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百位名人读书心法
307700000063

第63章 金圣叹:逢书必批

名介简介:

金圣叹(1608~1661),明末清初大文学批评家,名采,字若采,明亡后改名人瑞,圣叹是他的别号。因恃才傲物,讥讽考官,游戏科场,而多次被黜。明亡时年三十六岁,以文学批评开始了他后半生的生涯。圣叹盛推《庄子》《离骚》《史记》《杜诗》《水浒》《西厢记》为天下才子必读书,并打算逐一评点,因突遭大祸,只完成了其中的两部,即《水浒》与《西厢记》的评点。金圣叹对于文学批评的“灵心妙舌”自然是独树一帜,非同小可的。他的艺术审美和人生趣味,所反映出的正是明清之际的时代精神与生命智慧。

心法探源

金圣叹批书成就如此之高,绝不是偶然的,这与他有着丰富深厚的读书经验和读书方法是有密切关系的。历来都盛赞金圣叹的批书之妙,而很少有人探讨他的读书之法。这里综合他的生平和所批各书,大致归纳了以下三点读书的经验和方法。

一、终年累月地勤奋阅读

批书作评,看似容易,实质上是有难度的。如果一个评点家对一种文体没有精深的了解,便无法作评。即使评点了也未必精彩,弄得不好,还会闹笑话,露出浅陋之处。金圣叹批书之所以能如此精彩,吸引人,又有大胆创见,以致当时的学者把他的书几乎家置一编,顶礼膜拜,与他渊博的知识和高深的文学修养是分不开的。而渊享的知识和高深的文学修养,与他勤奋刻苦的用功读书又是分不开的。

据《清代七百名人传》记载,金圣叹评点起文学作品,常“宵深不寐,勤心从事。乃伏案三月,未终一卷”。伏案三月,居然一卷都未批阅完,其认真细致的程度,已令人想见。该书又说:贯华堂中,书如獭祭,心血耗竭,白发星星矣。“贯华堂”是金圣叹的书房,里面“书如獭祭”,也就是种各样的参考书本本摊开,逐一排比,鳞次栉比,可见的批语绝不是轻易下笔,草率从事,而是多方阅读,斟酌再三,酝酿既久,方才郑重下笔的。否则自明以来,批书者不计其数,有几个能像金圣叹这样名满天下,得人惊的呢?所以,金圣叹批书的成就,与他平时长期的刻苦攻读是密不可分的。

二、几乎到了凡书必批的地步

读书时在书中写上一些批语和圈点,并不是从金圣叹开始的,在他之前已有不少名重一时的评点家。但是,到了金圣叹,几乎到了每书必批的地步,凡他阅过的书,都在上面加批语和圈点。而且他的批语和前人不一样:在他之前的评点家,如刘辰翁、杨慎、李贽等,都是有了感触才加评语,没有感触和见解就不加,即使加上,也都为三言两语,颇为简单,难得有长篇大论;金圣叹则不同了,他是从头到尾都加批语,即以他批《水浒传》、《西厢记》而论,从书名、人物、语言、方法,他都一一加批,评得天花乱坠、头头是道,哪怕是很小的一点点蛛丝马迹,都不放过。除了书前总批。每一章、每一回前都有批语,书中字句间有批语不算,到了每一回或每一出戏的末尾。他也都加批语。像这样评密的批书情况,在他之前是从没有过的。

三、有胆识有创见,自成体系

金圣叹批书,详细具体,周密严谨,虽然有时候显得NB059嗦一些,但总体上说,他的批语并非无病呻吟,胡批乱涂,而都是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胆识。如他把正规文人所瞧不起的小说、戏剧《水浒传》、《西厢记》,与杜诗、《离骚》、《史记》、《庄子》并列为六才子书,这种见解就相当大胆,可以说是破天荒的事。又如《西厢记》中因《酬简》写到张生和莺莺的交欢,有人便称其为“淫书”,但金圣叹却偏偏不这样认为,并为它辩护。在批语中说:“《西厢记》断断不是淫书,断断是妙文。”又说:“细思此一事,何日无之?何地无之?”大胆说出了人人心中明白却又不敢说的话。此外,他在批唐诗、批杜诗、批《诗经》、批《水浒传》、批欧阳修词、批《孟子》,几乎都有其独特的见解与发明,令人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