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百位名人读书心法
307700000048

第48章 陈垣:从目录学入手

名人简介

陈垣(1880~1971),著名史学家,字援庵。出生于广东新会。早年在广州参加反清斗争。1907年考取美国教会办的博济医学院。1913年当选众议员,留居北京,从事历史研究和教育工作。1926年至1952年任辅仁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校长。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1958年起为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陈先生一生撰写史学专著和论文近二百篇,是中国宗教史研究的开创者之一,对各种宗教均有深入研究。主要宗教史专著有《释氏疑年录》、《明季滇黔佛教考》、《中国佛教史籍概论》、《元也里可温考》、《南宋初河北新大道教考》等。

心法探源

陈垣先生一生勤学不辍,在广泛涉猎的基础上,他逐渐由博到精,专攻佛、道、天主教等宗教史,以及元史、年代学等,取得创造性成就。陈垣先生自己坦言,这和自己的刻苦读书有直接关系。

1961年,陈垣在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应届毕业生谈话中,介绍了自己的读书治学经验:

我读书是自己摸索出来的,没有得到老师的指导,有两点经验,对研究和教书或许有些帮助:

一、从目录学入手,可以知道各书的大概情况。这就是涉猎,其中有大批的书可以“不求甚解”。

二、要专门读通一些书,这就是专精,也就是深入细致,“要求甚解”。经部如论、孟,史部如史、汉,子部如庄、苟,集部如韩、柳,清代史学家书如《日知录》、《十驾斋养新录》等,必须有几部是自己全部过目常翻常阅的书。一部《论语》才一万三千七百字,一部《孟子》才三万五千四百字,都不够一张报纸字多,可见我们专门读通一些书也并不难。这就是有博,有约,有涉猎,有专精,在广泛的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又对某些书下一些功夫,才能作进一步的研究。

我们研究历史科学,需要知道的知识幅度很大,要了解古今中外,还要有自己较专门的学问。如果样样都去深钻,势必由于时间、精力有限,反使得样样都不能深,不能透。但是也不能只有专精,孤立地去钻研自己的专业,连一般的基础知识都不去注意,没有广泛丰富的知识,专业的钻研也将受到影响。学习历史也是如此,中国不是孤立于世界之外的,不了解世界历史,学中国史就必然受到限制,就不能很好地懂得中国。研究宋史,不知道整个中国历史发展过程,则宋史也学不通。研究任何朝代的断代史,都不能没有通史的知识作基础,也不能没有其他必要的各方面的知识。

不管学什么专业,不博就不能全面,对这个专业阅读的范围不广,就很像以管窥天,往往会造成孤陋寡闻,得出片面偏狭的结论。只有得到了宽广的专业知识,才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全面解决问题。不专则样样不深,不能得到学问的精华,就很难攀登到这门科学的顶峰,更不要说超过前人了。博和专是辩证的统一,是相辅相成的,二者要很好地结合,在广博的基础上才能求得专精,在专精的钻研中又能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中国历史资料丰富,浩如烟海,研究的人,不可能也不必要把所有的书都看完,但不能不知道书的概况。有些书只知道书名和作者就可以了,有些书要知道简单的内容,有些书则要认真钻研,有些书甚至要背诵,这就是有的要涉猎、有的要专精。世界上的书多得很,不能都求甚解,但是要在某一专业上有所成就,也一定要有“必求甚解”的书。

同学们毕业之后,当然首先要把书教好,这是你们主要的任务;另外,在自修的时候,可以翻阅一下过去的目录书,如《书目答问》、《四库总目》等。这些书都是前人所作,不尽合于现在使用,但如果要对中国历史作进一步的研究,看一看也还是有好处的。

懂得目录学,则对中国历史书籍,大体上能心中有数。目录学就是历史书籍的介绍,它使我们大概知道有什么书,也就是使我们知道究竟都有什么文化遗产,看看祖遗的历史著述仓库里有什么存货,要调查研究一下。如果连遗产都有什么全不知道,怎能批判?怎能继承呢?萧何入关,先收秦图籍,为的是可以了解其关梁厄塞、户口钱粮等,我们作学问也应如此,也要先知道这门学问的概况。目录学就好像一个账本,打开账本,前人留给我们的历史著作概况,可以了然,古人都有什么研究成果,要先摸摸底,到深入钻研时才能有门径,找自己所需要的资料,也就可以较容易的找到了。经常翻翻目录书,一来在历史书籍的领域中,可以扩大视野,二来因为书目熟,用起来得心应手,非常方便,并可以较充分地掌握前人研究成果,对自己的教学和研究工作都会有帮助。

有人说,有些青年基础知识差,这当然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你们在校四年,虽然已经打下一些基础,但我们要更高地要求自己,今后还要在这方面多多注意。基础知识好比盖房时的地基,地基不打结实,房子就会倒塌。我国各行各业都有注意基本训练的优良传统,拳术、武术,初学时要花很多时间练好一招一式;戏剧科班,先学唱做念打,先练基本功。读书更是如此,古人读书,先背诵一些基本书籍,写字先学会拿笔和写字姿势,讲究横平竖直,作诗先学做联句对句,学习诗韵。研究一门科学,基本知识更是起码条件,不打好基础,就好像树没有根。当然前人对基本知识的要求与我们现在不同,但尽管有不同,而基本知识总是应当注意的。如学习历史,就必须学会阅读古文,要至少学会一种外语,而且要有一定的写作能力,这都是必不可少的。大家在哪些方面还没学好,今后还要在这方面多多努力。

要想获得丰富的知识,必须经过自己钻研和努力,没有现成的。只要踏踏实实地念书,就会有成绩,不要以为学问高不可攀,望而生畏,但也不能有不劳而获的侥幸思想。

不管别人介绍多少念书经验,指出多少门径,他总不能替你念,别人念了你还不会,别人介绍了好的经验,你自己不钻研、不下功夫,还是得不到什么。而且别人的经验也不见得就适用于自己,过去的经验,也不一定就适用于今天,只能作为参考,主要还是靠自己的刻苦努力。

读书的时候,要做到脑勤、手勤、笔勤,多想、多翻、多写,遇见有心得或查找到什么资料时,就写下来,多动笔可以免得忘记,时间长了,就可以积累不少东西,有时把平日零碎心得和感想联系起来,就逐渐形成对某一问题的较系统的看法。收集的资料,到用的时候,就可以左右逢源,非常方便。

学习是不能间断的,更是不能停止的,要注意学习政治,学习马列著作、毛主席著作,并要经常学习党的政策。要趁着年轻力强的时候,刻苦钻研,努力读书,机不可失,时不待人。

陈垣先生对大学生的一番推心置腹之谈正是他读书论学的真实写照。他自己摸索的读书方法不只对刚出校门的学子有所启发,同时值得每一个人去借鉴。作为一位著述丰厚的史学家,他并没有囿于对史料知识的学习,而是进行多方面的涉猎,这无疑是正确的。除此,他建议学生们从目录入手,系统地把握史学脉胳,方法切实可行。另外,他勉励学生要练好扎实的基本功,并做到脑勤、手勤、笔勤等,这些读书的切身体会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