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告诫皇子们:“我在小的时候就喜欢种庄稼,总是把能得到的种子种下,以观察收获情况如何。如果收获好就在民间推广,这是有益于人民的事。有一次,我在丰泽园发现有一颗稻子比其他的先熟,于是就收起来,这样种在南方,有望一年收两次……”康熙希望皇子们也懂得一些农业知识。
康熙还教育子孙要精于骑马射箭,掌握射箭的本领后,在比射中结交贤士,可为国选拔人才。他还告诫子孙一些驭马常识:马跑的路程远了,肯定会出汗,这时千万别让马饮水,秋天还可以,春天时虽无汗也不可以饮。如果饮了,马就会得病,你们千万要记住啊!
康熙皇帝苦口婆心的教育,无非是让子女们明白,只有技艺才是自身永恒的财富。再讲究的服装也无法掩饰个人知识的贫乏,再清寒的读书人也无法挡住言谈中的书香。知识与技艺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耐心地、持久地通过读书和学习才能获得的。当孩子们做好充分的准备后,就能应付各种机遇和挑战,坦然地面对生活;相反,如果没有广博的知识和过硬的本领,就会因准备不充分而错失良机,抱憾终生。
俗话说,“总在窝里的鹰永远也不会飞”,青少年要成为未来社会的精英和强者,就要对自己有一股“狠”劲儿,要逼着自己经历风吹雨打,要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尽快拥有立身的本领。
然而,在现在的青少年朋友中,具有自理能力的实在太少了。根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状况调查”显示,20.4%的青少年明确表示“缺少生活自理能力”;18.3%的青少年“做事依赖别人”;28%的青少年“很少帮助家长干活”。
国内有一位著名的青少年教育专家曾忧心忡忡地说,青少年在父母如此“周到”的服务、如此“严密”的保护中,自理行为大大减少,对成年人依赖性越来越强。很多青少年都将父母的呵护当做“拐杖”,却没有想过,一旦离开了“拐杖”,自己将寸步难行。
有一个男孩子智力超常,学习成绩优秀,从小学到中学都是前三名,并提前升入大学,19岁就读完大学本科。大学毕业后,轻而易举地考取了硕士研究生,而且还是第一名。学校领导看他才华出众,认为很有发展前途,于是,决定送他到国外留学深造。一般学生要是有这样的机会,自然非常高兴,可这个学生却不一样,当他听到要出国学习的消息后,非常害怕,说:“到国外学习,妈妈不能跟我去,谁照顾我的生活呀?”原来他是独生子,从小到大都是由父母照顾他的生活,最起码的自理能力也没有。上大学以后,母亲每周都要去学校两次:一是带给他一些好吃的,二是替他收拾床铺、洗衣服、洗袜子什么的。他在学习上是强者,在生活中却是弱者。后来,学校送他到北京语言学院进修外语,做出国前的准备。由于他太担心出国以后无法独立生活,每天晚上都失眠,得了习惯性的失眠症。夜里常常在睡梦中惊叫,大呼“妈妈”。到后来,只要有人当他的面提到“出国”二字,他便浑身抽搐,口吐白沫。经多方治疗也未奏效,最终成为一个废人。
青少年朋友将来面对的竞争,绝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而是综合能力的较量,没有自立能力,没有立身的本领,你将在起跑线上就已经满盘皆输。因此,从小培养自己的立身能力,是每个杰出青少年必须具备的素质要求。青少年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培养自己的自理能力。
1.在家庭中尽可能多地分担一些家务
从洗碗开始,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培养自己动手的习惯。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用父母多操心。上学放学不用父母接送,日常生活自理得当,衣服自己洗,房间和物品自己整理。
孝敬父母、长辈,记住父母的生日。每年父母过生日的那天,向他们展现一个你自立的成果,帮他们收拾一下房间、买菜等。
学会做饭。饮食是生存自立最基本的要求,掌握烹调的技艺也是自立能力必不可少的环节。
爱惜家具物品,空调、家用电器等不用的时候要关闭,学会处理简单的故障,例如修理自行车、门窗等。但是,在处理电、煤气等易发生危险的事时,需要父母在旁边指导。勤俭节约,不乱花钱,你的零用钱都是父母挣来的,你还没有创造财富的能力,但是必须养成节约的习惯。
2.在学校积极进取,不逃避自己的责任
主动完成作业,不用老师监督。也许一次主动完成并不难,但每次都这样做就需要毅力了,也正是因为这样,才能锻炼你的意志品格,从而塑造你完善的人格。
遇到问题先自己独立思考,不能看一眼不会就寻求老师或同学的帮助。如果你认为自己已经绞尽脑汁了,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再向老师请教。
值日认真,不逃避劳动,不回避脏活、累活,下课主动帮助老师擦黑板,看见纸屑、果皮等杂物随时清理。
学习上进,实在搞不懂的问题及时向老师请教,今天的疑问不能留到明天解决,养成有问必究的好习惯,这是你锻炼自强心理的基础。
不骄傲、不自卑,成绩好的时候,不向同学炫耀;成绩下降的时候,不失去自信,认真分析原因,逐步动手解决。过于自信和过于自卑都是自立自强的大敌,一定要随时校正自己的心态,中正平和,谦虚但不虚伪,自信但不狂妄。
培养集体责任感,在集体活动中突出和发挥自己的长处,争取机会锻炼自己的领导、组织能力,明确集体利益,自动维护集体利益。
3.积极融入社会,打下自立的基础
要积极参加公益劳动,并在劳动中积累经验和技巧,磨炼吃苦耐劳的品质。
掌握一门谋生手艺,为将来的独立生活打下基础。
利用假期打工。打工并不是要求你赚钱,而是要你体验生活,从而知道在社会中生存是很不容易的,这样能让你知道自己离真正的独立还差多远。
养成主动帮助别人的习惯。独立并不是要你自己处理任何事情,而是要求你融入社会的有机群体中,知道在社会中帮助和请求帮助是必不可少的。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可以让你的独立意识得到拓展,以自己的独立能力有效地协助他人。
要培养社会公德。一个人如果从小自私自利,只顾自己,不顾社会,不顾他人,这个人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终极目的——康熙皇帝的学习观
