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好妈妈的秘密
3071000000005

第5章 如何给小孩子讲故事(2)

好的绘本都有一个精心设计的版式,从封面、扉页到正文以及封底,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作品。最吸引孩子的是图画书中的人物,而动作的创造和描绘是图画书的核心。绘本也非常强调情绪和主题的连续性,绘本的作者和画者,相当于电影导演,他必须在有限的篇幅里,把故事讲得既好看,又清晰。一般情况下,绘本是需要大人来读给孩子听的。绘本不仅是讲故事、学知识,而且可以全面帮助孩子建构精神,培养多元智能。

作为讲故事的图画,在短短的几十页之内,形成一个连续的视觉影像。当插图有了动感,故事才会丰富而生动,孩子才能最好地理解。图画书情节的发展是通过画与画之间的连续性——翻页来实现的。每一幅画面都告诉我们怎样去理解下面的图画内容,这就充分调动了读者的想象,在心理上会对下一副图画产生一定的期待。而后面的图画反过来又影响着对前面图画的理解。一本优秀的图画书,可以让不认字的孩子,“读”出其中的意思。但从动画片或电影剪接而成的图画书通常不具有这种连续性,前一个画面和下一个画面的跨度很大。

老师:我看见嘉祐看《找金子》这本书了,你给我们讲一遍好不好?

嘉祐:我不会讲这本书,因为我不认字。

老师:你看了那么多书,你得和小朋友分享啊!

嘉祐:我想长大了再讲这本书,因为我想看着画不好讲。

老师:通过画就可讲明白故事的,不认字可以看着画讲?

嘉祐:太难了,我实在讲不下去了。

《找金子》是迪斯尼“维尼熊”系列中的一本。因为图画缺乏动感,所以孩子会认为不认字就看不懂故事,看画讲故事会很难。

其实,孩子看画的能力比大人要强很多,孩子的眼睛仿佛能看到大人看不到的东西。图画书的细节对理解故事有很大的影响,优秀的图画书创作本身就是一个注重细节的过程。画家通过添加细节,往往能提供比文字更多的信息,赋予文字所不能表达的信息。所以一定要选那些经典的图画书给孩子看。

关于如何给孩子看图画书,图画书之父松居直说:当我们给还不识字的孩子读图画书时,我们是在用自己的声音语言读这个故事,孩子用耳朵听,同时,孩子看着图画。对于孩子来说,他们不是看画,是读画。这些画全部是语言。孩子一边读着画中的语言,一边用耳朵听,听和看同时进行,这是自己读书所做不到的。用耳朵听到的语言的世界和用眼睛看到的语言的世界重合起来,虽然也有不一致的地方,但这两个世界在孩子心中重合在一起。实际上,孩子心中出现的那个世界就是图画书。它是线索,是入口,我们把这叫做图画书体验。

让我们看一下幼儿观察者的记录:

今天有许多孩子都在看书,但真正认真看书的人不多,大多数是看一会儿就换或和别人讲跟图画书无关的话题。我想,要是能够使孩子对一本书发生持续的反应,就要多给孩子讲,并且孩子也更能从中受益。另外,给孩子讲故事也能使研究者和孩子建立起亲密的感情。我每次讲故事,周围总是有许多孩子。亲自给孩子讲故事,和孩子一起读故事,能够获得更丰富的幼儿阅读反应,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接近孩子的世界,把孩子带进图画书的世界。

有人问:使儿童喜欢书是靠文字还是靠图画?

松居直的回答:靠耳朵。儿童在婴幼儿期有没有丰富的用耳朵听语言的体验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这方面的体验贫乏,将对孩子日后的学习能力、读书能力、思考力和注意力有很大的影响。语言并不是知识,它与人的身心都有很深的关联。语言是眼睛所看不见的,用看不见的语言,创造出眼睛看得见的世界,这种体验即是读书。

大人读书给孩子听要远胜于让孩子自己读。有了这种用耳听语言的体验,而后孩子又学会读文字,即由文字进入语言的世界并体会其中的乐趣。即便孩子不识字,那些听语言的体验在潜移默化中孕育了读书的萌芽。

一位母亲提到自己快2周岁的儿子时说,以前说话的时候基本上是“言简意赅”,不会连着说出一长串的话。自从大年夜春晚里出来那首歌:爱我你就抱抱我,爱我你就亲亲我,爱我你就陪陪我……由于朗朗上口,孩子一学就会了,而且说出来的时候很溜很溜,说出来的效果也很好。即使那时我正生着气,被他这么一嗲,赶快去抱抱亲亲了。随着孩子越说越溜,他开始自己加词了,爸爸,快起来,看看我抱抱我亲亲我陪陪我爱爱我嗯嗯我……

朱光潜先生说过:“情感的最直接的表现是声音节奏,而文学意义反在其次。文学意义所不能表现的情调常可以用声音节奏表现出来。”

好的儿歌旋律优美、节奏和谐、情感真挚,婴幼儿在听儿歌的过程中,从和谐优美的声音中领受亲人的爱抚,从而产生情感效应,心理得到慰藉和满足,得到美的享受和爱的熏陶,可以帮助儿童联络与周围的人和事物的感情。

