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感悟·独白卷(读者精品)
3096900000004

第4章 为了一个美好的约定(4)

深秋里的一天,我去贾平凹的故乡商州探访一个文友。聊得正起劲的时候,文友冷不丁抛给我一句话:你文章里写的那些,是童话不是爱情。我顿觉惘然。

隔日他带我去乡下随意走走。在那里,我看到了至今无法忘怀的一幕:

在陕南重重叠叠的山的包围中,静移的秋阳宁静如斯。一片苞谷地里,一对青年农民夫妇在忙碌着。男的把伐倒的玉米秸儿打成捆,女的往背篓里一颗一颗装着玉米棒子。间或,那年轻男人在女人体力不支时会恰到好处地过去搀扶一把。每每这时,并不见女人有太多的感动,她只是默默地回望一下自己的男人。然后,继续着自己的忙碌。从他们那种默默劳作的姿态,可以看到生活被他们注释得多么澄澈简单!在他们不远处的一块空旷的玉米地里,有一个3岁左右的小男孩,正独自儿一边向天空吆喝着,一边挥舞着小手戏耍着,一眼看去,我便知道那定是他们生命的延续。

日暮时分,看到那对年轻的夫妇牵着他们的孩子从弯弯的山道上回家的渐行渐远的背影时,我的心突然有些找不出理由的感动,只这一瞥,我理喻了生活中爱情的真切和幸福!我为自己羞愧起来。

接下来,我想转述我朋友那天在回家的路上讲给我听的一个故事:“我的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从没念过书。在我的记忆里,他们极少搭腔。偶尔说上几句话,也从不称呼对方,多年以来他们的默契代替了语言。在我6岁那年的某一天,我的父母闹了别扭。像戏里演的一般,闹得差不多的时候,母亲开始抹着泪儿收拾包袱,准备回娘家。父亲便不再吱声,只是倔强地立在一旁,却不肯吐出一句软话。我哭着,泪眼朦胧中看见母亲收拾东西的动作远不如往日利索。当母亲终于收拾了行装挎起包袱的时候,她一直埋着的头抬起来,定定地看了我们父子一眼,父亲却依旧倔强地低着头,只是一口一口粗重地喘着气。母亲便一转身向门外走去——就在母亲转身的一刹那,我发现我的背上挨了父亲重重的一击——父亲飞快地推了我一把,我登时如醍醐灌顶,冲上前去抱住母亲,大叫:‘妈,不要走啊,不要!’然后,我的父亲一步步走过来,将母亲的包袱挎到自己的臂上,牵起我的手说:‘我们进去!’事情就这样解决了。那一晚,我看见我母亲依旧像往日一般把洗脚水烧得很烫,不声不响地放在父亲脚跟前”。

收藏时光

是的,世间退却浮华,经得风雨的爱情,往往以平淡示人。

起初,我的目光是随意而轻快的,渐渐地,涩涩地凝住了。

潘向黎

1995年初夏的某一个早晨。我悠闲地享受了早餐与音乐,泡了一杯茶,正在想今天干些什么,无意中将目光投向了墙上的挂历。

起初,我的目光是随意而轻快的,渐渐地,涩涩地凝住了。挂历翻在6月这一页上,是一幅室内布置的摄影,色泽浓重而明快,隐隐散发着夏日原野的气息。

已经有好几页被翻过去了,翻到无人注视的背面去了。我此刻想不起它们分别是什么画,但我知道,只要我再次看见它们,还会认出它是1月或4月,因为曾经注视过它整整一个月。然而,那又有什么意义?

