热情,看自己究竟合不合适,如果觉得自己合适,就应该靠意志力坚持下去,运用有意注意。如果感到实在繁琐难耐,就应该好好休息,调整心态,重新回到无意注意的心态中来,一般而言,无意注意维持的时间较短,而有意注意维持的时间较长。

你能一手画方一手画圆吗—注意分配

小时候老师就同我们讲过,做事需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但不少人却喜欢一边工作,一边听音乐。

“一边工作一边听音乐”行吗?一脑真的可以两用?不是有高超的棋手可以同时和几个对手下棋吗?一脑怎么不能两用,甚至几用都可以!确实有人认为,一边听音乐,一边工作,效果也不错,至少并无大碍。

但也有相反的例子。南北朝时刘勰曾巧妙地设计了一个实验,他让一个人左手握笔画一个正方形,右手画一个圆形,结果那人圆没有画成,方也没有画成。画圆形和画正方形对常人而言并不困难,但是让你左右手同时进行,就立刻脑钝手拙。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一个人同时完成两种活动,同时思考两件事,同时注意两个事物的细节部分,或同时进行两种比较复杂的劳动,是非常困难的。比如,我们不能又看书又看电视;在解数学题时不能同时写作文;司机开车时不能回头与乘客聊天;士兵在瞄靶射击时不能观赏四周的景致……

严格地说,一个人同时思考两件事,同时注意两个事物的细节部分,同时进行两种较复杂的动作,都是不可能的。如果有人硬要尝试的话,那么他必定得放慢速度,甚至可能出错。

有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要求被试者观察天平,判断天平一端物体的重量,同时又要看显示器上出现的3~6条短线,判别有几条。这两项工作,分开进行的成绩全对者100%;两项同时进行时,都做对的只有12%,做对一项的占60%,两项都错的为28%。可见,注意分配并不是轻易做得到的。但是,生活中也确有“一心多用”的事例。

《三国演义》里的庞统,曾担任一个县的县令,他嫌官职太小,整天喝酒睡觉,不办公事。一次,张飞来视察,怒斥他为官不出力。庞统立刻唤差人把所有原告和被告带到堂下,眼看堂下,耳听原被告的申诉、辩解,手写判文,口中发落,不到半日即将百余日累积的案子断得一清二楚,令张飞目瞪口呆。庞统这种惊人的本领就属“一心多用”。高超的棋手可以同时与几个对手下棋也是如此。

大革命时期的法国皇帝拿破仑在草拟《法典》时,口述民法、刑法、商法等法律条文,必须要有十二、三个速记员才可记录下他的口述内容。

上述这些事例都涉及了心理学上关于注意分配的问题。注意的分配是指人在进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活动要求人们分配自己的注意。例如司机开车时既要驾驶车辆,又需要留意车前的行人;教师在课堂讲课,既要讲授,又要板书,还要观察学生听课的情况,等等。就是在我们平日骑自行车的时候,眼睛始终要注视前方及左右两边的情况,脚要蹬踏板,手还要控制车闸,这也是一个典型的注意分配的例子。

注意的分配对人的实践活动是十分重要的。复杂的工作都要求人们的注意分配,尤其是操作工人、司机、球类运动员、飞行员、教师、乐队指挥等,他们工作时注意的分配都十分重要。

注意的分配之所以可能,从生理上来看,是因为大脑皮层上占主导地位的区域兴奋时,某些其他区域只有局部的抑制。因此,这些区域就能够控制一些同时进行的动作。如果动作是习惯的和自动化的,那么,当同它相应的大脑皮层区域处于局部抑制状态的时候,进行这些动作的可能性就大些。由此可知,注意的分配是有条件的,它是人们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经过长期锻炼形成的。

首先,同时并进的两种活动必须有一种是熟练的。由于人们对熟练的活动不需要更多的注意,因此,可以把注意的中心集中在比较生疏的活动上,即同时达到的信号不能超出人脑的加工容量。这样,人就能对两者都做出反应,使注意的分配成为可能。

其次,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的关系也很重要。如果它们之间毫无联系,则同时进行就很困难。学生一边坐着听课,一边拿弹弓打鸟雀就根本无法做到。但如果它们之间已经形成了某种反应系统,同时进行这些活动就比较容易。例如,一边弹吉他一边唱歌,载歌载舞,把弹和唱、歌和舞形成系统,就有利于注意的分配。

有些人不善于分配注意,习惯于把自己的注意固定在一个方面,如有的人一边走路一边看书常常会撞到树或电线杆什么的。而另一些人则不能稳定自己的有意注意,总是不断地转移。如有的学生上课时不专心,容易分神,人坐在教室中听课,眼睛却老是被课堂外的景物吸引,以至于影响了听课效率。

因此,注意的分配是因人而异的,同时也与他对活动的熟练度有关。我们在做一些重要的工作时,最好不要分散注意力,只有高度集中、稳定的注意,才能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