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佛眼观处世
3125000000005

第5章 佛学大师教你为人之道(4)

意见不同而引起多少论争,原是不可免的。然而在论争时,只有自己是对的,抹煞对方的一切,这种“见争”,就是最严重,最危险的思想问题。只有我的意见,我的思想,才是对的、好的,可以存在 ;别的都是错的、坏的,不应该存在的:这就是最恶劣的“见争”。世间是因果的存在,是极复杂的关系的存在。即使有主要的原因,也不是绝对的,唯一的原因。而有我无人的“见争”,总是探求一 最根源的,作为思想的出发点。“唯神”、“唯我”、“唯心”(大乘唯识学,与一元论不同)、“唯物”,一切从属于这一根本的实在;依此以说明一切,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进而否定不合于自己 的一切。在古代,某些宗教,就是这样。信者得救,不信者入地狱。不信我,一切善行——个人的德操,对社会的利济,都没有用处,而只有入地狱的份。这种宗教的势力到达处(总是与政治力量互相 利用),以毁灭别的宗教为首要目的。当古代罗马,接受基督教为国教后,其他的一切宗教,都被彻底的毁灭,绝不容许存在。不许有信教自由,更不许有传教自由。由于这种宗教的本质,是唯有自己 是真的,其余的一切宗教是伪的,属于魔的,所以不可能容许第二宗教的存在。在这种宗教思想的支配下,如科学家而有新发明,不合宗教的旧传统,就被看作异端邪说,死有余辜!等到基督教分裂为 新旧两派时,由于宗教的独占性,不能互相容忍,立誓消灭对方,而造成了历史上有名的三十年战争。长期的战争,谁也消灭不了谁,这才向事实低头,总算打出了一个“信教自由”,“传教自由”的 和平共存。其实,这只是力不从心而已。只要有足够的力量,可以压倒对方,就会重温独占的旧梦。近来爱尔兰的新旧教徒,斗争到要英吉利派部队去维持秩序!这因为否认对方,以为唯有自己能引人 进天国;自以为代表真理,能通天国的大道。可是天国没有进去,却先引人走向毁灭、死亡。“见争”是何等的愚疑!何等的危险!

意见,代表自己对事理的一种理解。事理是无限的复杂与深细,自己的哪里就绝对正确呢!如你不妨谈谈你自己的意见,我也可以说说我自己的意见,大家如有虚心,有同情,能更多地理解对方,也更 多地反省自己,相信不用争得面红耳赤,或拼个你死我活,不同的意见,可以互相择取,取长补短,渐渐的融合而表达得更正确些。

——印顺法师《妙云集》

18.生儿女易,教儿女难

西方人对孩子的教育态度比较自由一点,有些孩子高中毕业以后,不想上大学,也不找工作,想要先出国“流浪”看看世界,累积经验,父母也不会反对,反而觉得年轻人多一些阅世经验也很好。

三十年前,我有一位美国的嬉皮型学生,他高中毕业后就向我告假,说要和女朋友去流浪,从北美旅游到中南美。我问他:“你准备了多少钱?”他说:“没钱。”问他怎么过日子?他说保证没问题。 只要在路边竖起大拇指,就可以搭便车,睡觉就睡教堂、公园、车站,也可以沿路打散工,换取最简单的饮食。

两年后,他们回来了,又黑又瘦头发好长,连衣服都破了。他们说当到美国南方时,因为已经将皮肤晒得太黑了,有些白人还不想跟他们在一起。

他告诉我:“现在我们要去上大学了。”之前的两年是不是浪费了呢?他们一点也不觉得,倒认为是非常充实而有用的。那父母怎么想呢?他说父母当然是赞成的,就算不同意也没办法,他已经决定要 这么做了。

现在,这两名年轻人成了律师。所以,孩子现在不想念书,父母不用太烦恼,应该先弄清楚他的想法和选择。台湾父母都有这个问题:把孩子照顾得太多、太好了,不仅读书、结婚、就业都要操心和安 排。就算已经结婚生子,还要为第三代担心。

四十年前,我曾见到一位医师父亲,眼看儿子不太想念书,他只好一关一关塞钱,让儿子进了一家医学院,父亲还在学校捐了一栋建筑物。儿子果然从医学院毕业了,也成了医师,继承父亲的医院,当 了院长,但他不太会看病,反正院里有其他的医师帮他看。看起来他一生顺遂,但对这儿子来说,真的是好事吗?其实,他好可怜,这一生都不是自己的了。

奉劝天下父母即使再疼自己的孩子,还是放手让他独立奋斗,因为人生要靠自己走出路来,孩子才会有自尊跟自信,这样的人生才会有意义。

就让大人先改变吧!