我想把它翻回第一页。像一本好书的封面,它十分简洁、朴素,白底厚实的纸上,印着金色的“恭贺新禧”的字样。看着它,我曾感到得到某种承诺的安心。可是,那种新年企盼的莫名欢快早已消失,那时盛开的爆竹、烟花,连尸骨都已腐烂了,转眼,白晃晃的夏天已逼近了。

家里所有的挂历都是我翻的,热心地每月不误。其实,翻挂历的是另一双手,一双无形之手,同时顺便也翻走了我生命中不可重复的一个又一个时令与季节。我不知道挂历是否对我有一种胜利感:表面上我操纵它,事实上我才被操纵,而且通过它反映得清清楚楚。在这场无声的争斗中,我们永远节节败退,它就是记录。

我有收藏挂历的习惯。此时此刻我能立即取出“1984年”或者“1985年”。对我来说,过去的某一年与某一本挂历是密切相连甚至有相同含义的。

1984年是一本俗艳的明星挂历。那一年的上半年我像半个疯子似地准备高考,结果没有考进理想的大学,失恋般地进了另一所大学。那些日子,常常注视着某个明星白痴般的笑脸,心里充满了绝望。然而终于也熬下来了。

1985年是一本日本仕女画的挂历,十分古典、精致。其中有一个月份是那幅著名的《微雪》。冒雪前行的女子打伞的姿态,半开如惺忪睡眼的伞,雪粉与肌肤一样婉约、微妙,充满梦幻感。那一年我开始享受大学生活,与女友一起背《红楼梦》,练习大楷字,什么都干又都浅尝辄止。我没有恋爱,似乎有些晚熟。

1989年是一本平庸的世界风光。我已经在读硕士。研究生楼是一座大而无当、灰蒙蒙的楼,楼道里终年光线不足,我也不用功,只在念书的幌子下过着半隐居的生活,四平八稳而乏善可陈。

1990年是一本很大开本的世界名画,每一幅都是美术史上作为例子的,都美得惊心动魄。那年我开始痛苦的热恋,常常注视着其中那幅《哀悼基督》神思恍惚。那种食不知味的状态是体力难以支持的,所以那年我的挂历上常常出现体温记录与服胃痛药的次数。

1992年是一本小巧的桌式挂历。图案都是船,双桅船、帆船、海盗船,充满异国情调。一切暗示着远行。开头几页上,有各种记号,惊叹号,问号,五角星,还有电话号码与人名,那是我为出国在忙碌的证明。然后,4月的一天写着——“出发”,便不再有任何记号。在我记忆中,这本挂历便凝固在4月那艘忧伤的老木船上。我走后那些船依旧在我房间里,和我留下的一部分自己一样,守望着旧日的一切。而另一部分的我与5月都远走异国了。

现在的我,因为没有自己的家,所以与双方父母轮流同住,拥有了双份的家居。挂历也有二本,一本在我父母家,是印象派绘画,另一本,就是眼前的这一本,挂在公公婆婆的家里。

这二本挂历互相补充,在一本上没有记载的,肯定在另一本上可以找到痕迹,拼合出一份实实在在、无懈可击的生活。不知说明我生活的双重性、还是某种分裂?我似乎常常扮演多重角色,时而沾沾自喜,时而忧心忡忡。我越来越忧患,也越来越洒脱,我越来越认同,也越来越叛逆。只有极少数老而又老的朋友,知道我的真实面目,而且知道何以如此。

不能再讲这些了,免得我忍不住诉说的冲动。还是回到过去。一本又一本的旧挂历,放在一个箱子里,有拉链的旧皮箱。我很少打开它,因为它会像伤感小说的阅读那样令我不能自拔。那个箱子犹如一个收藏死去情人信件的所在,令我悲伤、压抑又无能为力。

我可以烧掉里面所有的东西,但那反而使之升华,从现实存在升华到记忆中的永恒,从而更具备精神上的威慑力。我不会那么做,我要让它们在床下阴暗的角落慢慢发黄、发脆,苦苦等待我偶而打开箱子的时刻。我明白我在报复。报复一种决绝的抛弃与背叛。可是,这种仇恨本身恰恰是我一败涂地的证明,我所能对付的只有挂历,这时光骨髓,而曾在它上面蠕动或振翅轻唱过的东西,早已远离了我,头也不回,轻盈无比地远离了我。眼前的一页挂历是一扇打开的门,向我暗示许多可能与希望。但多从不能及时地相信它尝试它,我还在为过去那扇关上的门而流泪或微笑,后悔或者回味,有时还把这些写下来,生怕有一些除了我世上再无人知的东西永远被湮没——这时,眼前这一扇门就徐徐地关上了。等它“卡达”一声关上时,我才醒悟自己又犯了一次多么可笑的错误。这时,下一扇门缓缓打开,看见它面前的人蓬头垢面、心神恍惚。