儿童的歌谣是以幼儿为接受对象,那些贴近婴幼儿现实生活,适合婴幼儿朗诵的具有民歌风味的简短歌谣,是幼儿最喜爱的精神食粮。最新研究发现,一个人的音乐才能始自儿时歌谣的熏陶,让充满儿童情趣和具有教育意义的儿歌伴随着幼儿成长,将有助于培养孩子的音乐能力。另外,儿歌在培养婴幼儿逻辑思维能力,丰富婴幼儿语言数据库,锻炼婴幼儿表述能力,启发婴幼儿空间想象力,开发婴幼儿创造潜能等诸方面都有很积极的作用。

小兔子乖乖,

把门儿开开,

快点儿开开,

我要进来。

不开不开,我不开,

妈妈不回来,谁来也不开。

你一定记得这样的儿歌,这会唤起我们儿时遥远、模糊、温馨而甜美的记忆。

人世间最美丽的情景常常会出现在我们怀念母亲的时候。因此,法国文学巨匠雨果回忆着躺在母亲怀里听故事的童年:“母亲教会了我文学韵律和节奏之美,这是我毕生的幸事。”

那些重复的节奏、简单的画面会使孩子喜悦。即便没有画面,我们所有人也都会喜欢节奏。比如泰戈尔的许多作品就是充满着节奏:

哦,宝贝,为什么眼泪汪汪?

有人对你说三道四?

只管开口对妈讲!

你写字,手和脸,

沾上了黑墨汁,

所以有人骂你是脏孩子?

嗐嗐,干吗这样,

月亮圆圆的脸也有污斑,

谁说过月亮的脸很脏?

哦,宝贝,有人挑你的毛病,

看来他们不满意。

你做的每件事情。

你在外头玩耍,

不小心扯破衬衣,

所以有人骂你是野孩子?

嗐嗐,这是哪家的王法!

朝阳穿着褴褛的云衣微笑,

谁敢当面说他的坏话?

……

童年时的阅读是可以多姿多彩的,并不局限在文字上,它是多角度多层次的。在阅读实践中,许多陪孩子读书的年轻父母们不仅仅收获了“孩子学习进步了”、“孩子专注力增强了”、“孩子的表达能力改善了”以及“孩子和我的关系越来越融洽了”等这些表面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大多数家长重新找回了“爱的感觉”,爱孩子不再只是吃饭穿衣散步玩耍,爱孩子和孩子感受爱的能力越来越丰富,方式越来越多元化。爱孩子,爱阅读,就是读书给他们听的理由。

关于识字的早与晚

幼儿识字是我国家庭早期智力教育的一项最传统的内容。我国从汉朝起就设有“童子郎”,唐代科举中专门设有“童子科”,宋代专门设有“念书童子科”。明代《教子良规》言五六岁时就“识字第一,读书次之”。清代唐彪《父师善诱法》言:“生子至三四岁时,口角清楚,知识稍开,即用大小木板方寸许,四方者千块,漆好,朱书《千字文》,每块一字,盛以木匣,令其子每日识十字,或三五字……如资质聪慧者,百日可识完。再加以《三字经》、《千家诗》等书,一年可识一两千字。然后从师入塾……”由此而见,以往三至八岁之间的孩子在从师入塾之前就已在家中过了识字关。

李白从小不仅读百书,同时还努力学习写作,他自己说:“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他十岁就能通《诗经》、《尚书》;“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加”。白居易五六岁学习写诗,九岁便懂得辨别声韵了。

苏轼幼年接受家庭识字教育,积淀了较深的文化教养,十岁时,其父苏洵到各地求学,母亲程氏亲自教授苏轼读书,听到古今成功和失败之处,就能说出其中的要害。听母亲读《后汉书·范滂传》,苏轼请问母亲:“我如果成为范滂,母亲是否赞许?”程氏说:“你能成为范滂,难道我就不能成为范滂的母亲吗?”等到二十岁时,苏轼便能博通经书史籍,一天能写几千字的文章,二十一岁就中了进士。

胡适两岁多时,父亲就开始教他识字,不久他就认得一千多个字。“我在台湾时,大病了半年,故身体很弱。回家乡时,我号称五岁了,还不能跨一个七八寸高的门槛。但我母亲望我念书的心很切,故到家的时候,我才满三岁零几个月,就在我四叔父介如先生的学堂里读书了。我的身体太小,他们抱我坐在一只高凳子上面。我坐上了就爬不下来,还要别人抱下来。但我在学堂并不算最低级的学生,因为我进学堂之前已认得近一千字了。因为我的程度不算”破蒙“的学生,故我不需念《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神童诗》一类的书。”

与前人相较,今天的父母们在幼儿识字的问题上有着很多的困惑,有的专家说早一点识字好,有的又说识字太早不利于儿童的发展。看到别人家的孩子比自家的孩子识字多,家长的焦虑感就不由自主地出现了。图画书的出现,这种争论就更多了。

