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皇室家庭教育
308100000032

第32章 附录2中国帝王家训摘要(1)

《手敕太子书》汉·刘邦

吾遭乱世,当秦禁学,自喜谓读书无益。洎践阼以来,时方省书,乃使人知作者之意。追思昔所行,多不是。

尧舜不以天下与子而与他人,此非为不惜天下,但子不中立耳。人有好牛马尚惜,况天下耶。吾以尔是元子,早有立意,群臣咸称汝友四皓,吾所不能致,而为汝来,为可任大事也。今定汝为嗣。

吾生不学书,但读书问字而遂知耳。以此故不大工。然亦足自辞解。今视汝书犹不如吾。汝可勤学习,每上疏宜自书,勿使人也。

汝见萧、曹、张、陈诸公侯,吾同时人,倍年于汝者,皆拜。并语于汝诸弟。

吾得疾遂困,以如意母子相累。其余诸儿,皆自足立,哀此儿犹小也。

【译文】

我遭遇混乱不安定的时代,面对秦朝禁止学习,自己也认为读书没有好处。等到我登基以来时常要查看书籍,这才了解了作者的意思。回忆以前的行为,有很多不对的地方。

尧和舜把天下不传给儿子而传给别人,并不是因为不爱惜天下,只是因为儿子不适宜策立罢了。人有好牛马都很爱惜,何况天下呢?因为你是嫡长子,早就有立你为嗣的心意,群臣都称赞你能与四皓(秦末东园公、角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避乱隐居商山,四人皆80岁有余,须眉皓白,时称商山四皓)为友,我不能召他们来,你却可以因此可以担当重任。现在决定立你为继承人。

我这辈子没有学习写作,不过是读书问字然后知道个大概。因此不大精通。但这样也足以满足自己的表达和理解。现在我看你写的文章还比不上我。你应当勤奋地学习,每次献上的奏议都应自己写,不要让别人代写。

你见到萧何、曹参、张良、陈平诸位公侯时都要参拜,因为他们都是我同时代的人,年龄比你大一倍。并且告诉你的各位弟弟也要这样。

我得病了,所以很疲倦,把如意母子(指刘邦宠姬戚夫人和儿子赵隐王如意)托你照顾。其余各个儿子,都足以自立,可怜这个儿子还小。

《曹操家训》三国·曹操

诸儿令

今寿春、汉中、长安,先欲使一儿各往督领之,欲择慈孝不违吾令,亦未知用谁也。儿虽小时见爱,而长大能善,必用之。吾非二言者,不但不私臣吏,儿子亦不欲有所私。

【译文】

我打算派我的三个儿子分别去管理寿春、汉中和长安这三个地方,我不知道选谁,但我想用仁慈而善良又不会违背我命令的人。儿子们小时候我很喜欢,长大后又很能干,我就用他们。我言出必行,既不去偏爱我的大臣们,也不会对儿子们有私心。

诫子植

吾昔为顿丘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二十三矣,可不勉欤!

【译文】

我从前任顿丘县令时,年龄刚23岁。回想那一时期的所作所为,至今没有什么可悔恨的。现在你已经23岁了,能不努力上进吗?

遗令

吾夜半觉小不佳,至明日饮粥汗出,服当归汤。

吾在军中持法是也。至于小愤怒,大过失,不当效也。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吾有头病,自先著帻。吾死之后,持大服如存时,勿遗。百官当临殿中者,十五举音,葬毕便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葬于邺之西冈上,与西门豹祠相近,无藏金玉珍宝。

【译文】

我半夜里感觉身体不舒服,第二天吃了些药和粥才稍微好了些。

我在军中实施的法令总体上是对的,但也有意气用事的时候,也犯过大的过错,你们千万不要学这些。现在天下还没有安定下来,因此我的丧事不用遵照古礼,简办就可以了。我有头疼的毛病,所以一直带着头巾,我死后也不要摘掉它,穿的衣服和生前的一样就行。文武大臣们来吊丧,行完礼就不用再穿丧服了;驻守各地的将领们和在任地的官吏们不要离开他们的驻地和职位。我入殓的时候就穿平时的衣服,把我葬在与西门豹祠相近的西冈上,不要在坟墓里放金银珠宝这样的陪葬品。

《帝范》唐·李世民

求贤篇

夫国之匡辅,必待忠良,任使得其人,天下自治。故尧命四岳,舜举八元,以成恭己之隆,用赞钦明之道。士之居世,贤之立身,莫不戢翼隐鳞,候风云之运;怀奇蕴异,思会遇之秋。是以明君旁求俊乂,博访英才,搜扬侧陋,不以卑而不用,不以辱而不尊。昔伊尹,有莘之媵臣;吕望,渭滨之贱老;夷吾困于缧绁;韩信弊于逃亡。然而,商汤不以鼎俎为羞;姬文不以屠钓为耻。卒能献规景亳,光启殷朝;执旄牧野,会昌周室;齐成一匡之业,实资仲父之谋;汉以六合为家,实赖淮阴之策。故舟航之绝海也,必假桡楫之功;鸿鹤之凌云也,必因羽翮之用;帝王之治国也,必借匡弼之资。故求之斯劳,任之则逸。虽照车十二,黄金累千,岂如多士之隆、一贤之重?此求人之贵也。

【译文】

济时匡世,辅佐君王,必须要任用品德高尚的杰出人才。国家倘若任用了正直的忠臣,天下自然就会大治。所以尧帝任命了“四岳”为臣,舜帝任用“八元”来治理天下。舜任用“八元”而,所以能成恭己之隆;尧任用“四岳”,所以能赞其钦明之道。

