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你一定要知道的经济常识全集
3070900000007

第7章 与居民口袋和福利休戚相关的经济学(2)

陈老师家现在的房子是学校提供的,所以没有住房开销。每月吃饭需要支出1000元,购书和订阅杂志报刊共支出600元,唱片购买100元,看电影200元。妻子的美容开销是800元。去体育馆健身每月平均100元。夫妻俩还一起办了一张游泳卡每月100元。每周打两次网球消费300元。孩子的玩具支出300元。孩子上幼儿园开销1000元。

这样看来,陈老师一个月的消费是4500元,再加上临时支出的消费,每月总消费额在5000元左右。吃饭只花掉了这些消费开支中的1000元,只占总消费额的20%。而教育和健身休闲方面的消费则占绝大多数。

所谓“民以食为天”,“吃”是人类获得生存的首要条件,但是当这一层次获得满足后,消费方向就会转向。因此食品支出所占的消费比例从某一个方面反映了生活水平的高低。这样的支出在陈老师家庭消费中占很低的比例,这也说明陈老师的生活水平较高。这个食品在总消费中所占的比例就是恩格尔系数。

德国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恩格尔提出的恩格尔系数,用来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高低。这个计算方法表明随着居民收入增加,耗费在食品上的支出就会减少,二者成一个反比例关系,系数数值越小,食品上的支出越少,生活水平则越高。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这样的标准:恩格尔系数超过59%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恩格尔系数的提出,得到西方经济学界的广泛接受和确认。在我国,恩格尔系数也较早地被应用在统计工作中。通常各地的城乡住户计算恩格尔系数是采用调查资料的方法。如调查显示:2006年,北京市恩格尔系数为30.8%,比上年同期下降1%,相对于1978年则下降了27.9%。然而这个数据与恩格尔的“富裕系数标准”30%还差0.8个百分点。但是恩格尔系数一路走低,却表明北京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的提高,正在通往富裕的路上。

应该注意的是,恩格尔系数这个衡量指标并非万能,它也有失灵的时候。例如在贫穷地区,“勒紧腰带过日子”是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这种习惯也会降低恩格尔系数,但此时人们的生活水平并未提高。大家都知道,家庭总支出规模基本不变的大前提下,由于学费、医药费、水电费、燃气费等刚性费用的急剧增加,对于一个收入恒定的家庭来说,一个现实的选择就出现了,那就是压缩食品支出。

这种情况在西部落后的地区尤其普遍,“省吃俭用”成为老百姓的通常选择,而这种选择完全是为了应付急速增长的学费、医药费和房费等刚性开支。

另外,恩格尔系数也受到不同地区的消费习惯的影响。“吃在广东,穿在上海”,便是对这两地消费习惯的高度概括。恩格尔系数在广东较高,但是这与当地的消费习惯有关系,而恩格尔系数恰恰忽略了这样的差异。

因此,在我国就要考虑到这样的不可比因素,如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消费品价格比价不同以及社会经济制度所产生的特殊因素。对于这些应考虑的因素不可比问题,恩格尔系数在分析和比较时应作相应的剔除。

基尼系数:穷人与富人的差距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的名句恰恰是对贫富差距最典型的描写。绝对平均的社会也是不正常的,因为在现有的市场经济社会中,普遍存在竞争,优胜劣汰,物竞天择,这个经济规律是不可抗拒的,竞争造成了差距,先进和落后,使得富有和贫穷差距进一步加大。

这种贫穷和富有的差距致使市场形成了一种无穷的动力,不断促使贫穷者向富裕的方向靠拢,小富者向着大富者拼搏,大富者向着巨富者奋斗,生生不息,永无止境。但是对于一个社会而言,贫富差距也不宜过大,过大就失去了安全保证。

所以,一个国家的贫富差距也是被广泛关注的,继而出现了很多个评价贫富差距的指标和参数,其中最著名的一个就是基尼系数。

1912年,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提出了基尼系数,该系数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在国际上用来综合评定居民内部收入分差状况的重要分析指标。收入分配越平均,基尼系数越小,反之,收入分配越不平均,基尼系数就越大。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贫富差距警戒线,一旦基尼系数大于警戒线的数值,就很容易出现社会的动荡。

其经济意义是:在居民全部收入中,进行不平均分配的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基尼系数最大值为“1”,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即100%的收入被一个单位的人全部占有了;基尼系数最小值为“0”,表示居民之间收入分配绝对平均,毫无差异。但这两种情况只是理论上的情况,在实际中通常不会出现。因此,基尼系数的实际数值是介于0和1之间。

