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人性寓言全集
309500000007

第7章 权衡在得与失的天平上(3)

商人失去了火把,心想着自己将要永远留在这个山洞里了,但是他又不甘心。没有了照明,他就在黑暗中摸索着前进,头不时碰在坚硬的石壁上,身体不时被石块绊倒,跌得鼻青脸肿。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他看到从远处传来一丝光亮,那正是山洞的出口。

正是因为他置身于一片黑暗之中,所以能看见那一抹细微的光亮。他便迎着那缕微光摸索爬行,最终逃离了山洞。

依赖自身的优势,甚至达到盲目的地步,是人性中的陷阱之一。许多时候,优势与劣势是相互转化的,人有时候过分地依赖自身的优势,反而会进入致命的误区。在黑暗中摸索的人最终走出了黑暗,有火把照明的人却永远留在了黑暗的山洞中,这并不奇怪,世间有很多事情都遵循这样的道理。我们总想得到什么,而不愿失去,却总是忘记,有时失去会让我们得到更多想得到的东西,包括生命。

放下就是快乐

背负太多的欲望,会让自己疲惫不堪,只有适当地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有一个富翁背着许多金银财宝,到远处去寻找快乐。他走过了千山万水,却始终未能寻找到快乐,于是他沮丧地坐在山道旁。一农夫背着一大捆柴草从山上走下来,富翁说:“我是个令人羡慕的富翁。请问,为何我没有快乐呢?”

农夫放下沉甸甸的柴草,舒心地揩着汗水:“快乐很简单,放下就是快乐!”富翁顿时开悟:自己背负着那么重的珠宝,老怕别人抢,总怕别人暗算,整天忧心忡忡,快乐从何而来?于是富翁将珠宝、钱财接济穷人,专做善事,慈悲为怀。善行滋润了他的心灵,他也尝到了快乐的味道。

欲望是需要用“度”来控制的。人具有适当的欲望是一件好事,因为欲望是追求目标与前进的动力,但如果给自己的心填充过多的欲望,只会加重前行的负担。适当放下是一种洒脱,是参透人性后的一种平和。背负了太多的欲望,总是为金钱、名利奔波劳碌,整天忧心忡忡,又怎么能有快乐呢?只有放下那些过于沉重的东西,才能得到心灵的放松。

不为懊恼种兰花

种兰花是为了欣赏它的美丽,又怎能因为兰花的失去而影响自己的喜怒呢?

有一位金代禅师非常喜爱兰花,在平日弘法讲经之余,花费了许多的时间栽种兰花。有一天,他要外出云游一段时间,临行前交代弟子要好好照顾寺里的兰花。在此期间,弟子们总是细心照顾兰花,但有一天在浇水时却不小心将兰花架碰倒了,所有的兰花盆都打碎了,兰花撒了满地。弟子们都非常恐慌,打算等师父回来后,向师父赔罪领罚。金代禅师回来了,闻知此事,便召集弟子,不但没有责怪,反而说道:“我种兰花,一来是希望用来供佛,二来也是为了美化寺庙环境,不是为了懊恼而种兰花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牵挂得太多,我们总是太在意得失,所以我们的情绪起伏,被人性中负面情绪的力量所牵制。被负面人性牵着鼻子走的人,不可能活出洒脱的境界。懊恼常常是人们在失去之后的最大反应,殊不知,懊恼已于事无补,根本不能左右事态的发展。所谓烦恼处处有,看开便全无,不为打翻的牛奶懊恼,是智者生活的写照。

不为打翻的牛奶哭泣

打翻的牛奶永远也不会再回来了,纵是哭泣也没有用处。

十几岁的卡维琪经常为很多事情发愁。他常常为自己犯过的错误自怨自艾:交完考试卷以后,常常会半夜里睡不着,害怕没有考及格;他总是想那些做过的事,希望当初没有这样做;总是回想那些说过的话,后悔当初没有将话说得更好。

一天早上,全班到了科学实验室。老师温斯顿博士把一瓶牛奶放在水槽边上。大家都坐了下来,望着那瓶牛奶,不知道它和这堂生理卫生课有什么关系。

过了一会儿,温斯顿博士突然站了起来,一巴掌把那牛奶瓶打翻在水槽里,同时大声叫道:“不要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

然后,他叫所有的人都到水槽旁边,好好地看看那瓶打翻的牛奶。

“好好地看一看,”他对大家说,“我希望大家能一辈子记住这一课,这瓶牛奶已经没有了,你们可以看到,它都漏光了,无论你怎么着急,怎么抱怨,都没有办法再救回一滴。只要先用一点思想,先加以预防,那瓶牛奶就可以保住。可是现在已经太迟了,我们现在所能做到的,是把它忘掉,丢开这件事情,只注意下一件事。”

卡维琪对这堂课感触颇深,他终于明白了自己的苦恼都来自何处了。

对错误不能释怀,陷入深深的自责,是人们常犯的毛病。但是,事情已经做错了,后悔和自责是没有用的,重要的是要尽量避免错误,并且在做错事情后好好地自我反省。如果你的每一天都在对你做错的事悔恨不已,那你只能终日生活在错误之中、苦恼之中了。

犹豫会错过好时机

在选择面前犹犹豫豫,只能让你错过许多好时机。

印度有一位知名的哲学家,天生一股特殊的文人气质。某天,一个女子来敲他的门,她说:“让我做你的妻子吧,错过我,你将再也找不到比我更爱你的女人了。”

哲学家虽然也很中意她,但仍回答说:“让我考虑考虑!”

