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一生应具备的12种黄金心态
309600000064

第64章 包容心态:通向成功的保障(3)

由此而感叹:我们的老祖先用“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之美德作为自己处身立世的准则,像水一样,以自己宽广深厚的胸怀、美好的品行来承载万物,包容万物,滋养万物,造福万物,思想境界是多么崇高。难怪他们能够在与大自然抗争的遥远岁月,逢灾受难、历经艰险,从“山顶洞”涉水到“河姆渡”,又爬上了“半坡村”,再走到“二里头”,继后遍布黄河长江流域。一次又一次从“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困境中走出,一次又一次从险象环生的民族生存竞争中生还。他们自强不息,生息繁衍,由弱到强,发展壮大,以其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五千年文明延续,为他们的子孙后代在亚洲开创了一大片美丽富饶的生存空间。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正是因为有如此美德赋予了中华民族柔中带刚,坚不可摧的强大生命力,包容之心也成为深植中华大地的一种民族灵魂。

“上善若水,厚德栽物”是人生的一大境界,是非修炼无以得到的一种民族宝藏。

“上善若水,厚德栽物”是必须经过艰苦的修身养性才能得到。因为要做到宽容,那就应该既宽容善美,也包容污垢。但是后者对很多人来说不可想像,因为在人们的印象中,污垢只能是被消灭掉。但是,如果世界是善恶分明的话,那就根本不会有这么多是非了。

读过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的读者,可能对里面那位高利贷商人夏洛克记忆犹新。在文人笔下,犹太人被丑化成了一个充满仇恨,有仇必报的民族。其实,这是对犹太人的一种曲解。长期以来,犹太人惨遭迫害乃至屠杀的历史可谓血迹斑斑,却没有写任何一本控诉怨恨的文献典籍,那是因为犹太人大多不会耿耿于怀。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是包容的最高境界,不是压抑内心的厌烦勉强忍耐,而是做到无欲无我。宽容,是那种真智慧的心灵自然而然地显现,没有半点做作和强加,所以老子说“上善若水”,如果一个人能像水那样,含污而不失本色,甘愿居卑地生活,那大概就是圣人了。

有一句话说的好:人类本是四海一家,属于一个整体,所以不能因为自己右手做事的时候割伤了左手,左手就反过来割右手以做报复。只有宽容才能更好地把两只手握在一起,形成拳头。

广纳百川万事通

1754年,华盛顿率部下驻防亚历山大,为弗吉尼亚州的议会选举保驾护航。有一个名叫威廉·佩恩的人反对华盛顿所支持的候选人。

一次在公开场合中,华盛顿与佩恩就选举问题展开了激烈争论,并说了一些冒犯佩恩的话。佩恩火冒三丈,并一拳将华盛顿打倒在地。当华盛顿的部下跑上来要教训佩恩时,华盛顿急忙阻止了他们,并劝说他们离开那里。

第二天早上,华盛顿就托人带给佩恩一张便条,约他到一家小酒馆见面。

佩恩以为必有一场决斗,于是做好准备后赶到酒馆。令他惊讶的是,等候他的不是手枪而是美酒。

华盛顿站起身,伸出手迎接他。华盛顿说:“佩恩先生,昨天确实是我不对,我不可以那样说,不过你已经采取行动挽回了面子。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如果你认为事情到此可以解决的话,请握住我的手,让我们交个朋友。”

从此以后,佩恩成为了华盛顿的一个狂热支持者。

华盛顿用自己的包容胸襟为自己赢得了一个可以信赖的朋友,更获得了人心。广纳百川万事通,拥有一份包容之心,你的人生道路便不会难走。

台湾作家罗兰说:“宽宏大量是一种美德。它是由修养和自信、同情和仁爱组成的。一个宽宏大量的人快乐必多,烦恼必少。”包容是一种俯瞰的姿势,是一种善与美的投入,它更是一种智慧。这种智慧的源泉来自于文化的修养和思想的明智与深刻。拥有包容之心的人,他一定有一种祥和的心境,这种心境来自于他的阅历和沧桑。如果他的阅历很浅而又未曾经历过任何沧桑,那么他肯定有着一种不争的人生态度和一颗善良仁慈的心。