岁月也许并不仅仅是一连串的挣扎与过失,要不,我为什么对它如此恋恋不舍呢?我收藏它的尸体,是希望它的灵魂会有朝一日还魂的吧。

快乐的、优雅的、令人陶醉的日子,总希望它能留住或者至少延长,但事实上,因为这种贪求,那单纯的甜美中便掺上了无奈的苦汁。至于痛苦、屈辱、过分矛盾的日子,我们又一心指望日子快些,飞快地前行,将那些难以承受的留在原地,而我们逃遁而去。为了怕它们尾随而至,我们草草地退出一段生命,退到痛苦与人都无法企及的地方——记忆之国中。

我们忘了,无论美妙的或丑恶的,痛苦的或陶醉的,都是我们度过生命的小径。在早晨(那生命初始的早晨啊!)的树林中,小径密如蛛网。而我们的双足,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条,一旦踏上便不能回到相同的起点。

如果选择其中任何一条都有得有失,都可能令你在日落时痛悔,都无法割舍对其他选择的想像,那么选择哪一条路又有什么区别?选择与不选择,又有什么区别?

即使你由此产生了许多经验,具备了比起始时高超的智慧,那又如何?你不能回到那个时刻,不能再做一次选择并明了它的底蕴。我们对未被赋予第二次生命来比较、确证,那么选择有什么正误、高下之分,有什么意义呢?

所有的悲欢、对错,甚至死亡与新生,坚贞与放荡,都会沉入时间之水,水面永远平静。

岁月无敌,我们败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千年悲悼的泪水汇成暗河,在日常生活的地下悄悄呜咽。

而挂历,这与“过去”最后的联系,过去的一切确确实实发生过的物证,它是“过去”关上的门上的一条缝隙。透过它,可以遥遥看见那过去的世界依旧在另一时空盛开如莲,尽管此岸的生命落英缤纷。

在相遇以前

在相遇以前我们孤独而又满足,就像两棵植物,在稀薄的阳光中轻松地生长,走着一个人的路,却做着两个人的梦。

洪烛

我们想起相遇以前,就像想起童年。

在相遇以前天仍是蓝的,只是蓝得有点特别。在相遇以前,我们生活在各自的房间里,把窗户擦得透亮,照着自己的影子。

在相遇以前我们孤独而又满足,就像两棵植物,在稀薄的阳光中轻松地生长,走一个人的路,却做着两个人的梦。

在相遇以前走过许多街道,寻找不到相似的面孔。在相遇以前,我们听不到对方的声音,甚至不去想像窗户外面——还有一个同样焦急的世界……

我不知怎样坐在路边,想像你的夏天,正如我不知该怎样祈祷远山的预言。多想变成白色蝴蝶,巧妙地栖息在你的帽沿,那么这个季节,对于我就不再是陌生的路线…然而我未能成为7月最明亮的星点,闪烁于你青春的列车的窗前,我只能默默坐在路边,深沉地想像你的夏天。并且希望这串浪花,不要被山那边的汽笛听见。

我不知该怎样想像你的夏天,只能默诵这两个美好的音节,它们和你的名字一样,对于我永远是无题的诗篇。也许你的夏天只是一条小路,那路畔每一片使你惊讶的落叶,都是我悄悄递上的绿色名片!

我该采取哪一姿态迎接你呢?

天就要亮了,潜泳的孩子纷纷浮出水面,你被一缕最温顺的消息鼓舞,缓缓移动在我的花朵所能涉及的途中……敞开所有新漆过的门窗,并且清扫每一条道路,为了使你更简练地深入春天的范围。我想哼一支老歌,又怕你听不见,被天空误解,一直默默守望着窗户一点点变得明亮。