——圣严法师《方外看红尘·让孩子走自己的路》

人人都会生儿女,但不见得人人都知道教儿女;生儿女易,教儿女难,因素虽多,儿童时代未受家教的因素当居大半。光会生儿女,不会教儿女的人,实在惭愧为人父母,对不起祖先,亦对不起国家。

《三字经》说:“养不教,父之过。”这话一点不错。俗谚道:“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养了儿女不管教,长大了危害社会人群,这岂不是父之过吗?古时候,有一个杀人放火无恶不作 的罪犯,判处斩首示众。他要求在临刑之前,吮一吮母亲的乳头,母亲答允了,将乳头送到他嘴里,他狠命一咬将乳头咬掉了——他恨煞母亲没有管教他,小时撒赖放任他,少年时做太保袒护他,以致 长大之后,无恶不作,落得今朝斩首示众,悔已迟了。这故事值得那些袒护儿女打老师的父母们借鉴,做面镜子。

如上所述,养子不教确有罪过,可是教之不以义方,亦是有罪过的。例如看见儿女以财物施贫济急,便不高兴;看见儿女取非分之财回家,却生欢喜,这等于教儿女悭吝贪财。此人儿女长大之后,不做 贪官亦是小偷,做父母的怎么辞其咎?爰节录古今圣贤之“教子义方”数则,以供为人父母者作参考。

佛说《善生经》云:“做父母的要以五事对待儿女:第一,禁止儿女造一切恶,并且指导他们行一切善。第二,教导儿女知书识礼,及授予谋生技能。第三,对儿女要尽力爱护与照料。第四,指导儿女 的婚姻大事。第五,随时供给儿女的生活费用和学费。”此说最完善扼要。

《四书》里孔子说:“少年子弟,回到家里要孝顺父母,出去外面要恭敬长上,做事要谨慎小心,说话要诚实有信,对众生要博爱,要多亲近有仁德的人,这孝悌仁爱,是做人的根本,既切实做到,还 有余力的话,才去学习文艺。”此说最为根本切实。

现代高僧印光大师说:“凡属子女,必须从幼教以孝悌忠信,勤俭温恭,至其长大入学读书,方有受益之基。倘自幼任性惯了,且无论无天资无善教,即使有天资有善教,亦只成得个文字工人,儒门败 类而已。世有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而其所作所为,皆仗此聪明,以毒害生灵,毁灭道义者,其原皆由初无家教以为之肇也……凡子女力能为者,必须令其常做以习勤;凡饮食衣服,勿令华美;但凡抛 弃五谷及损坏什物,无论物之贵贱轻重,必须告其来处不易,及折福损寿等义。”此说最具体易行。

天下父母心,都疼爱儿女的,都希望儿女将来有光明锦绣的前程。可是光明前程,不可幸致,欲想儿女前程光明,就必须教之以义方。前面所举的三个例子,按照佛说的义方教子,则子可望成佛;按照 圣贤的义方教子,则子可望成圣贤,端在各人善为选择。

——广化法师《见贤思齐》

19.圣人之善,以孝为端

圣人之道,以善为用;圣人之善,以孝为端。

——(宋代)契嵩

宗赜,湖北襄阳人,父亲早亡,母亲陈氏,抚养宗赜于舅舅家。年少时修习儒学,广博通达世间典籍。年二十九岁,礼拜真州长芦寺的秀禅师出家,深明禅宗心要。哲宗元祐年间,住持长芦寺,迎接母 亲住于方丈室东边的屋子,劝母亲剃发出家,念阿弥陀佛,前后经七年。母亲临终时毫无疾苦,安然念佛而往生。

——《净土圣贤录》

【翻译】

宋代长芦宗赜禅师,湖北襄阳人,自幼丧父,他的母亲陈氏,把他带往舅父家中抚养。少年时代,读诵儒书,博通世典。二十九岁,忽然觉悟人生的无常,立志修学佛法,礼长芦秀禅师出家,参通玄理 ,深明宗要。后来,他成为长芦寺的主持,想到母亲养育的深恩,当图报答,就迎接母亲在寺内方丈室东边的屋子里住下,朝夕侍奉,除了供养丰富的物质外,更恳切地劝导母亲念佛,修学净土法门, 过了七年,他的母亲在念佛声中,安详往生西方极乐净土。

