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国宝密码
310700000013

第13章 南越王墓—“白云生处的帝乡”

发现地点:广州解放北路象岗山

发现及发掘时间:1983年发现,同年进行发掘

距今年代:2100多年

代表性国宝:文帝行玺、丝缕玉衣

考古地位:对于了解南越国历史和当时岭南地区情况有重要意义

一锄头震醒的历史

1983年,广州,象岗,繁忙的工地……因为省府办公厅要在这里修宿舍楼,这种喧嚣已经持续了一年多。高49.7米的象岗,已经被推掉了将近18米的高度,地基的挖掘仍在继续。突然,“砰”的一声,一个农民工的锄头触到一个硬物。停下一看,地面上竟是排列整齐的大块砂岩石板。从石板之间的裂缝窥视,下面黑洞洞的,似乎是一座地下建筑。工程指挥部分析,这可能是一处古代文化遗址,于是马上把情况报告给广州市文物管理部门。

文物管理所的考古队闻讯马上进行了勘测。他们发现这些大石板都是用红砂岩打造的,石板上面还有结实的夯土层。根据常规判断,这是一座未经盗掘的明墓,墓地埋在地下20米处。当时的广州文博协会会长麦英豪先生从墓顶的缝隙里用手电筒往下照,还看见了一个标注为西汉初年的大铜鼎,旁边还有一些陶器,这些器物的造型纹饰也显示是在西汉之初。因此,考古人员认定这是一座汉墓。但是,墓主的身份要等全面挖掘后才能确定。

得到上级批示以后,挖掘工作很快展开。首先要清理墓道,整个墓道残存10余米,呈斜坡状,为阻止盗墓贼,里面还填充了很多原坑和巨石,考古人员先用起重机把这些清走,然后将工地分成一个个小的网格,每格打一个钻孔,确定了陵墓的外围并没有陪葬坑。进去以后,他们发现墓室的前门已经被石头和泥土的压力顶开。在靠近墓室的石门外,有用巨石构筑的外藏椁,里面放着一些陶器和铜器。所谓外藏椁,就是古代贵族大墓中用来安葬殉葬的婢妾,储藏厨具、马车等用的棺椁。椁内还有一辆木车模型,东南角是一个殉人,可以是驾驶马车的人。椁外南面还有一个殉葬的门吏,有一些随葬的生活用品。外藏椁中重要的发现是3件印有“长乐宫器”戳印的大陶瓮,而长乐宫是汉朝皇帝居住的宫苑,这是否说明墓主人是西汉南越国的国王?带着这样的疑问,考古工作继续进行。

陵墓内部按照前朝后寝的布局共分七室,前部三室,分别为前室和东、西耳室;后部四室为主棺室、东西侧室及后藏室。前室很小,有一个殉葬人及其一组随葬品。东耳室中放置了墓主人的宴乐乐器,西耳室则是仓库所在地,里面堆满了层层叠叠的珍贵器物。穿过前室,就到了陵墓的后室。在打开后室的墓门时还颇费了一番周折,最后一位园林局的老师傅使用下降法,才终于把墓门开启。后室是陵墓的核心,墓主的棺椁放在主棺室,其随葬品丰富而珍贵。主棺室的东侧是东侧室,是陪葬嫔妃们的安身之处,分别为右夫人、左夫人、部夫人、泰夫人,其中右夫人地位最高,出土“右夫人”金印1枚。西侧室中则是陪葬的女仆, 她们地位低下,没有棺木。

墓主人的大型木制棺椁已经腐朽,原来镶在棺上的4块玉璧散落下来。墓主身着珍贵的丝缕玉衣,尸体上还安放着有印文的玉印3枚、金印2枚以及绿松石印1枚,其中玉印上的印文分别是“泰子”、“赵眜”、“帝印”,金印上的印文则是“泰子”、“文帝行玺”。至此,墓主的身份之谜就可以揭开了。原来,在秦朝末年楚汉相争之时,南海郡尉赵佗趁机起兵,兼并桂林郡和象郡,于公元前203年在岭南地区建立了南越国,并定都番禺(今广州市)。后来,赵佗臣服于汉高祖刘邦,成为汉朝的藩属国。公元前137年,赵佗去世,次孙赵眜继位,成为第二代南越王,号称“南越文帝”。赵眜在位15年,于公元前122年去世,其位传给赵婴齐。赵眜的陵墓就建在南越国都城番禺,也就是现在的“南越王墓”。

