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一口气读懂经济学
308700000015

第15章 投资—用今天的钱打理明天的财富(1)

最大笨蛋理论——“博傻者”其实并不傻

【经济学故事】

1908~1914年,经济学家凯恩斯拼命赚钱。他什么课都讲,经济学原理、货币理论、证券投资等。凯恩斯获得的评价是“一架按小时出售经济学的机器”。

凯恩斯之所以如此玩命,是为了日后能自由并专心地从事学术研究而免受金钱的困扰。然而,仅靠讲课又能积攒多少钱呢?

终于,凯恩斯醒悟了。1919年8月,凯恩斯借了几千英镑进行远期外汇投机。4个月后,净赚1万多英镑,这相当于他讲10年课的收入。

投机生意赚钱容易,赔钱也容易。投机者往往有这样的经历:开始那一跳往往有惊无险,钱就这样莫名其妙地进了自己的腰包,飘飘然之际又突然掉进了万丈深渊。又过了3个月,凯恩斯把赚到的利和借来的本金亏了个精光。

投机与赌博一样,往往有这样的心理:一定要把输掉的再赢回来。半年之后,凯恩斯又涉足棉花期货交易,狂赌一通大获成功,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几乎把期货品种做了个遍。他还嫌不够刺激,又去炒股票。到1937年凯恩斯因病金盆洗手之际,他已经积攒起一生享用不完的巨额财富。与一般赌徒不同,他给后人留下了极富解释力的“赔经”——最大笨蛋理论。

【经济学课堂】

什么是“最大笨蛋理论”呢?凯恩斯曾举例说:从100张照片中选择你认为最漂亮的脸蛋,选中有奖,当然最终是由最高票数来决定哪张脸蛋最漂亮。那么你应该怎样投票呢?正确的做法不是选自己真的认为最漂亮的那张脸蛋,而是猜多数人会选谁就投她一票,哪怕她丑得不堪入目。

凯恩斯的最大笨蛋理论,又叫博傻理论:你之所以完全不管某个东西的真实价值——即使它一文不值,你也愿意花高价将其买下,是因为你预期会有一个更大的笨蛋,会花更高的价格,从你那儿把它买走。投机行为关键是判断有没有比自己更大的笨蛋,只要自己不是最大的笨蛋,那剩下的就只是赢多赢少的问题。如果再也找不到愿意出更高价格的更大笨蛋把它从你那儿买走,那你就是最大的笨蛋。

可以这样说,投机者信奉的就是“最大笨蛋理论”。对于博傻行为,也可以分成两种,一类是感性博傻,一类是理性博傻。

感性博傻,指在行动时并不知道自己已经进入了一场博傻游戏,也不清楚游戏的规则和必然结局。而理性博傻,则在行动时已经清楚地知道了博傻及相关规则,只是相信当前状况下还有更多更傻的投资者即将介入,因此才投入少量资金赌一把。

理性博傻能够赢利的前提是,有更多的傻子来接棒,这就需要对大众心理作准确判断。当投资大众普遍感觉到当前价位已经偏高,需要撤离观望时,市场的真正高点也就来了。“要博傻,不是最傻”,这话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并不容易,因为到底还有没有更多更傻的人并不能轻易判定。一不留神,理性博傻者就成为最傻者。所以,要参与博傻,必须对市场的大众心理有较为充分的研究和分析,并控制好心理状态。

【经济学茶座】

最大笨蛋理论是对中外历史上不断上演的投机狂潮的最有解释力。

1593年,维也纳的一位植物学教授到荷兰的莱顿任教,他带去了在土耳其栽培的一种荷兰人此前没有见过的植物——郁金香。没想到荷兰人对它如痴如醉,郁金香被种在了很多荷兰人的花园里。后来,郁金香受到花叶病的侵袭,病毒使花瓣生出一些反衬的彩色条或“火焰”。富有戏剧性的是病郁金香成了珍品,以至于一个郁金香球茎越古怪价格越高。于是有人开始囤积病郁金香,又有更多的人出高价从囤积者那儿买入并以更高的价格卖出。1638年,最大的笨蛋出现了,持续了五年之久的郁金香狂热悲惨落幕,球茎价格跌到了一只洋葱头的售价。

