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古墓往事
3077600000003

第3章 柳湾墓葬·冰山一角(2)

而赵生琛队长则持有不同观点,他认为柳湾彩陶上的万字纹没有规律,且年代久远,宗教在那个年代很可能还没有成型。因此,与佛家中的万字纹不同,柳湾彩陶上的万字符号并不带有宗教色彩。相对于宗教,生殖崇拜、图腾崇拜、太阳崇拜在那个时代应该更为普遍。

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文博馆员柳春诚基本同意赵生琛的观点,他认为柳湾彩陶上的万字纹主要是代表太阳和火的象征符号,是我国远古先民太阳崇拜的一种表现。它很可能是从十字纹演变过来的,代表太阳照射时光线洒向东南西北中各个方位。

太阳崇拜遍及人类历史的各个时期、各个角落。而万字纹的确非常像太阳图案的简化和变形形式。

这个神秘的符号,在世界各地的远古文化遗留物中都曾大量出现过,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世界意义的文化现象。

柳湾彩陶的神秘,不只在于万字纹。同样令人疑惑的是,为什么原始先民要在彩陶中绘制大量的蛙纹呢?虽然研究始终在不断深入,但柳湾彩陶“疑案”带给人们的,依旧是迷雾重重,众说纷纭。

踏破铁鞋得觅处

在柳湾大量出土的蛙纹彩陶,令专家们兴奋不已。在柳湾,蛙纹彩陶有八千多件,而其中蛙纹的变化又有近百种。2005年,专家们在发掘柳湾古墓的过程中再次发现了数量可观的蛙纹彩陶。

任晓燕副所长认为,彩陶中的蛙纹应该是拟人纹。的确,如果仔细察看,这些蛙纹确实很像抽象化的人体。

针对这一观点,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文博馆员柳春诚则给出了一个准确的称谓——“蹲踞式蛙形人纹”。其形象为两手半举,两腿半蹲,所以叫蹲踞式。古代女性在生产婴儿时的姿态,和彩陶上蛙纹的姿态是一致的。因此,蹲踞式蛙形人纹的象征意义即为繁衍后代。

青海省博物馆副馆长王国道却另有独到的见解,他相信这些蛙纹表现的就是具象的、现实生活中的青蛙。也就是说,当时绘制彩陶的工匠们,把自己的技艺自然而然转化为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表现形式。众所周知,青蛙的繁殖力很强。因此,原始先民将青蛙图案

作为装饰绘制在陶罐上,也可以推测为生殖崇拜的一种表现形式。

从专家们的观点中,不难做出推论——蛙纹既表达了先人乞求人丁兴旺的厚望,又是母系社会中女性生殖崇拜的一种表现。

如果说蛙纹是这种生殖崇拜的符号化表现,那么柳湾彩陶中唯一的裸体人像彩陶壶就应当是直接的形象化表现。如今,这件裸体人像彩陶壶作为国家一级文物,收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它的发现曾引起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和长期争论,争论的焦点是人像的性别。

作为中国迄今为止发现最早、也是最完整的全身人体裸体塑像,该人像浮雕头部五官俱全:长眼睛、大嘴、大耳朵、高鼻梁,双臂捧腹,形态可掬。尤其是袒露的乳房和性器官,既有男性的特征,又有女性的特点。

对于这件彩塑人像壶,青海省博物馆副馆长王国道持“女性说”。他认为它所表现的是女性生殖崇拜的思想。从整个塑像的形象来看,该人像的胸部丰满,腹部凸出,生殖器女性特征明显。以上都是确认其塑造对象为女性的充足证据。

但持“男性说”的专家也有自己的说法——当时的柳湾已逐渐由母系社会进入父系社会,女性生殖崇拜已然成为“过去时”。因此,这尊人像所表达的应是父权男性崇拜的思想。

赵生琛队长站在持“男性说”观点的专家一边。他通过细致的观察,发现该人像的两个手指所指的方向,正是其生殖器。而在他眼里,与持“女性说”专家们正相反,该生殖器具有典型的男性特征。

也有学者认为,这是过渡时期的男女两性同体生殖崇拜。

由于年代久远,彩陶上的神秘图案至今仍是一个谜。

面对柳湾彩陶带来的诸多疑问,一些专家和学者认为,如果能找到先民居处的遗址,当大量原生态情景呈现在人们眼前时,彩陶之谜就会迎刃而解。那么,这些葬于柳湾墓地的先民们的居所究竟在何处呢?