包容的胸襟,往往包含在谅解之中。要想见到不顺心的事而不发脾气,就必须养成能够原谅他人的缺点和过失的习惯。待人接物,不能过于苛求,“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对别人过于苟求,往往使自己跟别人合不来。社会是由各种各样的人组成的,我们总不能要求别人讲话办事都符合自己的标准和要求。真正的包容者,当那些懂事较小、度量较小、修养较浅的人做了得罪自己的事情时,能够宽容他们,谅解他们,不和他们一般见识。从这个意义上说,那些最豁达、最能宽容的人,乃是最善于谅解人、最通达世事人情的人。

为人处世,首先应当提倡“广纳百川”的胸怀。广纳百川,是一种容人容物的器量。

气量和容人,犹如器之容水,器量大则容水多,器量小则容水少,器漏则上注而下逝,无器者则有水而不容。

气量大的人,容人之量、容物之量也大,能和各种不同性格、不同脾气的人们处得来。能兼容并包,听得进批评自己的话。也能忍辱负重,经得起误会和委屈。

广纳百川万事通,一个人若能有宽宏的度量,那么他事事皆会称心如意。广纳百川,表现为对人、对友能“求同存异”,不以自己的特殊个性或癖好责人,唯以事业上的志同道合为交友基础。广纳百川,也表现为能听得进各种不同意见,尤其能认真听取相反的意见。广纳百川,还要能容忍朋友的过失,尤其是当朋友对自己犯有过失时,能不计前嫌,一如既往。广纳百川,更应表现为能够虚心接受批评,一经发现自己的过失,便立即改正,和朋友发生矛盾时,能够主动检查自己,而不文过饰非,推诿责任。大度者,能够关心人,帮助人,体贴人,责己严,待人宽。

眼睛只盯着自己的私利,根本不可能有广纳百川万事通的胸怀和度量。“心底无私天地宽。”只有从个人私利的小圈子中解放出来,心里经常装着更远、更大目标的人,才能具备广纳百川的胸怀,领略到万事通的精神境界。

培养包容心态,学会宽厚待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曾经向孔子请教过这样一个问题,有没有一个原则,是我们终身都应该遵守执行的。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说,自己不愿意忍受的事情,也不要强加给别人去承受。与这个原则相伴随,孔子主张: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也要帮助别人达到;不愿意别人以某种方式对待自己,自己就首先不要用这种方式对待别人。

老百姓遇事常说:“将心比心。”“人心都是肉长的。”这实际上正是在推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

但遗憾的是,世道人心,往往反其道而行之。一般人恰好是自己不想做的事,就想让别人去做;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就巴不得卖给别人。相反,自己想做的事,自己钟爱的东西,就不愿意与别人分享。所以,不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之所以会如此,其基本原因在于凡事都很少为他人着想,而是为自己着想。追根究底,还是自私狭隘之心在作怪。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在一个非洲南部的小国,白人的种族优越感十分强烈,政府实施了非常严苛的“种族隔离”政策,不允许黑人进入白人专用的公共场所。白人也不喜欢与黑人来往,认为他们是低贱的种族,避之唯恐不及。有一个白人妇女,她的“种族歧视”非常严重。

有一天,她在沙滩上享受日光浴,由于过度疲劳,她睡着了。当她醒来时,太阳已经下山了。

到了晚餐的时间,她便走进沙滩附近的一家白人聚集的餐馆。

白人妇女推门而入,选了张靠窗的椅子坐下。她坐了很长时间,没有侍者前来招待她。她看着那些侍者都忙着侍候比她来的还迟的顾客,而对她则不屑一顾,顿时怒气满腔。想走向前去责问那些侍者。

当她正准备站起身来时,转头看到旁边镜中的自己。她看着镜中的自己,眼泪不由夺眶而出,原来她的皮肤被晒黑了。

“种族歧视”由来已久,所谓的“种族优越”也只是某些人的狭隘之心在作怪。其实人与人本无差异,白人妇人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品尝了“种族歧视”的恶果。

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将心比心,从对方的立场出发:自己希望怎样生活,就想到别人也会希望怎样生活;自己不愿意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不要那样对待别人;自己希望在社会上能站得住,能通达,就也帮助别人站得住,通达。

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推及他人,去理解他人,对待他人。

为什么要如此友善地考虑到其他人呢?

