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百位名人读书心法
307700000040

第40章 毛泽东:不动笔墨不读书

名人简介

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韶山一农民家庭。早年就读于长沙湖南第一师范,即开始革命活动,接受并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1921年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历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等职。平生于政务、军旅之暇,喜爱诗词、书法,用功尤勤,造诣甚深。著有《毛泽东选集》5卷,遗墨辑有《毛泽东书信手迹选》、《毛泽东题词墨迹选》、《毛泽东诗词手书》、《毛泽东手书古诗词选》。

心法探源

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书。在湖南第一师范学习期间,常常拿着书本到最热闹的城门南门口去看书,任凭车水马龙,人声嘈杂,他不去理睬,只顾自己集中注意力埋头看书,时而朗读,时而默念,专心致志,旁若无人。

夜深人静,同学们都已进入梦乡,他还在走廊上或茶炉室的灯光下看书。有一段时间,宿舍熄灯后,他自备一盏小灯,下面用一节竹筒垫高,坐在床上继续看书。

有半年时间,毛泽东到湖南图书馆自学。他每天吃完早饭,就急忙奔向图书馆,有时还没有开门,他就在门外等,经常是第一个进门。到关门时,他总是最后一个离开。中午常常饿着肚子不吃饭,有时就到街上买几个烧饼充饥。从炎热的夏天到寒冷的冬季,毛泽东去图书馆读书从未间断过一天。当北风呼号,大雪纷飞的严寒时节,看书坐久了,脚冻得发痛,他稍许活动一下双脚,便又把全部精力集中到书本上去了。在这段时间里,他读了不少哲学、政治、自然科学、历史地理、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书籍。

毛泽东一生都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解放后,他日理万机,公务十分繁忙。然而他还是利用点滴时间看书。二十多年里,他先后从北京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等单位借用的各种书籍多达二千余种,五千余册。

毛泽东的学识虽已很渊博,但他走到哪里,总是把自己爱看的书带到哪里。他办公兼卧室的房间里,床上、办公桌上、会客室里,到处都放着自己喜爱的书籍,他的整个住房,就好像一座小小的图书馆。

写课堂笔记和读书心得,是毛泽东多年养成的读书方法和习惯,他赞赏“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读书格言。毛泽东喜欢在读过的书上写眉批。他读过的《伦理学原理》一书仅有十多万字,而他用毛笔小楷在书的上下空白处以及字行之间写上的眉批和提纲,密密麻麻多达一万二千字,最小的字要用放大镜才能看得清楚。而且,几乎将全书逐字逐句都用红笔和黑笔加上圈点、单杠、双杠、三角、叉等符号。凡是书中比较精辟重要的内容,总是用浓圈密点,甚至圈上加圈,点上加点。从中可以看出毛泽东读书的认真刻苦和独立思考精神。

读书,使毛泽东具有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政治智慧。毛泽东的读书兴趣很广泛,哲学、政治、经济、历史、文学、军事等社会科学以至一些自然科学书籍无所不读。大致进行分类的话,毛泽东一生所读的书可分为三大类。

毛泽东所读的第一类书,是马克思主义。1936年,毛泽东在延安曾向来访的美国记者斯诺说:“1920年冬,第二次到北京期间,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情况的书籍。我热心地搜寻那时能找到的为数不多的用中文写的共产主义书籍。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这三本书是:《共产党宣言》、考茨基著《阶级斗争》、柯卡普著《社会主义史》。毛泽东对待马列著作和其他著作不同,他是把它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科学宇宙观,是为了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从中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也就是说,把它作为救国救民、治党治国的经典。毛泽东读马列著作,主要读基本代表作,特别是和中国革命问题联系密切的著作。

毛泽东读书的第二类内容,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是一个古老的文明大国,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毛泽东热爱祖国,喜爱中国传统文化。在传统文化中,他最有兴趣的,一是历史,二是文学。在历史方面,毛泽东读了很多史书,有正史也有野史,他特别重视《春秋》、《左传》、《资治通鉴》、《二十四史》。

新中国成立后,他在1952年买了一部清乾隆武英殿版的《二十四史》全本。之后把这部史书通读了一遍,重点篇章读过多遍,并作了标点、断句,还写了大量批注。鉴于毛泽东对此书的批注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中国档案出版社于1996年按原书原貌出版了《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一些史学家看了评点以后,赞叹不已,认为毛泽东真读懂了《二十四史》,而我们并未读懂。

毛泽东钟爱中国古典文学,尤其是古典诗词。《诗经》、《楚辞》、《唐诗》、《宋词》,他都熟悉,尤其赞赏《楚辞》中屈原所写的《离骚》,认为这是一千多年前所写的爱国诗词,表现了对祖国的无限热爱。毛泽东对古典小说最感兴趣和评价最高的是明清四大小说中的《红楼梦》。他阅读和收藏的《红楼梦》有十几种版本,放在案头,有时间就看。除喜爱古典文学外,毛泽东对现代文学也十分关注,尤其喜欢读鲁迅的作品,特别是他的杂文。他还爱读鲁迅的诗,经常引用《自嘲》诗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把它称为“鲁迅精神”,并作为座右铭,以教育党的干部。他对鲁迅给以极高的评价,称他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毛泽东非常珍视传统文化,认为这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他创造性地提出辩证地对待传统文化,将其分解为精华和糟粕两部分,提倡“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

毛泽东读书的第三类内容,就是外来文化中的优秀作品。毛泽东所接触的外来文化,主要是西方文化。西方文化是一个总称,它包括欧美各国的文化,是世界文化中比较先进的一种类型,基本上属于资产阶级文化。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西方文化迅速传入中国。那时中国的一些优秀分子期望用西方文化拯救中国。

受“新学”和新潮的影响,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读书期间,阅读了大量的西方名著,有希腊、罗马的古典文艺作品——诗歌,小说和神话;有进化论,如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还有启蒙学者的民主主义,如孟德斯鸠的《法意》、卢梭的《民约论》等。这些西方民主主义的先进文化,对毛泽东产生了很大影响,极大地开阔了他的思想境界。他在1956年《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提出:要学习世界各国文化中的一切优秀成果。毛泽东认为,每个民族都有它的长处,不然它为什么能存在和发展?同时,每个民族也都有它的短处。我们要学习的是它们的长处,是各国文化中的优秀成果,而不是它的全部,而且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运。毛泽东所提出的“古今中外”学习法,其精神实质就是学习世界上一切好的东西,“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总括上述三个方面,即:从马列著作中取经治党治国,向传统文化讨教并继承弘扬,在外来文化中求知以开阔视野,这便是毛泽东一生读书生活的全部基本内容。从中不难看出它的科学内涵和学术价值。它和毛泽东的理论创造——毛泽东思想,毛泽东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毛泽东的治党治国之道之术,都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