南越王墓中的文化遗存

南越王墓的面积约100平方米,是目前岭南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完好、随葬品最丰富的一座汉墓,也是我国考古发现的最早彩绘石室墓。它用750多块岩砂大石构造,共出土各类文物达1000多件,其中还有很多中国乃至世界之最,堪称地下宝库。

墓中出土的“文帝行玺”金印是证明南越王墓墓主身份的重要物证,被称为“镇墓之宝”。该印每边长31厘米,高06厘米,重1485克,印钮高06厘米,是盘曲成“S”形的一条游龙。印面呈“田”字格状,刻有篆书的“文帝行玺”四字,印面尺寸略大于当时的帝玺规格。这是我国考古发掘出土的第一枚帝印,也是唯一的汉代龙钮帝玺。

那个时代的人们相信玉能保存尸体不腐烂,南越王墓墓主赵昧身上就穿了一件丝缕玉衣。这是我国迄今所见的年代最早的一套形制完备的丝缕玉衣,比世人熟知的河北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还要早10年左右。它全长173米,共用玉片2291块,由丝线穿系和麻布粘贴编缀而成,构成多重几何图案,色彩鲜艳。但是,这件玉衣并没有保护帝王的尸骨不朽,曾经叱咤风云的一国之君,如今也只是化作了几把白骨。

在那个群雄逐鹿的时代,武力是最有说服力的。所以,那个时候的人们普遍尚武,尤其是身系一国安危的君主。墓主赵眜的身体两侧就放了10把铁剑,其中最长的一把达146米,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长的一把西汉铁剑。剑身上镶嵌有玉剑饰,但因出土时已严重锈蚀,剑身与剑鞘不能分离。这些铁剑就是南越国尚武精神的体现。在西耳室还出土了一把战国楚式剑,这是墓中唯一的青铜剑。 

同样为铜,但用途大不一样的是墓中发现的两件印花铜板模,这是世界最早的彩色套印织物的工具,在我国的纺织工业史上有重要的地位。板模一大一小,大的为主纹板,小的为定位板。印花时,工人要手拿凸版在展开的织物上一行行盖印,完全是手工套印。还有一面直径为41厘米的绘画铜镜,画面图案是四个贵妇人正在观看两人斗剑。这是目前国内考古发现的最大的一面西汉绘画铜镜,体现出楚文化对

在墓葬中出土的还有一个船纹提筒,上面绘有四组船纹,反映了一只大型船队凯旋的场景。船上的风帆、武士、俘虏、战利品以及铜鼓等,都刻画得细致生动。船身还围绕着海龟、海鱼和海鸟,这是目前考古发现的规模最大、最为完备的海船图形,对“海上丝绸之路” 的艺术展现。借助“海上丝绸之路”,南越国时期已经出现了外国的舶来品。南越王墓中就出土了具有西亚金银器特点的银盒和金花泡;还有来自东南亚的原支象牙、铜熏炉和乳香。这是岭南地区发现的最早一批舶来品。

南越王墓的发现,以其丰富的内涵、重要的史料价值,被誉为近代中国五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它所展示的多姿多彩的南越文化,足以让后人惊叹。新中国成立后,为保护南越王墓,在原址上建立了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该博物馆总共占地14万平方米,分综合陈列大楼、墓原址、主体陈列楼三大部分。1988年2月8日,南越王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是中国有名的博物馆之一。1996年,南越王墓还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新时代,南越王墓的重要价值得到了充分重视。

附:南越国·赵佗

赵佗是南越国的第一代国王。当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主帅屠睢率部下进军岭南,但最终失败,屠睢被杀。后来,秦朝再次派赵佗等率兵挺进岭南,经过多年征战,在秦始皇三十三年时统一岭南,赵佗任龙川县令。但时隔不久,陈胜吴广起义,秦朝迅速解体。赵佗乘机统一了岭南地区,于公元前204年建立南越国,定都广州,自称为“南越武王”。

赵佗在位时对内发展经济,引进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鼓励经商,执行民族融合政策,受到臣民的拥戴,令南越国有了全面的发展。他在位67年,国家一直非常稳固。他死后,次孙赵眜继位。但到了公元前111年,南越第五代王赵建德起心叛乱,为汉武帝所不容,派军灭了南越国。南赵王墓的地点向来非常隐秘,三国时期,吴国君主孙权曾令几千人寻找赵佗陵墓,都没有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