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国宝拾趣
3077100000009

第9章 寻踪“免死牌”(2)

在铁券失踪60年后的一天,一个渔民在距临海几十公里的黄岩泽库(今温岭泽国)打鱼时,鱼网网出了一个瓦状的物件。渔民也不知是什么宝贝,拿在手中把玩了半天,发现“瓦片”非金非银,只是一块黑铁。渔民觉得没有什么用处,便将“瓦片”丢在屋子的角落里。一个偶然的机会,渔夫的邻居──一个老学究看到了“瓦片”,他见铁瓦上有字,感觉这不是件一般的物件,就按铁的价钱把“瓦片”买了下来。但他绝对没想到这就是传说中的“钱氏铁券”。这消息很快被钱家的人听说了,于是,钱氏族长钱世 用十斛谷子换回了铁券。历经半个多世纪,铁券总算重又回到了钱氏手中,可惜的是,铁券因被水泡得时间太久,嵌在后半段的金字大多都已剥落了。

到了明代,除了明太祖朱元璋看过“钱氏铁券”之外,明成祖朱棣在永乐十五年(1417年)正月,也曾命钱氏奉券进京,钱氏族人即委托钱汝性奉券赴京,朱棣看过之后仍命钱氏将铁券带回台州,由钱凤墀家保管。

钱氏家族在铁券的庇护下,又过了一百多年的安稳日子。公元1561年,上万倭寇围攻台州府城临海,为了躲避战火,钱氏第二十五代孙钱珍背着铁券躲进了深山。直到十几年后,再次躲过劫难的铁券才又重新回到了钱家祠堂。

康熙年间,铁券又转藏于第二十七世孙钱日耀家。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乾隆皇帝南巡,这位风流倜傥的天子也想一睹这稀世古物的风采,于是钱氏后裔钱选等人把铁券送到常州,让乾隆观赏。乾隆皇帝看了铁券之后,当即做了一首《观钱 铁券歌》:

表忠观永记钱塘,铁券却在台州藏。

久闻其名未睹物,秋卿同族今呈将。

……

事后乾隆命人将自己的“御制歌诗”刻在安置铁券的椟面上,又将铁券还给钱氏子孙保管。这首“御制歌诗”使钱氏铁券和钱氏子孙又多了一份荣光。与此同时,铁券转藏到临海东门外50里的白石山下一个叫岭外钱(现在叫岭外村)的小村子里,由钱文川家保管。

在岭外村,几十户人家都姓钱,世世代代不知有多少人家都保存过铁券。岭外村的钱姓人家以能保管“钱氏铁券”为荣。这件钱氏族宝并不是谁都有资格保管的,只有那些老实厚道、人品好的人才有资格保管族宝。“钱氏铁券” 也因此被赋予了神话色彩。村中渐渐流传着一种说法,说铁券上的金字可以治疗小孩惊吓之症,村民们便将这祖上“神物”当作了灵验的“药物”,当有小孩生病时,就把金字拿下来磨成粉吃。你挖一点,我挖一点,金字越来越少,到后来只剩下一百八十余个了。

这样一件既能治病又能保佑家族平安的“宝物”,可一定要好好保管。为了确保“钱氏铁券”的安全,岭外村的钱氏子孙又专门造了三间小楼,用来收藏铁券,并安排族人轮流看守。然而,即便是如此谨慎小心,“钱氏铁券”也难逃被偷的命运。

公元1904年,岭外村发生了一件怪事,日夜有人看守的“钱氏铁券”不翼而飞,被人偷走了。

“钱氏铁券”在岭外村是怎么被偷走的,说法不一。其中有一种说法是被村里人普遍接受的,因为他们在别处亲眼看到了“钱氏铁券”。当年岭外村的很多人出外卖草席,当他们来到嵊州时碰到了这样一件事,一个村庄修祠堂时将墙刷成了只有皇帝才能使用的黄颜色,结果被官府发现了,要将全村满门抄斩。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这个村的村长拿出了一件宝贝。宝贝用红布罩着,放在摞了五层高的八仙桌上,村长把红布一掀,岭外村的人发现这个宝贝就是钱家族宝——钱氏铁券。结果,由于那个村庄有乾隆皇帝题诗的铁券,村民们就此逃过一劫。这个传说在岭外村一代一代流传下来,无人质疑。但真实情况究竟是怎样的,因为没有文字记载,也就无从查考了。

对于岭外村的钱氏族人来说,他们没能把祖上这件在台州保存了近八百年的宝物保住,实在算是不幸。不过,这块铁券若继续在岭外村保管下去,恐怕铁券上面的金字也会被当作“药”全吃光。由此看来,“族宝”这次不翼而飞,就铁券本身而言应算是大幸了。

但不管族宝是否还留在岭外村,岭外村的钱氏后人对祖先的敬仰丝毫没变。他们在村后的小山上建起了一座钱王庙来纪念他们的祖先钱 ,感谢先人留下的这枚铁券护佑他们过上平静安宁的生活。他们相信,族宝无论在哪里都会保佑所有钱氏后人。