我知道你的来临,只是泉水路过森林时的闪光,可还是想使这个日子获得特殊的意义。

坐在黑颜色的屋檐下,我平静地等待着我。像一片干燥的树叶飘过我的窗前。在那个时刻,瓦片哗哗作响,宛若海洋在黑夜翻卷着波浪……

让你的承诺站起来

站不起来的承诺,那只不过是一张苍白、浅薄的标签。

王安雄

你看到了独善其身的堤,强韧地将自己护卫田园的承诺站起来,日日夜夜站在旷野,而情愿在瞬间即逝的流水旁,一点点磨损自己的青春。

你看到了灵魂如椽的树,默然地将自己托起绿阴的承诺站起来,竭力站得高些、更高些,而不顾及自己可能会成为风暴最先袭击的目标。

多少生命向你证实了:用自己全部情感将承诺站起来所产生的力量和价值无可比拟。

于是你确定让自己的承诺站起来的这一最有意义和生机的人生姿势。

或站成一双双眼睛里期待的桥梁,让生活因你的鼎立于世而抹平一段坷坎;或站成一盏夜幕下的路灯,让别人因你的可以依持的亮燃而平添一份夜行的信心。

你说,你拥抱的如果只是一只苦苦航行的船,你就站成一叶风雨同舟的帆。雨里有你伴随,风里靠你扶持。

你说,你仰慕的倘若只是那面光彩夺目的红旗,你就站成坚定不移的旗杆。旗飘扬在哪里,你就支撑在哪里;旗召唤多久,你就挺立多久。

你的感叹深沉而精彩:站不起来的承诺,那只不过是一张苍白、浅薄的标签。

天涯我独行

灵魂像风,挥情天涯。

尚昌平

安居者曾千万次地问:昌平,你为什么漂泊?人生际遇的不幸,通常被指定为漂泊的原动力。幸好我的漂泊与其名吻合,只有伤口,只有漂流;没有忧愁,只有远游。

16年前从我迷上唐诗宋词、旅行家徐霞客,还有荒岛中的鲁宾逊时就开始了我的逃走。几乎每天都要逃学,于无人处仰望天空飘动的白云,无拘无束的鸟儿自由地飞翔,有种神奇的召唤在我幼小的心间涌动:遥远的地方,我要去……被左邻右舍称为“小逃”的我,终于长成“大逃”。大学毕业的那一天,我抛弃了舒适安逸的生活,逃向远方。走惯了远路的三毛唱道:“远方有多远?请你告诉我……”

然而,没有人能告诉我,我穿着那身发白的牛仔衣,手里握着《鲁宾逊漂流记》,独自上路,走向白云深处,走向远天的底下;避开父母担忧的眼神,悄悄地背起行囊,姐姐追出来塞给我一个厚厚的信封,我噙着泪,头都没有回,上路了——1993年的秋天,我迈出了自助旅行中国的第一步,艰难的一步。为此,我做了12年的准备,知识的积累,体魄的锻炼。我豪情满怀,走陕北、游内蒙古、进川藏、入云贵、闯西双版纳;身处名山大川之中的我风餐露宿,与日月为友山川作伴;远离尘嚣远离都市,带着理想和信念,穿越千沟万壑。我用自己的一种经历在自然和人类面前证明人的力量,在大自然的风雨中净化自身;我用自己生命的历险去探索世界的未知,竭力撕开人与自然之间的隔膜;贴近自然,用心灵与自然对话时,发现大自然是人类心灵的惟一对应。她的风花雪月,她的沧桑粗犷每时每刻都在勾画一个人的一生,人生的一些体验便隐藏在其中。

那个寒冷的冬天,黑夜,冷风,飞雪。我正走在陕西定边的途中,这片沙漠高低不平,有沙丘,也有沙化的黄土。雪越下越大,无处藏身,帐篷抵挡不住风雪肆无忌惮的摧残,一次次被卷倒。

我借着手电筒微弱的光,一步一步前进,鼓励自己:昌平挺住!别趴下!我知道一旦倒下了,可能会永远长眠在异乡的洪荒之野。由于喜欢探索和天性浪漫,我的灵魂永远向往着远方。旅途中,我让自己去适应自然去适应恶劣的环境。当面对寒冷、饥饿、焦渴,甚至死亡时,有种神奇的力量,坚忍不拔的勇气和毅力在支撑着我,解读生命。

远处,隐约传来狗的吠叫,我屏住呼吸侧耳聆听,心“咚咚”狂跳,好像在敲打天堂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