始于1720年的英国股票投机狂潮有这样一个插曲:

一个无名氏创建了一家莫须有的公司。自始至终无人知道这是什么公司,但认购时有近千名投资者争先恐后把地购买它的股票。没有多少人相信它真正获利丰厚,但都预期更大的笨蛋会出现,价格会上涨,自己能赚钱。饶有意味的是,牛顿参与了这场投机,并且不幸成了最大的笨蛋之一。他因此感叹:“我能计算出天体运行,但人们的疯狂实在难以估计。”

投资者的目的不是犯错,而是期待一个更大的笨蛋来替代自己,并且从中得到好处。不懂投机的投资者,往往就成了最大笨蛋。那么,如何才能避免做最大的笨蛋呢?其实,只要猜对了大众的想法就可以。所以,要想知道自己会不会成为最大的笨蛋,除了需要深入地认识自己外,还需要对别人心理的准确猜测和判断能力。

投机行为建立在对大众心理的猜测之上,炒房地产也是这个道理。比如说,你不知道某套房的真实价值,但为什么你会以5万元每平方米的价格去买呢?因为你预期有人会花更高的价钱从你那儿把它买走。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只要有钱在手,就要拿它投资,不要害怕风险。在投资时不要有太多顾虑,要是总在犹豫里徘徊,把钱攥得紧紧的,那你将永远赚不到钱。只有你把钱投进去了,才可能会有更大的笨蛋出现,要是你不投钱,那么发财的机会就永远是别人的。

股票投资——冒险家们不会错过的“赚钱游戏”

【经济学故事】

1929年,丘吉尔从财政大臣的职位上卸任后,他带着自己的家人到加拿大和美国旅行。他们先到了加拿大,9月进入美国,受到美国战时工业委员会主席、金融家巴鲁克的盛情款待。巴鲁克陪丘吉尔参观了华尔街证券交易所,当时丘吉尔已经55岁了,却颇有激情,马上开户进场炒股。在他看来,炒股赚钱实在是小菜一碟。

丘吉尔的第一笔交易很快被套住了,这使他很丢面子。他又瞄准了一只很有希望的英国股票,但股价偏偏不听他的指挥,一路下跌,他又被套住了。如此折腾了一天,丘吉尔做了一笔又一笔交易,陷入了一个又一个泥潭。下午收市的时候,他的账户大幅度亏损。丘吉尔感觉颇为丢脸,一个劲儿地向巴鲁克抱怨。

这时,巴鲁克递给他一本账簿,上面记载着另一个“丘吉尔”的“辉煌战绩”。原来,巴鲁克早就料到像丘吉尔虽然在政治上是个老手,但其聪明睿智在股市中未必有用武之地,加之初涉股市,很可能赔了夫人又折兵。因此,他提前为丘吉尔准备好了一根救命稻草,他吩咐手下用丘吉尔的名字开了另外一个账户,丘吉尔买什么,另一个“丘吉尔”就卖什么;丘吉尔卖什么,另一个“丘吉尔”就买什么。

【经济学课堂】

进行股票投资首先要对股票进行分析。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发行的股份凭证,代表着其持有者(即股东)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这种所有权是一种综合权利,如参加股东大会、投票表决、参与公司的重大决策、收取股息或分享红利等。股东所拥有的公司所有权份额的大小,取决于其持有的股票数量占公司总股本的比重。股票一般可以通过买卖方式有偿转让,股东能通过股票转让收回其投资,但不能要求公司返还其出资。

股票在交易市场上作为交易对象,同商品一样,有自己的市场行情和市场价格。由于股票价格受到公司经营状况、供求关系、银行利率、大众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波动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正是这种不确定性,使得股票投资者有可能遭受损失。

股票投资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人们常说:“风险越大,收益越大。”投资者应掌握好风险分散和量力而行的度。股票价格变动较大,投资者不能只想赢利,还要有赔钱的心理准备和实际承受能力。