浙江省的嵊州是钱氏铁券的又一个藏身之地。在铁券丢失的几年后,嵊州长乐镇的钱氏后裔花了400两银子从一个常熟人手中再次买回了铁券。铁券终于重返钱氏家族,钱氏后裔为了铁券回家,搭台唱戏10天,以示庆贺。

此后,铁券由钱氏三房轮流保管。每逢正月初二,由三房房长监护,吹吹打打,用轿子将铁券从藏所抬到大宗祠堂陈列,供大家观赏。

在《嵊州县志》中记载,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长乐镇也被日军占领。长乐钱氏族人为防铁券遗失,研究决定将铁券藏在钱赓麟家的深井里。

钱赓麟的儿子钱文汉老先生已经81岁,70年前,当铁券送到他家时,他的父母为保存铁券很是花了一番心思。为了不损坏铁券,夫妇俩想了很多办法,先涂油,再封蜡,后用棉线缠好,最后再将铁券封上一层蜡,用线捆好投入自家的井里。打算得很好,真要干起来,问题却一个接一个地出现了。用绳子把铁券放到井下去,可是绳子却漂在水面上,很容易泄密。于是钱家就想了一个办法,在绳子上拴铜钱。水面浮绳的问题解决了,可是家人发现井水太清澈,一眼见底,藏不住秘密。钱赓麟就又想了一个办法。从那天起,钱赓麟夫妇每天晚上从外面挑回一担泥倒入井中,将井水搅混。从此,钱赓麟一家人每天只能到很远的地方挑水吃。就这样,坚持了八年的时间。

1945年抗战胜利,那年十一月份,天气已经非常冷了,钱赓麟决定将传家宝从井底捞出。没有经验的钱赓麟“嗵”地跳下井去,不到一秒钟就爬了上来。井下非常冷,根本没有办法活动。爬上来的钱赓麟穿上棉袄,大灌几口白酒,将筋骨活动开,一鼓作气,又钻了下去。取出来一看,“钱氏铁券”保存完好,一点都没有损伤。

太平盛世,国宝永流传

1951年,钱氏后裔将铁券献给国家,由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保管。由于铁券具有重大的历史文物价值,1959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将其收藏。

当年,在许多钱氏后裔聚居的地方都建有钱王祠或五王庙,其中供奉着钱氏家族的五位吴越国王;如今离长乐镇几公里的“五王庙”已是保存下来的唯一的五王庙了。在五王庙中供奉着的不仅仅是为钱氏家族的辉煌奠定了基础的五位吴越王,还有那令后世子孙受益无穷的钱氏家风。

钱氏是个绵延数千年不衰的庞大家族。据说,吴越国的创建者钱 是轩辕黄帝的第80代孙。钱王家族一直有尊教重学的传统。钱王在家训中告诫子孙:“爱子莫如教子,教子读书是第一义。” 钱王三世五王的后裔遍及海内外,钱氏子孙不违祖训,自强不息,千百年来精英辈出。封建皇朝时代,出现过许多位宰相、翰林。据统计,在当代,仅科技领域,达到科学院院士(或相当院士)以上级别的国内外钱氏名人,就有一百多位。在钱氏家族中,可以被称为国宝的又何止“钱氏铁券”一件?

“钱氏铁券”在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多年,其间,有多少钱氏子孙专程来这里看过它,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我们能够真切感受到钱氏后人作为吴越王后代的那种深深的自豪。“钱氏铁券”诠释着一个家族的兴衰和荣辱,也见证着一段历史的沧桑与变迁。

行走视点

台州位于浙江省沿海中部,已有5000年的悠久历史。

台州自然风光雄奇秀丽、玄远清幽;人文景观源远流长、独放异彩。名山古刹掩映山水之间,碧海蓝天云卷云舒,自有一派江南“海上仙子国”的明媚秀色。台州旅游以“佛、山、海、城、洞”五个方面最具特色,其中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临海是旅游爱好者们不可错过的好地方。在台州客运中心乘坐旅游专线可直达临海。

临海古迹,首推两座古城,一是临海古城,一是桃渚抗倭城。临海古城墙始建于晋,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历史,山水古城相依相绕,雄伟壮观,人称“江南长城”。古城内,人文景观星罗棋布,东湖毓秀,唐代古刹,明清街道,无不令人神往。另一座古城桃渚抗倭城,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戚继光曾在此屡败倭寇,是一座英雄城,也是东南沿海保存最完好的抗倭城。

除了人文古迹,临海三百里奇山秀水,也是风景绝佳之境。临海四季秀色宜人,让人叹为观止,流连忘返。

临海不仅风景秀美,而且物产丰富,盛产柑橘、茶叶。临海柑橘历史悠久,主要品种为无核橘,产量居全国首位;“临海蟠毫”为全国名茶之一。真丝绸衣、漆金木雕等传统手工艺品,闻名全国。临海的住宿条件也比较好,干净舒适而且价格合理,有100元至300元的房间供游客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