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这样说就对了
309100000031

第31章 演 讲(3)

有一位牧师恩莱卡在布道演说中这样说教:兄弟姐妹们,请大家把头抬起来,看看上边,看看气窗和天窗,看看上面的玻璃,是否明亮?是否像在室外一样看到蓝天和太阳?请兄弟姐妹们把头低下来,看看下边,看看地板上,是否干净?是否有一片纸屑、一口痰迹?请兄弟姐妹们把手伸出来,把双手都伸出来,摸摸凳上面再摸摸扶手,看看你们的手掌,是否有一星尘埃、一点污渣?你们看看左边再看看右边,看看每一个窗台,看看窗台上的每一盆花,一盆一盆看过去,有没有发现一片黄叶?是不是每一盆花、每一朵花都开得正好?一切都做得很好,好得不能再好,是不是呢?然而我们却不知道是谁做了这些事。当然,一定有人做了这样的事。兄弟姐妹们,是谁做了这样的好事?是张三还是李四?我们不想把做了好事的人一个个指给大家看,也不应该把这样的好人一个个指给大家看。兄弟姐妹们,看看你们的左边,看看你们的右边,看看你们的前面或是后面,做了好事的人就在你的身边。你们相互看一眼,笑一笑,就这样好了,也就足够了。有心做好事的人,不愿意人们知道他,但做了好事的人,你是一眼就可以看得出来的。做了好事心里就满足、就愉快,他的神情就温暖、就慈爱。做了好事的人心里很清楚,是谁来得最早,谁是第一,谁是第二,谁带的抹布,谁带的扫把,谁送的鲜花……

这里,说话者从刚刚发生在人们身边真实的事情说起,平稳自然地把一些做事和做人的道理寓于其中,让人们切肤地体会到身边的小事都需要每一个充满爱心的人去做。

该动情时就动情

在说话和演讲上,如果我们能够调动自身的激情,以情感人,那么,听者注意力便在我们的掌控之下,我们就掌握了开启听众心灵之门的钥匙。

缺乏激情,你所说的话就会苍白无力、枯燥无味。想打动人心,说服对方吗?那么,请先倾注你的情感。

有的领导在演讲时,总是介于自己的身份而忘记演讲要以情感人。

管理者在演讲时,不仅要考虑到演讲的形式、内容以及内在的哲理对演讲效果的作用,还要考虑到演讲的对象是人,演讲要以情动人。听众最忌讳演讲者在演讲中盛气凌人,动辄训人,也不喜欢听空洞、干巴的大道理。听众喜欢的是演讲者自己的真情实感。那么,演讲者的真情实感从何而来呢?它不是凭空而来的,也不是故作姿态、逢场作戏,它只能来自实际生活,来自切身的感受。作为演讲者,要想打动听众,他首先要能打动自己。只有通过感情才能具体发现对方、发现自己,从中找到共同的东西,产生心理的“共振效应”。

列宁的演讲可谓独树一帜。他经常在演讲台上来回走动,时而有力地挥动双臂,时而俯身,时而后仰。那激昂的声调,适宜的动作,给人以无尽的感染力。他的演讲内容结构严谨,论证清晰、有力,善抓关键,而且语言通俗易懂,生动形象,一针见血。而最重要的还不是这些,而是他饱满的激情和内在的力量。对无产阶级革命必胜的信心,对敌人的蔑视,对人民的爱,是他的激情和力量的源泉。因而在演讲中,他总是那么热情洋溢、精神振奋。同时,他也善于借助自己的一言一行将自己的满腔激情灌输到每一个听众的身上。

列宁的演讲,列宁的激情,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的成分。他不以美丽的辞藻来哗众取宠,不以无病呻吟来博取同情,而是以自己坚强的信念和执著的追求以及对是非功过的认识来激励、鼓舞群众,号召他们起来斗争。

美国的麦克阿瑟将军不仅是一位叱咤风云的军事统帅,而且是一位富有激情的演讲家。他的几次著名的精彩演讲,都饱含激情,使听众热泪盈眶而又回味无穷。如他在52年军事生涯之际,1951年应邀在国会的联席会上发表的《老兵不会死》的著名演讲中说道:“我就要结束我52年的戎马生涯了……我孩童时期的全部希望和梦想都实现了……但我仍然记得那时军营中最流行的一首歌谣中的两句……”他饱含深情的演讲,博得了参议员和众议员们经久不息的雷鸣般掌声,许多国会议员和在收音机、电视机前收听收看的听众与观众都热泪盈眶。