常给两三岁的幼儿读图画书的父母会注意到,孩子常常会把整本书记下来,而且是把文章一字不差地记下来。在成人看来,孩子的这种能力是很让人惊奇的,但事实上,这种能力是两岁到五岁的孩子特有的。如果这种语言使他们感到快乐、有趣,他们就把它吃下去,变成自身的东西。孩子们在上学以前,大人应该通过讲故事让他们充分体验到语言的优美。

看看下面这位妈妈是如何进行亲子阅读的:

晚上,睡觉前是我们俩的亲子共读时间,今天读的是从绘本馆借的书。从月子里面,妈咪经常会和小布兜看一些书,到现在,小布兜经常会把《不一样的卡梅拉》整本自己背下来,其间已经买过很多本书了,宝宝小时,撕书严重,大了后,只盯着喜欢的那几本书,而且要想给孩子换绘本也不容易,妈妈喜欢的买回来不一定宝宝喜欢。现在附近有了绘本馆,真是好事,周末带着小布兜去那里,看看漂亮的绘本书,宝宝安静的看,妈妈也可以坐旁边享受一下书香!

言归正传,说说读了快五十遍的故事《圆圆的月亮》,小布兜也像往常一样,用小手指着其中的一些字问,“妈妈,这是什么?”“是狸字”。“那是什么”。“站长,是一个人的职务名称”。

随着妈妈声情并茂的故事表演,小布兜开心地咯咯地笑,突然妈妈有了个新点子“MIFFY,我们来玩反着念的游戏吧,你听听,会是一个什么新的故事呢?于是,又翻到了第一页,”亮月的圆圆“。

“哈哈哈哈”小布兜高兴得笑了起来,熟悉的语言韵律,竟然发生了改变,真是太有意思了,“妈妈再读,真好玩。”

“那好吧,我们一起来读”母女俩用手指着每一个字,开始阅读了,妈妈一句,小布兜一句,其实只是想看看小布兜到底识不识字,以前都是正着读,她可以把整本书流利地背下来,而这样倒着读的话,就得有一定的识字量了,小布兜真的让人太意外了,一句一句地,就这么用手指着读下来了“晚夜,啊圆好亮月的圆圆”,当然其间会经常说,“妈妈一句,兜兜一句”,同样的故事,不同的表现方式,情绪、表演、表情,都是吸引孩子进行阅读的元素之一!所以,妈妈真的要做全能型的哦!

亲子阅读就是这样给人快乐,一整本书,小布兜认识的字已经达到了90%,真是相当的意外,声明一句,妈妈可一个大字都没教过,最多就是在坐车,走路,亲子阅读时会告诉小布兜自己要求认的一些字,专门的识字,真没教过哦!

所以,亲子阅读是孩子妈妈快乐情绪的源泉,孩子也会经常给妈妈一些意外的惊喜!

无论是读书给孩子听、陪孩子一起看图画书,还是帮助幼儿提早识字,这些都不矛盾。每个孩子的天赋气质都各不相同,不必刻意去做什么。大多数经常陪孩子一起读书的父母,很少为孩子识字的问题而困扰。识字在亲子阅读的过程中是一个自然发生的事,最重要的是坚持。

另外,识字的目的也不是为了单纯的识字,而是为了能自由阅读打基础。一个两三岁的孩子即使识字三千,如果不能上升至自由阅读,那么就会渐渐失去对识字的兴趣,甚至会忘掉那些自己曾经熟识的字。孩子由简单识字到自由阅读,需要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当孩子在自由阅读中得到一种轻松自如的理解后,便会产生一种小有成功及自我肯定的快感,这时,识字变成了自身主动性的行为,识字是为了更好地阅读。

人生第一课

这是一家普通的幼儿园。

刚刚入园的儿童被老师带进幼儿园的图书馆,很随便地坐在地毯上,接受他们的人生第一课。

一位幼儿园图书馆的老师微笑着走上来,她的背后是整架整架的图书。

“孩子们,我来给你们讲个故事好不好?”

“好!”孩子们答道。

于是,老师从书架上抽下一本书,讲了一个很浅显的童话。

“孩子们,”老师讲完故事后说,“这个故事就写在这本书中,这本书是一个作家写的。你们长大了,也一样能写这样的书。”

老师停顿了一下,接着问:“哪一位小朋友也能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一位小朋友立即站起来。“我有一个爸爸,还有一个妈妈,还有……”幼稚的声音在厅中回荡。

然而,老师却用一张非常好的纸,很认真、很工整地把这个语无伦次地故事记录下来。

“下面,”老师说,“哪位小朋友来给这个故事配张插图呢?”

又一位小朋友站了起来,画一个“爸爸”,画一个“妈妈”,再画一个“我”。当然画得很不像样子,但老师同样认真地把它接过来,附在那一页故事的后面,然后取出一张精美的封皮纸,把它们装订在一起。封面上,写上作者的姓名、插图者的姓名,“出版”的年、月、日。

老师把这本“书”高高地举起来:“孩子,瞧,这是你写的第一本书。孩子们,写书并不难。你们还小,所以只能写这种小书。但是,等你们长大了,就能写大书,就能成为伟大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