事后,哲学家用他一贯研究学问的精神,将结婚和不结婚的好、坏分别列出来,才发现好坏均等,真不知该如何抉择。于是,他陷入长期的苦恼之中,无论他又找出了什么新的理由,都只是徒增选择的困难。最后,他得出一个结论:人若在面临抉择而无法取舍的时候,应该选择自己尚未经历过的那一个。不结婚的处境我是清楚的,但结婚会是个怎样的情况我还不知道。对!我该答应那个女人的要求。哲学家来到女人的家中,问她的父亲:“你的女儿呢?请你告诉她我考虑清楚了,我决定娶她为妻。”

女人的父亲冷漠地回答:“你来晚了10年,我女儿现在已经是3个孩子的妈妈了。”

哲学家听了整个人几乎崩溃,他万万没有想到向来让他引以为傲的哲学头脑最后换来的竟然是一场悔恨。之后两年,哲学家抑郁成疾,临死前,他将自己所有的著作丢入火堆,只留下一段对人生的注解:如果将人生一分为二,前半段的人生哲学是“不犹豫”,后半段的人生哲学是“不后悔”。

遇事优柔寡断、犹犹豫豫是我们人性中的一大弱点。瞻前顾后,总想找一个最完美的方案,在选择面前无法果断取舍,任由时间在犹豫中慢慢流失,错失良机,最终只能在没有必要的患得患失中遗憾和后悔。

吝啬不分远近

吝啬比其他事更能阻止人们过自由而高尚的生活。

有个勤劳而忠实的男孩叫汤姆,他一个人住在一间小屋子里,并且拥有一座在村庄里最美丽的花园。小汤姆有很多的朋友,其中有一个磨坊主叫汤恩。汤恩是个很富有的人,他总是自称是小汤姆最忠厚的朋友,因此他每次到小汤姆的花园来时,都以最好的朋友的身份拎走一大篮子各种美丽的鲜花,在水果成熟的季节还拿走许多水果。

汤恩经常说:“真正的朋友就该分享一切。”而他却从来没有给过小汤姆什么。

冬天的时候,小汤姆的花园枯萎了。“忠实的”磨坊主朋友从来没去看望过孤独、寒冷、饥饿的小汤姆。

汤恩在家里对他的家人说:“冬天去看小汤姆是不恰当的,人们经受困难的时候心情烦躁,这时候必须让他们拥有一份宁静,去打扰他们是不好的;而春天来的时候就不一样了,小汤姆花园里的花都开放了,我去他那采回一大篮子鲜花,我会让他多么高兴啊。”

磨坊主天真无邪的儿子问他:“爸爸,为什么不让小汤姆到咱们家来呢?我会把我的好吃的、好玩的分给他一半。”

谁想到磨坊主却被儿子的话气坏了,他怒斥这个白白识了字、仍然什么都不懂的孩子。他说:“如果小汤姆来到我们家,看到了我们烧得暖烘烘的火炉、我们丰盛的晚饭,以及我们甜美的红葡萄酒,他就会心生妒意,而嫉妒则是友谊的大敌。”

磨坊主的论调无疑是吝啬者自己的堂皇之词。

吝啬是一种畸形的人性,吝啬者或许金钱、财富都不缺,然而,其灵魂、精神却在日趋贫穷。吝啬的人一般都是自私和贪婪的,这类人总嫌自己发财速度太慢、发财“效率”太低,总想不劳而获或者少劳多获,因而常常挖空心思、不择手段地算计他人、算计集体、算计社会。吝啬者口袋里的金钱或多或少地带有不洁的成分,廉耻、天良、真理都会沉溺在吝啬者的吝啬之中。

因失去而美丽

人不总是因为拥有全部而幸福,相反却会因失去而美丽。

国王有七个女儿,这七位美丽的公主是国王的骄傲。

她们那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远近皆知,所以国王送给她们每人100个漂亮的发夹。

有一天早上,大公主醒来,一如既往地用发夹整理她的秀发,却发现少了一个发夹,于是她偷偷地到二公主的房里,拿走了一个发夹。

二公主发现少了一个发夹,便到三公主房里拿走一个发夹;三公主发现少了一个发夹,也偷偷地拿走四公主的一个发夹;四公主如法炮制拿走了五公主的发夹;五公主一样拿走六公主的发夹;六公主只好拿走七公主的发夹。于是,七公主的发夹只剩下九十九个。

隔天,邻国英俊的王子忽然来到皇宫,他对国王说:“昨天我养的百灵鸟叼回了一个发夹,我想这一定是属于公主们的,而这也真是一种奇妙的缘分,不晓得是哪位公主掉了发夹?”

公主们听到了这件事,都在心里说:“是我掉的,是我掉的。”

可是她们头上明明都完整地别着100个发夹,所以都懊恼得很,却说不出来。

只有七公主走出来说:“我掉了一个发夹。”

话才说完,七公主一头漂亮的长发因为少了一个发夹,全部披散了下来,王子不由得看呆了。

故事的结局自然是王子与公主从此一起过上了幸福快乐的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