真正的原因是:你种下什么,收获的就是什么。

播种一个行动,你会收到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你会收到一个个性;播种一个个性,你会收到一个命运;播种一个善行,你会收到一个善果;播种一个恶行,你会收到一个恶果。

佛家有云:“善恶自有报”。你不公平的对待别人,将来总有一天别人会将这种不公还于你,如此循环,“冤冤相报何时了”。你所释放出来的每一种思想的后果,都会回报到自己身上。因为你对其他人的所有行为,以及你对其他人的思想,都经自我暗示的原则,而全部记录在你的潜意识中,这些行为和思想的性质会修正自己的个性,而你的个性相当于是一个磁场,把和你个性相近的人或情况吸引到你的身边。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人生大哲理,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付出一份包容之心,宽恕的不仅是别人,还有自己。

宰相肚里能撑船

要说“宰相肚里能撑船”,有一段相当有趣的典故:

相传,宋朝有一宰相中年丧妻,后娶名门才女姣娘继室。婚后,宰相忙于国事,常不回家。而姣娘正值妙龄,难耐寂寞,便与家中一书僮偷情。事情很快传到宰相的耳朵里。一天,他假称外出办事,悄悄藏在家中,让轿夫抬着空轿子出了门。深夜,他蹑手蹑脚地溜到居室的窗外,听到俩人正在调情,就很生气,但他并没有惊动屋里的人,而是拿起一根竹竿朝树上的老鸹窝捅了几下,老鸹惊叫着飞了。屋里偷情的书童闻声忙从后窗逃走。

转眼到了中秋,宰相想借饮酒赏月之时婉言相劝姣娘,便趁着酒兴说:“饮空酒无趣。我吟诗一首你来作答如何?”“是。”姣娘答。宰相吟道:

“日出东来还转东,乌鸦不叫竹竿捅,鲜花搂着棉蚕睡,撇下干姜门外听。”

姣娘一听就脸红了。“扑通”跪在丈夫面前答到:

“日出东来转正南,你说这话整一年。大人莫见小人怪,宰相肚里能撑船。”

宰相见她诚心认错,心也就软了。他想:自己已经花甲,而姣娘正值花季,不能全怪她,与其责怪他们不如成全他们。中秋节后,宰相赠白银千两,让书童与姣娘成了亲。事情传开后,人们对宰相的宽宏大量赞不绝口,“宰相肚里能掌船”成了千古美谈。

“宰相肚里能撑船”。古人有与人为善、成人之美、修身立德的谆谆教诲,一个人若肚量大,性格豁达,方能纵横驰骋,若纠缠于无谓鸡虫之争,非但有失儒雅,而且会终日郁郁寡欢,神魂不定。唯有对世事时时心平气和、宽容大度,才能处处契机应缘、和谐圆满。

有人的地方,总免不了有矛盾甚至钩心斗角。各种利害冲突使人不可能不发生摩擦。有君子,就有小人;有温情,就有冷漠。如何在一个复杂的群体当中站稳脚跟,并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和帮助呢?只有包容才可以。

“君子贤而能容霸,智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在生活中,我们随时都会遇到一些对自己不公的人和事,当别人侵犯到我们时,我们应当怎么办呢,是针锋相对,以怨报怨呢,还是以宽容为怀,原谅别人呢?应当宽容之,理解之,原谅之,并以实际行动感化之。

做到“宰相肚里能撑船”无疑会带来良好的人际关系,自己也能生活得轻松、愉快;做到“间相肚里能掌船”必定会营造一种和谐的气氛,利己利人。因此,包容即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一大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