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百位名人读书心法
307700000031

第31章 老舍:不能叫书管着我

名人简介

老舍(1899~1966),现、当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满族,北京人。1918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从事小说创作,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30年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山东大学教授。在创作上,以抗战救国为主题,写了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1946年应邀赴美国讲学1年,期满后旅居美国从事创作。参加政治、社会、文化和对外友好交流等活动,重视对青年文学工作者的培养和辅导,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

心法探源

著名作家老舍写过一篇《著者略历》的自传,其中讲到自己的读书生平。他说:“幼读三百千,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二十七岁,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得……书无所不读,全无所获,并不着急。教书做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这段文字,形象地概括了老舍的读书经历。他七岁读塾,十岁入市立小学。旧式的教学使他厌恶,敬而远之。后来。他进中学念书,只读了半年,因为付不起学费,转考免费的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当上了教书先生。如果按常规走下去,他终究只能是个人云亦云的教书匠罢了。但老舍他从传统的文化模式中跳了出来,用他那支生花之笔刻画出多少栩栩如生的人物,多么斑斓纷纭的社会风情。这,不能不赖于他的独具的读书方式。老舍是怎么读书的呢?

首先,广读,泛读。他自谦“读书没有系统”,实际上正像是蜜蜂采花粉那样,广采博取。凡是他觉得有用的知识,都尽量广泛地涉猎。正像他说的,“借着什么,买着什么,遇着什么,就读什么。不懂的放下,使我糊涂的放下,没趣味的放下,不客气,我不能叫书管着我。”

其次,快读,跳读。老舍说自己读书常常“读得很快,而不记住。”这实际是一种适应短期吞吐大量信息的快速读书法。对此,他曾幽默地说:“读得快,因为我时候跳过几页去。不合我的意,我就练习跳远。……看侦小说的时候,我先看最后的几页,省事。”

再次,广读,泛读,快读,跳读,并不意味着老舍不细读,精读。他曾把但丁《神曲》的几种英译本,无论是韵文还是散文,都仔仔细细地读过一遍,不光读原著,还读评论。并且搜集了许多关于但丁的论著。但丁的《神曲》使他明白了文艺的真谛。1921年至1929年间,老舍读近代英法小说,也是采用此法。他顺滕摸瓜,读过名家的一本名著,便又找来他的另一部,一直追寻下去。“昼夜的读小说,好像落在小说阵里。”那一段,他从法国的福楼拜,莫泊桑的小说里,汲取了不少有益的创造精华。

除读书外,老舍还十分注重向社会学习,“熟读社会人生”,从社会中获得各种直接的经验与知识。他的名著《骆驼祥子》,就是他深入人力车夫中体验生活,直接从小茶馆与大杂院,以及车厂汲取原材料,从而才创作出来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