【简释】

宗赜禅师曾著劝孝文行世,共一百二十篇,前一百篇,说明物质的奉养,是世间的孝,后二十篇,说明劝父母修净土,是出世间的孝。前者是物质层面的孝,后者是精神层面的孝,二者不可偏废。

说报亲之道,以奉养为主。所奉养之事,各随其力。凡贫富贵贱,宜诚为要。在贫贱者,父母既处寒苦之地。焉得丰积美物供奉,仅布衣粗食。倘有时新食品,无论何物,先奉父母,须诚心郑重,皆可 娱亲也。但尽父母之用余,然后并及家属妻子等,才是不差。富贵之家,一切产业,悉属父母之所遗。还以供给父母,此尤为容易之事,何孝之有哉。贵乎自身亲侍,不得差使役代,子当常思父母之抚 我时,我今理当,一一都须自己躬奉,一表甘意亲热,二表实情真践。若是方为奉养行孝之道也。

双亲在家,子或出外贸易。每到年节时,旋乡抵家,诣父母前问安。各地异美珍物等,购带贡献双亲,使欢颜悦意,是人子之当为焉。若其有要务,不得脱身,先写讯函,陈明利害紧要事情。方息双亲 之挂念。倘或家不丰富,须寄回银钱开支之费,亦不得在外无定。故孔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即此之义也。每闻无受教育之人,一离桑梓,置父母于度外,便纵自己之逍遥。厥或被恶友之魔缠 耶。其或故意若斯乎。设彼故意者,我谓之人首畜,反不及马羊之类,诚可慨也。

——知性法师《劝家庭行孝文》

佛在经上教给我们,“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做儿女的一定要尽孝,做学生的一定要尊师。你从历史上去看,古今中外,没有一个不孝父母的人能有成就,没有一个背师叛道的人能有成就。

现前这个社会,我们冷静仔细观察,不孝父母,在这个社会上太普遍了。父母得了重病,最需要人照顾的时候,儿孙不在身边。他家人知不知道?知道。老了,随他去!

算是孝顺点的儿孙,寄一点钱给你,替你办后事,委托当地亲戚朋友帮忙照顾你一下,这算是不错了,这样的人现在已经不多了。

许许多多做儿女的,听到父母重病,若无其事,这是我们亲眼看到的,亲耳所闻。你看看今天这个社会!他没有想到,自己这个身体从哪里来的?

如果说连父母都不知道孝养,不能尽到孝养的义务,其他的就不必谈了。老师、尊长比父母的关系要远好几层,更不放在心上了。

现在的社会,不孝父母的人很多,儿女跟父母不能相处,婆媳不能相处,兄弟不能相处,甚至于夫妻都不能相处,这个问题非常严重!不孝父母的人,善根断了,起心动念,无不是损人利己,所以才感 到世间现前的劫难。

我们与身边的众生有这一份共业,学佛之后,稍稍能契入,对于现前的环境,不怨天、不尤人,也不会感到这个环境不好,不会有这个念头,为什么?真正修行,顺、逆都是增上缘。

佛在大经上常讲:“若能转物,则同如来”,我们学佛,就学这个本事。在今天,众人都不孝,我尽孝;众人都不敬重师长,我敬重师长,我们示现给他们看,帮助他们回头,帮助他们觉悟。

——净空法师《净空法师法语》

20.要尊重并体会到对方是一个独立人格

人的出生是由于父母的结婚,父母的结婚就是建设佛化家庭的基矗一个家庭纵然没有儿女,也要有夫妇两人的共同生活,如果没有夫妇俩共同的生活,就不成其为家庭。

人类的社会是依靠人与人的结合,互相支援关怀,彼此呼应照顾,共同合作努力,才能成为一个和谐安详的社会;而其中的成员,就是以男性与女性相结合的家庭,为组成一个社会共同体的基本单元。 如果在一个社会体的结构中,男女之间没有夫妇的分际,也没有家庭的伦理,一定会制造出许多的乱源。所以世间不论任何的宗教和哲学,乃至于现代的社会学都主张要有正当的夫妇关系。所谓“男大 当婚,女大当嫁”,既能维系人类社会的和谐,也可促成人类子孙的绵延。

男女的结合是人生的大事。结婚的仪式是证明一对男女已经成熟,必须负起作为一个成年人的责任,也是建立另一代人伦关系的开始。从两个单独的个人而成为一对夫妇,他们彼此之间必须共同遵守信 诺、责任、义务。所以一个人在结婚之前和结婚之后,对于人生的体验和责任的承担,是完全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