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另起一行
3125400000001

第1章 励志与深思(序)

文/江作苏

《另起一行》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这本书不仅励志,而且发人深思。

从工厂下岗女工,到有作为的传媒人才,这本书真实还原了作者自强不息、进取图强的经历与故事。作者的宝贵经历,可以给尚处在困难期的后来者一些启迪,套用时下一句时髦的词语,“不放弃”。正是作者的不放弃,成就了她生命中的一次次辉煌。正是这些辉煌,彰显了作者自身的价值。

作者通过“晃动”生活,带领一支优秀的专业团队创造了江城地产界一个又一个神话般的传奇。这些生动的传奇般的企划案例,至今仍有借鉴和参考价值,业内初学或有志于广告和产品营销的青年学子,可以从中汲取有益的营养。

透过那一串串闪光的经营数字,这本书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明玲。除此之外,更令我感动的还是作者对事业满怀激情、对员工体贴关怀、对朋友真诚相待的人生境界。相信读完这本书,你可以收获更多关于人生的思考。

评价一个人,更多的是要看她身边的人声音。昔日同事亲切的幸福回忆,作者自己的深情告白,都让人体味到人间真情而倍感温馨。在我看来,她不仅是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一名优秀的管理干部,更重要的是,她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构筑了和谐的团队,带出了好兵。

另起一行,是智慧的选择;另起一行,是选择的智慧。

也许,我们缺乏的不是进取的精神,而是另起一行的勇气与坦然。还等什么?亲爱的读者朋友,现在就打开这扇智慧的小书。勇敢地、快乐地《另起一行》吧。你懂的。

串联起明玲的作为,可视作一个有志者的奋斗经历。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谈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其中“第二境”便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锲而不舍的人格,从来都是苦涩兼具的幽径,荆棘满路。可明玲却在这条小径上,走出了美好与拔萃,令人感佩。

(作者为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博导、湖北日报社长)当“另起一行”成为一种习惯文/徐顽强

另起一行是现代人日常生活、工作或学习中一个极平常的动作,不过是在键盘上敲击一下“回车”。然而,当人生的路走到一个看不见前途的拐角时,您是否愿意在人生进程的键盘上勇敢的敲击“回车”键,探求一条新的出路?当人生的路走上一条平坦的大道,前行的道路没有什么艰险时,您是否愿意选择冒险,在平坦的大道上就地敲击“回车”键,寻找一条虽然布满荆棘,但风景更好的道路?

您的人生也许不需要进行艰难的抉择,但是,骄傲的明姐需要做这样的抉择。用“骄傲”来形容明姐,并不是说她自以为是、高傲自大,而是一直以来她的成绩都足以使她骄傲。难道不是吗?生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她,在最好的求学年龄时下放到农村,因为自己的执着和努力考回城里;没有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却以自己的吃苦耐劳在工厂里取得不俗的成绩,为自己的团队争得了不少荣誉。这些都是四十岁以前的明姐应该觉得自豪与骄傲的东西。

可是,市场经济的大潮没有让明姐所在的工厂跟随时代的车轮一起前行。工厂的倒闭,宣告她几十年的奋斗所取得的成绩在瞬间成为历史,而未来则需要她自己去筹谋。她在痛苦中选择了勇敢地走出去,四十岁的时候开始自己全新的职业。她在新的岗位上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那永不服输的干劲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使她这个四十多岁的人在新的岗位上毫不逊色于那些年轻小伙,她在下岗后的第一份工作上很快就表现出了自己的工作能力。然而,这样就满足了吗?如果这样就满足了,那就不是明姐了。她在广告的行业征途上,选择了一次又一次的“另起一行”行动,她从一开始的被迫选择,到后来已经习惯于选择重新开始,每一次选择都是一次探险,每一次选择都是一次超越,每一次选择她都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惊喜。个人的选择会改变自己的道路和发展方向,而一个在行业道路上能散发光芒的人是能够影响一个行业的走势的。明姐的成长就是这样:明姐的发展与武汉这十多年在广告、地产这两个行业的发展是相伴相随的。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武汉的广告业迅速发展,明姐在这十年中投入到广告业中,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赢得了在业界属于自己的地位和尊重。她既见证了武汉广告业的发展,也为武汉广告业的发展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她后来从事地产广告,也将武汉近十年的地产发展历程与自己的事业紧紧地融合在一起,使得自己既能推动武汉地产业的发展,也能推进自己的事业发展。