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

基尼系数若低于0.2,则收入绝对平均;若介于0.2和0.3之间,则收入比较平均;若介于0.3和0.4之间,则收入相对合理;若介于0.4和0.5之间,则收入差距较大;若高于0.6,则收入差距悬殊。

现在,国际上有很多用来反映和分析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指标和方法。基尼系数由于给出了数量界限,直接地反映出监测居民与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从而预报、预警以防止居民之间出现贫富两极分化,所以被世界各国认同和采用。

目前,我国贫富差距的逐渐拉大,使得人们热议的话题中开始出现基尼系数。现在有些人认为我国基尼系数已经超过了0.4的警戒线。但也有些人认为我国情况特殊,基尼系数的作用被夸大,贫富差距并不像一些人说的那么严重。

事实上,我国当前的基尼系数一直在上升,贫富差距的确在拉大,中央已多次开会研究改革规范分配秩序和收入分配制度的问题,花很大力气构建一个合理的、科学的、可行的分配制度,希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进而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极力缓解地区之间的分配差异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于此同时,科学地理解基尼系数是我们当前应当做到的,不能产生“基尼恐慌”。

国际劳动组织一项有关基尼系数的研究显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同基尼系数的高低密切相关。经济发展水平越低(人均GDP 低)的地域,社会收入的分配也往往趋于不平均(基尼系数高)。这一点提示我们,基尼系数的运用应注意到社会条件、发展水平差异等因素,而不能生搬硬套。若不考虑发展水平的差异,不加分析地将基尼系数这个基于发达社会的经验数据运用于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只会成为谬论。因此盲目“炒作”基尼系数而不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只是一个错误。当面对类似于我国这样一个拥有庞大地域的发展中国家时,在比较和测算基尼系数时,更要谨慎科学合理的运用。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经济呈现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的特点,各地区的生活费用指数和基本物价水准也呈现出较大差异。但基尼系数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基于市场经济发育比较充分、地区差异比较小、人口比较少、基本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西方社会。因此,在运用基尼系数之前一定要首先进行正确的背景分析。

另外,基尼系数在反映经济的公正性方面也存在着局限性。

基尼系数能够反映的只是一个静态的结果,只是针对指标进行分配的结果,分配的初始条件和分配中各群体劳动的投入均不在考虑之中。因此基尼系数只是一个单纯指示结果的工具,反映不出过程的公正与否,简单地说,它只看到最后获得了多少钱,不看各组人群为获得那些钱所付出的一切。因此,当我们在追求某种结果的公平时,更要强调的是社会公平以及规则公平,一定要将那种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的思想彻底改变。

值得一提的是,国际上有些国家,虽然基尼系数超过了0.4的警戒线,却没有发生动乱。但是发生动乱的国家,原因却各种各样,有宗教的、有民族的、有政治的、有国际的,当然也有经济的,但有很大一部分并非是由于收入差距扩大而直接引起的。

以我国为例,从总体上看来,我国社会是和谐的,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稳定、就业规模逐年扩大、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统计显示,1978年,我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数是2.5亿,而到了2006年,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数则仅有2148万。这时的收入差距虽然是扩大了,但众人的收入水平却都是在逐年上升,而不是停滞和下降。这些年,政府逐年加大扶贫力度,扩大就业规模,“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更加关注公平”,这就体现出,我国一直在积极主动地科学分析和谐社会的矛盾、问题及其成因,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应对并解决矛盾,极力地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以促进社会和谐。

简言之,基尼系数是衡量收入分配差距的指标,反映收入分配的公平程度。因此要科学认识、科学运用。

货币政策:经济的调控“大手”

国家发改委中小型企业司有关负责人在第二届广东中小型企业经济论坛上透露,全国2008年上半年初步统计有6.7万家中小企业接连倒闭。纺织行业作为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代表,其中的中小企业倒闭超过1万多家,还有2/3的纺织企业面临重组。

为什么我国经济在高速发展的同时还会突然出现如此多的企业倒闭?其实原因很复杂,其中有经济大环境因素,也有企业自身的结构,以及市场优胜劣汰等很多原因。但其中有一条原因是不可否认的,那就是我国的货币政策。

近年来,房地产市场过热,致使房价大幅上涨,股市同时也在大幅飙升,因此政府认为货币流动性过剩,经济目前过热,并出现通货膨胀,为了抑制通货膨胀,紧缩房地产市场,央行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一再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和银行利率。到2008年6月25日为止,我国的存款准备金率已经高达17.5%,位居全世界之首。