理性的股票投资过程,应该包括确定投资策略——股票投资分析——投资组合——评估业绩——修正投资策略五个步骤。

【经济学茶座】

股票投资是一种重要的投资方式。经常说投资要谨慎,但并不意味着投资名气大的公司股票就是谨慎。

2008年中石油回归内地,不少人购买中石油股票,结果众多股民遭受重大损失。而同样是持有中石油股票,因为时机不同,巴菲特就大赚了一笔。

2008年的世界首富是人称“股神”的沃伦·巴菲特。2001年他斥资23亿元买进1.4~1.6港元之间的中石油,此后共持有了5年。到2007年,中石油要回归中国内地发行A股,所有人都看好中石油的时候,巴菲特却在中国香港股市上分批抛出了自己手上所有的中石油股票,卖价在12~14港元之间。当他卖完股票,中石油股票仍然暴涨。而当中石油回归中国内地股市后,香港中石油股价也随之直线下跌了。

股市上有句谚语:“不要告诉我什么价位买,只要告诉我买卖的时机,就会赚大钱。”因此,对于股票投资者来说,选择买入时机是非常重要的。买入时机因投资时期长短、资金多少等因素有所不同,但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1.当坏消息如利空消息等传来时,投资者由于心理作用,股价下跌得比消息本身还厉害时,是买进的良好时机。

2.股市下跌一段时间后,长期处于低潮阶段,但已无太大下跌之势,而成交量突然增加时,是逢低买进的良好时机。

3.股市处于盘整阶段,不少股票均有明显的高档压力点及低档支撑点可寻求,在股价不能突破支撑线时购进,在压力线价位卖出,可赚短线之利。

4.企业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扩大规模时,企业利润下降,同时项目建设中不可避免地会有问题发生,从而导致很多投资者对该股票兴趣减弱,股价下跌,这是购进该股票的良好时机。

5.资本密集型企业,采用了先进生产技术,生产率大大提高,从而利润大大提高的时候,是购买该上市股票的良好时机。

在确定何时买股票之前,重点是选择止损点,即在进场之前,你必须很清楚若股票的运动和你的预期不合,你要在何点止损离场。

股市大起大落对于短线操作既是个危机,又是个机会。只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盯住绩优股,抓住机会进场,确定自己的止损点,就能减少自己的投资风险从而获利。一般购入某股票后,该股的支撑线或10%左右的参考点,即可设为一个止损点。如果股价上扬,则可随时将止损点往上移。

确定股票的止损点,换句话说,就是你在投资时,不要老是想你要赚多少钱,首先应该清楚自己能亏得起多少。有些人以10%的数量做止损基数,即10元进的股票,以9元做止损点;有些人定20%的止损额;有些人将止损点定在支撑线稍下;还有其他各种方法。无论什么方法,你必须有个止损点,这个止损点不应超出投资额的20%。请投资者牢记确定止损点,否则一切的股票操作技巧都是空的。

基金投资——让专家为自己理财

【经济学故事】

老黄是沈阳市的一名退休员工。在2006年和2007年时,街坊邻居都在谈论基金的事,老黄也渐渐知道了基金是一种由专家帮助理财的产品。“有这么好的事我为什么不参与呢?”于是老黄拿出了2万元钱,准备到基市里“淘”一把。

在基金经理的推荐下,老黄选择了一只业绩好、口碑好、价格也好的名牌基金,那基金果然是随着2007年的大牛市一路上涨,可谓芝麻开花、节节高,老黄高兴之余,后悔自己没早开始投资基金。

在2007年的牛市中,老黄不禁畅想未来:“按照这么个涨法,过个十几年,我也能成为百万富翁了啊!”谁知好景不长,老黄的如意算盘没打多久,美国就爆发了次贷危机,刚弄明白“次贷”是怎么回事时,股市就开始一路狂跌,老黄在基金上的利润转眼缩水不少。但令老黄欣慰的是,与那些股民比起来,自己的损失还是比较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