每个熟悉明姐的人都会对她的传奇经历大加赞赏。当我们看到明姐飞得高的时候,是否能看到她在飞得高的过程中所遭遇的艰辛?如果你是下列的几类人,可以去拜读《另起一行》。

一、正处于职业道路抉择的路口的人。如今的社会竞争激烈,下岗失业的情形时有发生,如果你正在四处求职,却屡遭拒绝,你想要放弃的时候,建议你浏览一下《另起一行》。尽管不是每个人都能像明姐一样成功,但你一定能够被她的坚强和坚韧所打动,燃起继续奋斗的雄心。

二、初入广告行业的人。初入广告行业的您,一定会觉得从事广告业的路上布满荆棘,客户的挑剔、业务的重担会使你倍感压力,明姐的经历一定会使你明白:一定要有坚强的意志力,一定要勤奋,所有的客户都是您的真诚和坚持得来的;不仅如此,您还要有从事广告业的智慧,明姐把她很多的智慧都毫不保留的写进了《另起一行》。

三、想要在武汉的地产业中寻找自己梦想的人。明姐在武汉的地产界乃至在全国的地产界都有一定的影响,她在书中所介绍的一些人、一些案例都能使您收到启发或者直接受益。

如果说以上几类人都是带着索取的目的去读《另起一行》的话,那么还有些人就该是为读而读了。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另起一行》创作的原因:“我要将他们的经历记录下来,那些我曾经的工友们,我要一个、一个地找到你们,请你们告诉我这十多年的辛酸和经历,告诉我:你们这十多年的生活、还有爱人和孩子。我要记下你们创业、打工的历程,这是一代人生命历程的见证。”(《自序》)明姐的那些工友们、一起工作和奋斗的同事们,在阅读明姐用心写就的文字的时候,一定会被其中真挚的情感所打动,因为那也是他们的经历和故事,是他们共同的感悟。

明姐最初选择“另起一行”时,绝没有想到自己能够将新的事业道路开拓得如此宽广,她也没有想到自己在习惯于“另起一行”时,会给他人、给自己所在的行业带来如此巨大的影响。当她经历过这些以后,她想要告诉大家,当“另起一行”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的整个人生会有无数的惊喜等待着你。

(作者为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好想写写:另起一行(自序)办公桌的电脑音响里放着如泣如诉、低沉的大提琴曲,美妙的音乐、动听的旋律牵动着我的思绪,此刻,我写下了如下的文字。

人生路漫漫,而生命的历程却如此短暂,几十年弹指一挥间。走过的路、阅过的人、那些刻骨铭心的经历,常常会在心灵的深处,涌现心头。

在这个改革的时代,我们每一个人的命运,每一个人的经历,因了这变化的时代而丰富,或平淡、或凄婉、或快乐、或忧伤。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述说着自己独特的故事、都在书写自己人生的篇章。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我们往住会由历史推动着,有些人是主动的、更多的人是被动的,不得不在人生的路上——另起一行!

另起一行,在电脑上就是用右手按下回车键,光标就指在了下一行,仅仅是简单的一秒!而生命过程中的另起一行却往往是人生的凄风苦雨、痛苦的开始、新工作的起点、创造自己的开端。

两年前,我从负责《家园》房地产专刊,调到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工作,算是工作上的一种变换,也是人生的又一次另起一行。公司在江北的火车站附近有一个住宅开发项目,在去项目的路上有时会经过我曾经工作过近二十年的、那个已经倒闭了的工厂。每次从厂门前经过,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急切地向那大门里张望,想找寻过去的那些时光、那些往事、那些我曾经的工友们、姐妹们。

一九八0年的那个冬天,当我第一次踏进这个工厂的大门时,心情是何等的激动啊!那时的工厂机器轰鸣、产品畅销全国,高峰时要货的车在厂里排起了长队,工人们三班倒的赶制着产品,人是累呵,但心里却是快乐的。我的青春、800人的青春和人生岁月与这里血脉相联,许多工人们在这里奉献了几十年、乃至一生。他们有些甚至是几代人在这里劳作生息。

