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人的特性
3072100000001

第1章 面子要紧

把“面子”当做整个中国人的一种“特性”,乍看起来荒唐透顶。但是在中国,面子这个词不光是指人脸,它是一个含义复杂的词,含义比我们所能讲述的要多,大概比我们所能理解的还要多。

为了理解面子的含义,哪怕只弄懂其中的一部分,我们也需要考虑下列事实:中国人这个民族,有一种强烈的演戏本能。戏曲差不多可以说是唯一的全国性娱乐,中国人对戏曲的狂热,就如同英国人对体育、西班牙人对斗牛一样。只要略加触动,任何一个中国人就会感到自己化身为戏曲中的某个角色。他自己入戏了。像戏子一样作揖、跪下、鞠躬、叩首。西方人看到这一套,即便不觉荒唐,也认为多此一举。中国人是按戏曲套路来行动的。每当他感到危险之时,即便他是对两三个人说话,也像是在大庭广众上讲演。他会大叫道:“我对你,对你,还有你,对你们大家说。”要是麻烦化解了,他就会自感在喝彩声中“下了台”;要是这些麻烦依然缠身,他就会感到“下不了台”。所有这些套路,要是你心底明白,就会知道与事实毫不相干:真相永远不成问题,问题只是“面子”。要是在恰当的时间以恰当的方式“秀”出一段得体的话,那完全就是一出精彩的戏曲了。我们不能去幕后窥视,那样的话,世界上所有的好戏,全都让你搅黄了。在乱哄哄的生活中,按社会规定的戏曲套路去做,就会有面子。要是不这样做,或者忘记“台词”,或者没有唱、念、做、打,就叫“没面子”。一旦摸到窍门,面子就是一把钥匙,可以打开中国人众多特性这把暗码锁。

我得补充一下:面子的套路和这个套路所带来的快意,西方人一般都搞不懂,他们总是忘记了中国人是在演戏这个前提,误入何足道哉的真相领域之中。对西方人而言,中国人的面子很像南太平洋岛上土著人的“塔布”(禁忌),都是一种不可否定的无形之力,只不过面子难以捉摸,规则不清,只按人们通常的感觉来更替。这一点,中国人与西方人必须认同这个事实,因为他们从未对同一件事情看法一致。在调解乡村居民从不停息的吵闹时,“和事佬”费尽心机考虑的是,如何让争吵双方都有面子,正如欧洲政客考虑势力均衡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目的不是为了公正,尽管表面上要求公正,但对一个东方人而言,这几乎不可能,这种“和稀泥”的调解,完全只是顾及各方的面子。同样的手法,也常常出现在法庭中,很多的诉讼结果,都是没有胜负的平衡产物。

送人一份厚礼,是“给他面子”。要是这份礼是某个“铁哥们”送的,那就只能收下一部分,很少有或者从未有过全部回绝的。许多渴望保留面子的例子,足以说明这件事。被人当面指错,这是丢面子的,因此无论有多少证据摆在面前,都要否认它们,以此来保住面子。

丢了一只网球,可以断定是一个苦力“顺手牵羊”,但此人愤怒地否认此事,他会走到丢球处,马上“发现”球居然就在那里(从他的袖子里掉出来的),然后他叫道:“你看,你‘丢’的球在这儿。”女仆把一位客人的铅笔刀藏在她主人房间里,人们不久就发现这把铅笔刀塞在桌布下面,她就装作惊奇的样子把它拿出来。在这些真实的笑料中,他们保住了面子。仆人丢了一把银勺子,他明白需要赔钱,或者从他工钱中扣除,他就抢先辞职走人,并且故作不屑地说:“那钱留着赔那把银勺子好了,我不要了,行了吧。”这样,他就没失去自己的面子。一个债主明白钱收不回来了,但还是到欠债人那里,发一通狠话,表明自己通晓人情世故,钱没拿到,面子却没丢掉,警示他人,以保障自己今后不会再像这次一样要不回钱。一个仆人疏忽出错,或拒绝做事,一当得知自己会被解雇,他就会把错误再重复一遍,然后主动辞职,以保住面子。

保住面子,没了性命,这对我们而言,没有什么吸引力,但我们听说,一个县令,获得一种特别的恩典,在斩首处死时,可以身穿官服,这样就保全了自己的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