由于央行采取回收流动性的货币手段,使得国内消费形势不明朗,出现企业普遍贷款较难,尤其是中小企业,因此才会出现如此大规模的中小企业倒闭现象。

由此可见,一个国家的货币政策就好比是一只“大手”,它在不断地校正着一个国家的经济方向,对经济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因此,深入了解货币政策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般来说,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应有的经济目标(如稳定物价,从而促进经济增长,以平衡国际收支和实现充分就业)所采取的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措施和方针的总和。分为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两种。

扩张性货币政策是通过提高货币的供应增长速度从而刺激总需求,利息率会降低,因此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更容易。因此,扩张性货币政策比较适宜在总需求与经济的生产能力相比很低时采用。

紧缩性货币政策是通过减少货币的供应从而降低总需求水平,要想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是较为困难的,同时利息率也会随之提高。因此,紧缩性货币政策比较适宜在通货膨胀较严重时采用。

现将货币政策运用需要采取的主要措施归纳如下:

(1)对货币发行进行控制。

(2)对政府的贷款进行控制和调节。

(3)公开市场业务的推行。

(4)改变存款准备金率。

(5)对再贴现率进行调整。

(6)实施选择性信用管制。

(7)进行直接信用管制。

宏观经济进行全方位的调控需要货币政策,其调控作用突出表现为以下几点:

(1)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通过调控货币供应总量调控货币供应量,以期达到对社会总需求及总供给两方面的调节,使经济趋于均衡。由于总需求膨胀导致供求失衡时,控制货币量来对总需求进行抑制;当总需求不足时,则需要增加货币供应量,从而提高社会总需求,使经济继续平稳发展。同时,增加货币的供给将利于贷款利率的降低,从而减少投资的成本,生产扩大和刺激投资的增长,进而增加社会总供给;反之,将使贷款利率上升,抑制社会总供给的增加。

(2)通过控制货币总量和调控利率来控制通货膨胀,保持物价稳定的总水平。无论多么复杂的原因形成了通货膨胀,从总体上看,其表现都是流通中的货币超过社会中的不变价格下所能提供的劳务总量和商品总量。提高利率可推迟现有货币的购买力,可以减少社会需求,同时也减少银行贷款的需求;降低利率的作用则与之相反。中央银行可以直接调控货币在金融市场中的供应量。

(3)调控国民收入的储蓄和消费比例。货币政策是通过调节利率从而影响人们的储蓄倾向和消费倾向的。高利率有利于吸收储蓄,低利率则可以鼓励消费。

(4)储蓄转化为投资并实现合理的资源配置。投资的来源是储蓄,但储蓄却不能自动转化为投资,只有在一定的市场条件下,储蓄才可转化为投资。而货币政策就是通过利率的变化影响投资的边际效率和投资成本,提高转化储蓄的比重,并且在金融市场的有效运作下实现资源的配置合理化。

税负归宿:税负,到底由谁来承担

乔治在纽约的一家超市购物,当时他挑了一件夹克,价格标明是100美元。但是在付账时,他却付给收银员108美元。他的小票上是这样标注的,在这108美元的消费中,8%是的销售税。这样的情形对于乔治来说不是第一次了,在其他州乔治也经历过。在美国及欧洲的一些国家,顾客必须按“标价乘以税率”的模式支付销售税。小票可以让乔治及时、准确地了解在这次购物中自己缴纳了多少税款。

后来,乔治来中国旅游,他在一家大型超市购物结账后,发现小票上没有标明税率,上面只有他所购买的货物的价格及数量,于是乔治的疑问产生了:难道在中国购物,消费者可以不必支付销售税?

的确,美国和中国的税制有所不同,在我国相应的税种是消费税和增值税。不过,乔治看到了一点,销售在我国是商品的标价多少,顾客就支付多少钱,仅此而已。如果不作经济学分析,我们就很容易产生这样的疑问:难道是销售税征在谁的头上,谁就承担这份税负?所以,总会有人简单地认为,销售在中国的征税仅仅是针对商家的,这份税负的负担者就是商家。然而,事实果真是如此吗?

从经济学的角度上看,这就涉及“税负归宿”。“税负归宿”是指最终经济负担这一项税收的个体。需要要指出的是,这个是针对法定纳税人制定的。之所以会这样规定,主要是因为法定纳税人和最终的税收负担者和有时可能并不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