曾记得,在工厂的上空,飘荡着我从宣传科广播室高音喇叭里传出的“厂兴我荣、厂衰我耻”的宣传口号和那激越的乐曲,两条进口的生产线、我们厂自制的生产线在欢愉地歌唱着。

那一年的春天,作为全市轻工行业第一个合资公司成立,喧闹的锣鼓、五彩的花束,市长来了、局长来了、各大的新闻媒体记者也来了,那时的工厂是我们的骄傲。

又是一年,工厂亏损了,和我一起工作的工友们下岗回家了。工友们是那么的依依不舍、那么的不情愿离开啊!

一九九七年的夏天多么的闷热而漫长,当运载着最后一条生产线设备的货柜箱开出厂门,离我越来越远时,我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痛哭了。这种痛楚和心情,只有我的工友们能理解、只有在国营企业工作过的人理解。

同年的秋天十月,我痛苦地离开了这个与我生命有近二十年历程的工厂,另起一行,去接受新的一切,开始一切。

我和几百位工友们、姐妹们与这个有着近八十年历史的工厂痛苦告别,我们都面临着人生的另起一行。

工厂的倒闭对每一个员工来说,如同人类面对死亡一样的平等:不管你曾经在这里如何的风光、是什么的书记厂长,都要面对人生的另起一行。

忘不了,那多少个我人生迷茫、彻夜难眠的夜晚。

实难忘,一九九七年的秋天,四十岁的那年,战战兢兢地在一个不相识的洪小姐的帮助下,走进人才市场应聘到一家媒体,我的人生从此另起一行。

又是一年,工友们通知我到厂里领取算断工龄的钱,我匆匆忙忙地放下手上繁忙的工作,在报社请了两小时假赶到厂里,领取了两万多元和一份与工厂解除劳动关系的合同。此时,报社催我赶回去开会的电话不断,会议已开始,我走进会议室的一角,低头泪水止不住地流下来,我知道在开会,可我实在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旁边的一位同事悄悄地递纸巾给我,关切地低声问我这是怎么了?我哽咽着回答:“我的一个好朋友去世了!”接下来更是泪如泉涌。给一个没有在工厂呆过的年轻人如何说这些呢?当时的我只能这样回应道。

前一阵子,我们上下班的车又从工厂门前路过,厂门侧面的大树下,有七、八个盆子,盆里分大小装着一些螃蟹,围着许多前来购买的人。那是我进厂时的第一位师傅的儿子,一个叫么汉的四十多岁的男人养活全家的营生。他们全家有四口人在这个厂里,全部都没有稳定的生活来源。

我现在的同事们因为在报业集团工作,生活条件都很优越,他们中有人提议下车买些螃蟹。第一次,我没有下车,远远地看着他们在么汉手里买下螃蟹。

因为比海鲜市场便宜,一天,同事们又去买了,我也下车挑了几只。么汉和他媳妇很热情地与我打着招呼,说好多年没有见到我了。结账时,么汉说什么也不肯收钱,我硬将钱塞到他的上衣口袋里。

我和同事们手上拎着鲜活的螃蟹上了车,车开出么汉的生意摊子不久,我的眼睛湿润了,我想到了自己这十多年的经历,有成功的喜悦、有痛苦的泪水。于是我产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寻找我的工友们、写写他们另起一行的故事。

一定,我的那些工友们,每一个人走出工厂后,都要继续着自己的生活,都有自己的故事、一段人生的经历、和对人生新的感悟。

我要将自己和他们的经历记录下来,那些我曾经的工友们,我要一个、一个地找到你们,请你们告诉我这十多年的辛酸和经历,告诉我:你们这十多年的生活、还有爱人和孩子。我要记下你们创业、打工的历程,这是一代人生命历程的见证。

给几位我现在的同事和朋友说了我的想法,他们都说这想法很好,特别是在那个安静的咖啡厅,我给朋友陈老师说到这个想法时,他更是鼓励加煽动,并说会是一本好看的、真实而动情的书。

于是我对自己说,开始写吧:另起一行!先从我自己十多年打工的另起一行开始写,再写工友们的另起一行。

如果能写成,这篇文字算作序吧!

(2009年11月12日)