1962年,82岁高龄的麦克阿瑟将军回到他曾经学习和工作过的西点军校,面对学员发表了他最动人,也是最后一次的公开演讲。结束时他说道:“我的生命已近黄昏……我昔日的风采和荣誉已经消失……我尽力但徒然地倾听着,渴望听到军号吹奏起床号时那微妙的迷人的旋律……我耳畔回响着,反复地回响着,责任、荣誉、国家……”麦克阿瑟这一席充满激情、感人肺腑的演讲,使在场的学员们为之动容而久久不能自控,他们想着“重任、荣誉、国家”这几个字的意义和力量。

成功的演讲,不是靠卖弄华丽的辞藻,而是要做到深刻凝聚着演讲者的真情实感。真情实感是联系演讲者和听众心灵的纽带。在演讲中,唯有真诚的情感,才能产生巨大的影响力,才能唤起听众的热情,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美国有个小说家说得好:“热情是每个艺术家的秘诀,而每位演说家都应当是一位艺术家。这是一个公开的秘诀。就如同英雄的本领一样,是不能拿假武器去冒充的。”

“具体”你的演讲

中国有句古话:“百闻不如一见。”你想要清楚表达,就应该生动地描述你所说的重点,并把它具体化。

科学研究表明:对信息的接受中,视觉占83%,听觉占11%,嗅觉占35%。为了使演讲能长久、深刻地留在听众心中,要充分调动视觉器官。运用视觉材料配合有声语言可加强演讲力度,吸引听众注意力,更利于听众对演讲内容的理解、对演讲情感的把握。一般的视觉材料有杂志、报纸、饰物、扇子、挂图、录音、板书、幻灯等。

1938年秋天,冯玉祥将军到湖南益阳县城,向几百万人发表演讲,鼓励抗日。他援引了《世说新语》中孔融所说的“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的典故,运用实物进行演示。他左手握着一株小树,将一个草编的鸟窝放在树枝的枝丫间,鸟窝里有几个鸟蛋。他将小树比作国家,将鸟窝比作家庭,将鸟蛋比作个人,将握着小树的那只手比作捍卫国家的人。他说:“先有国家,然后才有家,才有个人的生命。”“我们的祖国遭到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都要用自己的双手保卫她,那就是起来抗日。如果不抗日——”说到这里,他手一松,树倒了,窝摔了,蛋碎了。

这里,冯玉祥以“树”、“鸟窝”、“鸟蛋”等实物向听众展示,真切生动,增强了说服力。

一位演讲者曾以《生命谱写奉献曲》为题演讲,讴歌了一位为了保卫国家财产而被洪水吞噬的人民公仆,她是这样开头的:

(缓慢地走上讲台,表情忧伤,手里拿了一件衣服)

“朋友们,大家看看这件被狂风恶浪、乱石瓦砾扯碎的蓝色上衣,看看这件水淋淋、汗淋淋的上衣。这是刘威同志的遗物,刘威为了国家的财产与人民的生命安全,用他年轻的生命,为我们谱写了一曲催人泪下的奉献者之歌。”

演讲者运用视觉材料,激起了听众的情感,使他们与自己同悲伤、共缅怀……

在利用展示材料时,我们有几点建议,以保证能获得听众的注意:

(1)展示物应不使听众见到,直至准备要用时再出示。

(2)使用的展示物应该足够大,使最后一排都能看得见。当然听众若看不见展示物,便无从由展示物学到东西了。

(3)讲话时莫瞪着展示品,你是要与听众沟通,不是要和展示品沟通。

(4)展示物使用完毕,应尽可能收起,不要让听众再看见。

(5)如若展示物适于做“神秘处理”,则将它放在一张桌上,你讲演时就把它置于身边,把它盖住。当讲话时,多提它几次,这样会引发好奇心——不过却别说它是什么。然后,当你揭开覆盖之时,你早已引发了好奇、悬疑和真正的兴趣。

用视觉材料来增进演说、明晰策略,已越来越显重要。除了有备而来,在听众面前把自己脑子里所想的,说给他们听,又展示给他们看,就没有更好的法子可以保证听众听得懂。

许多讲演者不注意使自己的演讲具体化,未能把自己的目标与讲演对象的目标相配合,以致手忙脚乱、言语拙误,招致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