青海柳湾彩陶博物馆馆长陆晓华说,自从柳湾墓地发现以后,自己与考古界的同仁们一直都没有停止寻找与柳湾墓地相对应的居民遗址村落。遗憾的是,这种执著的寻找始终也没有突破性的进展。

后来,当喇家遗址震惊世界考古界的时候,柳湾居民遗址的追寻者们终于看到了一线希望。

喇家遗址位于青海省民和县官亭镇喇家村,是一处新石器时代的大型聚落遗址。遗址地处黄河北岸,这里地势开阔,气候湿润,是土族群众的主要聚集地。遗址内分布着许多史前时期和青铜时代的古文化遗址。

遗址总面积25万平方米,距今约四千年。在考古发掘中发现多具非正常死亡的人类遗骸,以成年女性和幼儿为主。喇家遗址与柳湾墓地同属一个时期,但与柳湾相反的是,这里只发现了大规模的村落遗址,却找不到与之对应的大规模墓葬区。那么,是不是可以做出这样一个假设——喇家遗址就是柳湾墓地先民的聚居地?

赵生琛队长否定了这一可能性。他给出了自己的理由——民和县与柳湾之间隔着一道峡,名为老鸦峡。老鸦峡虽称不上险要,但地势狭窄,只能容一只牲口通行。原始先民在民和县喇家遗址处烧制彩陶,再跨越老鸦峡到柳湾埋葬,这几乎是不可能的。赵生琛认为柳湾彩陶应为就地取材,就地烧制。

的确,虽然喇家遗址离柳湾只有40公里,但在当时的交通条件和生产力水平下,40公里仍是一个天文数字。柳湾彩陶考古再次陷入了僵局。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2000年,在修建柳湾彩陶博物馆时,专家们居然轻而易举地意外发现了自己为之奔波多年的柳湾远古先民居所遗址!就在今天柳湾彩陶博物馆的馆址上,考古人员发现了两座典型的房址,两座窖穴,11个灰坑,还有一处典型的灶面,并出土了陶器等二百余件文物。据专家考证,确认为柳湾先民的村落遗址。

柳湾墓地已发掘出一千七百余座墓葬,与之相对应,理应是个巨大的村落。然而,出于稳妥的考虑,考古专家们并没有对墓葬进行完整发掘。博物馆馆长陆晓华动情地说:“我相信,有一天,当它完整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它会比柳湾墓地更令人震撼。”的确,谁也无法想象,当海底的冰山全部浮出水面,展示在我们眼前的将会是怎样一个遥远的世界。

行走视点

青海湖,古称“西海”,又名“鲜水”或“鲜海”。藏语称之为“错温布”,意为“青色的湖”;蒙古语又名“库库诺尔”,意即“蓝色的海洋”。 青海湖是我国第一大内陆湖泊,难怪青海民间流传着这样的句子:“身背炒面绕大湖,跑垮好马累死鹿。”

青海湖的西北隅有两座岛屿,一东一西,左右对峙。远远望去,仿佛一对顾盼生姿的姐妹花,相依相偎地远望,等待着各自的心上人——这就是举世闻名的鸟岛。

鸟岛面积不足一平方公里,因岛上栖息着数以万计的候鸟而得名。每年春季,来自我国云贵一带及印度洋岛国的斑头雁、鱼鸥、棕头鸥等十多种候鸟纷纷在此筑巢栖息。届时,岛上鸟巢密布,鸟蛋遍地。一有风吹草动,群鸟翩然飞翔,其情其景蔚为壮观。

热情好客的青海人最乐于向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们介绍自家的羊肉,他们说本地的羊都是靠青海的珍贵药材和地下泉水哺育长大的,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在全国独一无二。

手抓羊肉是青海名菜,又叫“白条”,即原汁原味的羊肋条。青海人认为,吃羊肉必须得配蒜,俗话说:“吃肉不吃蒜,营养减一半。”而且,蒜还有减轻羊膻味的作用。西宁的小吃还有很多,如酿皮、糌粑、醪糟等。值得一提的是,西宁的茶叶品种非常丰富,其中,藏民的酥油茶最负盛名,是每个到青海旅游的人都要一饱口福的美食“明星”。

“海怪”传说在青海湖土著牧民中流传了几百年。尤其是近几十年来,有关青海湖“海怪”的消息不时流传出来。20世纪80年代,有人午后到湖边拍照,发现平静的湖面上冒出一个有两三头牛般身形巨大的怪物,灰褐色背部渐渐顶出水面。突然,那怪物昂起细长的颈项,露出了三角形的头。目击者猛地意识到这怪物可能是蛇颈龙,赶紧抢拍了一张黑白照片。可是等再举起相机时,怪物已沉入水中,不见踪影。

青海湖“海怪”传说至今还是一个谜,给青海湖蒙上了一层浓浓的神秘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