通合古今有学识、贤达清明的杰出人才,在怀才不遇的时候,往往就像鳞翼等待风云一样,深深地隐藏自己,等待时机,施展抱负。所以明君圣主广求俊杰,博访英贤,把隐藏在偏僻简陋地方的人都找出来。只要是人才,不会因为他出身卑贱而不用他,也不会因为他受过折辱而不尊重他。

从前,伊尹,只是有莘氏的一个厨师,商汤不以他出身为羞,反而重用他;曾经穷困的吕望,在渭水上钓鱼被文王重用,帮助他治理西周,使西周兴旺;齐桓公不计前嫌,任管仲为相,成就了春秋霸业;刘邦礼遇即将流失的人才韩信,终于在韩信的谋略策划下打败了项羽,取得了天下。所以说,如果要乘船渡海,必须要借助划船的工具;鸿鹄要凌云翱翔,必须要有羽毛和翅膀;帝王治理国家,也必须要借助能够匡辅国家的贤才。因此,要在搜寻人才上下工夫,一旦任用了能干的人,就可以一劳永逸。这样看来,即便是拥有前后能够各照亮十二辆车子的宝珠,即便是成千上万的黄金,也不如多拥有一些人才好,也不如得一贤士贵重。这就是贵在求贤的道理。

纳谏篇

夫王者,高居深视,亏聪阻明,恐有过而不闻,惧有阙而莫补。所以设鞀树木,思献替之谋;倾耳虚心,伫忠正之说。言之而是,虽在仆隶刍荛,犹不可弃;言之而非,虽在王侯卿相,未必可容。其议可观,不责其辩;其理可用,不责其文。至若折槛坏疏,标之以作戒;引裾却座,显之以自非。故忠者沥其心,智者尽其策。臣无隔情于上,君能遍照于下。

昏主则不然。说者拒之以威;劝者穷之以罪。大臣惜禄而莫谏,小臣畏诛而不言。恣暴虐之心,极荒淫之志,其为壅塞,无由自知,以为德超三皇,才过五帝,至于身亡国灭,岂不悲矣!此拒谏之恶也。

【译文】

君主居住深宫,与民隔绝,不能看到天下所有的东西,不能听到天下所有的声音。唯恐自己有过失而不能听到,自己有缺失而不能及时补救。因此,大禹专门设立了鞀,百姓有不平就可以摇鞀;尧帝也专门树起一根“谤木”,来倾听老百姓的呼声。他们这样做都是为了能够吸纳正确的意见和谋略。他们侧耳倾听,虚心纳谏,期望有识之士能说出自己正直的做法。如果他说的话有道理,即便是个草民奴仆,他的意见也应该采纳;如果他说的话没有道理,即便是王侯卿相,也不能因为他出身高贵就采纳。如果一个人所说的话合乎道理,那么就不要在乎他的辩词的;如果他说的事理可以采用,就不要在乎他表达事理的文采。朱云折槛犯颜直谏,而后皇上留着坏门槛,用来表彰那些敢于犯颜直谏的大臣。辛毗阻止魏文帝迁徙人口,皇帝生气不再理会辛毗,辛毗伸手拉住皇帝的衣服,皇上奋力一扯,挣脱辛毗而去,以此来承认自己的不对。所以说,如果人君能够容忍像朱云折槛、辛毗引裾那样的规劝,就可以使忠诚正直的臣子竭尽其心,让那些有谋略的臣子尽献其良策。这样,大臣的意见都能上达于君王,君王的光辉就能普照天下了。

那些昏庸的君主就不一样。他们总是以自己的威势来拒绝说出自己过失的人;对自己的过失加以劝诫的就治他们的罪。因此,大官害怕丢了官位俸禄而不去进谏,小官畏惧引来杀身之祸而不敢说话。这样皇帝就彻底失去了约束,于是放纵暴虐、穷奢极欲。自己蒙蔽自己,因而也就看不到自己的过失。自己以为他的德行超过了三皇,才能超过了五帝。直到最后身死国灭,难道这不是非常可悲吗?这就是拒绝接受劝谏的恶果呀!

去谗篇

夫谗佞之徒,国之蟊贼也,争荣华于旦夕,竞势力于市朝。以其谄谀之姿,恶忠贤在己上;怀其奸邪之志,恶富贵之不我先。朋党相持,无深而不入;比周相习,无高而不昂。令色巧言,以亲于上;先意承旨,以悦于君。是以朝有千臣,昭公去国而方悟;弓无九石,宣王终身而不知。以疏间亲,宋有伊戾之祸;以邪败正,楚有郤宛之诛。斯乃暗主庸君以之迷惑,忠臣孝子所可泣冤。故丛兰欲茂,秋风败之;王者欲明,谗人蔽之。此奸佞之危也。

斯二者,昏明之本也。砥躬砺行,莫尚于忠言;毁德败心,莫逾于谗佞。今人颜貌同于目际,犹不自瞻,况是非在无形,奚能自睹!何则?饰其容者,皆能窥于明镜;修其德者,不如访于哲人。拒善自愚,何迷之甚?良由逆耳之辞难受,顺心之说易从。彼难受者,药石之苦喉也;此易从者,鸩毒之甘口也。故明主纳谏,病就苦而能消;暗主从谀,命因甘而致殒。可以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