康熙在《庭训格言》中说:“读古人书,当审其大义之所在,所谓一以贯之也。若其字句之间,即古人亦互有异同,不必指摘辩驳,以自伸一偏之说。”
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致用,如若只是为了读书而读书,计较于书本字句,那读书又有何用?因此,我们要学习康熙帝的读书体会,即“审其大义之所在”。读书只要把书中的道理、思想为己所用就可以了,切勿读死书、死读书,纠缠于书本字句之间,那就舍本逐末了。
林则徐也很注重对子女学以致用的教育。
他为官常匹马上任,把妻子、儿女留在家乡,平时教育子女通过鸿雁传书。封建社会把读书看得很重,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林则徐却不然,他一方面教子要“敬师勤读”;另一方面教子学种庄稼,向儿子灌输“农民为世间第一等最高之人”的思想,督促他们“黎明即起,勤学稼穑”。
古时读书人多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之流,林则徐强调“读书贵在用世”,即读书的目的在于为社会作出贡献。他告诫儿子既不能“只读死书而全无阅历”,也不可“阅历深,而才学薄”,而要做到读书和实践并重,希望儿子既有真才实学,又能为社会多作贡献。
“学以致用”扩展开来说就是英国哲学家培根所说的“知识就是力量”培根在提出这个口号后,又明确地指出:“各种学问并不把它们本身的用途教给我们,如何应用这些学问乃是学问以外的、学问以上的一种智慧。”也就是说,有了同等知识,并不等于有了与之同等的能力,掌握知识与运用知识之间还有一个转化过程,那就是学以致用的过程。
因此,在学习知识时,不但要让自己的头脑成为知识的仓库,还要让它成为知识的熔炉,把所学知识在熔炉中消化、吸收。如果有知识不知应用,那么拥有的知识就只是死的知识。死的知识只能当画看,但看久了也就烦了。
顾炎武用“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来表达自己的学习主张。儒家大师朱熹也提出“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若出于吾之心”。
只要我们能够做到学以致用,便能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更多的书籍,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读书的目的就在于在实践中应用,在于指导人们的生活。读书若不与实际相联系,是毫无用处的。最为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便是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地读书。
学以致用,这是成大事者必备的一种能力,知识的作用只能在运用中才能被发挥出来,这也是成功者之所以能成大事的关键所在。要想成功,就必须让知识转化为能量。父母应该如何培养孩子学以致用的习惯呢?
1.要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要鼓励孩子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并让孩子多参加具体的实践,要使孩子真正懂得知识是从实践中来又到实践中去的道理。
2.要让孩子形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知识的获得不仅在于学,更在于问,能够提出问题是获得新知识的开端。鼓励孩子大胆的怀疑精神,并且鼓励孩子应用所学知识解决自己所遇到的问题。这样既加深了孩子对知识的理解,用培养了孩子的实践能力。
学什么东西都要能学以致用,现在是理论运用于实践的社会,死读书、读死书,最终是行不通的。如果连最起码的学习能力、应变能力、适应能力都没有,将来肯定是不能适应迅速变化的社会的,也必将被社会淘汰。
中国皇室教育启示7:学习是成就大业的基础
现代世界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越来越被世人重视,学习能力也成了一个人在现代社会生存的必备能力。韩国人认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为此我们探寻了中国皇室关于对子女的学习教育,为现代家长提供借鉴。
1.学习是康熙开创大业的秘诀
康熙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使大清帝国成为最强盛的帝国,成就康熙开创大业的金钥匙就是学习。学习也成了我们现代人成就事业的基本前提,不断地学习新知成了青少年竞争激烈社会中立足于不败之地的资本,因此,做父母的一定要树立孩子的学习意识,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
2.有选择的读书是康熙学习的法宝
康熙在《庭训格言》中说:“多阅读古代的典籍,对自身大有益处,平常诵经读史以及教育子弟,一定要把经史作为主要的内容。”康熙对子女读书贵在选择的教育对现代父母具有启发意义。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面对林林总总的书目,家长要为孩子把好关,坚持择优读书。
3.康熙重视素质教育
康熙向诸皇子指出:“为人凡学一艺,必于自身有益。”根据康熙的教子经验,父母应该及早培养孩子各方面的生存能力,对孩子不应该事无巨细包办代替,应该教会孩子基本的生存本领,才能让他们自如地应对生活的挑战。
4.学以致用是康熙学习的目的
康熙在《庭训格言》中说:“读古人书,当审其大义之所在,所谓一以贯之。若其字句之间,即古人亦有异同,不必指摘辩驳,以自伸一偏之说。”因此,父母要让子女明白,学习不是目的,知识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于实践。不要把自己的头脑当做知识的仓库,应该让他成为知识的熔炉,把学到的知识消化吸收,运用到实践中去指导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