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百位名人读书心法
307700000078

第78章 荀子:终日而思不如片刻所学

名人简介

荀子(约前313~前238)战国末思想家、教育家。名况,时人尊其为“卿”。汉人避宣帝讳,曾改称孙卿。游学于齐,曾三任祭酒。韩非、李斯,均为其学生。其学说总结先秦诸子学术思想,对古代唯物主义有所发展。他的学说与孟子“性善”说相反,他认定人性生来本“恶”,“其善者伪也”,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才可以为善。其政治观为“礼治”与“法治”相结合,坚持儒家“正名”说,强调尊卑名分,主张“法后王”(效法文、武、周公之道)。其于经济,提倡强本节用、开源节流,“省工贾、众农夫”等观点。为文说理透辟,结构谨严,《赋篇》对汉赋兴起具影响。荀子晚年总结百家争鸣和自己学术思想,专心著述。著有《荀子》,流传至今。

心法探源

思想家荀子曾说:“我想由卑贱变为高贵,由愚昧变为智慧,由穷困变为富有,可以吗?回答是:大概惟一的办法就在于学习了!”

荀子认为,尊贵的名誉不能用结党营私的方式争得,不能靠狂妄自吹拥有,不能靠权势胁迫强取,而必须要真正刻苦学习才能得到。如果刻意追求争夺,反则会失去它;如果谦虚敬让,就会得到它。遵循正道而行就能保有,狂妄自夸势必落空。所以,君子务必要注重内在品德的修养而在行为上要为人谦让,务必要努力积聚优秀品德于自身而在处世方面遵循正道,这样,尊贵的名声如同日月当空,天下人民将齐声响应如雷霆轰鸣。所以说,君子即使隐居郊野,其名声也显著;即使地位低下,也荣耀显赫;以谦让待人然而却能胜过别人。荀子对读书的功用可谓推崇信至,而说到读书的心得体会,他这样表述:

我曾把整天的时间用于思考,但比不上学习片刻的收获之大;我曾踮起脚来望远,但比不上登临高处所见到之广阔。登上高处伸手招呼,手臂并未加长;但能为远处的人所看见;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未加大,但能使人听得清楚。借助车马行路的人,并无奔走的双脚,却能一日千里;借助舟楫出游的人,并非善于游泳,却能横渡江河。君子的生性与一班人并无不同,不过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南方有一种鸟名叫蒙鸠,它用羽毛做巢,再用毛发编结,系在芦苇顶端的花穗上。当大风吹来时,花穗折断,鸟巢里的鸟蛋摔破了,幼鸟也摔死了。鸟巢本身做得并非不完好,是因为它所维系的东西不坚固才成为这样子的。西方有一种草木名叫射干,茎长只有四寸,长在高山之上,俯对百仞深渊,不是射干的茎能够变长,而是它所生长的地方使它成为这个样子的。蓬草夹生在麻地里,用不着扶持自然会长得端直;白沙落到黑泥中,就会变得像黑泥一样黑。芷本是香草兰槐之根,如果用臭水去浸染它,那么君子不愿接近它,普通人也不会佩戴它。这并非是它本质不美好,而是由于浸染它的臭水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君子居住时一定要选择乡邻,交游一定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用这种办法防止邪道浸染,而接近正道。

万事万物的发生,必有它起始的原因;光荣和耻辱的到来,也一定与这个人的品德好坏相一致。肉腐烂了要生蛆,鱼枯干了会生虫。

懈怠懒散以至于不能约束自我的时候,灾祸就发生了。物体太强硬会招致断折,太柔弱又易受束缚。自己品行邪恶,必须成为与人结怨的因由。用相同的方法放置木柴,火会先向干燥的木柴烧去;在平整程度一样的地面上,水总是流向潮湿的一边。草木同类共生,禽兽合群而聚。万物都是按其特性和类别相依存的。因此,设起箭靶,箭就朝它射过来;树木长成了,人们就带斧子来砍伐;醋腐酸了,蚊蝇就飞聚于此。所以,有可能招来灾祸的言语,也有可能招来耻辱的行为,君子一定要慎重地对待自己的所学所为啊。

荀子的一番表述可谓意味深长,读来有振聋友聩之感。他强调了阅读的重要,并阐明了借势或站在巨人的肩上前行收获更大的道理。然而,荀子辩证在于,他充分地意识到,一个人在阅读上所能获得成绩的多少,跟一个人阅读的品位以及在道德品行上的追求是分不开的。是啊,“终日而思不如片刻所学”,这其中的“学”该包含着多么深刻的内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